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03810发布日期:2020-02-11 14:13阅读:1436来源:国知局
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手摇三轮车包括车架、前轮、两个后轮和刹车机构,车架前部设有斜梁,车架后部设有车座,车座上设有安全带,两个后轮设置在车座两侧,斜梁前端焊有前叉管,前叉管内穿设有前叉杆,前叉杆下端设有两个前叉,所述前轮就设置在两个前叉上,前轮同轴固定有一从动链轮,前叉杆上端伸出前叉管,并焊接在一前中轴管上,该前中轴管内设有前中轴,该前中轴两端分别伸出前中轴管外,并分别同轴固定有大传动链轮和小传动链轮,大传动链轮与前述从动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传动,前中轴管通过一方向架与一后中轴管相连,后中轴管内设有后中轴,该后中轴两端分别伸出后中轴管,并分别设有摇柄,后中轴还同轴固定有一主动链轮,该主动链轮与小传动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传动,所述刹车机构包括刹车杆、刹车踏板和刹车线,刹车杆和刹车踏板可择一固定在车座左前侧或车座右前侧。

部分手摇三轮车还带有变速机构,但是成本高,病患者无力承担,且变速机构结构复杂,容易出现故障。

这类手摇三轮车只适合下肢伤残,但上肢健全的人士出行使用。偏瘫病人大多是因脑血栓或脑溢血后遗症造成的,其患病手臂瘫软无力,行动困难,不适合使用现有手摇三轮车。

众所周知,早期偏瘫病人经过物理康复训练,有极大可能恢复机体机能,而偏瘫病人若不勤加锻炼,其患病手臂、下肢必将出现严重的肌肉萎缩。现有技术迫切需要一种便于偏瘫病人使用的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填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空白,提供一种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及其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包括车架、前轮、两个后轮和刹车机构,车架前部设有斜梁,车架后部设有车座,车座上设有安全带,两个后轮设置在车座两侧,斜梁前端焊有前叉管,前叉管内穿设有前叉杆,前叉杆下端设有两个前叉,所述前轮就设置在两个前叉上,前轮同轴固定有一从动链轮,前叉杆上端伸出前叉管,并焊接在一前中轴管上,该前中轴管内设有前中轴,该前中轴两端分别伸出前中轴管外,并分别同轴固定有大传动链轮和小传动链轮,大传动链轮与前述从动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传动,前中轴管通过一方向架与一后中轴管相连,后中轴管内设有后中轴,该后中轴两端分别伸出后中轴管,并分别设有摇柄,后中轴还同轴固定有一主动链轮,该主动链轮与小传动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传动,所述刹车机构包括刹车杆、刹车踏板和刹车线,刹车杆和刹车踏板可择一固定在车座左前侧或车座右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柄包括摇把、双爪柄、滑柄和紧固螺栓,其中双爪柄一端固定在后中轴上,双爪柄另一端设有两个卡爪,两个卡爪之间开有通孔,滑柄上开有螺纹孔和纵向滑槽,所述紧固螺栓包括螺钉和螺母,所述螺钉包括钉头、光轴段和螺杆段,所述光轴段穿设在滑柄的纵向滑槽内,所述螺杆段穿过,并露出所述双爪柄的通孔,所述螺母旋紧在露出的螺杆段上,二者螺纹配合,螺母与钉头分别从两侧将双爪柄、滑柄可调节地夹在一起,

所述摇把包括固定柱、套管和两个轴承,所述固定柱包括内螺杆段、圆台、光轴段、外螺杆段和自锁螺母,圆台上开有两个平行的卡面,固定柱通过内螺杆段旋入滑柄的螺纹孔内,所述套管套在固定柱上,所述自锁螺母与外螺杆段螺纹配合,两个轴承分别设置在圆台与套管内端之间、自锁螺母与套管外端之间,上述自锁螺母的外端面中心设有正六棱柱形卡接部,正六棱柱形卡接部中心设有环形嵌槽,该环形嵌槽内嵌有尼龙环或聚四氟乙烯环,外螺杆段的牙根圆直径<该尼龙环或聚四氟乙烯环内径<外螺杆段的牙顶圆,

