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丁车的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5754发布日期:2020-04-21 16:46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丁车的套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卡丁车,特指一种卡丁车的套件。



背景技术:

卡丁车的套件是与平衡车配合使用,将平衡车组装到卡丁车的套件上,从而配合形成一卡丁车,平衡车作为卡丁车的动力源,使用者以坐姿的姿态在卡丁车上来操控平衡车。

现有技术中,卡丁车的套件分为电控式和机械控制式。

电控式卡丁车的套件以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9号平衡车的卡丁车套件为代表,该卡丁车套件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方向盘、车轮、加速踏板和刹车踏板,方向盘用于控制车轮的转动,从而实现卡丁车的转向,加速踏板、刹车踏板和平衡车之间设置有电控系统,转动加速踏板或刹车踏板,从而通过电控系统控制平衡车的前进或刹车,该结构的卡丁车套件存在以下缺点:专车专用,卡丁车套件只适合使用在与电控系统相适配的平衡车上,适用范围小;结构复杂,修理困难,维护成本高。

机械控制卡丁车的套件以申请号“cn201620934010.7”的专利为代表,其主要利用平衡车自带的陀螺仪控制平衡车的前进或后退,它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万向轮、两个可转动的控制把手,两控制把手可分别固设在平衡车的左车体和右车体上,使用者可用手带动控制把手的转动,从而实现卡丁车的前进、后退、刹车和差速转向等,该结构的卡丁车套件存在以下缺点:卡丁车的还原度较低,差速转向的转向不灵活,驾驶乐趣不佳;车身的稳定性较差,容易翻车。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还原度高、操控感强和行驶稳定的卡丁车的套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丁车的套件,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座椅,车架上转动设置有位于座椅前方的转向座,转向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车轮,车架上还转动设置有位于座椅前方的方向盘,方向盘和转向座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车架上设置有可前后转动的转动架,转动架可用于安装平衡车,转动架位于座椅的后方,车架上还转动设置有位于座椅前方的踏板,踏板通过拉索传动连接在转动架上,转动踏板,踏板可通过拉索带动转动架向前或向后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拉索包括套管,套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车架上,套管内设置有可滑动的钢丝,钢丝的一端偏心连接在踏板上,钢丝的另一端偏心连接在转动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沿套管长度方向设置的螺纹管,螺杆上均连接有至少两个螺栓,车架上开设有两个连接槽,两个螺纹管分别穿设于两个连接槽,连接槽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栓,通过调节螺栓,可调节两个连接槽之间的套管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架上固定设置第一杆,踏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杆,钢丝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环,两个连接环分别套设在第一杆和第二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踏板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车架上,转轴设置在踏板的中部,踏板的左侧向车架上转动时,转动架可向后转动,踏板的右侧向车架上转动时,转动架可向前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踏板包括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分别设置在转轴的左右两侧,第一平板的左侧、第二平板的右侧分别朝座椅的方向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车架上设置有斜杆,转动踏板时,踏板的左右两侧可分别抵接在斜杆上,并且拉索的作用方向始终与转动架的旋转中心相错位,拉索的作用方向始终和踏板的旋转中心相错位。

作为优选,所述踏板和车架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用于在无外力作用下或撤去外力时带动踏板保持在初始位置或回到初始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机构包括钢板弹簧,钢板弹簧固定设置在车架上,踏板上设置有沉槽,钢板弹簧贴合在沉槽上。

