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面板接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6410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车辆面板接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面板接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09-178750号描述了涉及如下的构造车身构件的 方法的技术:在所述构造车身构件的方法中,内面板的端缘部和外面板的端缘部通过卷边 接合在一起。在该技术中,通过将有弹性的粘合剂夹在卷边接合部中间,即使当由于两面板 的线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变形应力通过粘合剂固化期间的热量输入而被传递至卷边接 合部时,应力也能通过粘合剂的弹性变形吸收。
[0003] 因此在具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的外面板和内面板通过卷边而接合的情况下,当在 通过卷边接合之后(在粘合剂已经固化之后)的涂料干燥处理等期间发生温度变化时,存 在由于如下的膨胀或收缩位移差而引起的面板变形的可能性:所述膨胀或收缩位移差可由 于两面板的线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因此,关于具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的车辆面板的接合 结构存在改善空间。
[0004] 注意的是,其它的相关技术描述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S58-067566号、日 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07-118852号、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09-126481 号中。

【发明内容】

[0005]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主题是提供一种如下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所述车辆 面板接合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具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的车辆面板由于温度变化而变形。
[0006]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包含:一对车辆面板,其由具有彼此不同 的线膨胀系数的第一车辆面板和第二车辆面板形成;卷边部,其通过折叠在所述第一车辆 面板的外缘部处的端部而形成;肋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二车辆面板的外缘部处的端部的前 端处,所述肋部朝向所述第一车辆面板的所述卷边部突出,且接触所述卷边部;以及粘接 层,其形成在所述一对车辆面板的所述外缘部之间,且将所述外缘部接合在一起。
[0007] 在第一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中,形成在一对车辆面板的外缘部之间的粘接层 将所述外缘部接合在一起。因此,在温度变化期间由于一对车辆面板的线膨胀系数的不同 而可能产生的膨胀或收缩位移差通过粘接层伸长来吸收,从而抑制车辆面板的变形。
[0008] 在形成于第二车辆面板的外缘部处的端部的前端处的肋部接触第一车辆面板的 外缘部处的端部的卷边部的状态下,外缘部由粘接层接合在一起。
[0009] 因此,可容易使粘接层的层厚比不形成肋部的情况厚,以便有效地抑制具有不同 线膨胀系数的车辆面板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变形。
[0010]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是第一方案的结构,其中所述肋部接触所 述卷边部的接触位置设定成使得从所述卷边部的前端到所述接触位置的距离为位移差或 更大,其中由于所述一对车辆面板的所述线膨胀系数的不同而在所述一对车辆面板处产生 所述位移差。
[0011] 在第二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中,由于在温度变化期间车辆面板的位移差,因 此肋部接触卷边部的接触位置改变。然而,肋部接触卷边部的接触位置设定成使得从卷边 部的前端到接触位置的距离为位移差或更大,其中位移差由于一对车辆面板的线膨胀系数 的不同而产生。这防止肋部从折叠部分开,并防止肋部和卷边部分离。
[0012]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是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结构,其中所述 粘接层形成在所述第一车辆面板的所述卷边部与在所述第二车辆面板的所述外缘部处的 所述端部之间的间隙内。
[0013] 在第三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中,粘接层不但形成在一对车辆面板的外缘部之 间,而且还形成在第一车辆面板的卷边部与在第二车辆面板的外缘部处的端部之间的间隙 内,以便防止水进入所述间隙内。因此,提高了车辆面板的外缘部的防水性能。
[0014]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是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 结构,其中所述一对车辆面板由外面板和内面板形成,所述外面板布置在车辆外侧且由金 属材料形成,所述内面板布置在所述外面板的车辆内侧且由树脂材料形成。
[0015] 在第四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中,外面板由金属材料形成,而内面板由树脂材 料形成。蠕变在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内面板中比在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外面板中更易于发生。 然而,因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的线膨胀系数的不同而产生的位移差通过粘接层伸长来吸 收,以便防止或抑制在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内面板中发生蠕变。
[0016]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是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 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车辆面板的所述外缘部和所述第二车辆面板的所述外缘部通过相互的 面而彼此面对,并且,面对的所述一对车辆面板的外缘部之间的距离通过由于所述一对车 辆面板的所述线膨胀系数的不同而在所述一对车辆面板处产生的位移差以及由于温度的 变化而引起的所述粘接层的伸长率来确定。
[0017] 在第五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中,通过由于所述一对车辆面板的所述线膨胀系 数的不同而在所述一对车辆面板处产生的位移差以及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所述粘接 层的伸长率,来确定在通过相互的面而彼此面对的一对车辆面板的外缘部之间的距离,以 便因一对车辆面板的线膨胀系数的不同而在一对车辆面板处产生的膨胀或收缩位移差通 过粘接层伸长来吸收。车辆面板的变形因而被抑制。
[0018]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是第五方案的结构,其中通过形成于在所 述第二车辆面板的所述外缘部处的所述端部的所述前端处的所述肋部朝向所述第一车辆 面板的所述卷边部所突出的距离,来确定面对的所述一对车辆面板的外缘部之间的所述距 离。
[0019] 在第六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中,通过形成于所述第二车辆面板的所述肋部朝 向所述第一车辆面板的所述卷边部所突出的距离,来确定面对的所述一对车辆面板的外缘 部之间的所述距离,以便因车辆面板的线膨胀系数的不同而在一对车辆面板处产生的膨胀 或收缩位移差通过粘接层伸长来吸收。车辆面板的变形因而被抑制。
[0020] 第一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具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的车辆面 板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变形。
[0021] 第二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能够防止肋部因温度变化而从卷边部分离。
[0022] 第三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提高了车辆面板的外缘部的防水性能。
[0023] 第四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能够防止或抑制在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内面板中发 生蠕变。
[0024] 第五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具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的车辆 面板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变形。
[0025] 第六方案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具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的车辆 面板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变形。
【附图说明】
[0026] 基于以下附图,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0027] 图1是应用了依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的发动机罩的相关 部分的剖面图;
[0028] 图2是图1的相关部分的放大的剖面图;
[0029] 图3A是解释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内面板和外面板之间的位移差、以及粘接层的 伸长的说明图;以及
[0030] 图3B是解释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内面板和外面板之间的位移差、以及粘接层的 伸长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参考图1至图3B,以下将作出关于依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 的说明。
[0032] 接合结构
[0033] 图1图示出应用了本典型实施例的车辆面板接合结构10的发动机罩12的相关部 分。发动机罩12形成为包含布置在车辆内侧的内面板20以及外面板30,所述外面板布置 在车辆外侧且具有比内面板20大的外轮廓。
[0034] 内面板20和外面板30由具有彼此不同的线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在本典型实施 例中,内面板20由具有比外面板30小的线膨胀系数的材料制成。具体地,树脂材料(如碳 纤维增强塑料(CFRP))被应用于内面板20,而金属材料(如铝合金或钢板)被应用于外面 板30。
[0035] 如图1和图2所图示,通过折叠端部34而形成的卷边部36设置在外面板30的外 缘部32处。本典型实施例的卷边部36由卷边端部37和折叠部38构成,其中所述卷边端 部卷成朝向车辆内侧突出的中空形状,并且在折叠部38处,面板彼此重叠。
[0036] 内面板20的外缘部22的端部24布置在外面板30的卷边部36的折叠部38的外 侧(车辆内侧)。肋部26形成在内面板20的外缘部22处的端部24的前端处,其中所述肋 部朝向卷边部36的折叠部38突出且接触折叠部38。
[0037] 如图2所图示,肋部26的接触位置(前端位置)26A设定成离卷边部36的折叠部 38的前端38A距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