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29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两轮摩托车的一驾一乘结构的狭长形两轮轿车。
现有技术中的轿车一般有四轮轿车或三轮轿车,可乘载较多的乘员,但是,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体积大,占地面积大,油耗较高,使用成本大、特别是乘员较少或无乘员时很不经济,而且机动性也较两轮摩托车差。而现有技术中的两轮摩托车虽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又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1)平稳性差,在停车时必须使用支撑脚架,在低速且载荷较大时很不平稳,使驾驶操纵费力且麻烦;(2)行驶时风阻力大;(3)常处于风吹雨打日晒以及周围车辆排出废气和卷起灰尘的状态,严重影响暴露在外的人员身体健康;(4)驾驶和乘坐都很不舒适;(5)驾驶员和乘员处于暴露状态,很不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油耗低、使用成本低,机动好性、平稳性好,风阻小,驾驶和乘坐舒适安全,可避风雨日晒的,高速、安全、可靠的两轮轿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两轮轿车包括有车架、发动机、两个车轮、驾驶操纵机构和位于前面的驾驶座舱及位于后面的乘员座舱,还包括设置有装在车架上的狭长形外罩和停车平衡装置有装置构成,停车平衡装置可以采用液压驱动结构形式、气动结构形式、电动结构形式和机构传动结构形式,外罩上装有车门、前车窗、后车窗、侧车窗、后视镜和前、后车灯,停车平衡装置由控制装置、驱动控制器、两条起落架和两个支撑轮构成,控制装置、驱动控制器和起落架安装在车架上,控制装置与起落架相接并由驱动控制器发出驱动信号、驱动起落架及支撑轮的升降,两个支撑轮分别与对应的起落架连接并设置在位于后牵行车轮的两侧。使之具有一驾一乘的简单紧凑的结构、生产成本低,座椅可以设置得较低且舒适,可避风雨、防日晒、阻隔外界废气和灰尘,整车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既保持高速、机动性好,又保证了油耗低、使用成本低,而且平稳性好、风阻小,在停车或低速(<5KM/h)行驶时,可使两个起落架及支撑轮自动或手动落地,可靠地支撑车身,保持整车平稳,在车速>5KM/h时两个起落架及支撑轮自动或手动升起,离开地面,使该两轮轿车进入两轮着地行驶工作状态,保持了两轮摩托车的高速性能和机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两轮轿车的狭长形外罩可以是流线型外罩结构,构成整车车形的长×宽×高为2.000M×0.550M×1.400M。使整车高度降低、车身矮窄,结构更为紧凑、美观,行驶时风阻更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以下措施来达到两轮轿车的停车平衡装置的控制装置可以是采用液压或气动、电动或机械传动的结构形式,采用液压或气动结构形式的控制装置可以是由两条弹性支架、两条上支架、活塞缸、电动阀门、泵、储压器、压力管路和连杆组构成的液压或气动控制装置,其储压器通过压力管路与泵的出口和电动阀门的输入口联通,泵由发动机驱动,电动阀门通过两路压力管路分别与活塞缸相应的左室和右室联通,构成压力控制回路,电动阀门还通过导线与驱动控制器电气联接输入驱动信号,连杆组单枝端与活塞缸中活塞右侧的活塞杆铰接、并通过车架上的支座支承、双枝端两侧端部分别与相应的上支架的一端和弹性支架的一端铰接,上支架另一端与车架上的铰支座铰接,弹性支架另一端铰接于起落架上位于起落架与车架铰支座铰接端和与支撑轮连接端之间的位置上。该液压或气动控制装置能够可靠地保证起落架及支撑轮按工作状况要求离开或落下地面,保证整车的平稳性能和高速、机动性能。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轮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轮轿车的停车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轮轿车升起起落架及支撑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轮轿车落下起落架及支撑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的两轮轿车中,包括有车架(1)、外罩(2)、车轮(3)、发动机(4)、油箱(5)、车把(6)、坐椅(7)、起落架(8)、弹性支架(9)、支撑轮(10)、上支架(11)、活塞缸(12)、手动控制杆(13)、卸压阀开关(14)、后视镜(15)和传感磁电机(20)。
图2所示的两轮轿车中,包括有起落架(8)、弹性支架(9)、支撑轮(10)、上支架(11)、活塞缸(12)、手动控制杆(13)、卸压阀开关(14)、电动阀门(16)、泵(17)、卸压阀(18)、调压阀(19)、传感磁电机(20)、储压器(21),由二极管整流器Z、滤波电容C、集成器Ic1和集成器Ic2构成的控制电路(22),压力管路(23)、导线(24)、连杆组(25)和连杆(26);双点划线所示为各构件在升起起落架(8)及支撑轮(10)时各构件的位移状态,△t为各构件的位移。
