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后三角下桥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388发布日期:2018-10-09 21:49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架后三角下桥片。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是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低碳出行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主流方式,自行车称为人们越来越重要出行的交通工具。

在骑行过程中现阶段的自行车车架的后三角下桥片由于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容易发生损坏,不利于自行车在市场的进一步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后三角下桥片,解决了自行车车架后三角下桥片由于承受压力,容易发生损害坏,不利于自行车在市场的进一步推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架后三角下桥片,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部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靠近支撑柱的一侧面镶嵌有下桥片本体,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套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和滑杆的底部分别与第一凹槽的内顶壁和第一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分别缠绕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第一凹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的底端与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的底端与第一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桥片本体靠近支撑柱的一侧面与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有踏板,所述踏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空腔的内部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顶部与空腔的内顶壁固定连接,且定位杆的底部与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空腔远离定位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靠近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中部开设有与支撑杆相配适的通孔,所述支撑杆靠近定位杆的一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定位杆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定位板靠近滑槽的一侧面卡接在滑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呈等距离排列,且第三弹簧黄的数量不少于六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顶壁和第一凹槽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为长条状。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贯穿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质垫,且软质垫的外表面设有凸起颗粒。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竖直高度大于空腔的竖直高度,且第二凹槽的内侧壁与空腔的内侧壁相互平行。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后三角下桥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车架后三角下桥片,通过第一连接柱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设有踏板,通过第四弹簧、支撑杆和定位杆的配合,使踏板具有收放的效果,通过第一凹槽的内底壁和第一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可以有效的保护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避免达到其弹性极限,通过第二凹槽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使定位板卡接在滑槽内部,可以有效的保护第三弹簧,避免达到其弹性极限。

(2)该车架后三角下桥片,通过定位板、第三弹簧和滑槽的配合,使第一连接柱具有减震的作用,有效的缓冲了第二连接柱对第一连接杆的压力,通过套筒、滑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配合,使下桥片本体具有了减震的效果,增加了下桥片本体抗侧弯能力,解决了下桥片本体容易发生损坏的情况,有利于自行车在市场中的进一步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柱、2支撑柱、3第二连接柱、4下桥片本体、5第一凹槽、6套筒、7滑杆、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限位块、11第二凹槽、12定位板、13空腔、14支撑杆、15踏板、16定位杆、17第四弹簧、18第三弹簧、19滑槽、20软质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架后三角下桥片,包括支撑柱2,支撑柱2的外部设有第一连接柱1,第一连接柱1靠近支撑柱2的一侧面镶嵌有下桥片本体4,支撑柱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的内部设有套筒6,套筒6的内部套接有滑杆7,滑杆7的顶部和滑杆7的底部分别与第一凹槽5的内顶壁和第一凹槽5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滑杆7的外表面分别缠绕有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第一弹簧8的顶端与第一凹槽5的内顶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8的底端与套筒6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9的顶端与套筒6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9的底端与第一凹槽5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一凹槽5的内顶壁和第一凹槽5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且限位块10为长条状,有效的保护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避免达到其弹性极限,下桥片本体4靠近支撑柱2的一侧面与套筒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柱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3,第一连接柱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1,第二凹槽1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8,第三弹簧18呈等距离排列,且第三弹簧黄18的数量不少于六个,有效增加第一连接柱1的减震效果,第三弹簧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2,第二凹槽11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19,定位板12靠近滑槽19的一侧面卡接在滑槽19的内部,有效的保护第三弹簧18,避免达到其弹性极限,定位板12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柱3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柱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3,第二凹槽11的竖直高度大于空腔13的竖直高度,且第二凹槽11的内侧壁与空腔13的内侧壁相互平行,使结构更加稳定,空腔13的内部设有踏板15,踏板1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4,空腔13的内部设有定位杆16,定位杆16的顶部与空腔1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且定位杆16的底部与空腔1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空腔13远离定位杆1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17,第四弹簧17靠近支撑杆14的一端与支撑杆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定位杆16的中部开设有与支撑杆14相配适的通孔,支撑杆14靠近定位杆16的一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定位杆16的外部,支撑杆14贯穿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质垫20,有效的减低支撑杆14对手的损伤,且软质垫20的外表面设有凸起颗粒,增加了手与支撑杆14之间的摩擦力。

工作原理:支撑柱1承受压力时,通过第二连接柱3传递给第一连接柱1和下桥片本体4,第一连接柱1开设有第二凹槽11,通过12、18和19的配合,使第一连接柱1的具有减震的效果,缓冲了第二连接柱3对第一连接柱1的压力,支撑柱2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5,通过套筒6、滑杆7、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的配合,构成减震结构,下桥片本体4与6固定连接,使下桥片本体4具有减震效果,缓冲了支撑柱1对下桥片本体4的压力,增加了下桥片本体4的抗侧弯能力,有效的保护了下桥片本体4,解决了下桥片本体4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第一连接柱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3,通过支撑杆14、定位杆16和第四弹簧17的配合,使15具有收放功能,提高了自行车的用户体验,用利于自行车在市场中进一步推广。

综上所述,该车架后三角下桥片,通过第一连接柱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3,空腔13的内部设有踏板15,通过第四弹簧17、支撑杆14和定位杆16的配合,使踏板15具有收放的效果,通过第一凹槽5的内底壁和第一凹槽5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可以有效的保护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避免达到其弹性极限,通过第二凹槽11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19,使定位板12卡接在滑槽19内部,可以有效的保护第三弹簧18,避免达到其弹性极限,通过定位板12、第三弹簧18和滑槽19的配合,使第一连接柱1具有减震的作用,有效的缓冲了第二连接柱3对第一连接杆1的压力,通过套筒6、滑杆7、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的配合,使下桥片本体4具有了减震的效果,增加了下桥片本体4抗侧弯能力,解决了下桥片本体4容易发生损坏的情况,有利于自行车在市场中的进一步推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