一种秋千童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0707发布日期:2018-09-18 22:3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秋千童车结构。



背景技术:

童车是儿童玩具之中的一大门类,其中包括儿童自行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儿童三轮车,儿童电动车五大类。在众多童车之中,儿童推车非常普及,儿童出门时,家长将孩子放到推车中,然后推着童车出门。然而目前的儿童推车的座位均是与车体固定的,非常平稳,家长推着童车移动时,座椅随着童车的移动而平稳移动,虽然稳定,然而趣味性差,儿童长时间坐在童车座位上会厌倦。为了增加趣味性,目前市面上有了秋千车,将座椅挂在横梁上,座椅可以做秋千运动,然而目前秋千车上的座椅都是被动式摆动,无法主动运动,而且座椅摆动的半径是固定不变的,无法调节,无法满足儿童不同的体感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秋千车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度小、摆动半径可调节、能满足不同使用者体感要求的秋千童车结构,儿童使用时趣味性强,尤其适合儿童室内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秋千童车结构,包括车架、椅子本体,其特征是,所述车架的下端四个角上均设有底轮,所述车架的上端位于椅子本体的两侧均设有竖直的支撑框,两个支撑框平行分布,两个支撑框的后端之间设有U形扶手,所述支撑框的上端内部设有水平的滑杆,所述的滑杆上设有水平滑块,所述的水平滑块上设有承重轴,所述的承重轴与椅子本体的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框内设有驱动椅子本体上端往复平移的上平移机构,所述支撑框内设有驱动椅子本体下端往复平移的下平移机构。

