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0435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包含有一外管与一设于外管的活动内管,其中在活动内管内设置有一升降调整单元,升降调整单元具有一固定内管、一固定活塞、一浮动活塞,以及一弹性阻隔件,固定内管设于活动内管,固定活塞设于固定内管,浮动活塞设于固定内管且介于活动内管的底端与固定活塞之间,使得浮动活塞分别跟活动内管的底端及固定活塞之间形成一气室与一下油室,弹性阻隔件设于浮动活塞内且具有一面对下油室的第一环槽与一面对气室的第二环槽。由此,弹性阻隔件在受到压力时能够产生径向扩张,以确实达到阻隔油气相通的效果。
【专利说明】
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与自行车有关,尤指一种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
【背景技术】
[0002]—般常见的气油压式外管是运用气体可压缩的特性配合液压油于空间内的流动,使外管与座杆之间产生相对位置的变化,进而达到调整座垫高度的效果。
[0003]就相关的先前技术来说,如中国台湾第M406117号专利案主要是在活塞本体的内、外径分别设有一环槽,使两个环槽之间呈反向层叠设置,而且在各环槽内设有一密封件,如此即能通过内外交错的两个密封件来达到油气阻绝的效果。然而在前述现有专利案中,内、外两个密封件的设置会让活塞本体产生径向宽度过大的问题,使得外管需要得配合活塞本体的宽度而很难有效地进行尺寸的缩减,如此将可能会连带影响到其他组件的空间配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其能够在不增加管径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油气阻绝效果。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包含有一外管、一活动内管,以及一升降调整单元。该活动内管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外管内;该升降调整单元具有一固定内管、一固定活塞、一活塞销、一动作轴、一浮动活塞,以及一弹性阻隔件,其中:该固定内管设于该活动内管内;该固定活塞设于该固定内管内且与该固定内管的顶端之间形成一上油室,该固定活塞具有一连通该上油室的销孔;该活塞销可轴向位移地设于该固定活塞的销孔内,用以控制该销孔的启闭;该动作轴的一端可轴向位移地设于该外管,该动作轴的另一端穿经该活动内管的底端而接设于该活塞销,用以带动该活塞销动作;该浮动活塞设于该固定内管内且可轴向位移地套设于该动作轴且介于该活动内管的底端与该固定活塞之间,使得该浮动活塞与该活动内管的底端之间及该浮动活塞与该固定活塞之间分别形成一气室与一下油室,其中该下油室连通该固定活塞的销孔;该弹性阻隔件设于该浮动活塞内且可轴向位移地套设于该动作轴,该弹性阻隔件的一端具有一面对该下油室的第一环槽,该弹性阻隔件的另一端具有一面对该气室的第二环槽。
[0006]其中该浮动活塞具有一轴孔且通过该轴孔套设于该动作轴,该弹性阻隔件设于该浮动活塞的轴孔内且可轴向位移地套设于该动作轴。
[0007]其中该浮动活塞还具有一内凸缘与一垫片槽,该内凸缘自该轴孔的孔壁朝该动作轴的方向延伸而出且与该动作轴的外周面之间保持有一预定间隔,该垫片槽自该轴孔的孔壁朝远离该动作轴的方向凹陷且位于该内凸缘的下方,该弹性阻隔件的顶端抵靠于该内凸缘的底面,该弹性阻隔件的底端抵靠于一垫片,该垫片设于该垫片槽内。
[0008]其中该弹性阻隔件具有一内环壁与一外环壁,该内环壁具有一配合孔且通过该配合孔套设于该动作轴,该内环壁的内周面弹性抵接于该动作轴的外周面,该内环壁的外周面连接于该外环壁的内周面,该外环壁的外周面弹性抵接于该浮动活塞的轴孔的孔壁,该外环壁的顶端抵靠于该内凸缘的底面,该外环壁的底端抵靠于该垫片;该第一环槽位于该内环壁的顶端与该外环壁的顶端之间,该第二环槽位于该内环壁的底端与该外环壁的底端之间。
[0009]其中该浮动活塞的外周面具有一外油封槽,该升降调整单元还具有一外油封件,该外油封件设于该浮动活塞的外油封槽内且抵接于该活动内管的内周面。
[0010]其中该弹性阻隔件的第一、第二环槽的截面形状均为V形。
[0011]其中该浮动活塞的外周面与该固定内管的内周面之间保持有一预定间隔,且该浮动活塞的外周面具有一容置槽,该弹性阻隔件设于该浮动活塞的容置槽内且抵接于该固定内管的内周面。
