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壳船的实肋板面板与内底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6460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用于双壳船的实肋板面板与内底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壳船的实肋板面板与内底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的连接处设有角隅结构,角隅结构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竖直直线段、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凹等边直角段、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和水平直线段;竖直直线段与实肋板面板垂直相连,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的长轴与实肋板面板平行,凹等边直角段的两边分别与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平行,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的长轴与内底板平行,水平直线段与内底板垂直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的连接处加设角隅结构的技术方案,大大地减小了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适用于船舶。
【专利说明】用于双壳船的实肋板面板与内底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双壳船的实肋板面板与内底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双壳船因其高运输安全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油船、化学品船和散货船等。但双壳船在实际航行过程中,其与纵舱壁4垂直的内底板I和实肋板面板2的连接处会产生应力集中,该应力集中直接影响了双壳船舷侧结构的强度及安全性。为保障双壳船的运输安全,一般会采用加厚板材的方式减小应力集中的影响。这种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小应力集中的影响,但同时也增大了双壳船的重量,增加了成本和油耗。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减小应力集中的用于双壳船的实肋板面板与内底板的连接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双壳船的实肋板面板与内底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实肋板面板的连接处设有角隅结构,所述角隅结构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竖直直线段、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凹等边直角段、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和水平直线段;所述竖直直线段与所述实肋板面板垂直相连,所述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的长轴与所述实肋板面板平行,所述凹等边直角段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平行,所述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的长轴与所述内底板平行,所述水平直线段与所述内底板垂直相连。通过采用在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的连接处加设角隅结构的技术方案,大大地减小了所述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同时,将所述角隅结构设计成两根四分之一椭圆弧段与一根凹等边直角段的结合结构,优化了所述连接处的受力情况,进一步地减小了应力集中;而且,加设的竖直直线段和水平直线段更有利于所述角隅结构的施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应力集中。这样,便无需加大板材的厚度,从而减小了双壳船的重量,降低了双壳船的造价和油耗。
[000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和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的长短轴之比均为3?3.5。通过优化四分之一椭圆弧段的长短轴之比能进一步地减小所述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0006]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竖直直线段和水平直线段的长度均为50mm,所述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和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的短轴均为100mm,所述凹等边直角段的两边边长均为 50mm。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
[0008]1、通过采用在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的连接处加设角隅结构的技术方案,大大地减小了所述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0009]2、将所述角隅结构设计成两根四分之一椭圆弧段与一根凹等边直角段的结合结构,优化了所述连接处的受力情况,进一步地减小了应力集中;
[0010]3、加设的竖直直线段和水平直线段更有利于所述角隅结构的施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应力集中;
[0011]4、通过优化四分之一椭圆弧段的长短轴之比能进一步地减小所述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00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减小内底板和实肋板面板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且能减小双壳船的重量、造价和油耗等特点。
[001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在图中,内底板1,实肋板面板2,角隅结构3,竖直直线段3a,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b,凹等边直角段3c,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d,水平直线段3e。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双壳船的实肋板面板与内底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内底板I和实肋板面板2,所述内底板I和所述实肋板面板2的连接处设有角隅结构3,所述角隅结构3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竖直直线段3a、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b、凹等边直角段3c、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d和水平直线段3e ;所述竖直直线段3a与所述实肋板面板2垂直相连,所述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b的长轴与所述实肋板面板2平行,所述凹等边直角段3c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内底板I和实肋板面板2平行,所述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d的长轴与所述内底板I平行,所述水平直线段3e与所述内底板I垂直相连。通过采用在内底板I和实肋板面板2的连接处加设角隅结构3的技术方案,大大地减小了所述内底板I和实肋板面板2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同时,将所述角隅结构3设计成两根四分之一椭圆弧段与一根凹等边直角段的结合结构,优化了所述连接处的受力情况,进一步地减小了应力集中;而且,加设的竖直直线段3a和水平直线段3e更有利于所述角隅结构3的施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应力集中。这样,便无需加大板材的厚度,从而减小了双壳船的重量,降低了双壳船的造价和油耗。
[0017]上述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b和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d的长短轴之比均为3?3.5。通过优化四分之一椭圆弧段的长短轴之比能进一步地减小所述内底板I和实肋板面板2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具体地,所述竖直直线段3a和水平直线段3e的长度均为50mm,所述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b和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d的短轴均为100mm,所述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b和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d的长轴均为300mm,所述凹等边直角段3c的两边边长均为50mm。
[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内底板I和实肋板面板2的连接处加设角隅结构3的技术方案,大大地减小了所述内底板I和实肋板面板2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将所述角隅结构3设计成两根四分之一椭圆弧段与一根凹等边直角段的结合结构,优化了所述连接处的受力情况,进一步地减小了应力集中;加设的竖直直线段3a和水平直线段3e更有利于所述角隅结构3的施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应力集中;通过优化四分之一椭圆弧段的长短轴之比能进一步地减小所述内底板I和实肋板面板2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双壳船的实肋板面板与内底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内底板(I)和实肋板面板(2),其特征是所述内底板(I)和所述实肋板面板(2)的连接处设有角隅结构(3),所述角隅结构(3)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竖直直线段(3a)、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b)、凹等边直角段(3c)、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d)和水平直线段(3e);所述竖直直线段(3a)与所述实肋板面板(2)垂直相连,所述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b)的长轴与所述实肋板面板(2)平行,所述凹等边直角段(3c)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内底板⑴和实肋板面板⑵平行,所述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d)的长轴与所述内底板(I)平行,所述水平直线段(3e)与所述内底板(I)垂直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壳船的实肋板面板与内底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b)和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d)的长短轴之比均为3?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壳船的实肋板面板与内底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竖直直线段(3a)和水平直线段(3e)的长度均为50mm,所述水平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b)和竖直四分之一椭圆弧段(3d)的短轴均为100mm,所述凹等边直角段(3c)的两边边长均为50mmo
【文档编号】B63B3/20GK203975129SQ201420360416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吴卫国, 周雍, 陈景昊, 马丽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