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儿童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4648发布日期:2019-01-22 23:07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儿童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推车,尤其涉及一种座位杆联动的可折叠儿童手推车。



背景技术:

人们为了出行携带方便,均会使用可折叠的儿童推车,一般的儿童推车都是由两侧的侧支架和中间的连杆组成,其中侧支架为可折叠结构,折叠后可以缩短侧支架的长度和宽度,从而减小车架的体积。

如CN205022651U公开了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轮组件、下端与车轮组件固定连接的下支撑杆架、分别与下支撑杆架固定转动连接的上支撑杆架、上拉杆及转动连接在上支撑杆架和上拉杆上的推杆,所述上支撑杆架位于上拉杆的前面,所述推杆、上支撑杆架、上拉杆及下支撑架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用于保护儿童以及供儿童手扶的前扶手组件,所述前扶手组件设置在四连杆机构内,且分别与上支撑杆架和上拉杆转动连接,所述前扶手组件在上支撑杆架和上拉杆之间的尺寸可调整。

CN205022652U公开了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可折叠的推车车架、安装在推车车架底部的前轮和后轮,所述推车车架包括底支架,所述底支架包括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所述前轮装设在前轮支架底部,所述后轮装设在后轮支架底部,所述前轮支架的上部与后轮支架的上部转动连接;踏脚杆组件,所述踏脚杆组件包括踏脚杆和连杆,所述踏脚杆的前部与前轮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下部与后轮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踏脚杆的后部与连杆的下部转动连接;推杆,所述推杆的下部与所述连杆的上部转动连接,上连杆,所述上连杆的下部可前后转动地装设在后轮支架的上部,其上部与推杆转动连接;座杆组件,所述座杆组件分别与上连杆和连杆转动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位杆联动的可折叠儿童手推车。

一种可折叠儿童推车,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包括两个侧支架,每个侧支架包括上推杆、下推杆、前腿杆、后腿杆、前连杆、后连杆、上拉杆、座位杆,所述下推杆的顶部与上推杆转动连接,所述下推杆的底部、前腿杆的顶部和后腿杆的顶部中有两者与第三者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杆的顶部与上推杆的底部转动连接,后连杆的底部与后腿杆转动连接,所述后腿杆杆上设置有可沿其相对滑动的滑动件,所述前连杆的前部与前腿杆转动连接,后部与所述滑动件转动连接,所述上拉杆的底部与前连杆转动连接,顶部与下推杆转动连接,所述上拉杆的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滑套,所述座位杆与第二滑套滑动配合,并且后部与后连杆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支架前方设置有前扶手,所述前扶手的两端与两下推杆转动连接,前扶手的端部与上拉杆之间设置有与它们两者转动连接的连动杆,连动杆与前扶手端部的连接点偏心设置。

优选的,两个上推杆的顶部向内弯曲,连接形成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推杆和下推杆的连接关节处设置有遮阳棚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后腿杆顶端具有T型连接部,T型连接部的横杆两端分别与前腿杆和下推杆转动连接。

更优选的,所述T型连接部的横杆与前腿杆和下推杆在同一直线上。

优选的,两前腿杆的底部向内弯曲,并且两者之间设置有脚踏板。

更优选的,所述脚踏板处安装有前轮。

优选的,所述后腿杆的底部安装有后轮,折叠状态下,所述上推杆的底端与后轮齐平。

优选的,所述后腿杆上设置有扣板,折叠状态下,所述扣板扣住上推杆。

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上拉杆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滑套,座位杆后端与后连杆转动连接,前端穿过滑套,折叠时,后连杆拉动座位杆沿着滑套滑移并发生转动,可以实现座位杆连动折叠,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儿童手推车车架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儿童手推车车架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车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车架第一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车架第二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车架第三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车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7所示,一种可折叠儿童手推车,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侧支架,每个侧支架包括后腿杆1、前腿杆2、下推杆3、上推杆4、后连杆5、前连杆6、上拉杆8、座位杆7。两后腿杆1底部设置有后轮10,两前轮杆2底部向内侧弯曲,并且两者之间设置有脚踏板21,脚踏21下方安装有前轮20。