图3所示的两轮轿车中,从侧面显示了起落架及支撑轮升起离开地面状态、以及该两轮轿车的侧面外形结构。
图4所示的两轮轿车中,从正面显示了起落架及支撑轮落下地面的状态、以及该两轮轿车的正面外形结构。图3和图4为等比例视图,从外廓上反映了该两轮轿车的形状为狭长形的流线型两轮轿车。
利用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轿车如
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有车架(1)、发动机(4)、两个车轮(3)、驾驶操纵机构(如
图1中的车把(6))、设有坐椅(7)位于前面的驾驶座舱及位于后面的乘员座舱,还包括设置有装在车架(1)上的狭长形流线型外罩(2)和停车平衡装置构成。外罩(2)构成整车车形的长×宽×高为2.000M×0.550M×1.400M,其上装有车门、前车窗、后车窗、侧车窗、后视镜(15)和前、后车灯;停车平衡装置可以采用液压驱动、气动、电动或机械传动的结构形式,它可以是由控制装置、驱动控制器、两条起落架(8)和两个支撑轮(10)构成,控制装置、驱动控制器和起落架(8)安装在车架(1)上,控制装置与起落架(8)相接并由驱动控制器发出驱动信号、驱动起落架(8)及支撑轮(10)的升降,两个支撑轮(10)分别与对应的起落架(10)连接并设置在位于后牵引车轮的两侧;停车平衡装置的控制装置可以是采用液压、气动、电动或机械传动的结构形式,采用液压或气动结构形式的控制装置可以是由两条弹性支架(9)、两条上支架(11)、活塞缸(12)、电动阀门(16)、泵(17)、储压器(21)、压力管路(23)和连杆组(25)构成,其储压器(21)通过压力管路(23)与泵(17)的出口和电动阀门(16)的输入口联通,泵(17)可以由发动机(4)驱动,电动阀门(16)通过两路压力管路(23)分别与活塞缸(12)相应的左室和右室联通,构成压力控制回路,电动阀门(16)还通过导线(24)与驱动控制器电气联接输入驱动信号,连杆组(25)单枝端与活塞缸(12)中活塞右侧的活塞杆铰接,并通过车架(1)上的支座支承、双枝端两侧端部分别与相应的上支架(11)的一端和弹性支架(9)的一端铰接、上支架(11)另一端与车架(1)上的铰支座铰接,弹性支架(9)另一端与起落架(8)铰接、并位于起落架(8)与车架(1)铰支座铰接端和与支撑轮(10)连接端之间的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轿车如
图1和图2所示,其停车平衡装置的控制装置还可以设置有手动控制杆(13)、卸压阀开关(14)、卸压阀(18)和连杆(26)构成的手动控制起落机构,卸压阀开关(14)设置于手动控制杆(13)操纵端、并通过制动索与卸压阀(18)的卸压控制件联接,卸压阀(18)串联设置于电动阀门(16)和活塞缸(12)之间的两路压力管路(23)上,手动控制杆(13)于其折角处与车架(1)上的铰支座铰接、其另一端与连杆(26)一端铰接,连杆(26)另一端与活塞缸(12)中活塞左侧的活塞杆铰接。使之便于随时手动操纵,而且在控制装置的液压或气动元件及管路出现故障时能够使用该手动控制起落机构控制起落架(8)及支撑轮(10)的升降,进一步提高了两轮轿车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轿车如图2所示,其停车平衡装置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在泵(17)和储压器(21)之间的压力管路(23)上设置有调压阀(19)。以便于调节设定控制压力,提高控制起落架(8)及支撑轮(10)的升降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轿车如图2所示,其停车平衡装置的驱动控制器可以是由传感磁电机(20)、以及二极管整流器Z、滤波电容C、集成器Ic1(可以采用CD4010)和集成器Ic2(可以采用2003)组成的控制电路(22)构成的传感驱动控制器,传感磁电机(20)由发动机(4)驱动、其输出与二极管整流器Z的输入的电气联接,二极管整流器Z的输出与集成器Ic1的输入电气联接,集成器Ic1的输出与集成器Ic2的输入电气联接,集成器Ic2的输出通过导线(24)电气联接于电动阀门(16)的驱动信号输入端,滤波电容C电气联接于二极管整流器Z输出的正负极之间。当车速大于或小于5KM/R时,传感信号使电动阀门(16)工作,通过液压或气动驱动起落架(8)和支撑轮(10)升降。该传感驱动控制器也可以用于采用电动结构形式的控制装置的磁吸开关或采用机械传动的电磁离合器上。
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轿车如
图1所示,其驾驶操纵机构可以是由手把(6)构成的手把式操纵机构;也可以是采用方向盘式操纵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轿车,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图中注有位移△t的实践和双点划线分别表示起落架(8)及支撑轮(9)落地或升起时各构件的相位几何位置。
1.手动升降手握手动控制杆(13)和卸压阀开关(14),使活塞缸(12)卸压,将手动控制杆(13)按下,连杆组(25)被牵动左移△t,使上支架(11)顺时针摆动△t、弹性支架(9)逆时针摆动△t,最后使起落架(8)上升,同时使支撑轮(10)上升△t,到位后通过定位销锁定;如果降下起落架(8)及支撑轮(10),则提起手动控制杆(13),各构件之位移则相反。