儿童坐在椅子本体上,家长握持扶手推动秋千童车移动,家长可以控制椅子本体按照不同的模式或平移运动或秋千运动;当上平移机构静止时,下平移机构带动椅子本体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秋千运动;当上平移机构、下平移机构同时往复运动时,将上平移机构、下平移机构的运动周期设置为一致,只需要控制下平移机构的移动速度大于上平移机构的移动速度就能实现椅子本体做不同半径的秋千运动;上平移机构、下平移机构的移动速度差值越小,椅子本体摆动的半径越大,当上平移机构、下平移机构的移动速度差值接近于零时,椅子本体的摆动半径趋于无穷,即椅子本体做平移运动;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体感需求,设置椅子本体的摆动半径,从而满足不同儿童的体感需求,趣味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椅子本体的侧面上端设有上连接座,所述椅子本体的侧面下端设有下连接座,所述的承重轴与上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的上平移机构包括上螺杆、驱动上螺杆转动的上电机,所述的上螺杆与滑杆平行,上螺杆的两端与支撑框转动连接,所述的上螺杆穿过水平滑块形成螺纹连接。上电机转动带动上螺杆转动,进而带动水平滑块移动,从而带动椅子本体的上端平移。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平移机构包括下螺杆、驱动下螺杆转动的下电机,所述的下螺杆上设有螺套Ⅰ,所述螺套Ⅰ的侧面固定有连接轴Ⅰ,所述的下连接座上设有竖直的滑轨,所述的滑轨上设有竖向滑块,所述连接轴Ⅰ与竖向滑块之间转动连接。下电机带动下螺杆转动,下螺杆通过螺套Ⅰ、连接轴Ⅰ带动椅子本体的下端摆动,滑轨、竖向滑块配合防止椅子摆动时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平移机构包括下螺杆、驱动下螺杆转动的下电机,所述承重轴上还设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上端与承重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下端与下连接座连接,所述的连接臂上设有竖向分布的长槽孔,所述的下螺杆上设有螺套Ⅱ,所述螺套Ⅱ的侧面固定有连接轴Ⅱ,所述的连接轴Ⅱ上设有轴承,所述的轴承伸入长槽孔内,所述连接轴Ⅱ的外端设有螺套周向限位机构。下螺杆转动时,螺套Ⅱ通过连接轴Ⅱ带动连接臂转动,从而实现椅子本体的摆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臂包括两根对称的连接臂本体,所述连接臂本体的两端固定连接,连接臂的中间部位设有长腔,所述的下螺杆穿过长腔,所述的长槽孔位于长腔的两侧,每个螺套Ⅱ上的连接轴Ⅱ有两根,两根连接轴Ⅱ同轴分布;所述的螺套周向限位机构包括销轴、与销轴两端转动连接的滚子,所述销轴的中间部位设有连接环,所述的连接环与连接轴Ⅱ的外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滚子压在连接臂本体的外侧面。该种连接臂受力均匀、稳定性好,轴承推动连接臂转动,轴承与长槽孔的内壁之间滚动摩擦,同时滚子与连接臂的外侧面限位,防止螺套Ⅱ随着螺杆转动而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椅子本体的侧面上端设有上连接座,所述椅子本体的侧面下端设有下连接座,所述的承重轴与上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框的内部下端设有与滑杆平行的导向杆,所述的导向杆上设有导向块,导向块与导向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接座上设有竖直的滑轨,所述的滑轨上设有竖向滑块,所述导向块的侧面设有连接轴Ⅲ,连接轴Ⅲ与竖向滑块之间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平移机构包括上同步轮Ⅰ、上同步轮Ⅱ、上同步带,所述上同步轮Ⅰ通过上固定座与滑杆的右端连接,所述滑杆的左端设有上电机座,所述的上同步轮Ⅱ与上电机座转动连接,所述的上电机座上设有用于驱动上同步轮Ⅱ转动的上电机,所述的水平滑块内设有通槽,所述的上同步带穿过通槽,上同步带的两端分别绕过上同步轮Ⅰ、上同步轮Ⅱ后与水平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平移机构包括下同步轮Ⅰ、下同步轮Ⅱ、下同步带,所述下同步轮Ⅰ通过下固定座与导向杆的右端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左端设有下电机座,所述的下同步轮Ⅱ与下电机座转动连接,所述的下电机座上设有用于驱动上同步轮Ⅱ转动的下电机,所述的导向块内设有通槽,所述的下同步带穿过通槽,下同步带的两端分别绕过下同步轮Ⅰ、下同步轮Ⅱ后与导向块固定连接。上电机通过上同步轮Ⅱ带动上同步带移动,进而拉动水平滑块沿着滑杆水平移动;下电机通过下同步带Ⅱ带动下同步带移动,进而拉动导向块沿着导向杆移动,从而实现椅子本体上端、下端的移动;整体结构精简、噪音小。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电机座上位于上同步轮Ⅱ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限位压辊;所述的下电机座上位于下同步轮Ⅱ的上下两侧也设有限位压辊。限位压辊有效的防止同步带从同步轮上脱出,即使同步带收到的拉力较大也不会跳齿,提高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椅子本体的底部设有U形骨架,U形骨架的开口端朝上,所述U形骨架的两侧与椅子本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的上连接座、下连接座均与U形骨架固定连接。U形骨架用于承重,使得椅子本体与上平移机构、下平移机构之间的连接稳定稳定、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框的外侧设有防护罩,每个底轮上均设有手动锁止器,所述的椅子本体上设有安全带。防护罩将上平移机构、下平移机构与外界隔离,从而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手动锁止器可以将底轮锁止,此时整个秋千童车可以作为秋千椅使用;安全带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防止椅子本体摆动时,儿童被甩出来。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摆动半径可调节、能满足不同使用者体感要求的有益效果,而且趣味性强,尤其适合儿童室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 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椅子本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椅子本体上的U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连接轴Ⅰ与竖向滑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上平移机构不动、下平移机构向左移动的状态图。

图8为实施例1中上平移机构不动、下平移机构向右移动的状态图。

图9为实施例1中上平移机构、下平移机构均向左移动的状态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上平移机构、下平移机构均向右移动的状态图。

图11为椅子本体以不同半径摆动时的轨迹模拟图。

图12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中椅子本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2中椅子本体的摆动状态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2中连接臂、下螺杆、螺套Ⅱ的连接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A-A处剖视图。

图17图12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3中上电机、上同步轮Ⅱ、上同步带的连接示意图。

