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560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以及一种用于容纳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外 壳,所述电子设备具有设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屏的显示面板以及用于 从背后照亮所述显示屏的光源。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为"PC")已经广泛应用于办公室和家 庭中。作为一种PC,广为人知的是所谓的"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以下
称为"笔记本式PC")。笔记本式PC具有第一外壳,该第一外壳为主单 元,在其顶面上具有键盘;和第二外壳,该第二外壳为显示单元,其具 有显示面板并以可打开和关闭的方式通过铰链部件接合到所述第一外 壳。该第二外壳在使用时被打开成大致直立在第一外壳上,并且在不使 用时被关闭成平放于第一外壳上。
所述显示面板设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屏和用于从背后照亮显示屏 的光源。近年来,随着笔记本式PC越来越多样,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选择具有用于从背后照亮显示屏的单个光源的显示面板或者具有用于从 背后照亮显示屏的两个光源的显示面板,任何一个都适合笔记本式PC的 类型和功能,并且所选的显示面板布置在显示单元中。当选择具有单个 光源的显示面板时,采用这样的电路基板,其中安装用于控制光源照明 的照明控制电路的面积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当选择具有两个光源的显 示面板时,采用这样的电路基板,其中安装用于控制光源照明的照明控 制电路的面积相对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若面积相对较小的电路基板和面积相对较大的电路 基板都布置在笔记本式PC的显示单元中,则必须在显示单元中为这些基 板提供大的空间,因此难以满足减小具有这种结构的笔记本式PC的尺寸
的要求。
传统上,提出了一些技术来安装不同尺寸的电子部件。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3-60110提出了在形成有结构复杂 的布线图案的布线板的表面上有选择地安装不同尺寸的半导体芯片的技 术。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3-27985提出了通过在电路板的半导体 元件安装部设置开口部并将半导体元件容纳在该开口部中而实现密度增 大的技术。
而且,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57-71196提出了这样的技术将半导 体元件安装在电路基板的前后两侧,并通过同一通孔使电路基板前侧上 的半导体元件的外部引线端子与电路基板后侧上的半导体元件的外部引 线端子相连接,从而降低外部引线端子处产生的电容并减小通孔。
再者,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1-24146提出了通过将两个半导体 芯片布置成相互对置且电路基板的中心线位于其间,从而实现电平衡连 接的技术。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3-60110中提出的在布线图案结 构复杂的布线板上有选择地安装不同尺寸的半导体芯片的技术中,由于 布线板的尺寸较大而难以减小空间。
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3-27985提出的在电路板的半导体元 件安装部设置开口部并将半导体元件容纳在该开口部中的技术中,尽管 可增大密度,但是该文献未提及用于容纳不同尺寸的半导体元件的空间 的减小。
而且,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57-71196提出的通过同一通孔使电 路基板前侧上的半导体元件的外部引线端子与电路基板后侧上的半导体 元件的外部引线端子相连接的技术中,能够降低外部引线端子处产生的 电容并减小通孔。但是,该文献也未提及用于容纳不同尺寸的半导体元 件的空间的减小。
再者,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1-24146提出的将两个半导体芯 片布置成相互对置且电路基板的中心线位于其间的技术中,能够实现电
