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船及其浮水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7592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分体船及其浮水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船体结构。尤其是提出一种分体船及其浮水子。
背景技术
船是一种水上运输工具,航运性能是船的重要指标。例如,中国专利公告
号CN99115524.6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船,其主要由船体、支架、密封仓、 注水仓、供排水装置等组成,可根据船体的载重,调节注水仓中的水量,使船 体高度适宜且平稳,克服现有船只遭受浪头冲击、易坏、不稳、危险性大等不 足,具有耐风浪行进平稳等优点。 一种新型船,其包括船体等,其特征在于: 船体下端通过支架与密封仓注水仓联接,注水仓于密封仓的两端,位于船体上 的供排水装置控制注水仓的进水与排水。上述船体结构制造复杂,且航行阻力 较大。
三、 本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船只结构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船体结构制造 难度小,航行阻力较小的分体式船体。
本发明为一种分体船,有船仓层或甲板层、有船底层,船仓层或甲板层与
船底层分隔,之间用支架上下相连,在于船底层含扁板形的浮水体。说明如下 船体在水面下的部份为船底层,船体在水面上方的部份为船仓层或甲板层,水 下的部份和水上的部份之间用支架相连;水下的部份为扁板形的轻质浮水体, 为船只提供浮力。见图1和图4,扁板形浮水体作为水下的部份,使船只航行阻 力小、抗波浪能力强及制造成本较低,因为船只航行时水面线处于分隔支架上 下中间附近位置,使水中波浪很顺利从分隔空间通过,所以波浪造成船只颠簸 很小,波浪造成的阻力也小。
传统船的弧线形船身加工较复杂及需要专用设备,材料利用率低。而扁板 形的船底层航行阻力很小,又能提高航行性能,船底层采用扁板形的优点是结 构的制造难度较小。船底层形状除采用扁板形,也可以使用平板形,又可以用 长条形浮水体合拼为扁板形船底层。
一种分体船,在于船底层含二层或多层扁板形浮水体。说明如下见图2、 图3、图5,船底层采用双层或多层之间分开的扁板形浮水体,是为了使船只的 航行阻力更小。另外、多层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调节其中一层扁板或某些层扁板 的水平面角度,达到调整船只航行时的吃水深度的目的,因为当角度为仰角时 吃水深度减少,当角度为俯角时吃水深度增加;通过调节其中一层扁板或某些 层扁板的扭转度而调整船只航向,起到船舵的作用;通过调节其中一层扁板或 某些层扁板的浮力,或通过调节其中一层扁板或某些层扁板不在水中,可以使 船只适应不同的承重量。 本发明的分体船,其船底层主要用于提供船只的浮力,由扁板形的船底层
内的空气或轻质浮水泡沫塑料产生浮力。发动机不安装在船底层里,以免增加 船体结构制造难度和航行阻力。可以将发动机安装在水面上,并采用皮带或链
条传动螺旋推进器。
一种分体船的浮水子,浮水子为浮水体,在于其水平位置和吃水深度可调 整。说明如下为了解决船只由于承重不均造成船甲板倾斜的问题,需要对船 只承重大的地方提供大的浮力,而对船只承重小的地方提供小的浮力,以减小
船只的倾钭,通过调整浮水子的水平位置和吃水深度可以改善船只的甲板倾斜;
调整浮水子的水平位置和吃水深度的方式可以是人工或自动调整方式。为了使 船只适应不同的承重量,可以通过调节其中一些长条形浮水体在水中或不在水 中,从而调整浮力,使船只适应不同的承重量。
浮水子为桶形,横靠船弦放置,并使其水平位置和吃水深度可调整,见图6。 浮水子为扁板形,在船底层放置,并使其水平位置和吃水深度可调整。 浮水子为管形、矩柱形,横靠船弦放置或在甲板下安置,并使其水平位置
和吃水深度可调整。
浮水子为长扁条形,横靠船弦放置或在甲板下安置,并使其水平位置和吃
水深度可调整。
浮水子为空心水密浮水管,内可注入、抽出水或空心球或泡沫塑料球,既 可调节浮力,又可进行水平位置调整。采用注入空心球或泡沫塑料球方法,可 以使容器的水密性受损后不易完全失去浮力。
船体安装有船舵,船头或船尾安装发动机及推进器。螺旋浆推进器轴线的 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可调整,从而调整航行方向和航船仰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于本分体船结构独特、制造容易, 抗波浪和抗沉船、抗侧倾性能强,航行阻力较小、节省燃料。


图1是本发明的船底为一层的船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船底为二层的船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船底为三层的船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单层船底竖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双层船底竖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船体的船边有4个桶形浮水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在三个方面 一是船体的船底层由扁板形浮水体构成, 它的主要材质是泡沫塑料,它具有很大的浮力;二是船体的船底层由二层或多 层扁板形浮水体构成;三是采用浮水子。就上述三个技术要点,以下将分别作