其中一个套管包括两个外螺套、中管和患手固定带,中管两端中心开有内螺孔,两个外螺套内侧设有内螺管,并分别通过内螺管旋入中管两端的内螺孔,

患手固定带包括手背扎紧带和手腕束紧环,手背扎紧带包括两段扎紧带和日字形卡带框,两段扎紧带根部均设有环孔,通过各自的环孔一一对应地套在外螺套的内螺管上,并被夹在中管与外螺套之间,所述日字形卡带框由矩形框和矩形框中间的中柱构成,一个扎紧带的自由端包裹并固定在中柱上,另一个扎紧带的自由端从中柱一侧的矩形框下方穿入,从上方绕过中柱后,从另一侧的矩形框穿出,借以将两个扎紧带可调节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手腕束紧环包括紧固带和日字形卡带框,所述日字形卡带框由矩形框和矩形框中间的中柱构成,紧固带一端包裹并固定在中柱上,另一端从中柱一侧的矩形框下方穿入,从上方绕过中柱后,从另一侧的矩形框下方穿出,形成一个可调节的手腕束紧环,两段扎紧带分别通过一条连接带与紧固带相连。

如此设计,可根据使用者力量大小及左右手臂的健康与否,对左、右摇柄进行适应性调节,以便用户出行使用,在出行的同时,还可对患病手臂进行康复锻炼。

作为优化,所述紧固螺栓的螺母的外端面中心设有环形嵌槽,该环形嵌槽内嵌有尼龙环或聚四氟乙烯环,螺杆段的牙根圆直径<该尼龙环或聚四氟乙烯环内径<螺杆段的牙顶圆。如此设计,紧固螺栓不易松动。

作为优化,所述紧固螺栓的螺母主体呈锥台形,其两侧分别设有便于捏持的耳部。如此设计,便于调节。

偏瘫病人利用前述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进行上肢康复健身出行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将刹车杆和刹车踏板移至偏瘫病人健康手臂一侧,将带患手固定带的摇把换装至偏瘫病人患病手臂一侧,

②.调整两侧摇把转动半径:

偏瘫病人健康一侧:拧松偏瘫病人健康一侧的紧固螺栓上的螺母,调整双爪柄和滑柄的相对位置,使该摇把转动半径长度与偏瘫病人健康手臂的臂长及手臂转动习惯相适应,然后再旋紧该侧紧固螺栓上的螺母,锁定该侧摇把转动半径长度,

偏瘫病人患病一侧:拧松偏瘫病人患病一侧的紧固螺栓上的螺母,调整双爪柄和滑柄的相对位置,使该摇把转动半径长度调至最小,然后再旋紧该侧紧固螺栓上的螺母,锁定该侧摇把转动半径长度,

③.偏瘫病人每次出行前,先将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的刹车杆移至刹车状态,然后偏瘫病人坐入车座,系好安全带,用健康手臂,将手腕束紧环调大,然后用健康手握患病手腕,将患手穿过手腕束紧环后,搭在带患手固定带的摇把上,然后拉紧手背扎紧带和手腕束紧环,将患手固定在带患手固定带的摇把上,然后再松开刹车杆,用健康手臂摇动另一摇把,就可以出行了,出行时,偏瘫病人用健康手臂控制方向、输出动力,用健康脚控制刹车踏板,用健康手臂带动患病手臂转动,逐步尝试、体会用患病手臂协助控制方向,

每次行至平坦、少人的道路时,先拿开健康手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尝试仅使用患病手臂控制方向,在惯性作用下,向前移动,

④.待患病手臂适应方向控制后,将拧松偏瘫病人患病一侧的紧固螺栓上的螺母,调整双爪柄和滑柄的相对位置,加大偏瘫病人患病一侧摇把转动半径,使之与另一侧摇把转动半径相同,然后再旋紧该侧紧固螺栓上的螺母,锁定该侧摇把转动半径长度,外出时逐步尝试、体会用患病手臂协助输出动力,

⑤.待感觉患病手臂有力量输出后,再拧松偏瘫病人患病一侧的紧固螺栓上的螺母,调整双爪柄和滑柄的相对位置,将偏瘫病人患病一侧摇把转动半径调至最大,然后再旋紧该侧紧固螺栓上的螺母,锁定该侧摇把转动半径长度,