平衡连接。但是,该文献也未提及用于容纳不同尺寸的半导体元件的空 间的减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省空间的电子设 备及显示面板外壳。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屏和用于照亮该显 示屏的光源;
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光源的照明进行控制的照
明控制电路;以及
外壳,该外壳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电路基板的基板支撑部,并容纳且 覆盖所述电路基板,该外壳容纳所述显示面板使得该显示屏的前表面露 出;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是从具有不同数量的光源的多个显示面板之中 选择的面板,
所述电路基板是在从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之中选择第一显示面板时选 择的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一电路基板,或者是在从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之中 选择第二显示面板时选择的面积相对较大的第二电路基板,并且
所述基板支撑部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 电路基板的第一支撑结构以 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第二支撑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用于支撑电路基板的基板支撑部具有 用于支撑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一电路基板的第一支撑结构以及用于支撑面 积相对较大的第二电路基板的第二支撑结构。因此,无论选择第一电路 基板还是第二电路基板,所选的电路基板都可被单个基板支撑部支撑。 因此,与在显示面板中结合有用于支撑第一电路基板的基板支撑部以及 用于支撑第二电路基板的另一基板支撑部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能减 小外壳中的空间。
这里,优选的是,所述电路基板具有安装有构成所述照明控制电路
的电路部件的前侧,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具有支撑爪,该支撑爪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路基 板,使得所述第一电路基板的前侧和所述显示屏的前表面面向相同方向, 并且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具有一个台,所述第二电路基板安装在该台上, 使得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前侧和所述显示屏的前表面面向相反方向。
这样,当选择第一电路基板时,第一电路基板被支撑爪支撑,使得 第一电路基板的前侧朝上,当选择第二电路基板时,第二电路基板安装 在台上并被其支撑,使得第二电路基板的前侧朝下。根据该附加特征, 能有效地利用基板支撑部的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并且无论选择第一电路 基板或第二电路基板都能对其进行支撑。
还优选的是,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显示面板且面积比该显示 面板大的背板,以及从所述显示屏的前表面侧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 的前框架,并且
所述基板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背板的避免该基板支撑部与所述显示面 板重叠的位置。
根据该附加特征,与其中基板支撑部设置在与显示面板重叠的位置 处的情况相比,能减小尺寸并能利用相对较短的线连接显示面板和由基 板支撑部支撑的电路基板。
优选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还包括以可打开和关闭的方式接 合至所述外壳的第二外壳。
该附加特征可以优选地将本发明应用于例如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等。
还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外壳是这样的外壳,其形成有数据处理单元, 该数据处理单元设置有布置在其顶面上以根据操作来输入指令的键盘。
