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动立柱及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3289发布日期:2021-06-18 16:15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动立柱及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动立柱及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城市建设、垃圾运输等方面,载货汽车是不可缺少的。而传统的仓栅载货汽车车厢的立柱一般采用焊接固定,不能活动;或者采用插接安装,需要手动取下,费时费力。不论哪种设置形式,其对与装卸货均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立柱及框架,解决仓栅载货汽车车厢影响装卸货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动立柱,包括:立柱主体,安装在所述立柱主体上端的第一滑动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立柱主体另一端的第二滑动机构;

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滚动轴相互垂直的第一滚动组件和第二滚动组件;

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滚动轴相互垂直的第三滚动组件和第四滚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滑动机构还包括: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滚动组件和第二滚动组件的第一支承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立柱主体和所述第一支承件的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支承件包括:第一支承部分和第二支承部分;

所述第一支承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承部分的一端相互垂直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承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滚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承部分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滚动组件的滚动轴与所述第一支承部分相垂直;

所述第二滚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承部分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滚动组件的滚动轴与所述第二支承部分相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滚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滚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承部分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一滚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滚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支承部分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支承件;

所述第二支承件包括:第三支承部分、第四支承部分和第五支承部分;

所述第三支承部分和所述第四支承部分位于所述第五支承部分相对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五支承部分垂直设置;

所述第三支承部分和所述第四支承部分位于所述第五支承部分的同一侧;

所述第三支承部分与所述立柱主体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滚动组件与所述第三支承部分或所述立柱主体沿竖直方向的下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三滚动组件的滚动轴水平设置;

所述第四滚动组件的滚动轴与所述第四支承部分相垂直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所述第三支承部分和所述第四支承部分之间,所述第三滚动组件和所述第四滚动组件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锁定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立柱主体相连接。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所述的滑动立柱的框架,包括:滑动立柱,上导轨和下导轨;

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与所述上导轨相连接,所述第一滚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滚动组件可沿所述上导轨滑动;

所述第二滑动机构与所述下导轨相连接,所述第三滚动组件和所述第四滚动组件可沿所述下导轨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上导轨具有开口相互垂直的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

所述第一滚动组件与第一导轨槽的侧壁相抵靠,所述第二滚动组件与所述第二导轨槽的侧壁相抵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下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三导轨槽;

所述第三滚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导轨相抵靠,所述第四滚动组件与所述第三导轨槽的侧壁相抵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上导轨包括:第一导轨部分,与所述第一导轨部分相连接的第二导轨部分和第三导轨部分;

所述第一导轨部分与所述第二导轨部分相互连接构成所述第一导轨槽;

所述第三导轨部分开设有所述第二导轨槽,其底面与所述第一导轨部分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导轨部分包括:第一立板,在所述第一立板两端分别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立板相垂直的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

所述第二导轨部分包括:第二立板和与所述第二立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三横板;

所述第二立板、所述第三横板、所述第一横板构成所述第一导轨槽;

所述第三横板部分与所述第一横板可拆卸连接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横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下导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四导轨部分、第五导轨部分和第六导轨部分;

所述第四导轨部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滚动组件相抵靠的第一导轨;

所述第五导轨部分和所述第六导轨部分相互固定连接构成所述第三导轨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四导轨部分包括:第四横板,与所述第四横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三立板,与所述第三立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垂直固定连接的第四立板;

所述第四横板、所述第三立板、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四立板依次连接构成阶梯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五导轨部分包括:第五立板;

所述第六导轨部分包括:第五横板,与所述第五横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六立板;

