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桥转向节的主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2253发布日期:2019-01-04 22:47阅读:9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桥转向节的主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地指一种连接汽车前桥转向节的主销。



背景技术:

汽车前桥是通过悬架与车架相连,用以承受地面与车架之间的垂直载荷外,还承受制动力和侧向力以及这些力所构成的力矩,并保证转向轮做正确的运动。为使汽车在行驶中具有较好的直线行驶能力,就要求:前桥的转向节与主销、转向节与前轴之间的摩擦力尽可能小,以保证转向操作的轻便性,并有足够的耐磨性;前桥车轮的摆振应尽可能小,以保证汽车的正常稳定行驶。

前桥是在转向节和前轴之间靠主销连接,用以转向节的摆转来实现转向动作,现有主销将汽车前桥转向节与前轴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转向节1上设有上圆柱孔1.1、下圆柱孔1.2,上圆柱孔1.1内装上衬套4、下圆柱孔1.2内装下衬套5,圆柱孔与衬套间过盈配合,主销2穿过上衬套4、下衬套5的内孔间隙配合。前轴3上设有主销孔3.1,主销2的中部切有凹槽,安装时用楔销6横向穿过主销孔3.1与主销2上凹槽配合,将主销2固定在前轴3主销孔3.1内,主销与前轴为间隙配合(也有采用主销与前轴过盈配合的结构,但生产及后期维修成本很高),而转向节1下圆柱孔1.2与前轴3主销孔3.1下端面之间又安装止推轴承7来承载轴向力,上圆柱孔1.1、主销孔3.1间设有调整垫片8。

现有技术中主销为上下直径均匀一致,中部设有横槽的圆柱销,因此与前桥间配合不紧密,易出现主销异常磨损,且结构较复杂,使汽车运行过程中,前桥易出现转向节上下窜动现象,致使汽车前桥产生抖动,影响汽车驾驶安全。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转向灵活、寿命长、轴向定位性好的用于连接汽车前桥转向节的主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向灵活、主销寿命长、主销上下定位性好的汽车前桥转向节与前轴连接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桥转向节的主销,包括圆柱形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销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轴向连接的上销部、第一锥形部、下销部,所述上销部包括顶部的螺纹段以及螺纹段下方的轴承位段,所述轴承段直径小于下销部且第一锥形部为下销部上端表面轴向朝上均匀收缩形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部包括中部表面内凹形成的加工面,以及加工面上方的上锥形面、加工面下方的下锥形面,所述上锥形面、下锥形面位于轴向朝上均匀收缩的同一圆锥面上。

优选的,所述上销部与第一锥形部连接处设有加工槽,所述加工槽直径小于轴承段直径以及第一锥形部上端直径。

优选的,所述轴承段顶部设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螺纹段直径相同且小于轴承段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主销通过上销部、下销部可以与转向节上下圆柱孔中的轴承配合,使转向节转动灵活。

2.主销的上销部设有螺纹段,当锁紧螺母与主销螺纹配合时利用上圆柱孔中的轴承将主销轴向锁紧,当第一锥形部与前轴主销孔内锥形面配合时,主销在轴向、径向同时限位,此时主销、转向节、前轴间轴向形成相互受力的稳定体系,避免了转向节的上下窜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主销将前桥转向节与前轴连接零件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销将前桥转向节与前轴连接零件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销将前桥转向节与前轴装配状态剖面图

其中:1-转向节 2-主销 3-前轴 4-上衬套 5-下衬套 6-楔销 7-止推轴承 8-调整垫片 9-销体 10-上销部 11-第一锥形部 12-下销部 13-圆锥滚子轴承 14-滚针轴承 15-第二锥形面 16-锁紧螺母 17-减磨垫片 18-上油封 19-下油封 20-上端盖 21-下端盖 22-滑脂嘴 1.1-上圆柱孔 1.2-下圆柱孔 3.1-主销孔 10.1-螺纹段 10.2-过渡段 10.3-轴承位段 10.4-加工槽 11.1-加工面 11.2-上锥形面 11.3-下锥形面 15.1-免干涉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现有主销将前桥转向节与前轴连接零件图,已在背景技术中作了详细说明,于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连接汽车前桥转向节的主销,包括圆柱形销体9,销体9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轴向连接的上销部10、第一锥形部11、下销部12,上销部10包括顶部的螺纹段10.1以及螺纹段10.1下方的轴承位段10.3,轴承位段10.3直径小于下销部12且第一锥形部11为下销部12上端表面轴向朝上均匀收缩形成。图2中水平向右方向即轴向朝上方向。

