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扭杆翻转机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40646阅读:来源:国知局
于中间固定座2的中心对称设置,左上支撑总成7和右上支撑总成4关于中间固定座2的中心对称设置,右前支座总成5和左前支座总成6关于中间固定座2的中心对称。采用对称的结构可以使左扭杆I和右扭杆3的扭矩相同,因而左上支撑总成7和右上支撑总成4对车辆的驾驶室的支撑力更加平均。
[0037]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左扭杆I的两端分别通过花键与中间固定座2和所述左套管71固定连接,右扭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花键与所述中间固定座2和右套管41固定连接。
[003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左扭杆I和右扭杆3为具有适当弹性的结构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该结构件的弹性变形能力使其承受一定的载荷并存储能量,在载荷去除之后能够回复自然状态而不易出现永久变形。优选地,左扭杆I和右扭杆3由弹簧钢材料制成。
[0039]当左上支撑总成7和右上支撑总成4处于翘起状态时,左扭杆I和右扭杆3处于自然状态,当下压左上支撑总成7和右上支撑总成4至极限收起状态时(可以通过锁止机构锁定),左扭杆I和右扭杆3扭转相应的角度而处于扭转变形状态,当(打开锁止机构)释放左上支撑总成7和右上支撑总成4时,左扭杆I和右扭杆3能够通过扭杆存储的能量提供一定的扭力,使得左上支撑总成7和右上支撑总成4翻转翘起。
[0040]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左扭杆I和右扭杆3的有效工作长度具有圆形断面。扭杆断面也可以为其他形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4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左前支座总成6和右前支座总成5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减振缓冲结构。通过该结构可以缓冲路面及底盘对驾驶室的冲击、振动。
[0042]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安装有双扭杆翻转机构,其中,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为根据本发明的双扭杆翻转机构,左前支座总成6、中间固定座2和右前支座总成5沿横向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架9的前部横梁上,左上支撑总成7和右上支撑总成4分别固定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室8的纵梁或车身。左上支撑总成7的左支撑臂72和右上支撑总成4的右支撑臂42直接与所述车辆的驾驶室8的纵梁或车身固定连接,使得驾驶室的翻转中心和扭杆的扭转中心同轴,因此可以省去摇臂和滑轮结构,结构更简单。
[0043]具体地,中间固定座2设置在所述前部横梁的对称中心部位。这样的设计使左扭杆I和右扭杆3具有相同的长度,从而能够产生相同的扭力,使驾驶室8左右受力更均匀。另外,由于驾驶室8左右受力均匀,因此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可以左右舵车型通用。
[0044]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6]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包括左扭杆(I)、右扭杆(3)、左上支撑总成(7)、右上支撑总成(4)、左前支座总成(6)和右前支座总成(5),所述左上支撑总成(7)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左支撑臂(72)和左套管(71),所述右上支撑总成(4)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右支撑臂(42)和右套管(41 ),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左前支座总成(6)和所述右前支座总成(5)之间的中间固定座(2),所述左扭杆(I)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固定座(2)和所述左套管(71)固定连接,所述右扭杆(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固定座(2)和所述右套管(41)固定连接,所述左上支撑总成(7)相对于所述左前支座总成(6)可旋转地设置,所述右上支撑总成(4)相对于所述右前支座总成(5)可旋转地设置,所述左扭杆(I )、所述右扭杆(3)、所述左套管(71)以及所述右套管(41)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扭杆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扭杆(I)和所述右扭杆(3)关于所述中间固定座(2)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左上支撑总成(7)和右上支撑总成(4)关于所述中间固定座(2 )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右前支座总成(5 )和左前支座总成(6 )关于所述中间固定座(2 )的中心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扭杆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固定座(2)为关于中心对称的一体件,或者所述中间固定座(2)包括两个彼此对称的零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扭杆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扭杆(I)的两端分别通过花键与所述中间固定座(2)和所述左套管(71)固定连接,所述右扭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花键与所述中间固定座(2)和所述右套管(4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扭杆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扭杆(I)和所述右扭杆(3)由弹黃钢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扭杆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扭杆(I)和所述右扭杆(3)的有效工作长度具有圆形断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扭杆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支座总成(5)和所述左前支座总成(6)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减振缓冲结构。
8.—种车辆,该车辆安装有双扭杆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为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扭杆翻转机构,所述左前支座总成(6)、所述中间固定座(2)和所述右前支座总成(5)沿横向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架(9)的前部横梁上,所述左上支撑总成(7)和右上支撑总成(4)分别固定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室(8)的纵梁或车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固定座(2)设置在所述前部横梁的对称中心部位。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包括左扭杆(1)、右扭杆(3)、左上支撑总成(7)、右上支撑总成(4)、左前支座总成(6)和右前支座总成(5),其中,双扭杆翻转机构还包括中间固定座(2),左扭杆(1)和右扭杆(3)的两端分别与中间固定座(2)以及对应的固定总成固定连接,左上支撑总成(7)相对于左前支座总成(6)可旋转地设置,右上支撑总成(4)相对于右前支座总成(5)可旋转地设置,左扭杆(1)、右扭杆(3)、左套管(71)以及右套管(41)同轴设置。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该双扭杆翻转机构的车辆。通过以上设计,驾驶室左右受力平均,其翻转中心与扭杆中心相同,精简了结构,重量降低。
【IPC分类】B62D33-063
【公开号】CN104554492
【申请号】CN201310487842
【发明人】雒永峰, 冯磊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