然后,每次行至平坦、少人的道路时,先拿开健康手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仅使用患病手臂控制方向,尝试输出动力,驱动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缓慢前进,

行至其他路段时,将健康手臂握住不带患手固定带的摇把,根据路况、阻力大小、患病手臂疲劳程度,交替使用健康手臂和患病手臂,控制方向、输出动力,

⑥.经不懈锻炼,偏瘫病人患病手臂可独立控制方向,并输出动力,驱动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行进较长距离后,再拧松偏瘫病人患病一侧的紧固螺栓上的螺母,调整双爪柄和滑柄的相对位置,使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两侧摇把转动半径至相等,然后再旋紧该侧紧固螺栓上的螺母,锁定两侧摇把转动半径长度,最后继续使用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出行健身即可。

如此设计,便于根据偏瘫病人的患病情况,先易后难,逐步调节患病手臂围绕后中轴旋转的半径,进而放大或缩小患病手臂输出扭力矩,即满足偏瘫病人出行要求,又要达到了康复锻炼的效果。

注: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一种辅助理疗出行工具,不可完全替代药物治疗。与其他现代医药技术相结合,有助于发挥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最大功效。

前述可调理疗手摇三轮的省力用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拧松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两侧的紧固螺栓上的螺母,使两侧的双爪柄和滑柄均可在人手带动下相对滑动,

②.行进阻力大时,摇动两侧摇把前,向外拉,然后以较大或最大的转动半径,转动摇把,通过加大摇把的转动半径,达到加大转动力矩,克服阻力的目的,

③.行进阻力小时,摇动两侧摇把前,向内拉,然后以较小或最小的转动半径,转动摇把,通过减小摇把的转动半径,达到缩短转动行程,提高速度的目的。如此设计,不必借助复杂的变速机构,就可以实现无极变速,十分方便,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

本发明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及其使用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的优点,特别适合偏瘫病人边出行、边理疗,康复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及其使用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的前叉管、前叉杆、前中轴管、方向架后中轴管、大、小传动链轮、主动链轮、摇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向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c向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斜梁、2为前叉管、3为前叉杆、4为前中轴管、5为前中轴、6为大传动链轮、7为小传动链轮、8为方向架、9为后中轴管、10为后中轴、11为摇把、111为固定柱、1111为内螺杆段、1112为圆台、1113为光轴段、1114为外螺杆段、1115为自锁螺母、1116为卡面、112为套管、1121为外螺套、1122为中管、1123为患手固定带、1124为内螺管、1125为手背扎紧带、1126为手腕束紧环、113为轴承、12为双爪柄、121为卡爪、13为滑柄、131为螺纹孔、132为纵向滑槽、14为紧固螺栓、141为螺钉、1411为钉头、1412为光轴段、1413为螺杆段、142螺母、143为耳部、15为正六棱柱形卡接部、16为环形嵌槽、17为扎紧带、18为日字形卡带框、181为矩形框、182为中柱、19为紧固带、20为连接带、21为主动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5所示,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包括车架、前轮(图中未示出)、两个后轮(图中未示出)和刹车机构(图中未示出),车架前部设有斜梁1,车架后部设有车座(图中未示出),车座上设有安全带(图中未示出),两个后轮设置在车座两侧,斜梁1前端焊有前叉管2,前叉管2内穿设有前叉杆3,前叉杆3下端设有两个前叉(图中未示出),所述前轮就设置在两个前叉上,前轮同轴固定有一从动链轮(图中未示出),前叉杆3上端伸出前叉管2,并焊接在一前中轴管4上,该前中轴管4内设有前中轴5,该前中轴5两端分别伸出前中轴管4外,并分别同轴固定有大传动链轮6和小传动链轮7,大传动链轮6与前述从动链轮通过第一链条(图中未示出)传动,前中轴管4通过一方向架8与一后中轴管9相连,后中轴管9内设有后中轴10,该后中轴10两端分别伸出后中轴管9,并分别设有摇柄,后中轴10还同轴固定有一主动链轮21,该主动链轮21与小传动链轮7通过第二链条(图中未示出)传动,所述刹车机构包括刹车杆、刹车踏板和刹车线,刹车杆和刹车踏板可择一固定在车座左前侧或车座右前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柄包括摇把11、双爪柄12、滑柄13和紧固螺栓14,其中双爪柄一端12固定在后中轴10上,双爪柄12另一端设有两个卡爪121,两个卡爪121之间开有通孔,滑柄13上开有螺纹孔131和纵向滑槽132,所述紧固螺栓14包括螺钉141和螺母142,所述螺钉141包括钉头1411、光轴段1412和螺杆段1413,所述光轴段1412穿设在滑柄13的纵向滑槽132内,所述螺杆段1412穿过,并露出所述双爪柄12的通孔,所述螺母142旋紧在露出的螺杆段1413上,二者螺纹配合,螺母142与钉头1411分别从两侧将双爪柄12、滑柄13可调节地夹在一起。

