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9430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自平衡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平衡电动车,包括车体和方向杆,方向杆与车体通过转向机构固定相连;转向机构包括固定座、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固定罩和第二固定罩;第二转轴通过固定座和第一固定罩的配合固定在车体内;第二转轴的一端延伸出固定座的外部;第一转轴的一端垂直穿过延伸出来的第二转轴;第一转轴通过设置在第二转轴上下两侧的轴承与第二转轴固定相连;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套和固定栓的配合与方向杆固定相连;第二固定罩内设有与轴承相互配合的凹槽;第二固定罩与轴承配合后与固定座固定相连。采用本方案后,可以通过方向杆的左、右旋转及前推后拉来实现对平衡车方向的操控,简单方便,与人们的行为习惯相仿。
【专利说明】
自平衡电动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平衡电动车。
【背景技术】
[0002]智能平衡双轮车,又叫智能平衡车、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 (Dynamic Stabilizat1n)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0003]驾驶方法十分简单,类似人体自身的平衡系统,当身体重心前倾时,为了保证平衡,需要往前走,重心后倾时同理。同时,电动平衡车的转向由把手握及伸缩杆来实现,摆动把手握会连带着伸缩杆使车辆左右两个车轮产生转速差例如伸缩杆向左摆动时,右轮的转速会比左轮快,达到转向的效果。而目前这种转向方式由于与人们的日常习惯有所不同(不论骑自行车,电动车或者开汽车,人们一直习惯通过转动把手或方向盘来实现转向),而目前这种向两侧摆动实现转弯的方式,很多人表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不适应。由于操作的不适应,很多时候会摆动过大,造成转弯过于激烈,导致人与车的中心瞬间发生变化。轻者将使用者甩下平衡车,严重还可能直接将使用者摔倒而收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人们习惯一致的通过把手转向来实现转弯的自平衡电动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平衡电动车,包括车体和方向杆,方向杆与车体通过转向机构固定相连;转向机构包括固定座、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固定罩和第二固定罩;第二转轴通过固定座和第一固定罩的配合固定在车体内;第二转轴的一端延伸出固定座的外部;第一转轴的一端垂直穿过延伸出来的第二转轴;第一转轴通过设置在第二转轴上下两侧的轴承与第二转轴固定相连;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套和固定栓的配合与方向杆固定相连;第二固定罩内设有与轴承相互配合的凹槽;第二固定罩与轴承配合后与固定座固定相连。
[000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当用户需要向右侧转动时,将方向杆向右侧或左侧转动时,第一转轴随之向右侧或左侧转动,自平衡电动车的控制器检测到第一转轴右转或左转之后,使车的左右两个车轮产生转速差,进而实现右转向或左转向,此种方式的实现过程与现有技术的向右侧或左侧摆动,实现右转向或左转向的原理相同。借助于第一连轴和轴承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操纵方向杆的旋转就可以实现自由转向,与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相仿。改变了现有技术只能左右摆动实现转向,很多用户不习惯和适应的问题。第一转轴穿过第二转轴,当车辆需要前行时,将方向杆向前推动,方向杆带动第一转轴向前倾斜,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相连,当第一转轴倾斜时,会带动第二转轴向前,进而实现车辆的前进,车辆后退与前进相同,反方向操作即可。前行和后退的方式与现有技术类似在此不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自平衡电动车的立体示意图。
[0008]图2是自平衡电动车的转向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0009 ]图3是自平衡电动车的转向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10]其中:1、车体,2、方向杆,3、固定座,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一固定罩,7、第二固定罩,8、轴承,9、连接套,10、固定栓,11、定位板,12、连接柱,13、护套,14、第一护罩,15、第二护罩,21、转向手柄,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71、凹槽,15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0012]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自平衡电动车,包括车体1、方向杆2、护套13、第一护罩14和第二护罩15,方向杆2与车体I通过转向机构固定相连;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固定座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第一固定罩6和第二固定罩7。
[0013]方向杆2包括转向手柄21、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所述转向手柄与第一连杆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杆22的内外略小于第二连杆23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杆顶部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孔固定相连。方向杆采用分段式,可以根据用户的身高来调整方向杆的高度,满足用户对不同高度的需求。
[0014]第二转轴通过固定座3和第一固定罩6的配合固定在车体I内;所述第二转轴5的一端延伸出固定座3的外部;第一转轴4的一端垂直穿过延伸出来的第二转轴5;第一转轴4通过设置在第二转轴上下两侧的轴承8与第二转轴5固定相连;第一转轴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套9和固定栓10的配合与方向杆固定相连;第二固定罩7内设有与轴承8相互配合的凹槽71;第二固定罩7与轴承8配合后与固定座3固定相连。
[0015]第二转轴5的左右两侧设定位板11;所述定位板11通过连接柱12与固定座3固定相连。定位板增设在第二转轴延伸出来的端头处,1、实现了对第二转轴的进一步固定,2、实现了对第二转轴的增固,有效地缓冲了第一转轴在转动过程中对第二转轴的作用力。
[0016]护套13通过固定螺栓与第二转轴5固定相连后将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其连接处、第二固定罩7、定位板11和连接柱12套在其内。护套一方面起到装饰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加固作用。
[0017]第一护罩14与车体I卡接相连,所述第一护罩将固定座3和第一固定罩6套在其内。第一护罩一方面起到装饰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加固作用。
[0018]第二护罩设有供第一转轴穿出的通孔151;所述第二护罩与车体I卡接相连;所述第二护罩15将第一护罩14和护套13套在其内。第二护罩起到装饰作用。
[0019]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自平衡电动车,包括车体(I)和方向杆(2),方向杆(2)与车体(I)通过转向机构固定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固定座(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第一固定罩(6)和第二固定罩(7);所述第二转轴通过固定座(3)和第一固定罩(6)的配合固定在车体(I)内;所述第二转轴(5)的一端延伸出固定座(3)的外部;第一转轴(4)的一端垂直穿过延伸出来的第二转轴(5);第一转轴(4)通过设置在第二转轴上下两侧的轴承(8)与第二转轴(5)固定相连;第一转轴(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套(9)和固定栓(10)的配合与方向杆固定相连;第二固定罩(7)内设有与轴承(8)相互配合的凹槽(81);第二固定罩(7)与轴承(8)配合后与固定座(3)固定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5)的左右两侧设定位板(11);所述定位板(11)通过连接柱(12)与固定座(3)固定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平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护套(13),所述护套(13)通过固定螺栓与第二转轴(5)固定相连后将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其连接处、第二固定罩(7)、定位板(11)和连接柱(12)套在其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平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护罩(14),所述第一护罩(14)与车体(I)卡接相连,所述第一护罩将固定座(3)和第一固定罩(6)套在其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平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护罩(15);所述第二护罩设有供第一转轴穿出的通孔(151);所述第二护罩与车体(I)卡接相连;所述第二护罩(15)将第一护罩(14)和护套(13)套在其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杆(2)包括转向手柄(21)、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所述转向手柄与第一连杆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杆(22)的内外略小于第二连杆(23)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杆顶部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孔固定相连。
【文档编号】B62K11/14GK205554443SQ201620362125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王卫民
【申请人】许学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