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儿童后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2425发布日期:2022-08-03 14:2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儿童后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座椅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儿童后座。


背景技术:

2.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载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限载1名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2、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搭载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使用固定座椅。现有的儿童后座包括设置在后车轮上方的座椅本体,座椅本体的后方设置有靠背,然而靠背的高度无法调节,无法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乘坐。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儿童后座,其具有便于调节靠背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乘客的特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儿童后座,包括
6.后座支架,所述后座支架用于与车架本体固定连接,
7.后座本体,所述后座本体设置于所述后座支架上,所述后座本体上设置有有靠背,所述靠背与所述后座本体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8.两根固定杆,两根所述固定杆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后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与所述滑槽相连通的固定孔,
9.两根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固定杆一一对应,且所述滑杆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杆分别与所述靠背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
10.两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固定杆一一对应,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孔内并用于贯穿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孔。
11.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限位件设置为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固定孔螺纹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靠背上设置有两条背带,所述座椅本体上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座椅本体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固定带与所述靠背之间的间距。
13.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后座本体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14.调节丝杠,所述调节丝杠转动安装于所述后座本体上,所述调节丝杠的一端贯穿所述后座本体并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
15.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调节丝杠螺纹连接,且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调节槽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带与所述丝杠螺母固定连接;
16.当旋转所述调节旋钮时,所述调节丝杠带动所述丝杠螺母沿所述调节槽的长度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靠背。
17.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后座本体相对的两侧上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用于对乘客的脚提供支撑。
18.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脚踏板与所述后座本体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拉伸弹簧,所述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后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脚踏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套设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内并与所述第二伸缩杆滑动连接,所述拉伸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杆内,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
19.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后座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减震器,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减震器设置于所述后座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后座本体相互铰接,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后座本体相互铰接,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相互铰接。
20.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减震器设置为弹簧减震器。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座本体上设置升降组件,利用升降组件对靠背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其能够适应多种不同身高的乘客的使用,乘坐的舒适度更高;
23.2、利用固定杆以及滑杆之间的相对滑动,升降组件的结构简单,进设置滑槽、滑杆以及限位件结构即可,无需增加过多的结构,对后座本体的调整较小,更具经济性,并且利用螺钉进行固定的方式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施例中靠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后座支架;11、第一连接段;12、弹簧减震器;13、第二连接段;2、后座本体;201、调节槽;21、固定杆;211、固定孔;212、螺钉;22、调节丝杠;221、调节旋钮;23、丝杠螺母;231、固定带;24、第一伸缩杆;3、靠背;31、滑杆;311、定位孔;32、背带;4、脚踏板;41、第二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1.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儿童后座,包括后座支架1和后座本体2。后座支架1用于与车架本体固定连接,后座支架1包括第一连接段11、第二连接段13以及减震器,其中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 13分别与车架本体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段11和减震器设置于后座本体2的两侧,第一连接段11的一端与后座本体2相互铰接,减震器的一端与后座本体2相互铰接,减震器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13相互铰接,其中减震器设置为弹簧减震器12,弹簧减震器12的结构兼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器件的减震作用上。
32.如图1和图2所示,后座本体2设置于后座支架1上,后座本体2上设置有有靠背3,靠背3与后座本体2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的设置能够用于调节靠背3的安装高度,使其适用于多种身高不同的乘客,提高乘坐的舒适度。升降组件包括两根固定杆21,两根滑杆31和两个限位件。两根固定杆21 相对设置且均与后座本体2固定连接,固定杆21上开设有滑槽,固定杆21上开设有与滑槽相连通的固定孔211。滑杆31与固定杆21一一对应,且滑杆31 与滑槽滑动连接,两个滑杆31分别与靠背3固定连接,滑杆31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311。限位件与固定杆21一一对应,限位件设置于固定孔211内并用于贯穿其中一个定位孔311。限位件设置为螺钉212,螺钉212与固定孔211螺纹连接。升降组件利用固定孔211和定位孔311的设置能够对靠背3进行调节与固定。
33.如图1所示,靠背3上设置有两条背带32,座椅本体上设置有固定带231,背带32与固定带231之间相互卡接,固定带231与座椅本体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固定带231与靠背3之间的间距,调节固定带231与靠背3之间的间距主要是为了能够根据乘客的身型、胖瘦对固定带231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固定带231与安全带使用的安全性。后座本体2上开设有调节槽 201,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丝杠22和丝杠螺母23,调节丝杠22转动安装于后座本体2上,调节丝杠22的一端贯穿后座本体2并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221。丝杠螺母23与调节丝杠22螺纹连接,且丝杠螺母23与调节槽201滑动配合,固定带231与丝杠螺母23固定连接。当旋转调节旋钮221时,调节丝杠22带动丝杠螺母23沿调节槽201的长度方向靠近或者远离靠背3。
34.如图1所示,后座本体2相对的两侧上设置有脚踏板4,脚踏板4用于对乘客的脚提供支撑。脚踏板4与后座本体2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24、第二伸缩杆41和拉伸弹簧(图中未示出),第一伸缩杆24与后座本体2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41与脚踏板4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24的一端套设与第二伸缩杆41内并与第二伸缩杆41滑动连接,拉伸弹簧设置于第二伸缩杆41内,拉伸弹簧的一端与第一伸缩杆24固定连接,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伸缩杆41固定连接。
35.工作原理:
36.当需要调节靠背3的高度时,旋转螺钉212使两个螺钉212相互远离至螺钉212脱离定位孔311,拉动靠背3使得两根滑杆31在对应的滑槽内滑动,调节至合适的档位后,反向旋转螺钉212使得螺钉212依次贯穿固定孔211以及定位孔311,使得靠背3被固定于固定杆21上。
37.当需要调节固定带231的位置时,旋转旋钮带动调节丝杠22转动,调节丝杠22带动丝杠螺母23沿调节槽201滑动,使得调节带的位置靠近或者远离靠背3的位置。
3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