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三轮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65869阅读:来源:国知局
能够很好的降低前轮所受到的风阻力,并且还能够避免风从前轮吹入驾驶室内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边三轮车的车速,减少了油耗。
[0025]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破风端63包括设置在罩体61前端的顶风面631和从顶风面631朝向罩体61后端向外扩张延伸的引风面632,所述顶风面631和引风面632形成前破风结构,通过顶风面631和引风面632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将罩体61的外表面形成前破风结构,其中这里前破风结构的功能和原理与现有的前流线型相同,如此便能够很好的起到一个破风的效果,有效的降低了前轮所受到的风阻力。
[0026]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边斗2上铰接有摇架23,所述摇架23的中部设置有减震组件24,所述减震组件24的两端分别铰接摇架23和边斗2,所述摇架23的端部设置侧轮25,所述侧轮25与边斗2分离,所述摇架23和减震组件24设置在边斗2上形成角形结构,所述摇架23和减震组件24铰接在边斗2的同一侧壁上,使摇架23和减震组件24形成锐角形结构,所述锐角形的角度为15.60度,其中侧轮25不与边斗2连接,在车辆颠簸时由摇架23和减震组件24实现侧轮25的活动实现避震的效果,保证边三轮摩托车驾驶时的车体稳定性;独立悬挂减少了边斗2的颠簸程度,使边斗2处的乘坐者更加舒适;相比之前连接在边斗2处的侧轮,独立悬挂的侧轮25灵活性更高,更适应不平的路况,其中角形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不平的路段通过摇架23和减震组件24之间的角度变化,小幅度的改变侧轮25的上下位置,保持车辆整体的行驶稳定性,边斗2处的乘坐者不易察觉变化,提高乘坐的舒适度,摇架23、减震组件24与边斗2的同一侧壁三者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而锐角形结构兼具调整变化的能力和结构的稳定性,使侧轮25与摇架23的结构更稳定,锐角形结构在颠簸时减震组件24的调整幅度可控而稳定,保证了侧轮25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实际设置15.60度减震组件24与摇架23之间的角度时,根据边三轮摩托车的结构和具体路况设计,角度小时侧轮25的上下可活动的幅度较小,侧轮25更稳定;角度大时相应的灵活性变大,可适应更为颠簸的路面,因此可根据车结构和路况选择合适的角度。
[0027]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顶盖31包括架子和棚面,所述架子设置在车窗32和通风口 33的上方,并连接车窗32和通风口 33,所述棚面可拆卸的连接在架子上盖住车架3的上方,通过架子和棚面的配合设置就能够有效的防止雨天行驶的过程中阻挡雨水进入到驾驶室内的效果,并且结构简单,容易制作。
[00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边三轮车,通过车架3中的顶盖31、车窗32、通风口 33以及防护板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与摩托车体1和边斗2进行配合,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避免雨天行驶过程中,雨水打到人身上的问题,二来可以避免发生事故的时候,人从边三轮车飞出而受伤的问题,有效的增加了边三轮车的安全性。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边三轮车,包括摩托车体(1)和边斗(2),所述边斗(2)固定在摩托车体(1)的一侦U,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体(1)和边斗(2)的上方设有车架(3),所述车架(3)包括顶盖(31)、固定在摩托车体(1)车头处的车窗(32)和固定在摩托车体(1)车尾处的通风口(33),所述顶盖(31)设置在车窗(32)和通风口(33)的上方,并连接车窗(32)和通风口(33),所述车窗(32)的下方设有防护板(34),所述防护板(34)与边斗(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传导件(4),所述热传导件(4)与摩托车体(1)上的排气管(5)连接,并且连接至边斗(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件(4)环绕边斗(2)设置,所述热传导件(4)为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固定到排气管(5)上,并且与排气管(5)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斗(2)包括座位(21)、设置在座位(21)下方的踏板(22),所述导热管贴设在踏板(22)上,并环绕踏板(22)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体(1)相对边斗(2)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与踏板(22)构成防翻滚支架。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体(1)的前轮上设有前轮罩(6),所述前轮罩(6)包括罩体(61),所述罩体(61)的下侧向上凹陷形成容纳前轮的容纳腔(62),所述罩体(61)上设有用于破开风阻的破风端(63),所述破风端(63)设置在罩体(61)的前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破风端(63)包括设置在罩体(61)前端的顶风面(631)和从顶风面(631)朝向罩体(61)后端向外扩张延伸的引风面(632),所述顶风面(631)和引风面(632)形成前破风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斗(2)上铰接有摇架(23),所述摇架(23)的中部设置有减震组件(24),所述减震组件(24)的两端分别铰接摇架(23)和边斗(2),所述摇架(23)的端部设置侧轮(25),所述侧轮(25)与边斗(2)分离,所述摇架(23)和减震组件(24)设置在边斗(2)上形成角形结构,所述摇架(23)和减震组件(24)铰接在边斗(2)的同一侧壁上,使摇架(23)和减震组件(24)形成锐角形结构,所述锐角形的角度为15.60度。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斗(2)上铰接有摇架(23),所述摇架(23)的中部设置有减震组件(24),所述减震组件(24)的两端分别铰接摇架(23)和边斗(2),所述摇架(23)的端部设置侧轮(25),所述侧轮(25)与边斗(2)分离,所述摇架(23)和减震组件(24)设置在边斗(2)上形成角形结构,所述摇架(23)和减震组件(24)铰接在边斗(2)的同一侧壁上,使摇架(23)和减震组件(24)形成锐角形结构,所述锐角形的角度为15.60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1)包括架子和棚面,所述架子设置在车窗(32)和通风口( 33)的上方,并连接车窗(32)和通风口( 33),所述棚面可拆卸的连接在架子上盖住车架(3)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边三轮车,包括摩托车体和边斗,所述边斗固定在摩托车体的一侧,所述摩托车体和边斗的上方设有车架,所述车架包括顶盖、固定在摩托车体车头处的车窗和固定在摩托车体车尾处的通风口,所述顶盖设置在车窗和通风口的上方,连接车窗和通风口,所述车窗的下方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边斗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边三轮车,通过车架的顶盖、车窗、通风口以及防护板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实现车架封闭驾驶人和乘坐人空间的效果,如此在发生事故的时候驾驶人和乘坐人就不会从边三轮车上飞出而会被车架挡住,有效提升了边三轮车的安全性。
【IPC分类】B62J33/00, B62K27/16, B62K27/06, B62K27/04, B62K27/02
【公开号】CN205075976
【申请号】CN201520857769
【发明人】张锋
【申请人】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