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用挡风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9054发布日期:2021-04-06 12:08阅读:1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用挡风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风被,特别是一种摩托车用挡风被。



背景技术:

城镇交通中汽车的增多导致停车困难及道路拥堵的问题日益严重,作为城市交通的便捷方式之一的摩托车以其较小的尺寸及灵活的承载能力使其在当前繁忙的交通情况下变得更加便捷和实用。但在不理想的天气情况下,驾驶者需承受较大的不适。为了方便摩托车使用者在恶劣天气下使用,通常在摩托车的前部迎风面安装挡风装置,其功能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护摩托车驾驶者免受正面环境冷风的影响,对驾驶者提供挡风保暖保护。当驾驶者使用此挡风装置时,此挡风装置在驾驶者正前方迎风面形成一个隔离冷风的隔离层,阻断冷风直接吹向驾驶者,具有一定保温防寒功能。但其非流线型设计,在车辆正前方形成一个大面积的垂直迎风面,增加了车辆的机械阻力,大幅降低了车辆稳定性。

另外,随着市场需求,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挡风被,但现有挡风产品保暖效果差,漏风大,不能对人的腿部进行很好的保温。在车体行驶的时候,由于挡风被不能完全包裹住人体的腿部,且挡风被和摩托车不匹配,挡风被稳固性也差,因此导致腿部空间进风大,舒适性差,使用极其不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保暖性好,行车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摩托车用挡风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用挡风被,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两侧的侧翼,所述本体、侧翼与摩托车的车体之间形成一闭合空间,所述侧翼的边缘侧设有定型件。

进一步,所述定型件为填充物或气囊。

进一步,所述本体上设有便于控制车钥匙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本体的后侧设有与车座相适配的防水垫。

进一步,所述防水垫的内部设有夹层,夹层内设有能够外伸的防水套。

进一步,所述防水套上设有固定结构。

进一步,至少一侧翼上设有防盗装置。

进一步,所述防盗装置为环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本体和侧翼包括至少两层结构,面料为防水材料,内衬设有保暖层。

进一步,所述侧翼的端部设有多根绑带;所述本体的前端设于固定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本体、侧翼与摩托车形成的闭合空间,能够大大提高防寒效果,保暖性好,行车时不会产生气流紊乱;

(2)通过在侧翼的边缘设置定型件,能够使侧翼定型,维持特定形状,增加行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通过设置防水垫,以及在防水垫的夹层内设置防水套,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车座,且能够保持车座干净清洁,防止沾灰等,以及防止雨天打湿车座;

(4)通过在侧翼上设置防盗装置,能够防止小偷盗走挡风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挡风被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挡风被与车体结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1—本体,2—侧翼,3—摩托车,4—定型件,5—绑带,6—防水垫,7—防盗装置;11—固定片,12—通孔,31—前端车壳,32—槽体,61—防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摩托车用挡风被,包括本体1和设置在本体两侧的侧翼2,所述本体1、侧翼2与摩托车3的车体之间形成一闭合空间,所述侧翼2的边缘侧设有定型件4。

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现有的挡风被通常不能与摩托车形成一个闭合空间,一方面,挡风被的侧翼在驾驶过程中会飘起来,从而使得腿部受到风吹雨打;另一方面,现有的侧翼通常较短,一方面是因为厂家为了节省材料,另一方面也方便人们落脚;但是侧翼很短,就不会与车体形成一个闭合空间,脚踏处的空间会外露,且气流会从侧翼进入腿部侧,导致整个挡风被保暖效果差;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将本体、侧翼与摩托车的车体之间形成一闭合空间,即侧翼完全覆盖车体的脚踏处,且通过侧翼边缘处的定型件定型,能够防止漏风现象,大大提高保暖性,而且还能提高车体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使用本实施例的挡风被进行驾驶的速度要比使用现有的挡风被快,并且整个车身更加平稳。