作为优选,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座椅设置在后车架上,方向盘、踏板分别设置在前车架上,前车架滑动设置在后车架上,滑动前车架,方向盘、踏板可向座椅上靠拢或远离座椅,前车架上开设有若干沿滑动方向上的通孔,后车架上设置有插销,插销可插设在不同的通孔内,从而将前车架和后车架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使用本卡丁车的套件时,将平衡车固定安装在转动架上,从而组装成卡丁车,使用者坐在座椅上,使用者的脚可踩在踏板上,使用者的手可握在方向盘上,用手转动方向盘可控制车轮的转向,用脚踩动踏板即可控制转动架前倾或后倾,从而控制平衡车的前进、减速和后退等,与常规的卡丁车的操控方式也基本一致,上手较为容易,平衡车的前进、减速和后退等控制通过单个踏板完成,结构简化的同时也避免了出现现有技术中刹车、加速通过两个踏板控制容易出现刹车同时进行加速的问题,因此本卡丁车的套件具有结构简单、还原度高、操控感强和驾驶稳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拉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钢板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架、3-座椅、4-踏板、5-转动架、6-拉索、7-转轴、8-钢板弹簧、9-平衡车、11-前车架、12-后车架、13-连接槽、21-方向盘、22-齿轮、23-齿条、24-转向座、25-车轮、41-第一平板、42-第二平板、51-第一杆、61-套管、62-钢丝、63-连接环、64-螺纹管、65-螺栓、71-沉槽、72-第二杆、73-轴承座、81-限位板、111-通孔、112-限位杆、113-顶杆、121-插销、122-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卡丁车的套件,可与平衡车9(主要是两轮平衡车)配合使用,将平衡车9组装到本卡丁车的套件上,从而组装成卡丁车,拓展了平衡车9的使用价值。

本卡丁车的套件包括车架1,车架1上设置有座椅3,座椅3可螺栓固定在车架1上,车架1上还设有转向机构,转向机构用于控制卡丁车的行驶方向,转向机构包括转向座24、方向盘21、传动机构和车轮25。

车架1上转动设置有位于座椅3前方的转向座24,转向座24可在车架1上横向转动,转向座24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车轮25,车架1上还转动设置有位于座椅3前方的方向盘21,方向盘21和转向座24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从而使用者可坐在座椅3上通过方向盘21操控车轮25的横向转动。

车架1上设置有可前后转动的转动架5,转动架5可用于安装平衡车9,转动架5可通过抱箍将平衡车9固定在转动架5上,转动架5位于座椅3的后方,车架1上还转动设置有位于座椅3前方的踏板4,踏板4通过拉索6传动连接在转动架5上,转动踏板4,踏板4可通过拉索6带动转动架5向前或向后转动。

使用本卡丁车的套件时,将平衡车9固定安装在转动架5上,从而组装成卡丁车,使用者坐在座椅3上,使用者的脚可踩在踏板4上,使用者的手可握在方向盘21上,用手转动方向盘21可控制车轮25的转向,用脚踩动踏板4即可控制转动架5前倾或后倾,从而控制平衡车9的前进、减速和后退等,与常规的卡丁车的操控方式也基本一致,上手较为容易,平衡车9的前进、减速和后退等控制通过单个踏板4完成,结构简化的同时也避免了出现现有技术中刹车、加速通过两个踏板4控制容易出现刹车同时进行加速的问题,因此本卡丁车的套件具有结构简单、还原度高和操控感强的优点。

使用者的重心处于座椅3上,座椅3位于车轮25和转动架5之间,车轮25和转动架5上的平衡车9受力较为均匀,提高了转弯过程中操控的稳定性,避免在转弯时发飘,提高了行驶的稳定性。

车轮25为两个,车架1的两侧均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向座24,两个车轮25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转向座24上,进一步保证了行驶过程中车身的稳定性,避免翻车。

方向盘21通过传动机构控制两侧的转向座24同步转动,从而保证两侧的转向座24上的车轮25始终处于同一方向上,两个车轮25的行驶方向一致。

传动机构包括齿轮22、齿条23,齿轮22固定设置在方向盘21上,方向盘21转动时,齿轮22通方向盘21一同转动,齿条23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个转向座24上,齿轮22啮合在齿条23上,齿条23、两个转向座24和车架1构成一平面四杆机构,从而实现方向盘21控制两个转向座24同步转动。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转向机构也可以使用申请号“cn201710034534.x”的发明专利中披露的现有技术,该专利的背景技术中的机械转向系统可替代本实施例中的转向机构,机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盘、转向传动轴、转向万向节、转向器、转向摇臂、转向拉杆、转向节等。车辆转向时,驾驶员转动转向盘,通过转向传动轴、转向万向节将转向力矩输入转向器,再传到转向摇臂,通过转向拉杆传给固定于转向节上的转向节臂,使转向节及装于其上的转向车轮偏转,从而实现按照使用者的意志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

