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录像功能的自行车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7603发布日期:2019-09-06 19:5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具有录像功能的自行车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自行车龙头,特别是关于一种行车记录器。



背景技术:

由于路况瞬息万变,且视线也常有死角,用路人不易接受到路况的所有信息,因此容易发生危险。而在意外发生后,由于双方所观察到的状况不尽相同,人在紧急状况下记忆力也不尽正确,因此厘清归属的过程中往往是各说各话。为了保障自身权利,一般汽车都会加装行车记录器。而在行车记录器发展成熟、成本也降低的情况下,市面上也出现了机车、自行车专利的行车记录器。

对于自行车而言,需要以行车记录器记录路况的方向可为前、后、左、右。若要记录左右的路况,行车记录器可设置于龙头的把手管内,但若要记录前方的路况,仅能以一夹具或座体连接行车记录器与车身。换句话说,记录前方路况的行车记录器是外露的,除了容易因日晒雨淋造成损坏外,一旦发生车祸则行车记录器便直接承受撞击,且若固定不确实,在发生车祸时行车记录器有机高的机率会脱落。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录像功能的自行车龙头,其具有内嵌式的行车记录器,因此行车记录器受到良好的保护。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具有录像功能的自行车龙头具有:

一龙头本体,该龙头本体具有:

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形成有一凹槽;及

二把手部,该二把手部分别固设于该连接部的相对两侧;以及

一行车记录器,该行车记录器可拆卸地设置于该凹槽内。

如前所述的自行车龙头中:

该龙头本体的该连接部具有:

二卡合沟,该二卡合沟形成于该凹槽的内壁面;且

该行车记录器具有:

一壳体,该壳体能容置于该凹槽内;

二卡合件,该二卡合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并选择性地分别穿入于该二卡合沟;

至少一弹性件,该至少一弹性件设置于该壳体上且连接该二卡合件,并能使该二卡合件朝相反方向分离;及

一摄影组件,该摄影组件穿设于该壳体的一前侧。

如前所述的自行车龙头中,该行车记录器的各该卡合件具有:

一活动部,该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并选择性地穿入于其中一该卡合沟,且该活动部连接于该至少一弹性件;以及

一供使用者按压的按压部,该按压部固设于该活动部上。

如前所述的自行车龙头中,该行车记录器的各该卡合件中,该活动部包含:

一第一片体,该第一片体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并选择性地穿入于其中一该卡合沟,且该按压部固设于该第一片体;以及

一第二片体,该第二片体与该第一片体相固定且相垂直,且连接该至少一弹性件。

如前所述的自行车龙头中:

该行车记录器具有一止挡件,该止挡件固设于该壳体上;且

所述的弹性件设置为两个,所述的弹性件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该止挡件的相对两侧,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该二卡合件。

如前所述的自行车龙头中,该行车记录器更具有一盖体,该盖体固设于该壳体上;该至少一弹性件位于该盖体内;各该卡合件的第一端位于该盖体内,各该卡合件的第二端位于该盖体外。

如前所述的自行车龙头中,该龙头本体更具有一弹片,该弹片固设于该连接部的该凹槽的内壁面,并选择性地推抵于该行车记录器的后侧。

如前所述的自行车龙头中,该龙头本体的该连接部的该凹槽朝向下方。

如前所述的自行车龙头中:

该龙头本体的该连接部更形成有至少一穿孔,该至少一穿孔贯穿该连接部的上侧面并连通于该凹槽;且

该行车记录器具有至少一按键,该至少一按键穿设于该连接部的该至少一穿孔内。

如前所述的自行车龙头中:

该龙头本体的该连接部更形成有一穿孔,该穿孔贯穿该连接部的上侧面并连通于该凹槽;且

该行车记录器具有一面板,该面板正对于该穿孔。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录像功能的自行车龙头,在龙头本体内形成有一凹槽,使行车记录器能容置于凹槽内并记录行车路况。因此,即使在受到撞击等意外发生时,行车记录器仍可保持于凹槽内上而不会脱离龙头本体,而受到完整的保护,更不易损坏。此外,透过在凹槽内形成有卡合沟,且行车记录器具有能选择性穿入卡合沟的卡合件,让行车记录器能稳固定安装在凹槽且仍易于拆卸,因此不使用时能将行车记录器带走,减少被偷窃的风险。此外,由于凹槽是朝向下方的,因此行车记录器安装在凹槽内时,阳光及雨水能被龙头本体所遮蔽,不会直接造成行车记录器劣化或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行车记录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10龙头本体 11连接部