[0012]其中该弹性阻隔件具有一内环壁与一外环壁,该内环壁的内周面弹性抵接于该浮动活塞的容置槽的槽壁,该内环壁的顶、底两端分别抵靠于该浮动活塞的容置槽的顶、底两端,该外环壁的内周面连接于该内环壁的外周面,该外环壁的外周面弹性抵接于该固定内管的内周面;该第一环槽位于该内环壁的顶端与该外环壁的顶端之间,该第二环槽位于该内环壁的底端与该外环壁的底端之间。
[0013]其中该浮动活塞的内周面具有一内油封槽,该升降调整单元还具有一内油封件,该内油封件设于该浮动活塞的内油封槽内且抵接于该动作轴的外周面。
[0014]其中该弹性阻隔件的第一、第二环槽的截面形状均为V形。
[0015]由上述结构可知,在该内管相对于该外管下降的过程中,该弹性阻隔件的第一环槽会承受来自该下油室内的液压油的压力,使得该弹性阻隔件可以产生径向扩张而防止液压油跑到该气室内,另外在该内管相对该外管上升的过程中,该弹性阻隔件的第二环槽会承受来自该气室内的气体的压力,使得该弹性阻隔件可以产生径向扩张而防止气体跑到该下油室内。换言的,本实用新型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利用该弹性阻隔件的径向弹性变形来提供良好的油气阻绝效果,如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I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I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I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I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类同于图4,主要显示弹性阻隔件的第一环槽受到液压油的压力。
[0022]图6类同于图4,主要显示弹性阻隔件的第二环槽受到气体的压力。
[0023]图7类同于图2,主要显示内管向下压缩后的状态。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1、图2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10包含有一外管20、一活动内管30、一升降调整单元40,以及一控制单元50。
[0026]外管20的底端用来连接于一车架(图中未示)。
[0027]活动内管30的顶端用来安装一座垫(图中未示),活动内管30的底端经由外管20的顶端穿设于外管20内,并且能沿着外管20的轴向上下位移。
[0028]请配合参阅图2至图4,升降调整单元40具有一固定内管41、一固定活塞42、一活塞销43、一动作轴44、一浮动活塞45,以及一弹性阻隔件46、二外油封件49,其中:
[0029]固定内管41设于活动内管30内而能随着活动内管30上升或下降。
[°03°]固定活塞42固定于固定内管41内且与固定内管41的顶端之间形成一上油室12,此夕卜,固定活塞42具有一销孔422与四个径向连通于销孔422的连通孔424,其中的销孔422连通于上油室12。
[0031]活塞销43设于固定活塞42的销孔422内,用以控制上油室12与销孔422之间的连通关系。
[0032]动作轴44的底端突出于外管20的底端,动作轴44的顶端穿经活动内管30的底端而接设于活塞销43,用以将活塞销43推离固定活塞42的销孔422。
[0033]浮动活塞45设于固定内管41内且介于固定活塞42与固定内管41的底端之间,使得浮动活塞45与固定活塞42的底端之间及浮动活塞45与固定内管42的底端之间分别形成一下油室14与一气室16,其中的下油室14经由固定活塞42的连通孔424连通于固定活塞42的销孔422 ο此外,浮动活塞45具有一轴孔452、一内凸缘454、一垫片槽456,以及一扣件槽458,轴孔452套设于动作轴44且连通下油室14与气室16,内凸缘454自轴孔452的孔壁朝动作轴44的方向延伸而出且与动作轴44的外周面之间保持有一预定间隔,垫片槽456自轴孔452的孔壁朝远离动作轴44的方向凹陷且位于内凸缘454的下方,扣件槽458自轴孔452的孔壁朝远离动作轴44的方向凹陷且位于垫片槽456的下方。浮动活塞45的外周面具有二相互并排的外油封槽459。
[0034]弹性阻隔件46设于浮动活塞45的轴孔452内且具有一内环壁461、一外环壁462,内环壁461具有一配合孔463且通过配合孔463套设于动作轴44,使内环壁461的内周面抵接于动作轴44的外周面,外环壁462的内周面连接于内环壁461的外周面,外环壁462的外周面抵接于浮动活塞45的轴孔452的孔壁,外环壁462的顶端抵靠于浮动活塞45的内凸缘454的底面,外环壁462的底端抵靠于一垫片47,垫片47设于浮动活塞45的垫片槽456内且被一扣件48所固定住,扣件48设于浮动活塞45的扣件槽458内。此外,弹性阻隔件46还具有一第一环槽464与一第二环槽465,第一环槽464位于内环壁461的顶端与外环壁462的顶端之间且面对于下油室14,第二环槽465位于内环壁461的底端与外环壁462的底端之间且面对于气室16,第一、第二环槽464、465的截面形状均以V形为最佳实施态样,但不以此为限。
