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婴幼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6551发布日期:2021-02-20 17:2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的婴幼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婴幼儿推车。


背景技术:

[0002]
婴幼儿推车作为婴儿车代步工具而被广泛使用。折叠方便、折叠后材积小而使其易存放、方便携带,是消费者对于婴幼儿推车的使用需求。
[0003]
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的婴幼儿推车,一般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分别连接于车架前下部与后下部的前轮、后轮、用于将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当不需要使用时,可解锁所述锁定机构,然后将车架折叠起来。现有的婴幼儿推车的车架结构不同,且车架各组件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同,从而折叠方式不相同,折叠后的材积也不相同。受现有婴幼儿推车车架的结构限制,有些婴幼儿推车的车架折叠操作繁琐,而且折叠后材积大,占用空间大,不方便存放、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婴幼儿推车,其车架的折叠操作简便,而且折叠后材积小,便于存放、携带。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可折叠的婴幼儿推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之间转换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
[0007]
推把、后脚、车手、第一连接件,所述车手与第一连接件上侧均与推把枢接,车手与第一连接件下侧均与所述后脚枢接,且所述推把、后脚、车手、第一连接件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
[0008]
前脚,所述前脚后侧与所述后脚或车手或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或,所述前脚后侧、车手下侧与后脚同轴转动连接,或,所述前脚后侧、第一连接件下侧与后脚同轴转动连接;
[0009]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后脚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还与车手转动连接并可相对车手上下移动,或,所述第二连接件还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并可相对第一连接件上下移动;
[0010]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与前脚转动连接,后侧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
[0011]
所述车手下侧通过第一转轴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通过第二转轴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后侧。
[0012]
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件与车手或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点位于第二连接件与后脚的连接点的上侧。
[0013]
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件与车手或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点、第二连接件与后脚的连接点、第三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点三者构成为一三角形或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0014]
所述第二连接件被设置成v字形,且该v字形朝前张口或朝侧张口,该v字形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后脚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车手或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并可相对车手或第一连接件相对移动,第三连接件后侧转动连接于所述v字形第二连接件的转折处。
[0015]
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成弧形或直杆状。
[0016]
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与前脚的连接点、第三连接件后侧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点、第二连接件与后脚的连接点在同一直线上。
[0017]
所述可折叠的婴幼儿推车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脚前下部的前轮、连接于后脚后下部的后轮。
[0018]
当所述前脚后侧与车手转动连接时,在车架展开状态下,所述前脚与车手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车手的连接点下侧。
[00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0]
因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婴幼儿推车的车架采用了上述结构,只要使得推把上侧往前旋转并使得推把下侧往后下方旋转移动,即可使得车架各组件联动而折叠,从而车架的折叠操作非常简便,而且车架折叠后,各组件相对靠拢,从而材积小,便于存放、携带。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放大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0027]
图7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车架的第二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0028]
图8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三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9]
图9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四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婴幼儿推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之间转换的车架1、连接于所述车架1前下部的前轮2、连接于所述车架1后下部的后轮3、用于将车架1锁定于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
[0031]
第一实施例
[0032]
如图1至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包括
[0033]
推把11、后脚12、车手13、第一连接件14,所述车手13与第一连接件14上侧均与推把11枢接,车手13与第一连接件14下侧均与所述后脚12枢接,且所述推把11、后脚12、车手13、第一连接件14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
[0034]
前脚15,所述前脚15后侧与所述后脚12或车手13或第一连接件14转动连接,或,所述前脚15后侧、车手13下侧与后脚12同轴转动连接;
[0035]
第二连接件16,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与后脚12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16还与车手13转动连接并可相对车手13上下移动;
[0036]
第三连接件17,所述第三连接件17前侧与前脚15转动连接,后侧与第二连接件16转动连接。
[0037]
所述前轮2连接于前脚15前下部,所述后轮3连接于后脚12后下部。
[0038]
所述车手13下侧通过第一转轴121枢接于后脚12,所述第一连接件14下侧通过第二转轴122枢接于后脚12,所述第一转轴121位于第二转轴122后侧。
[0039]
