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脚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512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脚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自行车制动装置,特别是关于自行车的脚制动装置。
自行车后轮的脚制动装置俗称脚闸,它包含飞轮、驱动器、螺旋锥体、制动片、左支承、右支承、心轴、弹簧和滚珠。骑行时飞轮带动驱动器旋转,通过驱动器上的螺旋迫使螺旋锥体轴向移动使其驱动锥面与车轮轴身的内锥面紧密贴合,从而带动车轮旋转。制动时,飞轮后转,通过驱动器的螺旋锥体反向移动,从而使其驱动锥面与车轮轴身的内锥面脱离,而其制动锥面则与制动片的锥面相接触,从而迫使制动片径向移动与轴身内表面相接,由于制动片一端以键联结在固定于后轴心的后支承上,从而靠制动片弧形外表面与轴身弧形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使轴身停止旋转,实现车辆的制动。此种脚闸的缺点是制动片与轴身之间的摩擦力不足,易打滑,影响制动效果。为改进脚闸的制动效果,近十多年来,国外出现不少脚闸加手控制盘式制动器。效果虽好,但却导至结构复杂、安装调试不便等其它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制动力矩,而又无须对原结构作重大变动的脚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含飞轮、驱动器、螺旋锥体、制动片、左支承、右支承、心轴、弹簧和滚珠的自行车脚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片二端的内锥面分别支承在螺旋锥体的制动锥面和左支承的锥形键槽内。制动片的外圆弧表面设置有一系列轴向凹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脚闸整体结构示意。
图2~4为制动片的三视图。
图5~6为制动片的又一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如
图1所示。它包含心轴1、滚珠4、7和12、右支承3、驱动器5、飞轮6、螺旋锥体8、制动片10、弹簧14和左支承11。心轴1两端各用两个螺母固定在车架2上。左支承11和右支承3以其内螺纹固定在心轴1的适当位置。驱动器5装有飞轮6的一端以滚珠4支承在右支承3上,其设置有外螺纹的另一端滑套在心轴1上。车轮的轴身9通过滚珠7和12分别支承在驱动器5和左支承11上。螺旋锥体8以内螺纹旋合在驱动器5的外螺纹部分上。螺旋锥体8外表设置有两个反向锥面,一个为驱动锥面,另一个为制动锥面。制动片10至少有两片。制动片10一端以其内锥面支承在螺旋锥体8的制动锥面上,其另一端以其内锥面支承在左支承11的锥形键槽内。制动片10的外圆弧表面设置有一系列的轴向凹槽16(图2~4),左支承11与心轴1螺纹连接,並由板13定位。
骑行时,飞轮6带动驱动器5旋转,通过驱动器5上的外螺纹迫使螺旋锥体8沿轴向向右移动,使螺旋锥体8上的驱动锥面与轴身9上的锥面紧密结合,从而带动车轮随飞轮6一起旋转。此时,制动片10与轴身9的内孔壁具有间隙。滑行时,飞轮6不转,而轴身9在惯性下继续旋转,这一转差使螺旋锥体8沿轴向向左移动一小距离,其驱动锥面与轴身9上的锥面脱离接触,而制动片10仍与轴身9内孔壁存在间隙,故车轮在惯性作用下旋转。当飞轮6倒转,螺旋锥体8向左轴向移动,通过斜面的抬升作用,使制动片10作径向外移运动,直至制动片10的外圆弧面与轴身9内孔壁接触为止。由于制动片10上设置有一系列的轴向凹槽16,使制动片10与轴身9之间的摩擦系数极大地增加,从而使制动力矩增大,有效地使自行车制动。
本实用新型的制动片还可如图5~6所示,除设置有一系列的轴向凹槽16外,还设置有周向凹槽17和位于凹槽17内的卡簧18。卡簧18使制动片沿径向向内收拢,以保持其与轴身之间的间隙,防止骑行时产生摩擦。
权利要求1.一种包含飞轮、驱动器、制动片、右支承、左支承、心轴和滚珠的自行车脚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片的二端内锥面分别支承在螺旋锥体的制动锥面和左支承的锥形键槽内。制动片的外圆弧表面设置有一系列的轴向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脚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片外圆弧表面还设置有周向凹槽和位于上述径向凹槽内的卡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脚闸,其特征在于驱动器上设置有环形凹槽和位于该环形凹槽上的卡簧。
专利摘要一种包含飞轮、驱动器、制动片、右支承、左支承、心轴和滚珠的自行车脚闸,其特征在于制动片的外圆弧表面设置有一系列轴向凹槽。本实用新型极大地改善了脚闸的制动效果,但又对其原有结构未作重大改动,故制造方便,成本无大影响。
文档编号B62L5/04GK2140876SQ9221562
公开日1993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28日
发明者陈振平, 王林元 申请人:上海青浦轴承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