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向管柱的间隙补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8317发布日期:2019-12-06 16:4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用于转向管柱的间隙补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间隙补偿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辆上使用的转向管柱总成大多有四向调节功能,此功能可使汽车适应不同人群,驾驶者可调整转向管柱角度和长度,以满足驾驶舒适性的需要。但转向管柱的四向可调功能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转向管柱的保持力、模态和刚度随着汽车使用逐渐衰减,带来异响、保持力不足等问题,使车辆品质大幅度降低。

相关技术中,转向管柱保持力、模态衰减主要是因为转向管柱内、外管之间的套管随着使用逐渐被磨损,转向管柱间隙随着套管磨损逐渐变大。导致转向管柱使用中内、外管的间隙逐渐变大,却没有补偿此间隙的结构,转向管柱保持力和模态随之衰减,从而导致异响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间隙补偿组件,以对转向管柱的间隙补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间隙补偿组件,所述转向管柱包括:外管柱和内管柱,所述间隙补偿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管柱和所述内管柱之间,所述间隙补偿组件包括:间隙补偿片,所述间隙补偿片适于定位安装在所述内管柱上;套管,所述套管套设所述间隙补偿片,其中所述间隙补偿片配置成弹性的间隙补偿片,所述间隙补偿片利用弹性作用使得所述套管的周向尺寸可变,从而使得所述套管适于与所述外管柱的内表面接触贴合以补偿所述外管柱与所述内管柱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间隙补偿组件,通过在外管柱和内管柱之间设置间隙补偿组件,间隙补偿组件可以在内管柱和外管柱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时对间隙自动进行补偿,从而提高转向管柱的可靠性,有效地防止转向管柱产生异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管具有周向变形部,所述周向变形部利用变形作用以改变所述套管的周向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管包括:第一段管体和第二段管体,所述第一段管体与所述第二段管体相连,所述第一段管体和所述第二段管体均具有所述周向变形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段管体和所述第二段管体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上管段和下管段,所述上管段和所述下管段在周向上间隔开且通过所述周向变形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上管段和对应的所述下管段之间通过两个所述周向变形部连接,该两个所述周向变形部轴向间隔开以在二者之间限定出贯通孔,所述间隙补偿片的一部分从所述贯通孔伸出从而止抵在所述外管柱的内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间隙补偿片包括:上片、弹性部和下片,所述弹性部连接在所述上片与所述下片之间,所述弹性部配合在所述贯通孔内且所述弹性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管柱的内表面止抵,所述上片与所述上管段配合而所述下片与所述下管段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片和所述下片的每一个的厚度渐变,所述上片和所述下片的最薄端为远离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而最厚端与所述弹性部相连;所述上管段和所述下管段中的每一个的内表面均形成有楔形槽,所述楔形槽的厚度变化趋势与配合在所述楔形槽内的所述上片或所述下片的厚度变化趋势相反,并且所述楔形槽的两轴向端面对所述间隙补偿片轴向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内管柱定位配合的定位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管和所述间隙补偿片均为pom件;所述第一段管体和所述第二段管体为对称结构,所述间隙补偿片为两片且对称地布置在所述第一段管体和所述第二段管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段管体和所述第二段管体的一端直接相连而另一端通过另一周向变形部连接,该另一周向变形部沿轴向延伸邻近所述套管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线a-a处的剖面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线c-c处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间隙补偿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间隙补偿片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的主视图;

图10为图8中线d-d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8中线e-e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转向管柱1000、

间隙补偿组件100、外管柱200、内管柱300、

间隙补偿片10、上片11、弹性部12、定位凸起121、下片13、套管20、周向变形部21、第一段管体22、第二段管体23、上管段24、下管段25、贯通孔26、楔形槽27。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转向管柱1000的间隙补偿组件100。转向管柱1000包括:外管柱200和内管柱300,间隙补偿组件100设置在外管柱200和内管柱300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间隙补偿组件100包括:间隙补偿片10和套管20。

具体地,间隙补偿片10可以定位安装在内管柱300上,套管20套设间隙补偿片10。其中间隙补偿片10配置成弹性的间隙补偿片10,间隙补偿片10利用弹性作用使得套管20的周向尺寸可变,从而使得套管20可以与外管柱200的内表面接触贴合以补偿外管柱200与内管柱300之间的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转向管柱1000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将会存在内管柱300与外管柱200之间间隙变化的问题。而且当外管柱200、内管柱300和间隙补偿组件100连接配合时,套管20的外表面可以与外管柱200的内表面贴合。

具体地,当内管柱300和外管柱200之间的间隙变大时,由于套管20套设间隙补偿片10,而且间隙补偿片10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间隙补偿片10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对套管20施加向外扩张的力,使得套管20的周向尺寸增加,以使得套管20的外表面可以与外管柱200的内表面贴合。

进一步地,当间隙补偿片10与套管20连接配合时,间隙补偿片10对套管20施加一定的弹力,而且套管20也对间隙补偿片10施加与弹力大小相等且反向相反的作用力,以便于在内管柱300和外管柱200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时,套管20的活动空间增加,在间隙补偿片10对套管20施加的弹力的作用下,套管20变形直至套管20的外表面止抵外管柱200的内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外管柱200和内管柱300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间隙补偿组件100即可对间隙进行补偿,间隙补偿组件100补偿效果好,而且可以自动触发间隙补偿组件100进行补偿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转向管柱1000的间隙补偿组件100,通过在外管柱200和内管柱300之间设置间隙补偿组件100,间隙补偿组件100可以在内管柱300和外管柱200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时对间隙自动进行补偿,从而提高转向管柱1000的可靠性,有效地防止转向管柱1000由于内管柱300和外管柱200之间存在间隙而产生异响。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套管20具有周向变形部21,周向变形部21利用变形作用以改变套管20的周向尺寸。