111凹槽 112卡合沟

113穿孔 12弹片

13把手部 20行车记录器

21壳体 22卡合件

221按压部 222活动部

2221第一片体 2222第二片体

23弹性件 24止挡件

25盖体 26摄影组件

27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首先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录像功能的自行车龙头,其具有一龙头本体10及一行车记录器20,行车记录器20能嵌设于龙头本体10内,以使行车记录器20能受到龙头本体10的保护。

龙头本体10具有一连接部11、一弹片12及二把手部13。连接部11用以连接于自行车的前轮。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1形成有一凹槽111、二卡合沟112、及至少一穿孔113,而行车记录器20可拆卸地设置于凹槽111内。本实施例中,凹槽111朝向下方,但不在此限。二卡合沟112分别形成于凹槽111横向两侧的内壁面。本实施例中,二卡合沟112是分别形成于凹槽111左右两侧的内壁面,然而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形成于前后两侧的内壁面。穿孔113贯穿连接部11的上侧面并连通于凹槽111。

接着请一并参考图5。弹片12固设于连接部11的凹槽111的内壁面,因此能选择性地推抵于行车记录器20的后侧。当弹片12抵于行车记录器20的后侧时,即推动行车记录器20的前端抵顶于凹槽111前侧的内壁面,因此使行车记录器20与凹槽111间形成足够的摩擦力,藉此固定行车记录器20。二把手部13分别固设于连接部11的相对的左右两侧。

接着请参考图3至图5。行车记录器20具有一壳体21、二卡合件22、使二卡合件22朝相反方向分离的至少一弹性件23、一固设于壳体21上的止挡件24、一盖体25、一摄影组件26。壳体21能容置于凹槽111内。本实施例中,由于凹槽111是朝向下方的,因此行车记录器20安装在凹槽111内时,阳光及雨水能被龙头本体10所遮蔽而不会直接损坏行车记录器20。

二卡合件22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21上并选择性地分别穿入于二卡合沟112。具体而言,各卡合件22具有一按压部221及一活动部222,按压部221固设于活动部222上并供使用者按压。活动部222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21上并选择性地穿入于其中一卡合沟112,且活动部222连接于至少一弹性件23。藉此,至少一弹性件23将活动部222推向卡合沟112,因此能使活动部222穿入卡合沟112内。除非使用者按压按压部221,活动部222会保持于穿入卡合沟112的状态,因此该将行车记录器20固定于凹槽111内。

本实施例中,活动部222包含相固定且相垂直的一第一片体2221及一第二片体2222,但不以此为限。第一片体2221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21上并选择性地穿入于其中一卡合沟112,且按压部221固设于第一片体2221。第二片体2222连接至少一弹性件23。

至少一弹性件23设置于壳体21上且连接二卡合件22。本实施例中共包含二弹性件23,二弹性件23分别连接于二卡合件22上。具体而言,止挡件24自壳体21的下侧面向下延伸,而各弹性件2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止挡件24的相对两侧,第二端分别连接于其中一卡合件22的第一片体2221。

盖体25固设于壳体21的下侧面,且各弹性件23及卡挡件皆位于盖体25。此外,本实施例中,各卡合件22的第一端位于盖体25内,各卡合件22的第二端位于盖体25外。卡合件22的第一端可为活动部222的第一片体2221,而合件的第二端可为活动部222的第一片体2221以及按压部221。

摄影组件26穿设于壳体21的一前侧。

于本实施例中,行车记录器20具有至少一按键27或一面板(图未绘示),按键27分别穿设于连接部11的穿孔113内,而面板正对于穿孔113。因此,即使行车记录器20是固定于朝向下方的凹槽111,使用者仍能透过穿孔113操作行车记录器20。于其他实施例中,龙头本体10具的连接部11可不具有穿孔113,而行车记录器20可不具有按键27或面板。

于其他实施例中,弹片12及二卡合件22可择一设置,也能达到固定行车记录器20于凹槽111内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录像功能的自行车龙头,在龙头本体10内形成有一凹槽111,使行车记录器20能容置于凹槽111内并记录行车路况。因此,即使在受到撞击等意外发生时,行车记录器20仍可保持于凹槽111内上而不会脱离龙头本体10,而受到完整的保护,更不易损坏。此外,透过在凹槽111内形成有卡合沟112,且行车记录器20具有能选择性穿入卡合沟112的卡合件22,让行车记录器20能稳固定安装在凹槽111且仍易于拆卸,因此不使用时能将行车记录器20带走,减少被偷窃的风险。此外,由于凹槽111是朝向下方的,因此行车记录器20安装在凹槽111内时,阳光及雨水能被龙头本体10所遮蔽,不会直接造成行车记录器20劣化或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