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气压增压泵组件的移动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8220发布日期:2022-01-12 08:0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气压增压泵组件的移动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泵支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航空气压增压泵组件的移动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2.航空气压增压泵是一种精密气压增压元器件,工作原理是经过机械增压的方式,使进气口的气压进行压缩后达到预期值,在出气口释放出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标准气压值,从增压泵出来的标准气压供空客系列飞机的各个相关压力系统进行施工使用。
3.现有型号为18-4201-1010的航空气压增压泵是一种精密气压增压元器件,因采购金额较高,原始增压泵裸机无保护框架或支撑架,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磕碰增压泵本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且增压泵体积大,重量达到了20.5公斤,不易机务搬运和手提。同时,增压泵整体高度低于1米,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不易观察到其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空气压增压泵组件的移动支架结构,以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案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航空气压增压泵组件的移动支架结构,包括一手推车架、设置在该手推车架底部的管道收纳盒、设置在该手推车架的推拉把手上的第一增压泵固定组件、横架在该管道收纳盒上的第二增压泵固定组件,进一步的:
7.所述第一增压泵固定组件,其包括固定横架在推拉把手中部的承重板,以及并排设置在该承重板顶面上的一对增压泵前端支撑杆;所述承重板承重板上一前一后平行开设有两个跑道孔;两根增压泵前端支撑杆通过穿过所述跑道孔的螺栓螺母固紧在承重板上,且两根所述增压泵前端支撑杆的间距可调;
8.所述第二增压泵固定组件,其包括固定横架在所述管道收纳盒后端的增压泵后端支撑杆。
9.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泵前端支撑杆是由相互垂直的横板和竖板一体连接成的条形板材;该增压泵前端支撑杆的横板前部间隔开有安装螺孔与所述承重板上的跑道孔对应;增压泵前端支撑杆的竖板后部间隔开个有若干装配孔与增压泵前固定脚上的螺孔对应。
10.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泵后端支撑杆是由相互垂直的横板和竖板一体连接成的条形板材,该增压泵后端支撑杆的竖板上开设有若干装配孔与增压泵后固定盖板上的螺孔对应。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增压泵固定组件还包括有斜向支撑在所述承重板底部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顶部固定在承重板上,加强筋底部固定在推拉把手上,使得推拉把手、承重板及加强筋组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
12.优选的,所述管道收纳盒的底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排水孔。
13.优选的,所述手推车架的推拉把手下端设置有行走轮。
14.优选的,所述管道收纳盒后端支撑脚上设置有防滑脚垫。
15.优选的,所述跑道孔为长条形设置。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通过手推车架来支撑航空气压增压泵,移动性能好,且由于增压泵安装固紧在手推车架,整体高度达到1米以上,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到增压泵的工作状态。
18.2)通过手推车架底部的管道收纳盒来收纳增压泵下端的管道,增压泵的管道拿取方便,且管道收纳盒底板上开设有排水孔,可避免增压泵管道泡水受损。
19.3)手推车架的推拉把手、承重板及加强筋组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使增压泵在移动过程中稳定,不易脱落。
20.4)两根所述增压泵前端支撑杆之间的宽度可通过松紧螺栓螺母来调整,使得增压泵前端支撑杆的间距与不同型号的增压泵适配,适用性好。
21.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增压泵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增压泵固定组件及第二增压泵固定组件的工作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9.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30.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6,一种航空气压增压泵组件的移动支架结构,包括一手推车架1、设置在该手推车架1底部的管道收纳盒2、设置在该手推车架1的推拉把手上的第一增压泵固定组件3、设置在该管道收纳盒2上的第二增压泵固定组件4。当通过第一增压泵固定组件3和第二增压泵固定组件来将航空气压增压泵支撑固定在手推车架1上时,航空气压增压泵下端的管路可收纳到所述管道收纳盒2内。
31.所述手推车架1,其头部设置有推拉把手,推拉把手下端设置有行走轮11,便于推拉移动。
32.所述管道收纳盒2,其固定在手推车架1底部,该管道收纳盒2的底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排水孔21,避免放置在管道收纳盒2内的航空气压增压泵管道泡水受损。该管道收纳盒2后端支撑脚上设置有防滑脚垫22,防止所述手推车架1停靠在光滑支撑面上是打滑。
33.所述第一增压泵固定组件3,其包括固定横架在推拉把手中部的承重板31、斜向支撑在该承重板31底部的加强筋32,以及并排设置在该承重板31顶面上的一对增压泵前端支撑杆33。所述加强筋32顶部固定在承重板31上,加强筋32底部固定在推拉把手上,使得推拉把手、承重板31及加强筋32组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
34.所述承重板31,该承重板31上一前一后平行开设有两个跑道孔311,两个跑道孔311与增压泵前端支撑杆33前部开设的两个安装螺孔对应,只需用螺栓穿过所述增压泵前端支撑杆33上的安装螺孔以及承重板31上的跑道孔311,并在螺栓上固紧螺母,就可以将增压泵前端支撑杆33固紧到承重板31上,且由于跑道孔311是长条形的,使得两根增压泵前端支撑杆33之间的宽度可通过松紧螺栓螺母来调整,从而使增压泵前端支撑杆33的间距与不同型号的航空气压增压泵适配,适用性好。
35.所述增压泵前端支撑杆33,其是由相互垂直的横板和竖板一体连接成的条形板材;增压泵前端支撑杆33的横板前部间隔开有安装螺孔与所述承重板31上的跑道孔311对应;增压泵前端支撑杆33的竖板后部间隔开个有若干装配孔与增压泵前固定脚91上的螺孔对应,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就可以将增压泵前固定脚91固紧在增压泵前端支撑杆33。
36.所述第二增压泵固定组件,其包括固定横架在所述管道收纳盒2后端的增压泵后端支撑杆4,该增压泵后端支撑杆4是由相互垂直的横板和竖板一体连接成的条形板材;增压泵后端支撑杆4的横板用于支撑增压泵后固定盖板92,增压泵后端支撑杆4的竖板上开设有若干装配孔与所述增压泵后固定盖板92上的螺孔对应,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就可以将增压泵后固定盖板92固紧在所述第二增压泵固定组件上。由于航空气压增压泵前端被所述第一增压泵固定组件3支撑并固紧,而航空气压增压泵后端被所述第二增压泵固定组件支撑并固紧,使得航空气压增压泵整体被固紧在所述手推车架1上,且航空气压增压泵下端的管道可收纳到所述管道收纳盒2内。
3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手推车架1来支撑航空气压增压泵,移动性能好,且由于增压泵安装固紧在手推车架1,整体高度达到1米以上,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到增压泵的工作状态。通过手推车架1底部的管道收纳盒2来收纳增压泵下端的管道,增压泵的管道拿取方便,且管道收纳盒2底板上开设有排水孔21,可避免增压泵管道泡水受损。手推车架1的推拉把手、承重板31及加强筋32组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使增压泵在移动过程中稳定,不易脱落。两根所述增压泵前端支撑杆33之间的宽度可通过松紧螺栓螺母来调整,使得增压泵前端支撑杆33的间距与不同型号的增压泵适配,适用性好。
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