可以理解的是,当套管20在间隙补偿片100的作用下变形时,套管20的周向长度将发生变化,而且通常变化为增长,周向变形部21可以用于对套管20的周向长度进行补偿。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周向变形部21可以被构造为褶皱状结构,褶皱状结构具有较好的变形性能,便于对套管20的周向长度变化进行补偿。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套管20包括:第一段管体22和第二段管体23,第一段管体22与第二段管体23相连,第一段管体22和第二段管体23均具有周向变形部21。

具体地,当套管20的周向长度发生变化时,周向变形部21可以对周向长度的变化量进行补偿,由于第一段管体22和第二段管体23均设置有周向变形部21,从而保证套管20在变形后的受力均匀,有助于保证套管20的结构可靠性。

如图8、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管体22和第二段管体23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在周向上间隔开,而且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通过周向变形部21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周向变形部21将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间隔开设置,以在周向变形部21对套筒的周向长度变形补偿时,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受力均匀,以使得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的形变量较小,而且可以保证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与外管柱200之间配合可靠,提高间隙补偿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上管段24和对应的下管段25之间通过两个周向变形部21连接,该两个周向变形部21轴向间隔开以在二者之间限定出贯通孔26,间隙补偿片10的一部分从贯通孔26伸出从而止抵在外管柱200的内表面上。

具体地,由于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间隔设置,从而在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之间需要设置用于连接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的结构,两个周向变形部21可以将上管段24和与其对应的下管段25相连,而且可以保证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之间的连接可靠。同时,在周向变形部21对套管20的周向长度补偿时,使得周向变形部21、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均受力均匀,提升套管20在变形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当间隙补偿片10与套管20连接配合时,间隙补偿片10可以从上管段24、下管段25和两个周向变形部21之间限定的贯通孔26露出,间隙补偿片10可以止抵在外管柱200的内表面,而且套管20中的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均止抵在外管柱200的内表面,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加间隙补偿组件100与外管柱2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保证间隙补偿组件100与外管柱200的配合可靠,进而可以保证间隙补偿组件100对间隙的补偿效果。

如图6和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间隙补偿片10包括:上片11、弹性部12和下片13,弹性部12连接在上片11与下片13之间,弹性部12配合在贯通孔26内,而且弹性部12的外表面与外管柱200的内表面止抵,上片11与上管段24配合而下片13与下管段25配合。

具体地,弹性部12对上片11和下片13施加朝向套管20向外的弹力,即上片11对上管段24施加向外的力、下片13对下管段25施加向外的力,以使上片11与上管段24、下片13与下管段25配合紧密,而且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可以与外管柱200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当外管柱200和内管柱300之间的间隙变化时,上管段24在上片11的作用下、下管段25在下片13的作用下,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仍可以与外管柱200的内表面紧贴,从而实现对外管柱200和内管柱300之间的间隙变化量补偿。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片11和下片13的每一个的厚度渐变,上片11和下片13的最薄端为远离弹性部12的自由端而最厚端与弹性部12相连。这样结构的间隙补偿片1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可靠性高。

参照图8,进一步地,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中的每一个的内表面均形成有楔形槽27,楔形槽27的厚度变化趋势与配合在楔形槽27内的上片11或下片13的厚度变化趋势相反,并且楔形槽27的两轴向端面对间隙补偿片10轴向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上片11和下片13对应设置在上管段24和下管段25的楔形槽27中,上片11和下片13在轴向方向的两个端面可以止抵在楔形槽27的轴向方向的两个面上,从而楔形槽27可以对间隙补偿片10在轴向方向定位。

进一步地,由于楔形槽27对间隙补偿片10在轴向方向定位,从而楔形槽27对上片11和下片13的运动方向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当间隙补偿组件100对间隙补偿时,上片11相对上管段24、下片13相对下管段25的位置均会产生以一定的变化,上片11和下片13在楔形槽27的作用下沿着楔形槽27的延伸方向移动,即套管20的周向方向。

具体地,楔形槽27的厚度变化趋势与配合在楔形槽27内的上片11或下片13的厚度变化趋势相反,从而将上片11与上管段24、下片13和下管段25构造为互补的结构。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部1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内管柱300定位配合的定位凸起121。

可以理解的是,当定位凸起121与内管柱300定位配合时,弹性部12相对内管柱300的位置固定,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间隙补偿片10与内管柱300之间配合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间隙补偿片100的弹性部12相对内管柱300的位置固定,当内管柱300和外管柱200之间的间隙变化时,在间隙补偿片10对套管20施加向外的力以使得套管20的外表面仍可以与外管柱200的内表面止抵配合,从而使得间隙补偿片10可以与内管柱300和外管柱200紧密贴合,以起到补偿间隙的作用,而且转向管柱1000的结构可靠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套管20和间隙补偿片10均为pom(polyformaldehyde:聚甲醛)件,从而可以保证套管20和间隙补偿片1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弹性能行,耐磨性能好等优点,进而可以保证间隙补偿组件10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一段管体22和第二段管体23为对称结构,间隙补偿片10为两片且对称地布置在第一段管体22和第二段管体23上,这样的布置可以保证间隙补偿片10对套管20施加力时,套管20受力均匀,以提升套管20的可靠性,使得套管20对间隙补偿效果更好。

如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管体22和第二段管体23的一端直接相连而另一端通过另一周向变形部21连接,该另一周向变形部21沿轴向延伸邻近套管20的两端,从而在第一段管体22和第二段管体23之间设置连接有周向变形部21,周向变形部21可以在间隙补偿组件100对间隙补偿时变形,进而使得第一段管体22和第二段管体23受力均匀,以提升套管20的变形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