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

文档序号:25067085发布日期:2021-05-14 15:2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平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
3.而在工厂内使用的机器人其体型较大,不方便移动,在固定安装在一个位置后,就很难再次搬运移动,且在移动时遇到障碍物时需要抬高或者绕道,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力气。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包括转柄、平板、第一套筒和第三斜齿轮,所述平板的四角贯穿安装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内部插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第一套筒的外部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斜齿轮,第一斜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杆的一端,第二转动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斜齿轮,且第二转动杆通过轴套转动安装在平板的底部表面。
6.优选的,所述第三斜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四斜齿轮,第四斜齿轮固定安装在转柄的底端,转柄转动安装在平板的顶部表面。
7.优选的,所述转柄的内部一侧卡有伸缩柱,伸缩柱由内柱插入套柱组成。
8.优选的,所述平板的顶部中间设有放置盒,放置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机器人本体。
9.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表面和第一套筒的内表面均设有螺纹,且相互啮合。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滑动有滑轮,滑轮转动安装在第二套筒的外部底端。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套筒和第一转动杆的配合,因其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有螺纹,所以在第一套筒转动时其内表面的螺纹会啮合第一转动杆外表面的螺纹,这样第一转动杆就会因为螺纹啮合而上下移动,以此实现螺纹啮合控制其上下移动间接改变当平板表面安装的机器人本体高度位置,达到了便于其跨越障碍物进行移动改变现在使用的位置效果。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槽和滑轮的配合,使第一套筒在利用内表面螺纹啮合第一转动杆外表面的螺纹而使其转动时对其进行限位,防止其跟着第一套筒一同转动,达到了让转动力转换成升降动力的效果,通过设置伸缩柱,使转柄的转动可以被限位固定,达到了间
接固定当前平板的位置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机器人本体;2、转柄;3、伸缩柱;4、放置盒;5、第一转动杆;6、滑槽;7、平板;8、第二套筒;9、第一斜齿轮;10、第一套筒;11、滑轮;12、万向轮;13、第二斜齿轮;14、轴套;15、第二转动杆;16、第三斜齿轮;17、第四斜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包括转柄2、平板7、第一套筒10和第三斜齿轮16,平板7的顶部中间设有放置盒4,放置盒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机器人本体1,平板7的四角贯穿安装有第二套筒8,第二套筒8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套筒10,第一套筒10的内部插入有第一转动杆5,第一转动杆5的外表面和第一套筒10的内表面均设有螺纹,且相互啮合,通过第一套筒10和第一转动杆5的配合,因其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有螺纹,所以在第一套筒10转动时其内表面的螺纹会啮合第一转动杆5外表面的螺纹,这样第一转动杆5就会因为螺纹啮合而上下移动,螺纹啮合控制其上下移动间接改变当平板7表面安装的机器人本体1高度位置,达到了便于其跨越障碍物进行移动改变现在使用的位置效果,第一转动杆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2,万向轮12的安装使本实用新型便于移动,第一转动杆5的两侧开设有滑槽6,滑槽6的内部滑动有滑轮11,滑轮11转动安装在第二套筒8的外部底端,通过滑槽6和滑轮11的配合,使第一套筒10在利用内表面螺纹啮合第一转动杆5外表面的螺纹而使其转动时对其进行限位,防止其跟着第一套筒10一同转动,达到了让转动力转换成升降动力的效果。
22.第一套筒10的外部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斜齿轮9,第一斜齿轮9的表面啮合有第二
斜齿轮13,通过第二斜齿轮13和第一斜齿轮9的配合,使第二转动杆15的转动力可以传输给第一套筒10上,达到了动力传输的效果,第二斜齿轮13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杆15的一端,第二转动杆15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斜齿轮16,且第二转动杆15通过轴套14转动安装在平板7的底部表面,第三斜齿轮16的表面啮合有第四斜齿轮17,通过第三斜齿轮16和第四斜齿轮17的配合,使工作人员对转柄2施加的转动力可以传输给第二转动杆15上,达到了动力传输的效果,第四斜齿轮17固定安装在转柄2的底端,转柄2转动安装在平板7的顶部表面,转柄2的内部一侧卡有伸缩柱3,伸缩柱3由内柱插入套柱组成,通过设置伸缩柱3,使转柄2的转动可以被限位固定,达到了间接固定当前平板7的位置效果。
23.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就先将机器人安装在放置盒4,然后推动本实用新型进行移动改变使用位置,在移动时遇到较多的障碍物时,两个工作人员可同时手握两个转柄2进行转动,其转动力同步给底端安装的第四斜齿轮17,第四斜齿轮17转动啮合第三斜齿轮16,然后第三斜齿轮16转动第二转动杆15,再由第二转动杆15转动第二斜齿轮13,然后第二斜齿轮13啮合第一斜齿轮9,第一斜齿轮9转动第一套筒10,第一套筒10转动后利用内表面的螺纹啮合第一转动杆5表面的螺纹,其第一转动杆5就会因为螺纹的啮合而向下伸动,这样平板7就会被抬起,此时顶表面安装的机器人本体1就能跨越障碍物进行无阻碍的移动,而在平板7抬起后工作人员需要拉动伸缩柱3使其限位固定转柄2的转动。
2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