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料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1585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运料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运输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运料车。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对半成品进行检测或组装,在检测或组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会使用到很多的检具或待组装的零件。如果将这些检具或者零件随处堆放,不仅造成工作环境杂乱,而且容易导致丢失造成损失,因此现有生产中常使用运料车来运送它们。
[0003]现有的运料车结构简单,无论是摆放还是悬挂检具或零件都十分方便,取用或放置时省时省力,节约了生产时间。但是,在使用牵引设备拖拽运料车来运输较重或体积较大的零件时,常常将牵引设备与运料车上的挂钩或挂环相连接。待运输结束后接触二者连接时,运料车上突出的挂钩或挂环无法收起,容易姅倒或磕伤靠近运料车的操作人员,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0004]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挂钩或挂环在使用时突出,使用后收藏起来的运料车。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料车,该运料车上的拖动机构能够在使用时突出,使用后收藏起来,避免了其始终突出从而姅倒或磕伤靠近运料车的操作人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料车,该运料车包括底座、竖直设置在底座顶端上的料架和安装在底座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的四个滚轮;其中,底座的一侧边上设有拖动机构,拖动机构铰接在底座上且能够绕铰接处转动以使得拖动机构平行或垂直于底座所处的平面。
[0007]优选地,拖动机构包括拖动手柄、连接杆和弹簧,拖动手柄为环形拖动手柄,并且一端能够与牵引运料车的牵引设备上的挂钩相配合,另一端铰接在底座的侧壁上;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拖动手柄的内壁相连接,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杆连接,另一端固接在底座的底端面上。
[0008]优选地,底座为矩形框,矩形框上任意两条相对的侧边上架设有多根加强筋,加强筋的底部均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有螺纹孔,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一螺栓上,螺栓能够与螺纹孔相配合以将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加强筋上。
[0009]优选地,拖动手柄上还设有能够与牵引设备上的挂环相配合的拖动钩。
[0010]优选地,料架的顶端一侧向外延伸有多根挂杆,挂杆的末端设有止挡件。
[0011]优选地,料架的顶端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手拉把手。
[0012]优选地,滚轮为自锁滚轮。
[00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底座上铰接可以转动的拖动机构,当需要与牵引设备相连接进行运料时,将拖动机构转动至与底座所处平面平行的状态;当运输结束后,将牵引设备与拖动机构拆卸分开,此时转动拖动机构使得其与底座垂直,这样避免拖动机构从底座上突出从而姅倒或磕伤靠近运料车的操作人员,保证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0014]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运料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底座2-料架
[0019]3_滚轮4_拖动手柄
[0020]5-连接杆6-弹簧
[0021]7-加强筋8-拖动钩
[0022]9-挂杆10-止挡件
[0023]11-手拉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25]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顶端、底端”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0026]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运料车,该运料车包括底座1、竖直设置在底座1顶端上的料架2和安装在底座1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的四个滚轮3 ;其中,底座1的一侧边上设有拖动机构,拖动机构铰接在底座1上且能够绕铰接处转动以使得拖动机构平行或垂直于底座1所处的平面。
[00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底座1上铰接可以转动的拖动机构,当需要与牵引设备相连接进行运料时,将拖动机构转动至与底座1所处平面平行的状态;当运输结束后,将牵引设备与拖动机构拆卸分开,此时转动拖动机构使得其与底座1垂直,这样避免拖动机构从底座1上突出从而姅倒或磕伤靠近运料车的操作人员,保证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0028]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拖动机构的结构,便于组装和维护,优选地,拖动机构包括拖动手柄4、连接杆5和弹簧6,拖动手柄4为环形拖动手柄,并且一端能够与牵引运料车的牵引设备上的挂钩相配合,另一端铰接在底座1的侧壁上;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与拖动手柄4的内壁相连接,弹簧6的一端与连接杆5连接,另一端固接在底座1的底端面上。