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138发布日期:2019-01-15 22:46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自行车通常包括车架、前车轮、后车轮、前导向机构、脚蹬驱动机构、链条或同步带以及制动机构,前车轮、后车轮分别设置于车架的前端和后端,前导向机构由前车把和前叉构成,前车把活动连接于车架的前端,前车把通过前叉与前车轮的轮轴连接,控制骑行方向,在车架上方设置座椅脚蹬驱动机构之间及脚蹬驱动机构与后车轮上的飞轮之间通过链条或同步带连接,脚蹬驱动机构由两个脚蹬、一个大牙盘以及连接于两个脚蹬与大牙盘之间的两个曲柄构成,骑行者左右交替用力蹬动脚蹬,使脚蹬做圆周运动,进一步使大牙盘转动并通过链条带动后轮上的飞轮旋转,驱动自行车前进。

然而,上述自行车的结构比较老套,在骑行过程中,骑乘者只能不停的圆周踩踏脚蹬,骑乘趣味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交替踩动的踏杆,替代了传动自行车中做圆周运动的曲柄机构,大大增加了骑行的趣味;其次,本实用新型的踏杆长长,骑行省力,腿部可以自由伸展到最长,制作为童车自行车时可以有效防止产生童车病。

为实现所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包括前轮及前轮轴、后轮及后轮轴、前叉、后叉、横梁、把手,前叉、后叉分别对应和前轮轴、后轮轴固接连接,横梁连接前叉和后叉,横梁上设置座椅;

设置引线穿设在所述横梁下部,所述横梁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踏杆,踏杆通过引线连接;

踏杆一端转动连接脚蹬,所述后轮轴上设置飞轮,所述踏杆另一端通过传动装置连接飞轮,用于在脚蹬上下移动时驱动飞轮旋转,进一步带动后轮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传动装置为板齿,板齿一侧设置齿和所述飞轮啮合,一侧活动卡置在所述后叉末端;

设置第一转动部件和第二转动部件,所述踏杆中部通过第一转动部件和所述后叉转动连接,所述踏杆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部件连接至板齿上端。

进一步,所述板齿一侧设置导向槽,所述后叉末端向后设置第一延伸段,延伸段上固设凸块,导向槽卡置在凸块上。

进一步,所述板齿为U型板齿,所述后叉末端向后设置第二延伸段,第二延伸段设置水平轴,水平轴外套设轴套,水平轴插设在U型板齿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链条、发条弹簧、牙盘;

所述踏杆另一端固定在牙盘上,链条两端分别啮合在所述飞轮和牙盘上;

设置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发条弹簧的内端通过第一定位销固定在所述后轮轴上,发条弹簧的外周端通过第二定位销固定在飞轮上,用于在飞轮顺时针旋转时,为发条弹簧上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交替踩动的踏杆,替代了传动自行车中做圆周运动的曲柄机构,大大增加了骑行的趣味;其次,本实用新型的踏杆长长,骑行省力,腿部可以自由伸展到最长,防止产生童车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下踩踏型自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飞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自行车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自行车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板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自行车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中U型板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自行车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8中的发条弹簧固定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交替踩动的踏杆,替代了传动自行车中做圆周运动的曲柄机构,大大增加了骑行的趣味;其次,本实用新型的踏杆长长,骑行省力,腿部可以自由伸展到最长,防止产生童车病。

如图1所示,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包括前轮1及前轮轴、后轮2及后轮轴、前叉3、后叉4、横梁6、把手5,前叉、后叉分别对应和前轮轴、后轮轴固接连接,横梁连接前叉3和后叉4,横梁6上设置座椅;

设置引线8穿设在所述横梁6下部,所述横梁6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踏杆9,踏杆通过引线连接;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踏杆9,在引线的作用下,踏杆9只能左右交替上下踩踏。优选的,踏杆可以设置拉簧连接在横梁上。

踏杆9一端转动连接脚蹬10,所述后轮轴上设置飞轮11,所述踏杆9另一端通过传动装置连接飞轮11,用于在脚蹬上下移动时驱动飞轮11旋转,进一步带动后轮2旋转。需要说明的是,自行车前后轮在转动时,前轮轴及后轮轴是固定不转的,前后轮是通过轴套套接在前轮轴及后轮轴上的,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同时,如图2所示,飞轮由棘轮13和棘爪12组成,其能保持一个转动方向上的驱动能力,在此不做赘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传动装置为板齿,板齿一侧设置齿105和所述飞轮啮合,一侧活动卡置在所述后叉末端;

设置第一转动部件102和第二转动101部件,所述踏杆9中部通过第一转动部件102和所述后叉4转动连接,所述踏杆9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部件101连接至板齿上端。

进一步,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板齿一侧设置导向槽104,所述后叉4末端向后设置第一延伸段103,延伸段上固设凸块,导向槽104卡置在凸块上。也就是凸块和导向槽104的设计,可以保持板齿的上下移动,且不会左右晃动,防止板齿上的齿和飞轮打滑,始终保持两者的啮合关系。优选的,板齿上设置滚珠轴承106,且和滚珠轴承106外圈固定,踏杆9另一端固定在滚珠轴承106内圈,进一步实现踏杆与板齿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板齿为U型板齿108,所述后叉4末端向后设置第二延伸段107,第二延伸段107设置水平轴,水平轴外套设轴套,水平轴插设在U型板齿中。优选的,板齿通过连接杆109固定在所述滚珠轴承106外圈;优选的,水平轴外套接转动轴套,U型板齿108上下移动时,使得转动轴套绕水平轴旋转,进一步减小摩擦,且对U型板齿进行了限位,防止其左右晃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8所示,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链条204、发条弹簧201、牙盘205;

所述踏杆另一端固定在牙盘上,链条两端分别啮合在所述飞轮和牙盘上,并固定;

如图9所示,设置第一定位销202和第二定位销201,发条弹簧的内端通过第一定位销固定在所述后轮轴上,发条弹簧的外周端通过第二定位销固定在飞轮11上,用于在飞轮顺时针旋转时,为发条弹簧上劲。也就是说,在向下踩动脚蹬时,牙盘205通过链条204带动飞轮11顺时针旋转,进一步使发条弹簧201上劲,同时使得驱动自行车前进;在脚蹬上移时,发条弹簧201使得飞轮逆向旋转,进一步收回链条204,以备下一次向下踩动脚蹬驱动自行车前进。

需要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踏杆具有左右两个踏杆,且每个踏杆都采用上述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方式适用于自行车,儿童自行车,滑板车等相关的依靠人力驱动的车子。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