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脚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8591发布日期:2019-12-06 16:43阅读:1447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后脚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后脚踏。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多数摩托车后脚踏安装在后平叉上,一般只用于后乘员脚部的支撑,其基本结构是圆管上套一个橡胶套或者一个支撑板上安装橡胶皮,以上两种安装方式,其与脚部的接触面积都很小,只起到了支撑作用,降低了后乘员的舒适性,并且不能运载货物。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后脚踏,以解决后脚踏功能单一、后轮在旋转过程中给后乘员带来伤害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管、与主管连接的第一脚踏管和第二脚踏管,与主管、第二脚踏管分别连接的连接管,后脚踏通过后平叉轴与后平叉安装在车架上。

其中主管前部为扁状,并冲孔,用后平叉轴和自锁螺母将后脚踏与后平叉一起与车架进行安装;第一脚踏管、第二脚踏管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主管焊接在一起,此设计的目的是增大后乘员脚部的接触面积,提高舒适性。

安装衬套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主管进行连接,再通过螺栓与车架安装点进行连接,以增加后脚踏与车架的安装强度,避免螺栓受到纵向切割力而断裂,提高载人载货的安全性。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工艺简单,可单独用于后乘员脚部的支撑,也可用于运送货物的大货架,解决了后脚踏功能单一的问题,给使用者带来更多便利。

(2)能防止后轮在旋转过程中给后乘员带来的伤害,使后乘员脚部或者裤脚与后轮完全隔离,同时避免被后轮在旋转过程中卷起的泥水弄脏。

(3)本实用新型外表面采用喷塑处理,不需要镀铬,减少因镀铬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脚踏安装示意图;

图3为后脚踏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后脚踏1包括主管1-1、第一脚踏管1-2、第二脚踏管1-3、连接管1-4、安装衬套1-5,其中主管1-1前端为扁状,并冲孔,通过后平叉轴5与自锁螺母将后脚踏1与后平叉2安装到车架3上,形状为扁状的主管1-1前端既可以增大后脚踏的安装平面,提高稳定性,又有利于缩短后平叉轴的长度,避免其他零件材料的浪费。

第一脚踏管1-2、第二脚踏管1-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主管1-1焊接在一起,此设计的目的是增大后乘员脚部的接触面积,提高舒适性,甚至是后乘员为两人时也不显得拥挤。连接管1-4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主管1-1、第二脚踏管1-3进行连接,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后乘员在乘车时脚部与轮子的隔离,防止后乘员脚部移动时与旋转的车轮接触,产生不必要的伤害,也可防止后乘员的裤脚或裙子离车轮太近,被车轮6卷起的泥水弄脏。安装衬套1-5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主管1-1进行连接,再通过螺栓4与车架安装点进行连接,此设计的目的是增加后脚踏与车架的安装强度,避免螺栓受到纵向切割力而断裂,提高载人载货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