本实施例中,挡风被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当人坐在车座(即驾驶座)上时,侧翼2的长度和宽度能够覆盖住人体的腿部,即侧翼2的下部延伸至脚踏位置处。侧翼的前端设有多根绑带5,绑带5与车体的前端车壳31连接。绑带可以是挂钩绑带、孔绑带或者二者的组合等。车体上设有与绑带的挂钩连接的孔洞或者螺纹孔等,从而使得挡风被与车体固定。侧翼的后端也设有绑带,该绑带为腰部扣带,通过将两个侧翼的绑带拉紧并扣接即可。本实施例侧翼的后端延伸至车体的后侧车壳处,使得本体、侧翼与摩托车的车体之间的闭合空间能够整体密闭,这样气流就不会进入闭合空间,从而对腿部进行保护。优选地,本体1与侧翼2之间一体成型,本体1覆盖于车座的前侧,能够与侧翼一同覆盖住整个腿部。本体1的前端设有固定片11,当将挡风被在车体上铺设好后,本体上的固定片11能够插入车体前端的龙头下方的槽体32内。这样,通过设置固定片和绑带,能够将挡风被整体固定于车体上,不仅能够提高挡风被的稳固性,还能提高车身的平稳性。

本实施例中,本体1和侧翼2包括两层结构,面料为防水材料,如pvc材料,内衬设有保暖层,如内衬为加厚植绒材料。

本实施例中,定型件4为填充物或气囊,优选为气囊。行车过程中随着速度的增加,迎面吹来的气流强度增加,会导致挡风被侧面形成乱流,导致气动性能下降,影响行驶的稳定性,通过加入气囊的设计,使得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维持特定的形状,从而改善气流的稳定性,增加行车的安全性。本实施例的气囊设于充气室内,充气室呈长条形,沿着侧翼边缘设置,气囊也为长条形,通过向气囊中充气,使得侧翼定型,而且停车时也不影响人立脚。

本实施例中,本体上设有便于控制车钥匙的通孔12。通孔设于车体的前侧,通孔上设有罩体,人们可以从该通孔插拔钥匙,无需从本体下方插钥匙,经通孔插入钥匙或者控制钥匙时,需要将罩体打开,若不操纵钥匙,则将罩体扣合,防止进风。罩体与通孔之间可通过拉链、卡扣、魔术贴等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中,本体的后侧设有与车座相适配的防水垫6。防水垫可以与本体一体成型,也可分开设置,例如二者之间通过拉链连接。防水垫能够铺设于车座上,至少与车座的一部分形状相适配,或者尺寸大于车座的尺寸。当将摩托车置于外面时,为了防止雨水打湿车座,可将防水垫铺设于车座上,而且本体和侧翼本身具备防水功能,其覆盖在车体上能够防止车体被雨水打湿。由于不同的摩托车,其车座的尺寸是不同的,为了满足不同的尺寸要求,本实施例将防水垫设计成夹层结构,即防水垫的内部设有夹层,夹层内设有能够外伸的防水套61,防水垫6上设有拉链,能够打开并取出防水套61。防水套的一端与防水垫的内侧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能够抽出,这样就能增加防水垫的尺寸,适用于更大尺寸的车座。防水套上设有固定结构,如绑带等,能够与车座固定。当不需要防水套时,可将防水套收入防水垫内。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侧翼2上设有用于防盗装置7。防盗装置7是为了防止小偷盗走挡风被。本实施例的防盗装置7优选为防盗钢丝环,侧翼上的防盗钢丝环设于靠近车轮的那一侧,可以是车的前轮或后轮,通过额外的车锁穿过车轮和防盗钢丝环实现锁定,使得防盗钢丝环与车轮形成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将挡风被通过侧翼前端的绑带5与摩托车3固定在一起,且本体上的固定片,插入车体前端的龙头下方的槽内。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本体1掀开,人跨坐在摩托车3的车座上,将本实用新型的挡风被盖设在大腿上即可,腿部刚好处于本体1、侧翼2与摩托车3之间的闭合空间内,且脚部也能被侧翼2遮挡;一方面,挡风被能够为摩托车的驾驶者提供更好的防寒效果;另一方面,侧翼的定型件4能够使侧翼定型,维持特定形状,增加行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当停车需立脚时,脚部可直接拨开侧翼2进行立脚,不会影响人的正常操作。下车后,通过额外的车锁穿过车轮和防盗钢丝环进行锁定,防止小偷将挡风被偷走;以及还可将本体后侧的防水垫6铺设于车座上,以及根据车座的大小来确定是否抽出防水垫内的防水套,通过将车座盖住,一方面能够确保车座干净清洁,防止沾灰等;另一方面,防止雨天打湿车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可以是电动车、电动摩托车或踏板摩托车等,并不仅限于狭义上采用内燃机驱动的摩托车。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