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楼梯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085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爬楼梯小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爬楼梯小车。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车基本上都是用于在水平路面上行走,如果需要用小车搬运物品上楼,遇到没有垂直电梯的时候,则只能将物品运输到楼梯口之后进行人工搬运,甚至在搬运完货物后还需要搬运小车,这样就造成用户消耗大量体力,给用户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爬楼梯小车。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爬楼梯小车,该小车包括底盘以及固设于该底盘上部的上盘,该底盘上设有可收拢的车轮,该底盘底部设有固定框,该固定框内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该车轮收拢时该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直接与楼梯接触,该固定框侧边还设有带动该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一电机、带动该第二螺杆转动的第二电机以及控制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开/关的控制开关。
[000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爬楼梯小车中,该固定框侧边还设有与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连接的电源。
[0006]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爬楼梯小车中,该车轮通过支撑架与该底盘可转动连接,该支撑架与该底盘之间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该车轮在收拢是侧贴与该底盘底部。
[000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爬楼梯小车中,该小车用于放置水桶,该上盘包括设置于该底盘侧边的围壁,该围壁至少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该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支杆,该第一支杆末端设有固定该水桶的第一弧形支架,该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支杆,该第二支杆末端设有固定该水桶的第二弧形支架,该第三侧壁上设有第三支杆,该第三支杆末端设有固定该水桶的第三弧形支架。
[000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爬楼梯小车中,该第一侧壁上设有供该第一支杆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底部与该第一支杆末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该第二侧壁上设有供该第二支杆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槽,该第二滑槽底部与该第二支杆末端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000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爬楼梯小车中,该第一支杆中部设有第一控制杆,该第二支杆中部设有第二控制杆。
[0010]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爬楼梯小车中,该第三支杆通过第三弹簧与该第三侧壁弹性连接,该第三支杆上与该第三弧形支架相异的一端设有控制球头,该第三侧壁上还设有从该控制球头两侧抵接该控制球头的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该第一侧壁上设有可绕该第一侧壁转动的第一杠杆,该第一杠杆第一端抵接该第一控制杆、该第一杠杆第二端抵接该第一滑杆一端,该第二侧壁上设有可绕该第二侧壁转动的第二杠杆,该第二杠杆第一端抵接该第二控制杆、该第二杠杆第二端抵接该第二滑杆一端。
[0011]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爬楼梯小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爬楼梯小车,当遇到没有垂直电梯的情况下,可以将车轮收拢,然后将小车斜放于楼梯上,使得楼梯的直角处抵至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凹槽内,然后打开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带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转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转动推动楼梯直角处,从而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上推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带动小车向上爬行。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爬楼梯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爬楼梯小车中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螺杆与楼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爬楼梯小车中上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8]如图1、2、3、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爬楼梯小车第一实施例中,该小车I包括底盘2以及固设于该底盘2上部的上盘3,该底盘2上设有可收拢的车轮4,该底盘2底部设有固定框5,该固定框5内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7,该车轮4收拢时该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7直接与楼梯接触,该固定框5侧边还设有带动该第一螺杆6转动的第一电机8、带动该第二螺杆7转动的第二电机9以及控制该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9开/关的控制开关。
[0019]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爬楼梯小车1,当遇到没有垂直电梯的情况下,可以将车轮4收拢,然后将小车I斜放于楼梯上,使得楼梯的直角处抵至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7的凹槽内,然后打开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9带动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7转动,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7转动推动楼梯直角处,从而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上推动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7,带动小车I向上爬行。
[0020]进一步的,该固定框5侧边还设有与该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9电连接的电源10。
[0021]进一步的,该车轮4通过支撑架与该底盘2可转动连接,该支撑架与该底盘2之间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该车轮4在收拢是侧贴与该底盘2底部。
[0022]进一步的,该小车I用于放置水桶11,该上盘3包括设置于该底盘2侧边的围壁,该围壁至少包括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和第三侧壁14,该第一侧壁12上设有第一支杆15,该第一支杆15末端设有固定该水桶11的第一弧形支架28,该第二侧壁13上设有第二支杆16,该第二支杆16末端设有固定该水桶11的第二弧形支架30,该第三侧壁14上设有第三支杆17,该第三支杆17末端设有固定该水桶11的第三弧形支架29。
[0023]进一步的,该第一侧壁12上设有供该第一支杆15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19,该第一滑槽19底部与该第一支杆15末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0,该第二侧壁13上设有供该第二支杆16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槽23,该第二滑槽23底部与该第二支杆16末端之间设有第二弹簧24。
[0024]进一步的,该第一支杆15中部设有第一控制杆21,该第二支杆16中部设有第二控制杆。
[0025]进一步的,该第三支杆17通过第三弹簧31与该第三侧壁14弹性连接,该第三支杆17上与该第三弧形支架29相异的一端设有控制球头18,该第三侧壁14上还设有从该控制球头18两侧抵接该控制球头18的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该第一侧壁12上设有可绕该第一侧壁12转动的第一杠杆22,该第一杠杆22第一端抵接该第一控制杆21、该第一杠杆22第二端抵接该第一滑杆26 —端,该第二侧壁13上设有可绕该第二侧壁13转动的第二杠杆25,该第二杠杆25第一端抵接该第二控制杆、该第二杠杆25第二端抵接该第二滑杆27 一端。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爬楼梯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包括底盘以及固设于所述底盘上部的上盘,所述底盘上设有可收拢的车轮,所述底盘底部设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车轮收拢时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直接与楼梯接触,所述固定框侧边还设有带动所述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二螺杆转动的第二电机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开/关的控制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梯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侧边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连接的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梯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通过支撑架与所述底盘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盘之间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车轮在收拢是侧贴与所述底盘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梯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用于放置水桶,所述上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盘侧边的围壁,所述围壁至少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末端设有固定所述水桶的第一弧形支架,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末端设有固定所述水桶的第二弧形支架,所述第三侧壁上设有第三支杆,所述第三支杆末端设有固定所述水桶的第三弧形支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爬楼梯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支杆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杆末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支杆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杆末端之间设有第二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爬楼梯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中部设有第一控制杆,所述第二支杆中部设有第二控制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爬楼梯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杆通过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三侧壁弹性连接,所述第三支杆上与所述第三弧形支架相异的一端设有控制球头,所述第三侧壁上还设有从所述控制球头两侧抵接所述控制球头的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可绕所述第一侧壁转动的第一杠杆,所述第一杠杆第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控制杆、所述第一杠杆第二端抵接所述第一滑杆一端,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可绕所述第二侧壁转动的第二杠杆,所述第二杠杆第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控制杆、所述第二杠杆第二端抵接所述第二滑杆一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爬楼梯小车,该小车包括底盘以及固设于底盘上部的上盘,底盘上设有可收拢的车轮,底盘底部设有固定框,固定框内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车轮收拢时该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直接与楼梯接触,固定框侧边还设有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一电机、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的第二电机以及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开/关的控制开关。当遇到没有垂直电梯的情况下,可以将车轮收拢,然后将小车斜放于楼梯上,使得楼梯的直角处抵至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凹槽内,然后打开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带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转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转动推动楼梯直角处,从而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上推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带动小车向上爬行。
【IPC分类】B62D57/036
【公开号】CN204775581
【申请号】CN201520178739
【发明人】宋雪敏
【申请人】宋雪敏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