根据该附加特征,可以优选地将本发明应用于强烈要求减小其厚度 和尺寸的诸如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该输入装置具有在顶面上设有键盘 的数据处理单元。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显示面板外壳,该显示面板外壳是容纳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的外壳。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节省空间的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外壳。


图1是处于打开状态的笔记本式PC的外观的立体图2是图1所示的笔记本式PC处于关闭状态的立体图3是图1所示的笔记本式PC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底面的立体图4是表示拆除了电池的笔记本式PC的主单元的底面的一部分的
图5是表示移除了电池和HDD容纳部盖的主单元的底面的一部分的
图6是HDD容纳部盖的爪部的放大图; 图7是HDD容纳部盖的接合部的放大图8是笔记本式PC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底面的立体图,该笔记本式
PC与图3所示的笔记本式PC不同;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笔记本式PC的主单元的底面的图,其中移除
了电池、HDD容纳部盖和存储器基板容纳部盖;
图IO是从上方看时附接有HDD安装部的HDD的立体图11是从下方看时附接有HDD安装部的HDD的立体图12是表示移除了显示单元的前框架的笔记本式PC的图13是图12所示的铰链部件和面板附接部件的放大立体图14是表示如何从显示单元移除显示面板的图15是表示从显示单元移除的、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一电路基板的
图16是表示用于照亮显示面板的第二电路基板的图,该第二电路基 板设有两个发射背光的光源;
图17是第一支撑结构的一部分和由第一支撑结构支撑的第一电路 基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图18是处于打开状态的笔记本式PC从左侧看时的立体图19是从笔记本式PC的主单元移除的CD/DVD驱动单元的立体
图20是表示从托盘移除的框架体的后表面的图; 图21是表示移除了框架体的托盘的前端面的图; 图22是设在主单元中的散热单元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散热单元从下方看时的图;以及 图24是图23所示的散热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采用笔记本式 PC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 [整体构造]
图1是处于打开状态的笔记本式PC 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处于 关闭状态的笔记本式PC 1的立体图;图3是处于关闭状态的笔记本式PC 1的底面的立体图。
笔记本式PC 1由主单元10和显示单元20构成。显示单元20通过 铰链部件30与主单元10相连,并且可以在关闭状态(参见图2)与打开 状态(参见图l)之间改变,在关闭状态,显示单元20平放于主单元10 上,在打开状态,显示单元20相对于主单元10打开。
在主单元10的顶面上布置有用于根据操作而输入指令的键盘11; 作为一种指点装置的触控板12,用于根据操作在显示屏21a (稍后将描 述)上指定任意点;以及接合孔13,在其中插入用于锁定的钩221。
另夕卜,如图1所示,主单元10在其左侧设有CD/DVD驱动单元14, 该CD/DVD驱动单元在加载有诸如CD或DVD的存储介质时驱动该存 储介质。
此外,主单元IO设有CPU和大量电子元件,从而通过执行程序而 进行各种操作。
另外,主单元10设有用于吸收由CPU等产生的热的散热单元(稍 后将描述)。
在显示单元20的前表面上布置有作为显示面板21的一部分的显示 屏21a,并且显示屏21a的外围被前框架26覆盖。另外,在显示单元20 的前表面上设有用于锁定的钩221。具体地说,钩221以从前框架26伸 出的方式设置在显示屏21a的上边缘上方。当将显示单元20关闭以平放 于主单元10上时,钩221进入形成在主单元10的顶面上的接合孔13。 钩221被锁定在接合孔13内,使得显示单元20不会被意外打开。
另外,在显示单元20的顶面上布置有解锁操作部件222。当如图2 所示在关闭状态下推动操作部件222时,钩221沿解锁方向运动使得钩 221从接合孔13脱离,从而可打开显示单元20。
此外,如图3所示,在主单元10的底面上布置有如下部件作为后面 描述所需的部件电池15,用于向主单元10的内置电子元件供电;HDD 容纳部盖16,用于覆盖容纳有硬盘驱动单元(以下称为HDD)的HDD 容纳部;以及存储器基板容纳部盖17,用于覆盖存储器基板容纳部,在 该存储器基板容纳部中容纳有安装有存储器的存储器基板。