后腿杆1顶端设置有T型连接部13,前腿杆2的顶部、下推杆3的底部与T型连接部13的横杆两端转动连接,在展开状态下,下推杆3、前腿杆2与T型连接部13的横杆在同一直线上,当然后腿杆1、前腿杆2与下推杆3可以共轴转动连接,也可以后腿杆、下推杆同时与前腿杆转动连接,只要其中有两者与第三者转动连接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下推杆3的顶部与上推杆4转动连接,上推杆4的底部与后连杆5的顶部转动连接,后连杆5的底部与后腿杆1转动连接,下推杆3、上推杆4、后连杆5和后腿杆1构成一四连杆机构。

前腿杆2的顶部、后腿杆1、下推杆3以及上推杆4的底部处于同一个平面内,后连杆5位于该平面的内侧,折叠状态它不会与四连杆机构的其余三者发生干涉。上述四连杆机构折叠时,下推杆3靠近后腿杆1,上推杆4靠近下推杆3,因为后腿杆1顶端设置T型连接部13,使得折叠状态下下推杆3与前腿杆2基本保持平行,又由于上推杆4上设置凸起的连接块41,该连接块41与下推杆3转动连接,使得折叠状态下下推杆3与上推杆1保持基本平行。

当上述四连杆机构折叠时,还需要将前腿杆2收拢,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套11、前连杆6和上拉杆8实现该功能,滑套11设置与后腿杆1上,前连杆6前端与前腿杆2转动连接,后端与滑套11转动连接,上拉杆8顶部与下推杆3转动连接,底部与前连杆6转动连接,当四连杆机构折叠时,下推杆3向后腿杆1靠近,通过上拉杆8和前连杆6推动滑套11向下滑移,此时前连杆6就拉着前腿杆2靠近后腿杆1,由于前腿杆2也是与T型连接部13转动连接,在折叠状态下,前腿杆2与后腿杆1保持基本平行状态。滑套11也可以其它滑动件,比如滑块,只要它能够沿着后腿杆1相对滑动即可。

上拉杆8上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滑套71,座位杆7后端与后连杆5转动连接,前端穿过滑套71,四连杆机构折叠时,后连杆5拉着座位杆7沿着滑套71滑动,进而发生折叠。

在下推杆3上还设置有前扶手31,前扶手31为弧形结构,两端与下推杆3转动连接,另外,前扶手31的端部与上拉杆8之间设置有与它们两者转动连接的连动杆9,连动杆9隐藏在下推杆3的内侧面,不会影响整体外观。下推杆3与凸起的连接块41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遮阳棚支撑杆32。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3所示,手推车在展开状态,前腿杆2、下推杆3以及后腿杆1顶端的T型连接部13基本处于同一直线,前腿杆2、下推杆3以及后腿杆1构成大致的T字型,两上推杆4顶部向内侧弯曲一体成型,中部设置有解锁机构。

打开解锁机构,所述四连杆机构可以发生形变,向下按压上推杆4,它与下推杆3的转动结点下沉,如图4和5所示,下推杆3绕转轴顺时针转动,靠近后腿杆1,上推杆4绕转轴逆时针转动,靠近下推杆3。

由于下推杆3转动,依次带动上拉杆8和前连杆6,滑套11沿着后腿杆1向下滑动,前连杆6就拉着前腿杆2靠近后腿杆1。

如图6所示,在折叠状态下,前腿杆2、后腿杆1、下推杆3、上推杆4大致保持平行状态,使得相邻两者能够尽量靠拢,缩小折叠后的车架体积,为缩小车架的长度,折叠状态下,上推杆1底端与后轮10基本齐平。为避免车架折叠后展开,后腿杆1上设置有扣板12,折叠状态下扣板12扣住上推杆4。

后连杆5转动过程中,拉着座位杆7沿着滑套71滑移,同时发生转动,将座位杆7折叠,上拉杆8移动过程中,通过连动杆9拉动前扶手31的端部,由于转动轴为偏心设置,前扶手31绕着与下推杆3的连接轴转动,最后与车架贴合。本实施例中后连杆5、前连杆6、上拉杆8和连杆9处于内侧,一方面会被外侧的杆件遮挡,不影响整体外观,另一方面不会与外侧的杆件发生干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