所述拉索6包括套管61,套管6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车架1上,套管61内设置有可滑动的钢丝62,钢丝62的一端偏心连接在踏板4上,钢丝62的该端连接位置偏离踏板4的旋转中心,钢丝62的另一端偏心连接在转动架5上,钢丝62的该端连接位置偏离转动架5的旋转中心。

踏板4转动时,钢丝62的一端受到拉力或推力,从而钢丝62朝踏板4上移动或朝远离的踏板4的方向移动,从而钢丝62的另一端带动转动架5前倾或后倾,从而实现踏板4通过拉索6控制平衡车9的前进、减速和后退等。

所述套管6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沿套管61长度方向设置的螺纹管64,螺杆上均连接有至少两个螺栓65,车架1上开设有两个连接槽13,两个螺纹管64分别穿设于两个连接槽13,连接槽13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栓65,通过调节螺栓65,可调节两个连接槽13之间的套管61的长度。

套管6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柔韧性,钢丝62也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因此两个连接槽13之间的套管61长度可大于或等于两个连接槽13之间的距离,当两个连接槽13之间的套管61长度变短或变长时,转动架5和靠近转动架5一侧的连接槽13之间的钢丝62长度、踏板4和靠近踏板4一侧的连接槽13之间的钢丝62长度其中至少一处变长或变短。

调节靠近转动架5一侧连接槽13上的螺栓65,两个连接槽13之间的套管61变短或变长,而转动架5和靠近转动架5一侧的连接槽13之间的钢丝62则会变长或变短,从而带动转动架5转动,实际使用中,转动架5上安装不同类型的平衡车9时,需要对转动架5进行调平,通过调节靠近转动架5一侧的螺栓65即可完整转动架5的调平,从而保证踏板4在初始状态下平衡车9处于水平状态。

调节靠近踏板4一侧连接槽13上的螺栓65时,两个连接槽13之间的套管61变短或变长,而踏板4和靠近踏板4一侧的连接槽13之间的钢丝62则会变长或变短,从而带动踏板4转动,在组装卡丁车的套件时,调节靠近踏板4一侧的螺栓65,即可方便对踏板4进行角度调节,让踏板4保持在合理的位置上。

所述转动架5上固定设置第一杆51,踏板4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杆72,钢丝6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环63,两个连接环63分别套设在第一杆51和第二杆72上。

当连接环63通过第一杆51带动转动架5转动时,连接环63在第一杆51上移动或第一杆51在连接环63内移动,避免了连接环63的伸缩的方向发生改变,避免连接环63的作用方向重合到转动架5的旋转中心而卡死。

当踏板4通过第二杆72带动连接环63转动时,连接环63在第二杆72上移动或第二杆72在连接环63内移动,避免连接环63的伸缩方向发生改变,避免连接环63的作用方向重合到踏板4的旋转中心而卡死。

第一杆51的位置偏离转动架5的旋转中心,从而实现对应的连接环63通过第一杆51带动转动架5转动。

第二杆72的位置偏离踏板4的旋转中心,从而实现对应的连接环63通过第二杆72带动第二杆72转动。

所述踏板4通过转轴7转动设置在车架1上,转轴7设置在踏板4的中部,踏板4的左侧向车架1上转动时,转动架5向后转动,踏板4的右侧向车架1上转动时,转动架5向前转动。

使用者可将双脚分别放置在踏板4的左右两侧,踏板4可向左侧转动也可以向右侧转动,当使用者左脚踩下踏板4时,踏板4左侧靠向车架1,从而控制平衡车9前进,当使用者右脚踩下踏板4时,踏板4右侧靠向车架1,从而控制平衡车9刹车或倒车,进一步符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提高驾驶的操控舒适性。

转轴7转动设置在车架1上,踏板4固定设置在转轴7上,转轴7可带动踏板4一同转动,从而第二杆72可固定在转轴7上,第二杆72在转轴7的侧向向外延伸。

所述踏板4的整体造型呈“v”字型,踏板4包括第一平板41和第二平板42,第一平板41和第二平板42配合形成踏板4,第一平板41和第二平板42固定设置在转轴7上,第一平板41、第二平板42分别设置在转轴7的左右两侧,第一平板41的左侧、第二平板42的右侧分别朝座椅3的方向倾斜。