到目前为止已经对笔记本式PC 1的整体进行了概述。下面将对笔记 本式PC 1的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图4是表示移除了电池的笔记本式PC的主单元的底面的一部分的 图,图5是表示移除了电池和HDD容纳部盖的主单元的底面的一部分的 图。
如图4所示,当从笔记本式PC 1的主单元10的底面移除电池15时, 露出设在主单元10的外壳中用于容纳可移除电池15的电池容纳部10a。 另外,如图5所示,当如后所述在移除电池15的状态下从笔记本式PC 1 的主单元10的底面移除HDD容纳部盖16时,露出容纳于设在主单元 10的外壳中的HDD容纳部10b中的HDD40。另夕卜,如图5所示,HDD 容纳部盖16具有爪部16a和接合部16b。
图6是HDD容纳部盖16的爪部16a的放大图,图7是HDD容纳 部盖16的接合部16b的放大图。
图6所示的HDD容纳部盖的爪部16a待与HDD容纳部10b的接合
部相接合。另外,图7所示的HDD容纳部盖16的接合部16b待与HDD 容纳部10b的爪部相接合。具体地说,HDD容纳部盖16覆盖容纳在HDD 容纳部10b中的HDD40,并且可以在不允许拆卸的锁定位置以及允许拆 卸的解锁位置之间运动,从而防止在电池15容纳于电池容纳部10a中的 状态下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换言之,仅在从电池容纳部10a移 除了电池15的状态下,才允许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更具体地说, 在电池15容纳于电池容纳部10a中的状态下,HDD容纳部盖16的爪部 16a与HDD容纳部10b的接合部相接合,HDD容纳部盖16的接合部16b 与HDD容纳部10b的爪部相接合,因而HDD容纳部盖16处于不允许拆 卸的锁定位置。这里,从电池容纳部10a移除电池15,并且使HDD容纳 部盖16向图5中的右侧运动。然后,使HDD容纳部盖16的爪部16a从 HDD容纳部10b的接合部脱离,而且使HDD容纳部盖16的接合部16b 从HDD容纳部10b的爪部脱离,从而允许HDD容纳部盖16从锁定位置 向解锁位置运动。
这里,在传统笔记本式PC的情况下,在不移除电池的情况下移除 HDD容纳部盖而更换HDD。在这种情况下,在维修等时,使用者/操作 者极有可能由于错误或故障等而在不知道笔记本式PC的电源仍接通的 情况下移除HDD。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附接或拆卸HDD, HDD就可能 因从电池供应的电力而性能变差或损坏。在当前实施方式中,需要如下 的操作过程来更换HDD40:首先移除电池15,随后移除HDD容纳部盖 16,最后更换HDD40。该过程不允许在移除电池15之前取出HDD40, 从而防止HDD40由于从电池15供应的电力而性能变差和损坏。
另外,如图5所示,电池容纳部10a的电池插入移除表面以及HDD 容纳部盖16的附接表面形成为与笔记本式PC 1的表面(底面)齐平。 因此,可以提高在维修等时更换HDD 40的情况下的可工作性。另外, 在笔记本式PC 1的底面侧上,允许HDD容纳部盖16从不允许拆卸的锁 定位置滑动到允许拆卸的解锁位置的部分(滑动范围(sliding margin)) 被电池15覆盖。因此,改善了外观。另外,电池15的露出表面和HDD 容纳部盖16形成了主单元10的限定笔记本式PC 1外部形状的部分,因
此可以使得形成主单元10的材料量较少。因而,可以降低笔记本式PC 1 的制造成本。
如上所述,在笔记本式PC 1中,除非电池15处于被移除的状态下, 否则不能拆卸HDD容纳部盖16,并且允许HDD容纳部盖16运动的滑 动范围被电池15覆盖。但是,即使HDD容纳部盖16没有处于被移除的 状态,也可以使存储器基板容纳部盖17 (参见图3)沿图3中的左上方 向滑动而将其移除。另外,允许存储器基板容纳部盖17运动的滑动范围 位于笔记本式PC1的底面上。
下面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一修改例,在该修改例中,除非移除HDD 容纳部盖16,否则不能移除存储器基板容纳部盖17,并且允许存储器基 板容纳部盖17运动的滑动范围被电池15覆盖。
图8是处于关闭状态的笔记本式PC的底面的立体图,该笔记本式 PC与图3所示的笔记本式PC不同,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笔记本式PC 的主单元的底面的图,其中移除了电池、HDD容纳部盖和存储器基板容 纳部盖。
顺便提及,该修改例的与图3所示相同的构件被赋予与图3所示相 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仅描述与图3的不同之处。