[0035]外油封件49设于浮动油塞45的外油封槽459内且抵接于活动内管30的内周面,用以对活动内管30与浮动活塞45之间提供密封效果。
[0036]如图1及图2所示,控制单元50具有一束环51、一控制把手52、一缆索53,以及一连动柄54。束环51用来固定于一车手架(图中未示),控制把手52枢设于束环51,缆索53的一端连接控制把手52,连动柄54枢设于外管20的底端且连接缆索53的另一端且抵接于动作轴44的底端。
[0037]当要缩短活动内管30的长度时,首先操作控制把手52对缆索53施以拉力,使缆索53带动连动柄54推顶动作轴44的底端,在动作轴44受到推顶之后会连带活塞销43解除对固定活塞42的销孔422的封闭效果,使上、下油室12、14之间呈现相互连通的状状,接着即可通过骑乘者的重量将活动内管30下压。在活动内管30下压的过程中,由于上油室12的空间会逐渐减少,所以会迫使液压油从上油室12流动至下油室14,再从下油室14进入浮动活塞45的轴孔452内,使得液压油在流动过程中会对弹性阻隔件46的第一环槽464施以往下的推力,在此情况下,如图5所示,一方面通过弹性阻隔件46带动浮动活塞45—起往下移动,在浮动活塞45往下移动的过程中,气室16的空间会逐渐减少而对气体进行压缩,另一方面迫使弹性阻隔件46产生径向扩张,以防止液压油跑到气室16内。一旦活动内管30到达定位之后,操作控制把手52解除对缆索53的拉力,使连动柄54释放对动作轴45的推力,此时的活塞销43会通过液压油的压力而封闭固定活塞42的销孔422,如图4及图7所示,使上、下油室12、14之间呈现不连通的状态,这时候的液压油及空气都会停止流动,如此即完成活动内管30的定位。
[0038]当要拉长活动内管30的长度时,同样先通过控制把手52、缆索53及连动柄54的连动关系,使动作轴44带动活塞销43离开固定活塞42的销孔422,使上、下油室12、14之间再度呈现相互连通的状态,此时如图6所示,气室16内的气体压力会进入浮动活塞45的轴孔452内对弹性阻隔件46的第二环槽465施以往上的推力,一方面利用弹性阻隔件46带动浮动活塞45—起往上移动,另一方面迫使弹性阻隔件46产生径向扩张,以防止气体跑到下油室14内。在浮动活塞45往上移动的过程中,下油室14的空间随着浮动活塞45的上移而逐渐减少,所以液压油会从下油室14流动至上油室12,当液压油流动至上油室12之后会进一步通过推动固定内管41的顶端而对活动内管30施以往上的推力,使活动内管30开始自动上升,此时上油室12的空间会随着活动内管30的上升而逐渐增加。一旦活动内管30上升到定位之后,再通过控制把手52、缆索53及连动柄54之间的连动关系释放对动作轴44的推力,接着活塞销43会通过液压油的压力而回到固定活塞42的销孔422内,使上、下油室12、14之间呈现不连通的状态,如图2所示,这时候的液压油及空气会停止流动,如此即完成活动内管30的定位。
[0039]另一方面,弹性阻隔件的位置可以有不同变化。在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
[0040]浮动活塞60的外周面与固定内管41的内周面之间保持有一预定间隔,且浮动活塞60的外周面具有一容置槽61,浮动活塞60的内周面具有一内油封槽62,内油封槽62内设有一内油封件63,内油封件63抵接于动作轴44的外周面,用以对动作轴44与浮动活塞60之间提供密封效果。
[0041]弹性阻隔件70设于浮动活塞60的容置槽61内且具有一内环壁71与一外环壁72,内环壁71的内周面弹性抵接于浮动活塞60的容槽61的槽壁,内环壁71的顶、底两端分别抵靠于浮动活塞60的容置槽61的顶、底两端,外环壁72的内周面连接于内环壁71的外周面,外环壁72的外周面弹性抵接于固定内管41的内周面。
[0042]由此,在活动内管30下压的过程中,由于上油室12的空间会逐渐减少,所以会迫使液压油从上油室12流动至下油室14,再从下油室14进入固定内管41与浮动活塞60之间的间隙内,使得液压油在流动过程中会对弹性阻隔件70的第一环槽73施以往下的推力,在此情况下,弹性阻隔件70会产生径向扩张,以防止液压油跑到气室16内。另一方面,在拉长活动内管30的过程中,气室16内的气体压力会进入固定内管41与浮动活塞60之间的间隙内,使液压油在流动过程中对弹性阻隔件70的第二环槽74施以往上的推力,此时弹性阻隔件70会产生径向扩张,以防止气体跑到下油室14内。