第一锥形部11包括中部表面内凹形成的加工面11.1,以及加工面11.1上方的上锥形面11.2、加工面11.1下方的下锥形面11.3,上锥形面11.2、下锥形面11.3位于轴向朝上均匀收缩的同一圆锥面上。

轴承段10.3下方与第一锥形部11连接处设有加工槽10.4,加工槽10.4直径小于轴承位段10.3直径以及第一锥形部15上端直径,加工槽10.4为加工过程中磨削工艺用的砂轮越程槽。轴承位段10.3顶部与螺纹段10.1连接处设有过渡段10.2,过渡段10.2与螺纹段10.1直径相同且小于轴承段10.3直径。

本实用新型主销与转向节1和前轴3连接结构如下:

如图3-4所示,主销上销部10与转向节1上圆柱孔1.1对应配合,下销部12与下圆柱孔1.2对应配合,转向节1的上圆柱孔1.1内设置圆锥滚子轴承9与上销部10过渡配合,圆锥滚子轴承13过盈配合设置于上圆柱孔1.1内;下圆柱孔1.2内设置滚针轴承14与下销部12过渡配合,滚针轴承14过盈配合设置于下圆柱孔1.2内。主销孔3.1内表面设有与第一锥形部11表面对应的第二锥形面15,第二锥形面15与加工面11.1对应处外扩形成免干涉面15.1,免干涉面15.1为直径>加工面11.1最下端直径的圆环面。第二锥形面15与第一锥形部11配合限制了主销的轴向向上移动。第一锥形部11设置成两端锥面(上锥形面11.2、下锥形面11.3)中间内凹(加工面11.1)的形状一方面是加工方便,另一方面是减少中间贴合面以提高第一锥形部11整体贴合精度。

装配时先将主销的第一锥形部11与前轴3的第二锥形面15配合,第二锥形面15限制其主销轴向向上运动,再将锁紧螺母16与螺纹段10.1螺纹连接将主销轴向锁紧,锁紧螺母16压紧圆锥滚子轴承13内圈上端面使主销受到轴向向上的预紧力,此时第一锥形部11和第二锥形面15紧贴,主销和前轴3间轴向和径向间均无间隙,从而将主销在轴向、径向牢牢限位。锁紧螺母16与圆锥滚子轴承9内圈上端面间(过渡段10.2处)设有减磨垫片17,减磨垫片17外径小于圆锥滚子轴承13外圈内径。当转向节1绕主销转动时,圆锥滚子轴承13内外圈相对转动,圆锥滚子轴承13内圈与主销、锁紧螺母16间无转动,减磨垫片17的设置有利增大圆锥滚子轴承13内圈上端面与锁紧螺母16间的接触面积。圆锥滚子轴承13的预紧力可以通过锁紧螺母16的拧紧力矩进行调节,从而调节转向节转动力矩,使转向节围绕主销灵活转动,调整垫片8用以调整轴向间隙。

上圆柱孔1.1内设有与圆锥滚子轴承9下端密封配合的上油封18。下圆柱孔1.2内设有与滚针轴承10上端密封配合的下油封19。上圆柱孔1.1上端设有上端盖20螺纹连接,下圆柱孔1.2下端设有下端盖21螺纹连接。上端盖20、下端盖21上均设有滑脂嘴22。上油封18、下油封19防止泥沙进入圆锥滚子轴承13和滚针轴承14内,滑脂嘴22用于向圆锥滚子轴承13、滚针轴承14加注润滑脂。

上述装配结构中,本实用新型中主销上销部10的螺纹段10.1用于装配锁紧螺母16、过渡段10.2用于装配减磨垫片17、轴承位段10.3用于与圆锥滚子轴承13内孔配合、安装槽10.4为加工过程中磨削工艺用的砂轮越程槽,第一锥形部11用于与前轴3的第二锥形面15轴向、径向配合,下销部12用于与滚针轴承14内孔配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