图8所示的笔记本式PC 2设有存储器基板容纳部盖18。该存储器基 板容纳部盖18覆盖存储器基板19,存储器基板19中封装有图9所示的 存储器19a并且存储器基板19可移除地容纳在存储器基板容纳部10c中。 另外,在安装了 HDD容纳部盖16的状态下不允许存储器基板容纳部盖 18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运动,而在移除HDD容纳部盖16的状态下允 许存储器基板容纳部盖18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运动。因此,为了在维 修等时更换存储器基板19,需要如下操作过程首先移除电池15,然后 移除HDD容纳部盖16,最后移除存储器基板容纳部盖18以更换存储器 基板19。因而,可以防止封装在存储器基板19中的诸如存储器19a的电 子元件由于从电池15供应的电力而性能变差和损坏。另外,如图8所示, 笔记本式PC 2底面上的、允许存储器基板容纳部盖18从不允许移除的 锁定位置向允许移除的解锁位置运动的部分A (滑动范围)被存储器基
板容纳部盖18覆盖,因此改善了外观。
这样完成了参照图8和图9对修改例的描述。下面将重新继续描述 除图8和图9之外附图中所示的笔记本式PC 1。
图IO是附接有HDD安装部的HDD从上方看时的立体图。图ll是 附接有HDD安装部的HDD从下方看时的立体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HDD安装部41附接于HDD 40。如图IO所 示,HDD 40具有两侧部40a和40a,、以及前端40b和后端40c。 HDD安 装部41用金属片通过成型一体形成。因而,可以降低HDD安装部41的 制造成本,从而实现厚度和重量的减小。另外,还实现了使HDD安装部 41设有弹簧特性。
HDD安装部41具有一对沿两侧部40a和40a'延伸的构件固定部41a 和41a',它们固定于HDD 40并且宽度不大于HDD 40的高度。
另外,HDD安装部41具有第一 HDD固定部41b和41b,,它们从 所述一对构件固定部41a和41a'延伸直到远离HDD 40的前端40b的位 置,并且固定于笔记本式PC1的主单元IO。
此外,HDD安装部41具有第二HDD固定部41c,其从所述一对构 件固定部41a和41a'延伸直到远离HDD 40的后端40c的位置,并固定于 主单元10。
HDD安装部41沿着HDD 40的两侧部40a和40a,延伸,并通过宽 度不大于HDD40高度的所述一对构件固定部41a和41a'来固定HDD 40。 因此,HDD安装部41防止笔记本式PC1的厚度增加。因而,与将顶面 板布置在HDD的顶面上的传统技术相比,HDD安装部41有助于减小笔 记本式PC1的厚度。
另外,如上所述,HDD安装部41具有从所述一对构件固定部41a 和41a'延伸直到远离HDD 40的前端40b和后端40c的相应位置的第一 HDD固定部41b、 41b'以及第二HDD固定部41c。因此,如图11所示, 形成了设有所谓的弹簧特性的挠曲臂A。因而,即使在从外部向由HDD 安装部41固定的HDD40施加振动和冲击的情况下,也可以由挠曲臂A
来吸收这些振动和冲击。反之,即使由HDD安装部41固定的HDD 40 产生振动,该振动也可以被挠曲臂A吸收。
另外,所述一对构件固定部41a和41a'也具有沿着但是远离HDD 40的侧部40a和40a,延伸的第一部分41a—1和41a,—1;以及第二部分 41a—2和41a,—2,它们从第一部分41a—1和41a'—1朝向侧部40a和40a' 下凹,以与侧部40a和40a'接触并固定到HDD 40。因此,即使在HDD 40 的侧部40a和40a,不均匀并且其公差较大的情况下,这些不均匀和公差 也在第一部分41a—1和41a'J处被吸收,从而将HDD 40牢固地固定于 第二部分41a_2和41a'_2处。
换言之,所述一对构件固定部41a和41a'分别具有沿HDD 40的侧 部40a和40a'从HDD 40的前端40b向后端40c延伸的沿侧部部分(由第 一部分41a—1、 41a,—1和第二部分41a—2、 41a,—2形成的部分)。所述一 对构件固定部41a和4la,还分别具有从沿侧部部分延伸并朝向前端40b 弯曲以覆盖前端40b —部分的前端侧弯曲部(第一 HDD固定部41b和 41b')。所述一对构件固定部41a和41a'还具有从沿侧部部分延伸并朝向 HDD 40的后端40c弯曲以覆盖后端40c —部分的后端侧弯曲部(第二 HDD固定部41c)。
第二 HDD固定部41c是从所述一对构件固定部41a和41a'二者延伸 的单个部分,并且第一 HDD固定部41b和41b'是分别从所述一对构件固 定部41a和41a'延伸的部分。
图12是表示移除了显示单元20的前框架的笔记本式PC1的图。 图12示出了显示单元20设有包括显示屏21a的显示面板21,显示 屏21a用于在露出其前表面的状态下显示信息。另外,示出了以可打开 和关闭的方式桥接显示单元20和主单元10的铰链部件30。此外,示出 了为将显示面板21紧固于显示单元20而介入的面板附接部件50。另外, 在图12中,还示出了用于照亮显示面板21 (稍后将描述)的电路基板 60。
图13是图12所示的铰链部件30和面板附接部件50的放大立体图。
图13示出了铰链部件30的铰链紧固部31。铰链紧固部31紧固于 显示单元20。另外,图13示出了面板附接部件50的面板紧固部51。面 板紧固部51沿着显示面板21的侧部延伸并紧固于显示面板21的侧部。
