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轻量化的车身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5531发布日期:2019-12-24 20:4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轻量化的车身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轻量化的车身框架。



背景技术:

车身框架是车辆的支撑架,其相当于车辆的骨架。目前,车身框架主要由金属板材制成,而整个车身的板材的厚度基本一致,实际应用中,板材的厚度不宜过厚,否则容易导致车身过重而增加行驶负担和浪费材料。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相应地减少整个车身的厚度来降低车辆的重量,但这样会导致车身框架强度不够以及容易翻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轻量化的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高强度、轻量化的车身框架,包括由板料冲压成型的框架体,所述框架体分为车头框架、车尾框架和连接所述车头框架和车尾框架的中部框架,所述车头框架的板料与所述车尾框架的板料为双层板料,该双层板料由内层板料和外层板料相互叠合构成,所述外层板料的板面为平滑板面,所述内层板料的板面为曲折板面,所述外层板料与所述内层板料焊接叠合一起,所述中部框架的板料为单层平滑板料。

其中,所述板料为fe-mn-al-c系钢板材。

其中,所述曲折板面的曲折凸起处与所述平滑板面焊接连接从而叠合一起。

其中,所述曲折板面的曲折纹呈波纹状。

其中,所述曲折板面的波纹度为0.5cm。

其中,所述车头框架、中部框架和所述车尾框架三者的长度之比为1:2:0.5。

其中,所述车头框架、中部框架和所述车尾框架通过一整体板材冲压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车头框架和车尾框架二者的板料为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由平滑板面和曲折板面构成,从而使得车头框架和车尾框架的强度更强和相对较重,有更好的防护作用和能使车头和车尾在行驶过程中更稳定,保证了车辆的行驶安全,该曲折板面还起到减缓压力的作用;并且,中部框架的板料为单层,可减轻车身重量,可减轻了车辆行驶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强度、轻量化的车身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头框架1;车尾框架2;中部框架3;内层板料4;外层板料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轻量化的车身框架,图1所示,包括由板料冲压成型的框架体,框架体分为车头框架1、车尾框架2和连接车头框架1和车尾框架2的中部框架3,车头框架1的板料与车尾框架2的板料为双层板料,该双层板料由内层板料4和外层板料5相互叠合构成,外层板料5的板面为平滑板面,内层板料4的板面为曲折板面,外层板料5与内层板料4焊接叠合一起,中部框架3的板料为单层板料。

本实施例中,板料为fe-mn-al-c系钢板材,该材质不但质轻且强度好。

本实施例中,曲折板面的曲折凸起处与平滑板面焊接连接,不但能焊接稳固,且可尽可能地减少焊接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曲折板面的横截面呈波纹线状,曲折板面的波纹度为0.5cm,从而保持板面的强度又能保持板面的抗压力。

本实施例中,车头框架1、中部框架3和车尾框架2三者的长度之比为1:2:0.5。

本实施例中,车头框架1、中部框架3和车尾框架2通过一整体板材冲压而成,保持车身框架的强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