当要折叠所述车架时,先解锁所述锁定机构,再可进行车架1的折叠,具体操作为:使得推把11上侧往前下方旋转并使得推把11下侧往后下方旋转移动,因为四连杆结构的特性,车手13、第一连接件14均被带动往后下方旋转而与后脚12靠近,从而第二连接件16上侧也被带动往后下方旋转移动,且同时第二连接件16上侧相对车手13转动并沿着车手13往车手13与推把11的枢接方向移动,如此,后侧与第二连接件16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接件17也被拉动往后旋转移动,从而前脚15被驱动旋转而与后脚12靠近,直至推把11、车手13、后脚12、前脚15、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6、第三连接件17均相对靠近,车架1完全折叠(如图5、6所示),前路2也与后轮3靠近。
[0040]
即是说,因为车架1的这种结构,只要使得推把11上侧往前下方旋转并使得推把11下侧往后下方旋转移动,即可使得车架1各组件联动而折叠,从而车架1的折叠操作非常简便,而且因为车架1折叠后,各组件相对靠拢,从而材积小,便于存放、携带。
[0041]
在车架1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与车手13的连接点160位于第二连接件16与后脚12的连接点161的上侧。如此,在车架1折叠时,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上侧可相对车手13移动更长的距离,从而通过第三连接件17的驱动,所述前脚15与后脚12能靠得更近,从而可进一步减少车架1折叠后的材积。
[0042]
在车架1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与车手13的连接点160、第二连接件16与后脚12的连接点161、第三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16的连接点162三者构成为一三角形或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即是说,在车架1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上侧与车手13的转接处160、第二连接件16与后脚12的连接点161、第三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16的连接点163三者构成为一三角形(如图1所示)或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0043]
所述第二连接件16可被设置成v字形,且该v字形设置为朝侧张口的v字形,该v字形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后脚1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车手13转动连接并可相对车手13上下移动,第三连接件17后侧转动连接于所述v字形第二连接件16的转折处。如此,在车架1折叠时,第三连接件17后端能旋转更大的弧度,从而前脚15能被第三连接件17驱动旋转更大的角度而与后脚12靠得更近,从而进一步减少车架1折叠后的材积。
[0044]
所述第二连接件16也可以设置成弧形或其他形状,车手13、前脚15后侧与后脚12连接于第二连接件16的不同位置。
[0045]
所述第二连接件16也可被设置成直杆状,车手13、前脚15后侧与后脚12连接于直杆状第二连接件16的不同位置,从而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与车手13的连接点160、第二连接件16与后脚12的连接点161、第三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16的连接点162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004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16的连接点16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与车手13的连接点160下侧。
[004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上侧通过第三转轴与车手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可着车手13上下移动,比如,在车手13上设置上下延伸的长孔131,第三转轴穿入长
孔131并可沿着长孔的延伸方向移动;或,在车手13设置可相对车手13上下移动的滑动件(图未示),第二连接件16上侧枢接于该移动件,如此,均可以实现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上侧与车手13转动连接并可相对车手13上下移动的目的。
[0048]
较佳的,在车架1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件17前侧与前脚15的连接点170、后侧与第二连接件16的连接点162、第二连接件16与后脚12的连接点161在同一直线上,如此,在车架1展开状态下,车架1能承受更大的力,结构更稳定,从而在展开状态下的车架1更稳固。
[0049]
较佳的,当所述前脚15后侧与车手13转动连接时,在车架1展开状态下,所述前脚15与车手13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与车手13的连接点下侧。如此,在第三连接件17的拉动下,前脚15能往后旋转的角度更大,从而能与后脚12靠得更近而使得折叠后的车架1材积更小。
[0050]
所述锁定机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其可以设置于车架1任意相连接的两者之间,且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0051]
第二实施例
[0052]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脚15后侧、第一连接件14下侧与后脚12同轴转动连接。
[005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16的连接点16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与车手13的连接点160上侧。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与车手13的连接点160、第二连接件16与后脚12的连接点161、第三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16的连接点162三者可构成为一三角形或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0054]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0055]
本实施例的车架折叠原理同第一实施例,也是使得推把11上侧往前下方旋转并使得推把11下侧往后下方旋转移动,从而车手13与第一连接件14被带动往后下方旋转移动,第二连接件16上侧相对车手13转动并沿着车手13往车手13与推把11的枢接方向移动,后侧与第二连接件16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接件17还是被拉动往后旋转移动,从而前脚15被驱动旋转而与后脚12靠近,至车架各组件靠近,车架完全折叠。
[0056]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16的结构以及其与车手13、后脚12、第三连接件17的连接方式也可同第一实施例。
[0057]
第三实施例
[0058]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6

上侧与第一连接件14

转动连接并可相对第一连接件14

上下移动。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件16

与第一连接件14

的连接方式可同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6与车手13的连接方式。
[0059]
从而折叠车架1时,第二连接件16上侧是相对第一连接件14转动并沿着第一连接件14往第一联动件14与车手11的枢接方向外,车架1其他组件的联动方式同第一实施例,故不在此赘述。
[0060]
本实施例车架的推把11、前脚15、后脚12与车手13

、第一连接件14

、第二连接件16

的连接方式可同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第三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16

的连接方式可同第一实施例。
[0061]
第四实施例
[0062]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6

被设置为朝前
张口的v字形,且该v字形第二连接件16

两端分别与车手13以及第三连接件17连接,转折处于后脚12枢接。
[0063]
本实施例车架的折叠原理同第一实施例,故不在此赘述。
[0064]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