所述第五横板与所述第五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立板、所述第五横板和所述第六立板构成所述第三导轨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立板与所述第五立板相平行的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立板与所述第五横板相垂直的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立板和所述第六立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五横板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运用于厢式车、仓栅车以及载货车等公路运输车型,该框架结构中滑动立柱可以方便开启侧厢板,同时随着滑动立柱向车辆两端的滑动,厢门可以最大程度的打开,方便货物的取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滑动立柱不需要电力或液压驱动,即可方便滑动,安全可靠,省时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滑动立柱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转轴相互垂直的滚动组件,这样在滚动组件转轴垂直的状态下可实现对滑动立柱实现水平方向的限位导向,还能够实现在竖直方向的稳定承载。通过上述设置的滑动立柱不仅运行稳定,承载力大,还具有安装方便,可维护性好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将两个滚动组件安装在一个支承件上,保证了两个滚动组件安装基准的统一,进而对保证整个滑动立柱的运行精度有利。此外,通过将两个滚动组件均设置为可拆卸安装在支承件上,这样对滚动组件在产生磨损后的快速更换有利,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维护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实现了第二支承件对第三滚动组件和第四滚动组件132的半包围设置,这样对第三滚动组件和第四滚动组件能够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第三滚动组件和第四滚动组件与外界直接接触,使得其使用寿命更长。此外,通过第二支承件的这种半包围结构还可有效阻止外界大量的灰尘进入滚动组件与导轨的接触位置,使得整个滑动立柱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减少了维护清洗的次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将第三横板的部分与第一横板相重合的可拆卸搭接连接,这样使得第三横板对第一横板起到了局部或全部加强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个上导轨的结构更加稳定,对保证整个框架的长时间稳定运行有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使得第一导轨、第五立板、第四立板和第五横板共同围成一框体结构,使得第一导轨位置的结构稳定性更高,进而对于提高第一导轨对整个滑动立柱的支承强度有利。同时,通过构成的框体结构还对整个下导轨起到了加强作用,使得整个下导轨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框架的结构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框架的侧视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滑动立柱与上导轨的连接结构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滑动立柱与下导轨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滑动立柱,包括:立柱主体11,安装在立柱主体11上端的第一滑动机构12,以及安装在立柱主体11另一端的第二滑动机构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机构12包括:滚动轴相互垂直的第一滚动组件121和第二滚动组件1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滑动机构13包括:滚动轴相互垂直的第三滚动组件131和第四滚动组件132。

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滑动立柱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转轴相互垂直的滚动组件,这样在滚动组件转轴垂直的状态下可实现对滑动立柱实现水平方向的限位导向,还能够实现在竖直方向的稳定承载。通过上述设置的滑动立柱不仅运行稳定,承载力大,还具有安装方便,可维护性好的优点。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滑动机构12还包括:用于支承第一滚动组件121和第二滚动组件122的第一支承件123,以及用于连接立柱主体11和第一支承件123的连接件12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件123与连接件124是相互固定连接的,连接件124与立柱主体11是可拆卸连接的。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支承件123包括:第一支承部分1231和第二支承部分123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分1231与第二支承部分1232的一端相互垂直的固定连接,第二支承部分123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12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分1231与第二支承部分1232均为板状体,其相互垂直连接后构成一l型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分1231与第二支承部分1232可以为焊接连接的,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

在本实施方式方式中,第一滚动组件121与第一支承部分1231相连接,且第一滚动组件121的滚动轴与第一支承部分1231相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滚动组件121的滚动轴与第一支承部分1231可拆卸的连接(如螺纹连接或螺母固定连接),沿竖直方向,第一滚动组件121的滚动轴垂直的支承在第一支承部分123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滚动组件122与第二支承部分1232相连接,且第二滚动组件122的滚动轴与第二支承部分1232相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滚动组件122的滚动轴与第二支承部分1232可拆卸的连接(如螺纹连接或螺母固定连接),沿水平方向,第二滚动组件122的滚动轴垂直的支承在第二支承部分1232上。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滚动组件121和第二滚动组件122位于第一支承部分1231相对的两侧(即上下两侧);第一滚动组件121、第二滚动组件122和第一支承部分1232位于第二支承部分1232的同一侧。

通过上述设置,将两个滚动组件安装在一个支承件上,保证了两个滚动组件安装基准的统一,进而对保证整个滑动立柱的运行精度有利。此外,通过将两个滚动组件均设置为可拆卸安装在支承件上,这样对滚动组件在产生磨损后的快速更换有利,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维护性。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滑动机构13包括:第二支承件13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承件133包括:第三支承部分1331、第四支承部分1332和第五支承部分133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承部分1331、第四支承部分1332和第五支承部分1333均为板状体,其可以为焊接连接的,也可设置为一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承部分1331和第四支承部分1332位于第五支承部分1333相对的两端,且分别与第五支承部分1333垂直设置;第三支承部分1331和第四支承部分1332位于第五支承部分1333的同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承部分1331、第四支承部分1332、第五支承部分1333相互固定连接构成一c型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承部分1331与立柱主体11相互连接。

