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的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3688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的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专利公开了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的支撑机构,包括靠背,靠背与车座的后部铰接,靠背的背部设有上端为斜面的支撑框,支撑框包括与靠背铰接的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均为上端开口、侧面一侧开口的矩形框,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的侧面开口处相对设置且相配合,且开口处设有连接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的连接件。本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支撑人体背部、舒适度高的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的支撑机构。
【专利说明】
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的支撑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的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0003]摩托车的车座通常固定于摩托车的上部,为了增加摩托车车座的舒适性,通常车座均由软质的填充物填充,且根据人体体型设计。但是,由于人体的体型有差异,因此,摩托车的车座通常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舒适感,尤其是无靠背,通常是将车座后部的高度加高来实现,但是,当人骑行时,人体的背部仍然无支撑物支撑,舒适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支撑人体背部、舒适度高的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的支撑机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的支撑机构,包括靠背,靠背与车座的后部铰接,靠背的背部设有上端为斜面的支撑框,支撑框包括与靠背铰接的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均为上端开口、侧面一侧开口的矩形框,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的侧面开口处相对设置且相配合,且开口处设有连接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的连接件。
[0006]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的支撑机构,靠背与车座后部铰接,即可调整靠背与车座之间的角度,从而调整其与人体背部的贴合性,从而提高舒适度。支撑框用于支撑靠背,其侧面可放置于摩托车上,支撑框的上端为斜面与靠背的背部相抵,使得靠背稳定牢固,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可形成一个整体支撑框,另外,其与靠背铰接,从而可在靠背上转动至外部,从而失去支撑作用,而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可作为物品放置篮使用,而当转动至靠背的背部时,即可起到支撑作用,开口处用连接件连接,提高整体稳定性。
[000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支撑框在支撑时,旋转至靠背的背部,支撑框的上端与靠背的背部相抵,支撑框的侧部则放置于摩托车上,起到支撑作用。而当不需要靠背支撑时,旋转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至摩托车的两侧,即可失去支撑作用,再转动靠背,使其放下,此时,可旋转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的侧面开口端与摩托车的侧面相抵,则可用于放置物品,操作方便。支撑框的操作可支撑人体背部,且可根据人体的需要调节靠背的角度,从而提高舒适度。
[0008]进一步,所述的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的框体外均设有气囊层。气囊层可在不使用时放气,便于储存,在使用时,由于内部有支撑框本体,从而保证支撑力。
[0009]进一步,所述的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内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隔板。隔板便于将侧面开口端封闭,进而避免物品滑落。
[0010]进一步,所述的靠背与车座的后部铰接为枢接,且枢接孔的内壁设有螺纹,固定装置为螺栓,螺栓穿过枢接孔。枢接是最简单的连接方式,枢接孔内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栓,由于螺栓的连接方式相比销轴的连接方式更稳固,因此,更好地固定调节后的角度。
[0011]进一步,所述的前车座、中车座和后车座之间的枢接件之间为转动连接。转动连接限定前车座、中车座和后车座的枢接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便于螺栓插入固定。
[0012]进一步,所述的枢接件之间的转动连接为球铰接。球铰接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不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5]图中:靠背!、车座2、枢接孔3、连接件4、左支撑框5、右支撑框6、隔板7。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2的支撑机构,包括靠背1,靠背I与车座2的后部铰接,铰接的方式为枢接,且枢接孔3的内壁设有螺纹,固定装置为螺栓,螺栓穿过枢接孔3,前车座2、中车座2和后车座2之间的枢接件之间设有相铰接的铰接球,靠背I的背部设有上端为斜面的支撑框,支撑框包括与靠背I铰接的左支撑框5和右支撑框6,左支撑框5和右支撑框6的框体外均包覆有气囊层,左支撑框5和右支撑框6内设有与其插设的隔板7,左支撑框5和右支撑框6均为上端开口、侧面一侧开口的矩形框,左支撑框5和右支撑框6的侧面开口处相对设置且相配合,且开口处设有连接左支撑框5和右支撑框6的连接件4。
[001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调节靠背I的角度,旋出螺栓,在球铰接的情况下转动枢接件调节靠背I与车座2之间的夹角,调节后,再将螺栓旋入枢接孔3中固定;同时旋转左支撑框5和右支撑框6并向左支撑框5和右支撑框6的气囊层充气,使得左支撑框5和右支撑框6的侧部相抵于摩托车的上部,使得左支撑框5和右支撑框6的上端与靠背I的背部相抵,连接件4采用连接杆,用连接杆将其两者连接,从而起到支撑作用。当不需要靠背I时,旋转左支撑框5和右支撑框6,使其转至摩托车的两侧,将气囊层的气体释放,然后,将隔板7插入左支撑框5和右支撑框6的开口处,用于放置物品。
[0018]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主权项】
1.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靠背与车座的后部铰接,靠背的背部设有上端为斜面的支撑框,支撑框包括与靠背铰接的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均为上端开口、侧面一侧开口的矩形框,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的侧面开口处相对设置且相配合,且开口处设有连接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的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的框体外均设有气囊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内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隔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摩托车可变车座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与车座的后部铰接为枢接,且枢接孔的内壁设有螺纹,固定装置为螺栓,螺栓穿过枢接孔。
【文档编号】B62J1/28GK205417879SQ201520854130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1日
【发明人】包俊
【申请人】重庆腾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