2.自动升降由泵(17)、调压阀(19)和储压器(21)使控制压力设定(可调)在一定范围内,当停车时,传感磁电机(20)无输出,控制电路(22)通过导线(24)传输信号,使电动阀门(16)开启将压力通过压力管路(23)分配到活塞缸(12)左室,将连杆组(25)推向右端,使支撑轮(10)降下落地;行驶时,当车速达到调节设定的要求时(如5KM/h),传感磁电机(20)输出高电位,通过控制电路(22)将信号通过导线(24)传输至电动阀门(16),使电动阀门(16)关闭左室压力,此时压力通过电动阀门(16)经压力管路(23)分配至活塞缸(12)右室,推动连杆组(25)左移△t,使支撑轮(10)离地升起△t并锁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结构简单紧凑;②生产成本低;③体积小、占地面积小;
④油耗低、使用成本低;⑤平稳性好,停车或低速行驶时能保持平衡,安全可靠;⑥风阻力;⑦驾驶及乘坐舒适,可避风雨、防日晒,阻隔外界废气和灰尘;⑧车身矮窄、两轮行驶,机动性好,受堵车影响较小。
权利要求1.一种两轮轿车,包括有车架、发动机、两个车轮、驾驶操纵机构和位于前面的驾驶座舱及位于后面的乘员座舱,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装在车架上的狭长形外罩和停车平衡装置构成,外罩上装有车门、前车窗、后车窗、侧车窗、后视镜和前、后车灯,停车平衡装置由控制装置、驱动控制器、两条起落架和两个支撑轮构成,控制装置、驱动控制器和起落架安装在车架上,控制装置与起落架相接并由驱动控制器发出驱动信号、驱动起落架及支撑轮的升降,两个支撑轮分别与对应的起落架连接并设置在位于后牵引车轮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狭长形外罩为流线型外罩结构,构成整车车形的长×宽×高为2.000M×0.550M×1.400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说停车平衡装置的控制装置是由两条弹性支架、两条上支架、活塞缸、电动阀门、泵、储压器、压力管路和连杆组构成的液压或气动控制装置,其储压器通过压力管路与泵的出口和电动阀门的输入口联通,泵由发动机驱动,电动阀门通过两路压力管路分别与活塞缸相应的左室和右室联通,构成压力控制回路,电动阀门还通过导线与驱动控制器电气联接输入驱动控制信号,连杆组单枝端与活塞缸中活塞缸中活塞右侧的活塞杆铰接,并通过车架上的支座支承、双枝端两侧端部分别与相应的上支架的一端和弹性支架的一端铰接,上支架另一端与车架上的铰支座铰接,弹性支架另一端铰接于起落架上位于起落架与车架铰支座铰接端和与支撑轮连接端之间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说停车平衡装置的控制装置还设置有由手动控制杆、卸压阀开关、卸压阀和连杆构成的手动控制起落架机构,卸压阀开关设置于手动控制杆操纵端,并通过制动索与卸压阀的卸压控制件联接,卸压阀串联设置于电动阀门和活塞缸之间的两路压力管路上,手动控制杆于其折角处与车架上的铰支座铰接、其另一端与连杆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活塞缸中活塞左侧的活塞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说停车平衡装置的控制装置在泵和储压器之间的压力管路上设置有调压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两轮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说停车平衡装置的驱动控制器是由传感磁电机、以及二极管整流器Z、滤波电容C、集成器Ic1和集成器Ic2组成的控制电路构成的传感驱动控制器,传感磁电机由发动机驱动、其输出与二极管整流器Z的输入电气联接,二极管整流器Z的输出与集成器Ic1的输入电气联接,集成器Ic1的输出与集成器Ic2的输入电气联接,集成器Ic2的输出电气联接于电动阀门的驱动信号输入端,滤波电容C电气联接于二极管整流器Z输出的正负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说停车平衡装置是电动结构或机械传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驾驶操纵机构是方向盘式操纵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驾驶操纵机构是手把式操纵机构。
专利摘要一种两轮轿车,包括有车架、发动机、两个车轮、驾驶操纵机构和前后座,车架上安装具有门、窗、后视镜及前后灯的狭长形外罩和由控制装置、驱动控制器、起落架及支撑轮构成的停车平衡装置,控制装置、驱动控制器及起落架安装在车架上,控制装置接起落架,支撑轮分别与对应的起落架连接并位于后轮的两侧。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油耗低,使用成本低,平稳性好,安全可靠,风阻小,机动性好,驾驶和乘坐舒适等特点。
文档编号B62K11/00GK2156113SQ9224062
公开日1994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18日
发明者张济安 申请人:张济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