结合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三滚动组件131第三支承部分1331或立柱主体11沿竖直方向的下端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滚动组件131的滚动轴与第三支承部分1331可拆卸的连接,第三滚动组件131的滚动轴水平设置。当然,第三滚动组件131的滚动轴也可与立柱主体11的下端水平的连接,第三支承部分1331与立柱主体11的下端相互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滚动组件132与第四支承部分1332相垂直地连接。具体的,第四滚动组件132的滚动轴与第四支承部分1332可拆卸的连接(如螺纹连接或螺母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三支承部分1331和第四支承部分1332之间,第三滚动组件131和第四滚动组件132相对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第二支承件133对第三滚动组件131和第四滚动组件132的半包围设置,这样对第三滚动组件131和第四滚动组件132能够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第三滚动组件131和第四滚动组件132与外界直接接触,使得其使用寿命更长。此外,通过第二支承件133的这种半包围结构还可有效阻止外界大量的灰尘进入滚动组件与导轨的接触位置,使得整个滑动立柱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减少了维护清洗的次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锁定机构14。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14与立柱主体11相连接。通过设置锁定机构14能够对滑动立柱的在导轨上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制固定,保证滑动立柱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采用框架,包括:滑动立柱1,上导轨2和下导轨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机构12与上导轨2相连接,第一滚动组件121和第二滚动组件122可沿上导轨2滑动;第二滑动机构13与下导轨3相连接,第三滚动组件131和第四滚动组件132可沿下导轨3滑动。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导轨2具有开口相互垂直的第一导轨槽2a和第二导轨槽2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滚动组件121与第一导轨槽2a的侧壁相抵靠,第二滚动组件122与第二导轨槽2b的侧壁相抵靠。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导轨2包括:第一导轨部分21,与第一导轨部分21相连接的第二导轨部分22和第三导轨部分2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轨部分21与第二导轨部分22相互连接构成第一导轨槽2a;第三导轨部分23开设有第二导轨槽2b,其底面与第一导轨部分21相互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轨部分21与第二导轨部分22为可拆卸的连接,第一导轨部分21与第三导轨部分23为可拆卸的连接(如螺栓连接)或固定连接(如焊接)。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导轨部分21包括:第一立板211,在第一立板211两端分别设置且与第一立板211相垂直的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212和第二横板2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横板212和第二横板213位于第一立板211的同一侧,且第一横板212、第二横板213第一立板211均为板状体,从而相互连接构成一c型结构。通过上述设置的第一导轨部分21构成了整个上导轨的主体支承,进而对保证整个上导轨的结构稳定牢固有利。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轨部分22包括:第二立板221和与第二立板221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三横板2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立板221、第三横板222、第一横板212构成第一导轨槽2a;第三横板222部分与第一横板212可拆卸连接地支承在第一横板212上。

通过上述设置,将第三横板222的部分与第一横板212相重合的可拆卸搭接连接,这样使得第三横板222对第一横板212起到了局部或全部加强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个上导轨的结构更加稳定,对保证整个框架的长时间稳定运行有利。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导轨部分23为开设有第二导轨槽2b的c型梁结构,在保证了与滚动组件的连接的同时,通过将其与第一立板211相互连接,同样也起到了对第一立板211的加强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上导轨的结构强度更高。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下导轨3包括:第一导轨3a和第三导轨槽3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滚动组件131与第一导轨3a相抵靠,第四滚动组件132与第三导轨槽3b的侧壁相抵靠。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下导轨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四导轨部分31、第五导轨部分32和第六导轨部分3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导轨部分31上设置有与第三滚动组件131相抵靠的第一导轨3a;第五导轨部分32和第六导轨部分33相互固定连接构成第三导轨槽3b。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四导轨部分31包括:第四横板311,与第四横板311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三立板312,与第三立板312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导轨3a,与第一导轨3a垂直固定连接的第四立板3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横板311、第三立板312、第一导轨3a、第四立板313依次连接构成阶梯状结构,其中第一导轨3a处于水平方向设置,用于承载第三滚动组件131。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二支承件133与第四导轨部分31构成了一对第三滚动组件的全包围结构,对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稳定运行有利。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五导轨部分32包括:第五立板321。第六导轨部分33包括:第五横板331,与第五横板331垂直固定连接的第六立板33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横板331与第五立板321固定连接,第五立板321、第五横板331和第六立板332构成第三导轨槽3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导轨槽3b是开口向下的,通过第五立板321。第六导轨部分33构成的半包围结构进一步将第四滚动组件包围在内,实现了与第二支承件133相互组合的全包围结构,进一步对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正常稳定运行有利。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三立板312与第五立板321相平行的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下导轨的结构稳定,有效提高了其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立板313与第五横板331相垂直的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导轨3a、第五立板321、第四立板313和第五横板331共同围成一框体结构,使得第一导轨3a位置的结构稳定性更高,进而对于提高第一导轨对整个滑动立柱的支承强度有利。同时,通过构成的框体结构还对整个下导轨起到了加强作用,使得整个下导轨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立板313和第六立板332分别位于第五横板331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下导轨上设置有与锁定机构14相配合的限位结构,通过锁定机构14与该限位结构的配合连接可实现滑动立柱在导轨上位置的固定。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