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分体船,船仓层或甲板层与船底层分隔,相距为80cm,之间 用支架相连,船底层含单层扁板形浮水体,见图4,船底层采用的扁板形浮水体, 是为了使船只的航行阻力小,它的主要材质是泡沫塑料,扁板形浮水体船底层 的船头和船尾部较薄,例如厚度为5cm,而中部较厚、例如厚度为30cm,船底 层的长度为700cm、宽度为300cm。 一种分体船,在于船底层为平板形的浮水 体,例如板厚度为20cm;本船的甲板尺寸为长度为700cm、总宽度为300cm, 船头和船尾部边沿为薄形、
一种分体船,在于船底层含2层或3层扁板形浮水体。说明如下见图2、 图3、图5,本发明船底层采用双层或3层之间分开的扁板形浮水体,是为了使 船只的航行阻力更小,因为在将扁板形船底层为二层或多层时航行阻力比单层 更小,船底层的层间隔为10cm,之间用支架相连。船底层又可以为平板形的浮 水体,例如板厚度为20cm。
本发明的分体船,为了使船身维持合适的吃水深度,船只航行时水面线处 于分隔支架上下中间位置,用浮水体制作的浮水子,调整浮水子的水平位置或 吃水深度,改善船只的甲板倾斜问题。将浮水子形状制成薄扳形或长条形并通 过调整浮水子沉入水中或在水面上位置,从而达到调整船只的浮力,使船只适 应不同的承重量。
一种分体船的浮水子,在船头、船尾各横放1个桶形浮水子,在靠左右船 边各横放1个桶形浮水子,桶形浮水子直径为100cm、长度为200cm, 4个桶形 浮水子平时整体均在水面上方,桶形浮水子的水平位置或吃水深度可调,见图6; 当船头因放置一重物使船头甲板低而船尾甲板高,在船头放置的重物只要不过 于沉重,可将船头的浮水子调整到进入水中的某一吃水深度时,使船头的浮水 子的浮力等于船头重物的重力,则船头、船尾恢复平衡;当船的甲板右边因重 物而发生倾斜,将船的右边浮水子调整到某一吃水深度时,使船右边的浮水子 的浮力等于船右边重物的重力,则船左右甲板恢复平衡。
当船中的4个浮水子均向下调整时,可使船只承重能力更大。 一种分体船的浮水子,浮水子为浮水体,在于其水平位置和吃水深度可调 整。浮水子水平位置的调整可以解决当重物在甲板上分布不平均时,增强甲板 的平衡能力。例如当船尾右侧因重力大发生倾斜时,可将船尾和船右侧的的浮 水子都调整到靠近船尾右侧、并为某一吃水深度时,2个浮水子的浮力等于下沉 的重力,则船甲板回复水平。
如果采用浮水子自动调整系统可更好地保持甲板水平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浮水子,为管状形,内置泡沫塑料。为增减船的浮力, 在船底层安置了空心水密浮水管,其作用如下,当船体需要增大浮力时,将空 心水密浮水管中的水抽出,即可增大浮力;反之,当在空心水密浮水管内注入
水后,浮力减少;又可在空心水密浮水管以注入空心小球或泡沫塑料小球方式 增大浮力,在抽出空心小球或泡沫塑料小球并注入水后,浮力减少。 一种分体船,在于船底层含层间距可调的扁板形的浮水体。
一种分体船,在于船底层使用泡沫塑料作浮水体。
一种分体船,在于船底层有空心水密浮水管。
一种分体船,在于船底的层空心水密浮水管内可注入、抽出水。
一种分体船,在于船底的层空心水密浮水管内可注入、抽出空心球。
一种分体船,在于船底的层空心水密浮水管内可注入、抽出泡沫塑料球。
一种分体船,在于船底层有泡沫塑料芯浮水管。
一种分体船的浮水子,在于浮水子为长条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分体船,有船仓层或甲板层、有船底层,船仓层或甲板层与船底层分隔,之间用支架相连,其特征是船底层含扁板形的浮水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体船,其特征是船底层含双层或多层扁板形 浮水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分体船,其特征是船底层使用泡沫塑料作 浮水体。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分体船,其特征是船底层为平板形的浮水体。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分体船,其特征是船底层含层间距可调的 扁板形的浮水体。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分体船,其特征是船底层的空心水密浮水 管内可注入、抽出水或空心球或泡沬塑料球。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分体船,其特征是船底层有泡沫塑料芯浮 水管或浮水条。
8. 用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分体船的浮水子,浮水子为浮水体,其特 征是其水平位置或吃水深度可调整。
9. 用于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分体船的浮水子,其特征是浮水子为长条形或 矩柱形或园柱形。
10. 用于权利要求8或9所述一种分体船的浮水子,其特征是使用泡沫塑料 作浮水子芯。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分体船,有船仓层或甲板层、有船底层,船仓层或甲板层与船底层分隔,之间用支架上下相连,在于船底层含扁板形的浮水体;或船底层含二层或多层扁板形浮水体。一种分体船的浮水子,浮水子为浮水体,在于其水平位置和吃水深度可调整,解决船只由于承重不均造成船甲板倾斜的问题,或使船只适应不同的承重量。
文档编号B63B1/00GK101096222SQ20061003611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8日
发明者燕 韩, 韩广中 申请人:燕 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