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829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板簧42、第一插置板43中的通孔44和第一板30中对应的长孔81、82。台阶部55与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抵接并且由上表面32a承载。第二板32保持在台阶部55与螺母34之间,由此,悬吊螺栓251、252和第二板32固定在一起。
[0080]头部52与台阶部55之间的间距H1 (对应于大径部53的轴向长度)在比插置在第一板30与第二板32之间的第二插置板45的厚度(或第三插置板46的厚度)、第一板30的厚度、沿着第一板30的上表面30a的第一插置板43的厚度和板簧42压缩至最大程度时板簧42的厚度的总和大。这允许板簧42经由第一插置板43将第一板30朝向第二板32弹性地偏压。
[0081]连接及分离机构R1的树脂销61包括头部63和柱状轴部64,头部63具有例如圆形截面,柱状轴部64的直径比头部63的直径小。圆筒形套环62配装在轴部64的外周上。套环62的外径与树脂销61的头部63的外径相等。套环62的轴向第一端部621与树脂销61的头部63抵接,并且套环62的轴向第二端部622由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承载。这防止树脂销61和套环62从第二板32脱落。
[0082]另一方面,第一插置板43设置成从上方覆盖树脂销61的头部63,由此,防止了树脂销61向上移位。此外,在第一插置板43中形成有面向树脂销61的头部63的检视孔65,该检视孔65的孔径小于头部63的外径。可以在组装连接及分离机构R1之后通过第一插置板43中的检视孔65来观察树脂销61的头部63,从而容易地确定由于未组装树脂销61之类的工作失误。
[0083]树脂销61的头部63和大部分套环62插入到形成在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中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1的第一孔66中。套环的部分从第一孔66突出。树脂销61的轴部64的从套环62突出的部分641插入到倾斜托架24(可移动托架)的第二板32中形成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1的第二孔67中。当发生二次碰撞时,如图5和图6中所示,随着第一板30与第二板32的相对运动,树脂销61的轴部64的部分641被剪断,从而与其余部分分开。
[0084]如图7中所示——图7为沿着图2中的线VI1-VII截取的截面图,在与柱移动方向XI垂直的方向Y1上,形成在第一板30中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1的第一孔66设置在用于一对悬吊机构T1、T2的长孔81、82之间的中央位置。S卩,在与柱移动方向XI垂直的方向Y1上,树脂销61设置在一对悬吊螺栓251、252之间的中央位置中。悬吊螺栓251、252的用作长孔插入部的大径部53插入穿过相应的长孔81、82。
[0085]形成在第一板30中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1的第一孔66形成为水平长孔,其在与柱移动方向XI垂直的方向Y1上是长形的。这在与柱移动方向XI垂直的方向Y1上在套环62的外周与第一孔66的内周之间设置了间隙S1、S2。
[0086]由于这些间隙的存在,即使第一板30和第二板32因在运输或组装时施加在其上的某些外力而在与柱移动方向XI垂直的方向Y1上相对于彼此偏移,也不存在树脂销61被剪断的这种情况。
[0087]如图8中所示——图8为沿着图2中的线VII1-VIII截取的截面图,倾斜托架24的第二板32中形成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1的的第二孔67在与柱移动方向XI垂直的方向Y1上设置在一对圆孔91、92之间的中央位置中,这一对圆孔91、92形成为分别用于一对悬吊机构T1、T2。第二孔67由孔径等于或略大于树脂销61的轴部64的外径的圆孔形成。悬吊螺栓251、252的小径部54插入穿过相应的圆孔91、92。
[0088]当发生二次碰撞时,套环62的第二端部622与第二板32的配合表面偏移,因此树脂销61的轴部64被剪断。由套环62的第二端部622的内周缘构成的剪切刃具有弧形形状,并且由第二板32中的第二孔67的边缘部构成的剪切刃也具有弧形形状。
[0089]接下来,图9示出了第一板30中的一对长孔81、82与悬吊螺栓251、252的用作长孔插入部的大径部53之间的关系,悬吊螺栓251、252设置在相对于一对长孔81、82的初始组装位置中。在图9中,第一板30和悬吊螺栓251、252的截面没有画剖面线。
[0090]参照图9,作为第一板30中的长孔81、82中的一者的长孔81的内周81a包括一对平面部83、84、内凹的弧形表面部85以及一对渐缩表面部86、87,一对平面部83、84与柱移动方向XI平行地延伸,一对渐缩表面部86、87分别将弧形表面部85连接至一对平面部83、84。
[0091]一对平面部83、84之间的间距W1大于相应的悬吊螺栓251的作为长孔插入部的大径部53的外径D1 (ffl>Dl)。弧形表面部85支承设置在初始组装位置(与长孔81的朝向与柱移动方向XI相反的方向X2的端部部分的位置对应)的相应悬吊螺栓251的作为长孔插入部的大径部53的外周53a的一部分。弧形表面部85的曲率半径E1大于等于悬吊螺栓251的作为长孔插入部的大径部53的外周53a的半径FI (FI = Dl/2) (E1彡F1)。
[0092]另一方面,一对渐缩表面部86、87分别从弧形表面部85的一对端部85a、85b沿相对于柱移动方向XI倾斜的切向方向延伸以连接至对应的平面部83、84。渐缩表面部86、87可以经由圆形部连接至相应的平面部83、84。渐缩表面部86、87以相对于柱移动方向XI相等的角度沿相反的方向倾斜。即,渐缩表面部86、87相对于柱移动方向XI形成的角度Θ 1、Θ 2彼此相等(θ 1 = Θ 2)并且大于等于摩擦角β(θ1彡β、θ2彡β)。