脚踩踏板4时,左脚可全部踩在第一平板41上,右脚也可以全部踩在第二平板42上,第一平板41和第二平板42分别相当于左脚和右脚的支点,方便使用者的施力,提升脚控制踏板4的精度,也减少了疲劳感。

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限位杆112,转动踏板4时,踏板4的左右两侧可分别抵接在限位杆112上,并且拉索6的作用方向始终与转动架5的旋转中心相错位,拉索6的作用方向始终与踏板4的旋转中心相错位。

踏板4的转动角度限定受到限位杆112的限定,当踏板4的左侧抵接在限位杆112上,转动架5处于最大后倾角度,当踏板4的右侧抵接在限位杆112上,转动架5处于最大前倾角度。

限位杆112朝向座椅3的方向倾斜,转轴7也向座椅3的方向倾斜,转轴7的倾斜角度与限位杆112的倾斜角度一致,第一平板41的左侧和第二平板42的右侧较限位杆112更加靠向座椅3,从而方便使用者踩踏。

在踏板4的转动过程中,拉索6的作用方向始终与转动架5的旋转中心相错位,避免转动架5转动至死点位置而卡死,拉索6的作用方向还始终与踏板4的旋转中心相错位,也避免踏板4转动至死点位置而卡死。

所述踏板4和车架1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用于在无外力作用下或撤去外力时带动踏板4保持在初始位置或回到初始位置。

当踏板4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平板41和限位杆112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二平板42和限位杆112之间的夹角。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钢板弹簧8,钢板弹簧8固定设置在车架1上,踏板4上设置有沉槽71,钢板弹簧8贴合在沉槽71上。

当无外力作用或撤去外力时,钢板弹簧8保持贴合在沉槽71上或钢板弹簧8迫使踏板4转动从而沉槽71重新和钢板弹簧8贴合在一起。

沉槽71具体地开设在转轴7的侧面,沉槽71沿转轴的周向设置在转轴上,沉槽71的内底是一平面,钢板弹簧8具体地贴合在沉槽71的内底上,沉槽71距离转轴7的轴心距离小于转轴7的直径,当转轴7发生转动,钢板弹簧8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使转轴7复位的弹性力。

钢板弹簧8上形成有两个限位板81,限位板81分别抵接在转轴7的两侧,两个限位板81之间距离等于转轴7直径,提高转轴7和钢板弹簧8的配合精度。

车架1上固定设置有两个顶杆113,钢板弹簧8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顶杆113上,从而钢板弹簧8架设在两个顶杆113之间,钢板弹簧8的中部悬空,钢板弹簧8的中部抵接在沉槽71上。

在本实施例中的钢板弹簧8和两个顶杆113可分别替换为一钢板和两个螺旋弹簧,一钢板和两个螺旋弹簧的位置关系和之前的钢板弹簧8和两个顶杆113的位置关系一致,无外力作用或撤去外力时,该钢板在两个螺旋弹簧的作用下保持贴合在沉槽71上或重新贴合到沉槽71上。

所述车架1包括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座椅3设置在后车架12上,方向盘21、踏板4分别设置在前车架11上,前车架11滑动设置在后车架12上,滑动前车架11,方向盘21、踏板4可向座椅3上靠拢或远离座椅3,前车架11上开设有若干沿滑动方向上的通孔111,后车架12上设置有插销121,插销121可插设在不同的通孔111内,从而将前车架11固定在后车架12上不同位置上,从而调节座椅3相对方向盘21和踏板4之间的距离。

前车架11具有直管部分,后车架12具有直杆部分,直杆部分适配在直管部分内滑动,从而实现前车架11在后车架12上滑动。

两个连接槽13分别开设有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上,从而在调节方向盘21、踏板4和座椅3之间的距离时,避免转动架5和踏板4发生转动。

转轴7通过轴承座73转动设置在前车架11上,轴承座73固定设置在前车架11上,转轴7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轴承座73上。

转动架5设置在后车架12上,后车架12的后端形成有向上弯曲的弯折部122,转动架5设置在弯折部122的下端转动,从而进一步降低卡丁车的重心,进一步提高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