这样,由于此时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5和底座1的底端面相连接,因此当牵引设备牵引并转动拖动手柄4绕着铰接处转动时,该拉力将传递至弹簧6上并将弹簧6拉伸开;当牵引设备断开与该运料车的连接时,上述拉力消失,弹簧6为恢复原状给连接杆5 —个相反的拉力将其拉动靠近底座1,而与此同时拖动手柄6也朝向与原来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恢复至垂直底座1的状态,从而避免拖动手柄6在该运料车不适用时也从底座1上突出,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0029]当上述拖动手柄4转动次数过多时,弹簧6渐渐变得松弛,其对连接杆5的拉力渐渐减小,导致拖动手柄4恢复垂直状态的程度不够,无法回弹到位,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优选底座1为矩形框,矩形框上任意两条相对的侧边上架设有多根加强筋7,加强筋7的底部均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有螺纹孔,弹簧6的另一端套设在一螺栓上,螺栓能够与螺纹孔相配合以将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在加强筋7上。这样便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弹簧6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需要弹簧6恢复产生较大的拉力便可以将多次使用松弛的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在离拖动手柄4较远的加强筋7上,避免了多次更换弹簧6造成资源浪费。
[0030]此外,为了使得拖动手柄4还能够方便地与部分牵引设备上的仅有的挂环相配合,优选地,拖动手柄4上还设有能够与牵引设备上的挂环相配合的拖动钩8。
[0031]在使用该运料车运输过程中,为防止放置在料架2上的各种检具或者待装配零件杂乱无章,优选地,料架2的顶端一侧向外延伸有多根挂杆9,挂杆9的末端设有止挡件10。这样将各种检具或者待装配零件有序地挂在挂杆9上,取放时都十分方便快捷,无形中节约了生产时间。
[003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对运料车的摆放位置做细微地调整,便于附近的人员通过,优选料架2的顶端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手拉把手11。
[0033]另外,在使用过程中该运料车被无意中碰撞或者所处地面具有坡度或凹凸不平时,会发生运料车自行移动,为避免上述可能会对生产中的物料和人员造成损伤的生产事故的发生,优选滚轮3为自锁滚轮。
[0034]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36]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运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料车包括底座(1)、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1)顶端上的料架(2)和安装在所述底座(1)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的四个滚轮(3);其中,所述底座(1)的一侧边上设有拖动机构,所述拖动机构铰接在所述底座(1)上且能够绕铰接处转动以使得所述拖动机构平行或垂直于所述底座(1)所处的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动机构包括拖动手柄(4)、连接杆(5)和弹簧¢),所述拖动手柄(4)为环形拖动手柄,并且一端能够与牵引所述运料车的牵引设备上的挂钩相配合,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底座(1)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拖动手柄(4)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弹簧(6)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5)连接,另一端固接在所述底座(1)的底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矩形框,所述矩形框上任意两条相对的侧边上架设有多根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的底部均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有螺纹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一螺栓上,所述螺栓能够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以将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加强筋(7)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动手柄(4)上还设有能够与所述牵引设备上的挂环相配合的拖动钩(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架(2)的顶端一侧向外延伸有多根挂杆(9),所述挂杆(9)的末端设有止挡件(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架(2)的顶端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手拉把手(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3)为自锁滚轮。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料车,所述运料车包括底座(1)、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1)顶端上的料架(2)和安装在所述底座(1)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的四个滚轮(3);其中,所述底座(1)的一侧边上设有拖动机构,所述拖动机构铰接在所述底座(1)上且能够绕铰接处转动以使得所述拖动机构平行或垂直于所述底座(1)所处的平面。该运料车上的拖动机构能够在使用时突出,使用后收藏起来,避免了其始终突出从而绊倒或磕伤靠近运料车的操作人员。
【IPC分类】B62B3/02
【公开号】CN105270452
【申请号】CN201510692863
【发明人】李茂勇
【申请人】芜湖豫新世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