[0093]另一长孔82的内周82a包括与柱移动方向XI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平面部101、102以及内凹的弧形表面部103。一对平面部101、102的间距W2大于相应的悬吊螺栓252的长孔插入部(大径部53)的外径D2 (W2>D2)。弧形表面部103支承设置在初始组装位置(与长孔82的朝向与柱移动方向XI相反的方向X2的端部部分的位置对应)的相应悬吊螺栓252的长孔插入部(大径部53)的外周53a的一部分。平面部101、102分别从弧形表面部103的相应的端部部分103a、103b沿平行于柱移动方向XI的切向方向延伸。
[0094]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作为一对长孔81、82中的一者的长孔81的内周81a上,渐缩表面部86、87相对于柱移动方向XI形成的渐缩角Θ 1、Θ 2大于等于摩擦角(θ 1多β、Θ2多β)。因此,当发生二次碰撞时,悬吊螺栓251的长孔插入部(大径部53)可以从初始组装位置沿柱移动方向XI平滑地移动(移位)而不会被卡住。因此,可以抑制移位载荷的增大。
[0095](第二实施方式)
[0096]接下来,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1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了旋转构件110。该旋转构件110以可旋转的方式配装在插入穿过一个长孔81的悬吊螺栓251Ρ的大径部53Ρ (长孔插入部)上,并且与长孔81的内周81a滚动接触。
[0097]旋转构件110包围悬吊螺栓251P的大径部53P (长孔插入部)并且用作减轻长孔81的内周81a上的表面压力集中的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旋转构件110例如可以为如图所示的环形构件,并且该环形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配装在大径部53P的外周53Pa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环形构件在其内周和外周可以由低摩擦构件如氟塑料形成。尽管未被示出,但是也可以将滚珠轴承用作旋转构件。
[0098]长孔81的一对平面部83、84之间的间距W1大于配装在相应的悬吊螺栓251的大径部53 (长孔插入部)上的旋转构件110的外径D1P(W1>D1P)。弧形表面部85支承配装在相应的悬吊螺栓251的大径部53P (长孔插入部)的外周53Pa上的旋转构件110的外周110a的一部分,其中该悬吊螺栓251设置在初始组装位置(与长孔81的朝向与柱移动方向XI相反的方向X2的端部部分的位置对应)中。弧形表面部85的曲率半径E1大于等于配装在悬吊螺栓251的大径部53P的外周53Pa上的旋转构件110的外周110a的半径F1P(F1P=DIP/2) (El 彡 F1P)。
[0099]对于图10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在图9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构成元件,使用与图9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
[0100]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当发生二次碰撞时,旋转构件110——其作为包围悬吊螺栓251的长孔插入部(大径部53P)的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一一在长孔81的内周81a上滚动,从而使长孔81的内周81a上的表面压力的局部集中减轻。因此,长孔插入部(大径部53P)可以从初始组装位置平滑地移动(移位)。
[0101]此处,在长孔81的内周81a的一对平面部83、84之间的间距W1等于另一长孔82的内周82a的一对平面部101、102之间的间距W2的情况下,插入穿过长孔81的长孔插入部(大径部53P)的外径变得小于插入穿过长孔82的长孔插入部(大径部53)的外径D1。另一方面,在插入穿过长孔81的长孔插入部(大径部53P)的外径等于插入穿过长孔82的长孔插入部(大径部53)的外径D1的情况下,长孔81的一对平面部83、84之间的间距W1变得大于长孔82的一对平面部101、102之间的间距W2。
[0102](第三实施方式)
[0103]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11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与图10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图10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一个长孔81的内周81a上的弧形表面部85与一对平面部83、84之间夹有渐缩表面部86、87。与此不同,在图11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在长孔81Q的内周81Qa上,从弧形表面部85Q的一对端部85Qa、85Qb沿作为切向方向的柱移动方向XI分别直接延伸出一对平面部83Q、84Q。一对平面部83Q、84Q之间的间距WQ1大于旋转构件110的外径DIP (W1Q>D1P)。弧形表面部85Q的曲率半径E1Q大于等于旋转构件110的外周110a的半径F1P(E1Q彡F1P)
[0104]对于图11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与图10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构成元件,使用与图10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在第三实施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