[004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10通过弹性阻隔件46、70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径向弹性变形来提供良好的油气阻绝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不需要增加外管20或活动内管30的管径,让其他组件能有更多空间可以利用,进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外管; 一活动内管,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外管内;以及 一升降调整单元,具有一固定内管、一固定活塞、一活塞销、一动作轴、一浮动活塞,以及一弹性阻隔件,该固定内管设于该活动内管内,该固定活塞设于该固定内管内且与该固定内管的顶端之间形成一上油室,该固定活塞具有一连通该上油室的销孔,该活塞销可轴向位移地设于该固定活塞的销孔内,该动作轴可轴向位移地设于该内、外管且接设于该活塞销,该浮动活塞设于该固定内管内且可轴向位移地套设于该动作轴且介于该活动内管的底端与该固定活塞之间,使得该浮动活塞与该活动内管的底端之间及该浮动活塞与该固定活塞之间分别形成一气室与一下油室,其中该下油室连通该固定活塞的销孔,该弹性阻隔件设于该浮动活塞,该弹性阻隔件的一端具有一面对该下油室的第一环槽,该弹性阻隔件的另一端具有一面对该气室的第二环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浮动活塞具有一轴孔且通过该轴孔套设于该动作轴,该弹性阻隔件设于该浮动活塞的轴孔内且可轴向位移地套设于该动作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浮动活塞还具有一内凸缘与一垫片槽,该内凸缘自该轴孔的孔壁朝该动作轴的方向延伸而出且与该动作轴的外周面之间保持有一预定间隔,该垫片槽自该轴孔的孔壁朝远离该动作轴的方向凹陷且位于该内凸缘的下方,该弹性阻隔件的顶端抵靠于该内凸缘的底面,该弹性阻隔件的底端抵靠于一垫片,该垫片设于该垫片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阻隔件具有一内环壁与一外环壁,该内环壁具有一配合孔且通过该配合孔套设于该动作轴,该内环壁的内周面弹性抵接于该动作轴的外周面,该内环壁的外周面连接于该外环壁的内周面,该外环壁的外周面弹性抵接于该浮动活塞的轴孔的孔壁,该外环壁的顶端抵靠于该内凸缘的底面,该外环壁的底端抵靠于该垫片;该第一环槽位于该内环壁的顶端与该外环壁的顶端之间,该第二环槽位于该内环壁的底端与该外环壁的底端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浮动活塞的外周面具有一外油封槽,该升降调整单元还具有一外油封件,该外油封件设于该浮动活塞的外油封槽内且抵接于该活动内管的内周面。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阻隔件的第一、第二环槽的截面形状均为V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浮动活塞的外周面与该固定内管的内周面之间保持有一预定间隔,且该浮动活塞的外周面具有一容置槽,该弹性阻隔件设于该浮动活塞的容置槽内且抵接于该固定内管的内周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阻隔件具有一内环壁与一外环壁,该内环壁的内周面弹性抵接于该浮动活塞的容置槽的槽壁,该内环壁的顶、底两端分别抵靠于该浮动活塞的容置槽的顶、底两端,该外环壁的内周面连接于该内环壁的外周面,该外环壁的外周面弹性抵接于该固定内管的内周面;该第一环槽位于该内环壁的顶端与该外环壁的顶端之间,该第二环槽位于该内环壁的底端与该外环壁的底端之间。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浮动活塞的内周面具有一内油封槽,该升降调整单元还具有一内油封件,该内油封件设于该浮动活塞的内油封槽内且抵接于该动作轴的外周面。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阻隔件的第一、第二环槽的截面形状均为V形。
【文档编号】B62J1/08GK205524616SQ201620047692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9日
【发明人】冯彬杰, 郭文嘉
【申请人】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