如图2所示,所述摇把11包括固定柱111、套管112和两个轴承113,所述固定柱111包括内螺杆段1111、圆台1112、光轴段1113、外螺杆段1114和自锁螺母1115,圆台1112上开有两个平行的卡面1116,固定柱111通过内螺杆段1111旋入滑柄13的螺纹孔内。所述套管112套在固定柱111上,所述自锁螺母1115与外螺杆段1114螺纹配合,两个轴承113分别设置在圆台1112与套管112内端之间、自锁螺母1115与套管112外端之间,

如图1、2、3所示,上述自锁螺母1115的外端面中心设有正六棱柱形卡接部15,正六棱柱形卡接部15中心设有环形嵌槽16,该环形嵌槽16内嵌有尼龙环或聚四氟乙烯环,外螺杆段1114的牙根圆直径<该尼龙环或聚四氟乙烯环内径<外螺杆段114的牙顶圆。如此设计,外螺杆段1114旋入自锁螺母1115时,外螺杆段1114的螺牙挤入,并被夹紧在尼龙环或聚四氟乙烯环中,借以实现自锁。

如图3所示,其中一个套管112包括两个外螺套1121、中管1122和患手固定带1123,中管1122两端中心开有内螺孔,两个外螺套1121内侧设有内螺管1124,并分别通过内螺管1124旋入中管1122两端的内螺孔。

如图1所示,患手固定带1123包括手背扎紧带1125和手腕束紧环1126,手背扎紧带1125包括两段扎紧带17和日字形卡带框18,两段扎紧带17根部均设有环孔,通过各自的环孔一一对应地套在外螺套1121的内螺管1124上,并被夹在中管1122与外螺套1121之间,所述日字形卡带框18由矩形框181和矩形框中间的中柱182构成,一个扎紧带17的自由端包裹并固定在中柱182上,另一个扎紧带17的自由端从中柱182一侧的矩形框181下方穿入,从上方绕过中柱182后,从另一侧的矩形框181下方穿出,借以将两个扎紧带17可调节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手腕束紧环1126包括紧固带19和日字形卡带框18,所述日字形卡带框18由矩形框181和矩形框181中间的中柱182构成,紧固带19一端包裹并固定在中柱182上,另一端从中柱182一侧的矩形框181下方穿入,从上方绕过中柱182后,从另一侧的矩形框181下方穿出,形成一个可调节的手腕束紧环1126,两段扎紧带17分别通过一条连接带20与紧固带19相连。

上述扎紧带17、连接带20及紧固带19由一体成形的尼龙编带或皮带构成。

如图3所示,所述紧固螺栓14的螺母142的外端面中心设有环形嵌槽16,该环形嵌槽16内嵌有尼龙环或聚四氟乙烯环,螺杆段1413的牙根圆直径<该尼龙环或聚四氟乙烯环内径<螺杆段1413的牙顶圆。所述紧固螺栓14的螺母142主体呈锥台形,其两侧分别设有便于捏持的耳部143。

偏瘫病人利用前述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进行上肢康复健身出行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将刹车杆和刹车踏板移至偏瘫病人健康手臂一侧,将带患手固定带1123的摇把11换装至偏瘫病人患病手臂一侧,

②.调整两侧摇把11转动半径:

偏瘫病人健康一侧:拧松偏瘫病人健康一侧的紧固螺栓14上的螺母142,调整双爪柄12和滑柄13的相对位置,使该摇把11转动半径长度与偏瘫病人健康手臂的臂长及手臂转动习惯相适应,然后再旋紧该侧紧固螺栓14上的螺母142,锁定该侧摇把11的转动半径长度,

