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的手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8662发布日期:2019-06-11 23:2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童车的手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童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童车的手把结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童车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现在的童车一般都能折叠,以便携带。但是现在童车的手把多采用三折结构,甚至是四折结构,其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折叠以后体积仍然较大,占用较大空间,存在改进空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童车的手把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童车的手把结构,包括:

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包括第一连杆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上端的第一手杆;

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包括第二连杆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上端的第二手杆;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手杆和所述第二手杆转动连接在一起以使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第二推杆可相对展开或者相对收缩,所述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手杆相连的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手杆相连的第二连接座和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在一起的转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一侧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凸出的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的侧面凹陷形成呈弧形的第一凹面,在所述第一连接座另一侧凸出形成呈弧形的第一凸面;

在所述第二连接座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凸出的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二侧壁的侧面凹陷形成呈弧形的第二凹面,在所述第二连接座另一侧凸出形成呈弧形的第二凸面;

当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叠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凸面与所述第二凹面配合,所述第一凹面与所述第二凸面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座内设置具有第一轴孔的第一连接柱,在所述第二连接座内设置具有第二轴孔的第二连接柱,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外周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板,在所述第二连接柱外周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强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座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螺母的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二连接座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螺母的第二凹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螺钉,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插入到所述第一手杆内并且通过所述螺钉将所述第一手杆与所述第一插杆连接在一起;

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一侧设置有第二插杆,所述第二插杆插入到所述第二手杆内并且通过所述螺钉将所述第二手杆与所述第二插杆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呈方形或者矩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均是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手把结构,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折叠后的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童车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把结构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童车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把结构的收缩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把结构的一个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把结构的另一个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童车的手把结构,包括:

第一推杆1,所述第一推杆1包括第一连杆1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11上端的第一手杆12;

第二推杆2,所述第二推杆2包括第二连杆2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21上端的第二手杆22;

连接器3,所述连接器3用于将所述第一手杆12和所述第二手杆22转动连接在一起以使所述第一推杆1与所述第二推杆2可相对展开或者相对收缩,所述连接器3包括与所述第一手杆12相连的第一连接座31、与所述第二手杆22相连的第二连接座32和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座31与所述第二连接座32转动连接在一起的转轴。

本实施例的手把结构,采用新设计的两折设计,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折叠后的体积小。

本实施例提供的童车具有车架4,第一连杆11下端和第二连杆21分别与车架4的一侧相连。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连接座31一侧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座31凸出的第一侧壁311,在所述第一侧壁311的侧面凹陷形成呈弧形的第一凹面312,在所述第一连接座31另一侧凸出形成呈弧形的第一凸面313;

在所述第二连接座32远离所述第一侧壁311的一侧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座32凸出的第二侧壁321,在所述第二侧壁321的侧面凹陷形成呈弧形的第二凹面322,在所述第二连接座32另一侧凸出形成呈弧形的第二凸面323;

当所述第一连接座31与所述第二连接座32叠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凸面313与所述第二凹面322配合,所述第一凹面312与所述第二凸面323配合。采用此结构可有效减少连接器3的整体体积,且可实现所述第一连接座31与所述第二连接座32之间的相对转动,且转动结构相对更为可靠,使用寿命长。此外,手把结构的展开状态可参见图1所示,在童车处于展开状态时,手把结构同样地处于展开状态,童车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可参见图1,手把结构的收缩状态可参见图2所示,在童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手把结构同样地处于收缩状态,童车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可参见图3。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连接座31内设置具有第一轴孔310的第一连接柱314,在所述第二连接座32内设置具有第二轴孔320的第二连接柱324,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310和所述第二轴孔320,以此便于转轴的设置以及实现所述第一连接座31与所述第二连接座32之间的相对转动。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连接柱314外周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板315,在所述第二连接柱324外周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强板325,以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连接柱314、第二连接柱324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保证转轴安装的可靠性,进而达到提高所述第一连接座31与所述第二连接座32之间相对转动的可靠性之目的。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连接座31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螺母的第一凹槽316,在所述第二连接座32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螺母的第二凹槽326,所述转轴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凹槽316内的螺母、位于第二凹槽326的螺母连接。通过设计的第一凹槽316、第二凹槽326可保证第一连接座31、第二连接座32表面的平整,避免螺母凸出于第一连接座31、第二连接座32的表面,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螺钉,在所述第一连接座31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杆317,所述第一插杆317插入到所述第一手杆12内并且通过所述螺钉将所述第一手杆12与所述第一插杆317连接在一起,通过设计的第一插杆317可方便第一连接座31与第一手杆12之间的连接,且设计相对较为巧妙,其所占用的横向空间较少;

在所述第二连接座32一侧设置有第二插杆327,所述第二插杆327插入到所述第二手杆22内并且通过所述螺钉将所述第二手杆22与所述第二插杆327连接在一起,通过设计的第二插杆327可方便第二连接座与第二手杆22之间的连接,且设计相对较为巧妙,其所占用的横向空间较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杆317和第二插杆327呈方形或者矩形,以此可避免第一插杆317与第一手杆12之间产生相对转动、避免第二插杆327与第二手杆22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如此可提高手杆结构使用的可靠性,避免由于第一插杆317与第一手杆12之间产生的相对转动或者第二插杆327与第二手杆22之间产生的相对转动导致所述第一推杆1与所述第二推杆2之间的相对转动失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座3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32均是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的成本较低,以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可提高所述第一连接座3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32的整体结构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杆1和所述第二推杆2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不锈钢的成本较低,结构可靠性相对较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