图20为图18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为图18中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3中导向块、连接轴Ⅲ、竖向滑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车架1、椅子本体2、底轮3、支撑框4、滑杆5、水平滑块6、通槽60、承重轴7、U形骨架8、上连接座9、下连接座10、上平移机构11、上螺杆110、上电机111、上同步轮Ⅰ112、上同步轮Ⅱ113、上同步带114、上固定座115、上电机座116、限位压辊117、下平移机构12、下螺杆120、下电机121、螺套Ⅰ122、连接轴Ⅰ123、滑轨124、竖向滑块125、螺套Ⅱ126、连接轴Ⅱ127、轴承128、下同步轮Ⅰ129、下同步轮Ⅱ130、下同步带131、下固定座132、下电机座133、防护罩13、连接臂14、连接臂本体140、长槽孔141、长腔142、螺套周向限位机构15、销轴150、滚子151、连接环152、螺栓153、导向杆16、导向块17、连接轴Ⅲ18、U形扶手19、安全带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秋千童车结构,包括车架1、椅子本体2,车架的下端四个角上均设有底轮3,每个底轮上均设有手动锁止器,车架1的上端位于椅子本体的两侧均设有竖直的支撑框4,两个支撑框平行分布,两个支撑框的后端之间设有U形扶手19,椅子本体上设有安全带20,支撑框的上端内部设有水平的滑杆5,滑杆上设有水平滑块6,水平滑块上设有承重轴7;如图4和图5所示,椅子本体2的底部设有U形骨架8,U形骨架的开口端朝上,U形骨架的两侧与椅子本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椅子本体的侧面上端设有上连接座9,椅子本体的侧面下端设有下连接座10,上连接座9、下连接座10均与U形骨架固定连接,承重轴与上连接座转动连接,支撑框内设有驱动椅子本体上端往复平移的上平移机构11,支撑框内设有驱动椅子本体下端往复平移的下平移机构12;支撑框的外侧设有防护罩13。

上平移机构11包括上螺杆110、驱动上螺杆转动的上电机111,上螺杆与滑杆平行,上螺杆的两端与支撑框转动连接,上螺杆穿过水平滑块形成螺纹连接;下平移机构12包括下螺杆120、驱动下螺杆转动的下电机121,如图6所示,下螺杆上设有螺套Ⅰ122,螺套Ⅰ的侧面固定有连接轴Ⅰ123,下连接座10上设有竖直的滑轨124,滑轨上设有竖向滑块125,连接轴Ⅰ与竖向滑块之间转动连接;上电机、下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如图7和图8所示,上平移机构不动,水平滑块6处于上螺杆的中间位置,下电机带动下螺杆周期性正反转动,从而通过螺套Ⅰ122、竖向滑块125、滑轨124带动椅子本体以承重轴的圆心(图中O1)作为旋转中心往复做秋千运动,椅子本体的秋千运动轨迹如图11中粗实线所示;如图9和图10所示,上平移机构、下平移机构同时向左、向右运动,下平移机构的移动速度大于上平移机构的移动速度,从而实现椅子本体以O2作为旋转中心往复做秋千摆动,椅子本体的秋千运动轨迹如图11中细实线所示,从图11中明显可以看出,O2作为旋转中心时椅子本体的摆动半径大于O1作为旋转中心的摆动半径,同理,随着下平移机构与上平移机构的速度差值减小时,椅子的摆动半径会增大,如图11中所示的O3,基于此,当下平移机构与上平移机构的速度差值趋于零时,椅子本体的摆动半径趋于无穷,此时椅子本体整体做平移往复运动。该种电动秋千椅,既能做平移往复运动,也能做不同半径的秋千运动,使用机动灵活,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体感要求。

实施例2:如图2、图12和13所示的一种秋千童车结构,包括车架1、椅子本体2,车架的下端四个角上均设有底轮3,每个底轮上均设有手动锁止器,车架1的上端位于椅子本体的两侧均设有竖直的支撑框4,两个支撑框平行分布,两个支撑框的后端之间设有U形扶手19,椅子本体上设有安全带20,支撑框的上端内部设有水平的滑杆5,滑杆上设有水平滑块6,水平滑块上设有承重轴7;如图4和图5所示,椅子本体2的底部设有U形骨架8,U形骨架的开口端朝上,U形骨架的两侧与椅子本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椅子本体的侧面上端设有上连接座9,椅子本体的侧面下端设有下连接座10,上连接座9、下连接座10均与U形骨架固定连接,承重轴与上连接座转动连接,支撑框内设有驱动椅子本体上端往复平移的上平移机构11,支撑框内设有驱动椅子本体下端往复平移的下平移机构12;支撑框的外侧设有防护罩。