偏瘫病人患病一侧:拧松偏瘫病人患病一侧的紧固螺栓14上的螺母142,调整双爪柄12和滑柄13的相对位置,使该摇把11转动半径长度调至最小,然后再旋紧该侧紧固螺栓14上的螺母142,锁定该侧摇把11的转动半径长度。

这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偏瘫病人的患病手臂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先将该侧摇把11转动半径长度调至最低,有利于逐步牵引患病手臂,减轻其肌肉萎缩症状。

③.偏瘫病人每次出行前,先将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的刹车杆移至刹车状态,然后偏瘫病人坐入车座,系好安全带,用健康手臂,将手腕束紧环1126调大,然后用健康手握患病手腕,将患手穿过手腕束紧环1126后,搭在带患手固定带1123的摇把11上,然后拉紧手背扎紧带1125和手腕束紧环1126,将患手固定在带患手固定带1123的摇把11上,然后再松开刹车杆,用健康手臂摇动另一摇把11,就可以出行了,出行时,偏瘫病人用健康手臂控制方向、输出动力,用健康脚控制刹车踏板,用健康手臂带动患病手臂转动,逐步尝试、体会用患病手臂协助控制方向,

每次行至平坦、少人的道路时,先拿开健康手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尝试仅使用患病手臂控制方向,在惯性作用下,向前移动。

为不影响患手血液循环,应每隔半小时,或一小时,松开手背扎紧带1125和手腕束紧环1126,并用健康手按摩患手5分钟。

④.待患病手臂适应方向控制后,再拧松偏瘫病人患病一侧的紧固螺栓14上的螺母142,调整双爪柄12和滑柄13的相对位置,加大偏瘫病人患病一侧摇把11转动半径,使之与另一侧摇把11转动半径相同,然后再旋紧该侧紧固螺栓14上的螺母142,锁定该侧摇把11的转动半径长度,外出时逐步尝试、体会用患病手臂协助输出动力。

此时,偏瘫病人的患病手臂经过初步牵引,肌肉萎缩症状减轻,加大偏瘫病人患病一侧摇把11的转动半径,有助于进一步牵引、锻炼患病手臂。

⑤.待感觉患病手臂有力量输出后,再拧松偏瘫病人患病一侧的紧固螺栓14上的螺母142,调整双爪柄12和滑柄13的相对位置,将偏瘫病人患病一侧摇把11转动半径调至最大,然后再旋紧该侧紧固螺栓14上的螺母142,锁定该侧摇把11的转动半径长度。

此时,偏瘫病人的患病手臂肌肉萎缩已大为改善,将偏瘫病人患病一侧摇把11的转动半径调至最大,可以最大限度地放大患病手臂输出的力量,有助于依靠患病手臂,独立驱动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

然后,每次行至平坦、少人的道路时,先拿开健康手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仅使用患病手臂控制方向,尝试输出动力,驱动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缓慢前进,

行至其他路段时,将健康手臂握住不带患手固定带的摇把,根据路况、阻力大小、患病手臂疲劳程度,交替使用健康手臂和患病手臂,控制方向、输出动力。

⑥.经不懈锻炼,偏瘫病人患病手臂可独立控制方向,并输出动力,驱动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行进较长距离后,再拧松偏瘫病人患病一侧的紧固螺栓14上的螺母142,调整双爪柄12和滑柄13的相对位置,使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两侧摇把11的转动半径至相等,然后再旋紧该侧紧固螺栓14上的螺母142,锁定两侧摇把11的转动半径长度,最后继续使用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车出行健身即可。

前述可调理疗手摇三轮的省力用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拧松本可调理疗手摇三轮两侧的紧固螺栓14上的螺母142,使两侧的双爪柄12和滑柄13均可在人手带动下相对滑动。

②.行进阻力大时,摇动两侧摇把11前,向外拉,然后以较大或最大的转动半径,转动摇把,通过加大摇把11的转动半径,达到加大转动力矩,克服阻力的目的,

③.行进阻力小时,摇动两侧摇把11前,向内拉,然后以较小或最小的转动半径,转动摇把,通过减小摇把11的转动半径,达到缩短转动行程,提高速度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