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轮车的前叉管与车把把立的连接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7808发布日期:2021-07-27 13:3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轮车的前叉管与车把把立的连接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轮车的前叉管与车把把立的连接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二轮车在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对车把与车轮保持垂直,目前对垂直情况的检测是通过目测的方式进行,检测后采用人工来调节车轮与车把的垂直度,这样方式不但准确性比较差,而且需要手动调节,装备和检测的效率比较低,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轮车的前叉管与车把把立的连接配合结构,它无需人工检测车把与车轮的垂直度,提高了前叉与车把装配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二轮车的前叉管与车把把立的连接配合结构,所述的前叉上部的连接头与车把把立底部的连接端连接,在前叉的连接头与车把把立的连接端之间设有限位结构。

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前叉上部的连接头上部端面上设有的凹槽组合ⅰ和车把把立的连接端端面上设有凸起组合ⅰ,凹槽组合ⅰ与凸起组合ⅰ相对应,当车把把立的连接端与前叉上部的连接头连接组装时,车把把立连接端端面的凸起组合ⅰ对应嵌入连接头上部端面的凹槽组合ⅰ内后车把把立与前叉之间形成限位配合,车把把立与前叉之间的限位配合后使车把与前叉底部连接的车轮相互垂直。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前叉上部的连接头上部端面上设有的凸起组合ⅱ和车把把立的连接端端面上设有的凹槽组合ⅱ,凹槽组合ⅱ与凸起组合ⅱ相对应,当车把把立的连接端与前叉上部的连接头相互连接组装时,连接头上部端面的凸起组合ⅱ对应嵌入车把把立的连接端面的凹槽组合ⅱ内后车把把立与前叉之间形成限位配合,车把把立与前叉之间的限位配合后使车把与前叉底部连接的车轮相互垂直。所述的凹槽组合ⅰ包括凹槽ⅲ和凹槽ⅳ,凹槽ⅲ与凹槽ⅳ对称分布在连接头上部端面上,所述的凸起组合ⅰ包括凸起ⅲ和凸起ⅳ,凸起ⅲ和凸起ⅳ对称分布在车把把立的连接端端面上,凹槽ⅲ的大小与凸起ⅲ的大小相对应,凹槽ⅳ的大小与凸起ⅳ的大小相对应。所述的凹槽组合ⅱ包括凹槽ⅴ和凹槽ⅵ,凹槽ⅴ和凹槽ⅵ对称分布在车把把立的连接端端面上,所述的凸起组合ⅱ包括凸起ⅴ和凸起ⅵ,凸起ⅴ和凸起ⅵ对称分布在连接头上部端面上,凹槽ⅴ的大小与凸起ⅴ的大小相对应,凹槽ⅵ的大小与凸起ⅵ的大小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车把把立与前叉之间的限位配合后使车把与前叉底部连接的车轮相互垂直,这样无需采用专人为来调节车轮与车把的垂直度,直接在装配的过程中就可以使得车轮与车把保持垂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检测和装配的工作效率,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而且无需外加设备的基础,大大节约了操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兴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轮车的前叉管与车把把立的连接配合结构,所述的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与车把把立3底部的连接端4连接,在前叉1的连接头2与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上部端面上设有的凹槽组合ⅰ和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端面上设有凸起组合ⅰ,凹槽组合ⅰ与凸起组合ⅰ相对应,当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与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连接组装时,车把把立3连接端4端面的凸起组合ⅰ对应嵌入连接头2上部端面的凹槽组合ⅰ内后车把把立3与前叉1之间形成限位配合,车把把立3与前叉1之间的限位配合后使车把与前叉1底部连接的车轮相互垂直,所述的凹槽组合ⅰ包括凹槽ⅲ5和凹槽ⅳ6,凹槽ⅲ5与凹槽ⅳ6对称分布在连接头2上部端面上,所述的凸起组合ⅰ包括凸起ⅲ7和凸起ⅳ8,凸起ⅲ7和凸起ⅳ8对称分布在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端面上,凹槽ⅲ5的大小与凸起ⅲ7的大小相对应,凹槽ⅳ6的大小与凸起ⅳ8的大小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与车把把立3底部的连接端4连接时,车把把立3连接端4端面的凸起ⅲ7和凸起ⅳ8对应嵌入连接头2上部端面的凹槽ⅲ5与凹槽ⅳ6内后车把把立3与前叉1之间形成限位配合,从而使得车把把立3与前叉定位在一条直线上,使得车把与前叉1底部连接的车轮相互垂直,保持装配的稳定性。