上平移机构11包括上螺杆110、驱动上螺杆转动的上电机111,上螺杆与滑杆平行,上螺杆的两端与支撑框转动连接,上螺杆穿过水平滑块形成螺纹连接;下平移机构12包括下螺杆120、驱动下螺杆转动的下电机121,承重轴上还设有连接臂14,连接臂的上端与承重轴转动连接,连接臂的下端与下连接座连接,连接臂上设有竖向分布的长槽孔141,下螺杆120上设有螺套Ⅱ126,螺套Ⅱ的侧面固定有连接轴Ⅱ127,连接轴Ⅱ上设有轴承128,轴承伸入长槽孔内,连接轴Ⅱ的外端设有螺套周向限位机构15;上电机、下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连接臂14包括两根对称的连接臂本体140,连接臂本体的两端固定连接,连接臂的中间部位设有长腔142,下螺杆120穿过长腔,长槽孔141位于长腔的两侧,每个螺套Ⅱ上的连接轴Ⅱ有两根,两根连接轴Ⅱ同轴分布;螺套周向限位机构15包括销轴150、与销轴两端转动连接的滚子151,销轴的中间部位设有连接环152,连接环与连接轴Ⅱ的外端之间通过螺栓153连接,滚子压在连接臂本体的外侧面。

如图14所示,上平移机构、下平移机构同时向左或向右运动,从而实现椅子本体做秋千运动;实施例2中椅子本体的运动模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如图2、图18、图19和图20所示的一种秋千童车结构,包括车架1、椅子本体2,车架的下端四个角上均设有底轮3,每个底轮上均设有手动锁止器,车架1的上端位于椅子本体的两侧均设有竖直的支撑框4,两个支撑框平行分布,两个支撑框的后端之间设有U形扶手19,椅子本体上设有安全带20,支撑框的上端内部设有水平的滑杆5,滑杆上设有水平滑块6,水平滑块上设有承重轴7;如图4和图5所示,椅子本体2的底部设有U形骨架8,U形骨架的开口端朝上,U形骨架的两侧与椅子本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椅子本体的侧面上端设有上连接座9,椅子本体的侧面下端设有下连接座10,上连接座9、下连接座10均与U形骨架固定连接,承重轴与上连接座转动连接,支撑框内设有驱动椅子本体上端往复平移的上平移机构,支撑框内设有驱动椅子本体下端往复平移的下平移机构;支撑框的外侧设有防护罩。

如图22所示,支撑框4的内部下端设有与滑杆平行的导向杆16,导向杆上设有导向块17,导向块与导向杆之间滑动连接,下连接座上设有竖直的滑轨124,滑轨上设有竖向滑块125,导向块的侧面设有连接轴Ⅲ18,连接轴Ⅲ与竖向滑块之间转动连接;

上平移机构包括上同步轮Ⅰ112、上同步轮Ⅱ113、上同步带114,上同步轮Ⅰ通过上固定座115与滑杆的右端连接,如图19所示,滑杆的左端设有上电机座116,上同步轮Ⅱ与上电机座转动连接,上电机座上设有用于驱动上同步轮Ⅱ转动的上电机111,如图20所示,水平滑块6内设有通槽60,上同步带穿过通槽,上同步带的两端分别绕过上同步轮Ⅰ、上同步轮Ⅱ后与水平滑块固定连接;下平移机构包括下同步轮Ⅰ129、下同步轮Ⅱ130、下同步带131,下同步轮Ⅰ通过下固定座132与导向杆的右端连接,导向杆的左端设有下电机座133,下同步轮Ⅱ与下电机座转动连接,下电机座上设有用于驱动上同步轮Ⅱ转动的下电机,导向块内设有通槽,下同步带穿过通槽,下同步带的两端分别绕过下同步轮Ⅰ、下同步轮Ⅱ后与导向块固定连接。

如图21所示,上电机座116上位于上同步轮Ⅱ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限位压辊117;下电机座上位于下同步轮Ⅱ的上下两侧也设有限位压辊。

通过上电机带动上同步带114转动带动水平滑块来回移动,从而带动椅子本体的上端来回运动,下电机带动下同步带131转动,从而带动椅子本体的下端来回运动,通过对运动速度的控制,实现椅子本体作出不同方式的运动,椅子本体的运动模式与实施例1中的运动模式相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