在图2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轮车的前叉管与车把把立的连接配合结构,所述的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与车把把立3底部的连接端4连接,在前叉1的连接头2与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上部端面上设有的凸起组合ⅱ和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端面上设有的凹槽组合ⅱ,凹槽组合ⅱ与凸起组合ⅱ相对应,当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与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相互连接组装时,连接头上部端面的凸起组合ⅱ对应嵌入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面的凹槽组合ⅱ内后车把把立3与前叉1之间形成限位配合,车把把立3与前叉1之间的限位配合后使车把与前叉1底部连接的车轮相互垂直,所述的凹槽组合ⅱ包括凹槽ⅴ9和凹槽ⅵ10,凹槽ⅴ9和凹槽ⅵ10对称分布在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端面上,所述的凸起组合ⅱ包括凸起ⅴ11和凸起ⅵ12,凸起ⅴ11和凸起ⅵ12对称分布在连接头2上部端面上,凹槽ⅴ9的大小与凸起ⅴ11的大小相对应,凹槽ⅵ10的大小与凸起ⅵ12的大小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与车把把立3底部的连接端4连接时,连接头2上部端面的凸起ⅴ11和凸起ⅵ12对应嵌入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端面的凹槽ⅴ9和凹槽ⅵ10内后车把把立3与前叉1之间形成限位配合,从而使得车把把立3与前叉1定位在一条直线上,使得车把与前叉1底部连接的车轮相互垂直,保持装配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二轮车的前叉管与车把把立的连接配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与车把把立(3)底部的连接端(4)连接,在前叉(1)的连接头(2)与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之间设有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的前叉管与车把把立的连接配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上部端面上设有的凹槽组合ⅰ和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端面上设有凸起组合ⅰ,凹槽组合ⅰ与凸起组合ⅰ相对应,当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与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连接组装时,车把把立(3)连接端(4)端面的凸起组合ⅰ对应嵌入连接头(2)上部端面的凹槽组合ⅰ内后车把把立(3)与前叉(1)之间形成限位配合,车把把立(3)与前叉(1)之间的限位配合后使车把与前叉(1)底部连接的车轮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的前叉管与车把把立的连接配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上部端面上设有的凸起组合ⅱ和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端面上设有的凹槽组合ⅱ,凹槽组合ⅱ与凸起组合ⅱ相对应,当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与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相互连接组装时,连接头上部端面的凸起组合ⅱ对应嵌入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面的凹槽组合ⅱ内后车把把立(3)与前叉(1)之间形成限位配合,车把把立(3)与前叉(1)之间的限位配合后使车把与前叉(1)底部连接的车轮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车的前叉管与车把把立的连接配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组合ⅰ包括凹槽ⅲ(5)和凹槽ⅳ(6),凹槽ⅲ(5)与凹槽ⅳ(6)对称分布在连接头(2)上部端面上,所述的凸起组合ⅰ包括凸起ⅲ(7)和凸起ⅳ(8),凸起ⅲ(7)和凸起ⅳ(8)对称分布在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端面上,凹槽ⅲ(5)的大小与凸起ⅲ(7)的大小相对应,凹槽ⅳ(6)的大小与凸起ⅳ(8)的大小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轮车的前叉管与车把把立的连接配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组合ⅱ包括凹槽ⅴ(9)和凹槽ⅵ(10),凹槽ⅴ(9)和凹槽ⅵ(10)对称分布在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端面上,所述的凸起组合ⅱ包括凸起ⅴ(11)和凸起ⅵ(12),凸起ⅴ(11)和凸起ⅵ(12)对称分布在连接头(2)上部端面上,凹槽ⅴ(9)的大小与凸起ⅴ(11)的大小相对应,凹槽ⅵ(10)的大小与凸起ⅵ(12)的大小相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二轮车的前叉管与车把把立的连接配合结构,所述的前叉(1)上部的连接头(2)与车把把立(3)底部的连接端(4)连接,在前叉(1)的连接头(2)与车把把立(3)的连接端(4)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工检测车把与车轮的垂直度,提高了前叉与车把装配的准确性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马鹤岭;马鹤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州飞马车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30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