具体而言,面板附接部件50的面板紧固部51朝向主单元10延伸以 布置成邻近铰链紧固部31,并且独立于铰链紧固部31而紧固到显示单元 20。另外,面板紧固部51局部具有舌片51a,该舌片朝向铰链紧固部延 伸并与其接触,同时从显示屏的前表面侧覆盖铰链紧固部31。
在笔记本式PC l中,以可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将显示单元20连接到 主单元10的铰链部件30通过铰链部件30的铰链紧固部31而紧固到显 示单元20,并且具有固定于显示面板21a侧部的面板紧固部51的面板附 接部件50独立于铰链紧固部31而紧固到显示单元20。换言之,铰链部 件30的铰链紧固部31和面板附接部件50的面板紧固部51单独地附接 于显示单元20。另外,面板紧固部51具有舌片51a。如图13所示,舌 片51a的形状和厚度均较小,以仅仅碰触铰链紧固部31。因此,使得显 示单元20沿厚度方向的尺寸较小,因而有助于减小笔记本式PC l的厚 度。另外,为了更换显示面板21,不必移除铰链部件30的铰链紧固部 31,而仅需要移除面板附接部件50的面板紧固部51。
图14是表示如何从显示单元20移除显示面板21的图。
为了从显示单元20移除显示面板21,如图14所示,不必移除铰链 部件30的铰链紧固部31,而仅需要移除面板附接部件50的面板紧固部 51。因而,当更换显示面板21时,不必调整铰链部件30以使其达到附 接状态,从而可容易地更换显示面板21。
另外,铰链部件30的铰链紧固部31和面板附接部件50的面板紧固 部51均由作为导电材料的金属制成,并且与舌片51a导电。因此,可以 通过舌片51a的接触而确保主单元10和显示单元20至地的传导。因而, 不必为了防止电磁噪音和静电噪音而使用诸如垫圈和金属弹簧的导电部 件来为主单元10和显示单元20额外提供接地,从而降低了成本。顺便 提及,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其中根本不需要使主单元10和显示单元20 至地的传导作为抵抗电磁噪音和静电噪音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
容易地移除舌片51a,从而可以容易地切断主单元10和显示单元20至地 的传导。
另外,显示单元20的面积大于显示面板21的周边,并且显示单元 20具有容纳显示面板21的背板23 (参见图14)、以及从显示屏21a的前 表面侧覆盖显示面板21周边的前框架26 (参见图1)。另外,如图13所 示,铰链紧固部31具有第一孔33a,用于借助螺钉32除了前框架26 之外将背板23与铰链紧固部31螺接;以及第二孔33b,用于在铰链紧固 部31夹在背板23与前框架26之间的状态下将铰链紧固部31、背板23 和前框架26螺接。因此,当组装笔记本式PC 1时,通过第一孔33a借 助螺钉将背板23和铰链紧固部31暂时紧固,然后可以在铰链紧固部31 夹在背板23与前框架26之间的状态下,通过第二孔33b借助螺钉将前 框架26、铰链紧固部31和背板23完全紧固。因而,可以容易地组装笔 记本式PC 1 。
另外,如图13所示,面板紧固部51环绕铰链紧固部31并定位成比 铰链紧固部31更靠近主单元10。因此,显示单元20设有足够大的显示 面板21。
如参照图12、图13和图14所述,附接于显示面板21的面板附接 部件50具有面板紧固部51,该面板紧固部沿着显示面板21的侧表面朝 向主单元10延伸并环绕紧固于显示单元20的铰链紧固部31,从而面板 紧固部51定位在铰链紧固部31的主单元10侧并紧固到显示单元20。也 就是说,面板紧固部51沿着显示单元20的侧表面延伸直到其到达显示 单元20的下部。在该结构中,当相对于主单元10打开和关闭显示单元 20时,施加于显示单元20的下部的较大负载由面板紧固部51承受。因 而,在实现笔记本式PC 1的厚度减小的同时,提高了显示单元20的下 部的强度从而防止显示单元20的下部受损。
此外,如图13所示,铰链部件30具有轴部33,该轴部具有旋转轴。 另外,铰链紧固部31附接于轴部33的旋转轴的端部,并在铰链紧固部 31比轴部33更远离主单元10的位置处紧固于显示单元20。因此,用于
紧固显示面板21的面板紧固部51在更靠近主单元10的位置处紧固于显 示单元20,同时避免了与铰链紧固部31相干涉。
另外,如图13所示,面板紧固部51朝向铰链紧固部31的主单元 IO侧环绕,并在一位置处紧固于显示单元20,轴部33沿着旋转轴的方 向延伸直到该位置。因此,使得铰链部件30的轴部33的延伸部更坚固, 从而可平稳地打开和关闭显示单元20。
另外,铰链紧固部31和面板紧固部51彼此独立地紧固于显示单元 20。因此,如上所述,为了更换显示面板21,仅必须移除面板紧固部51。 因此,可以容易地更换显示面板21。
另外,面板紧固部51设有舌片51a,该舌片朝向铰链紧固部31延伸 从而以从上方(即,从显示屏21a的前表面侧)覆盖铰链紧固部31的方 式碰触铰链紧固部31。这里,铰链紧固部31和面板紧固部51均由金属 制成并利用舌片51a电接触。因而,不必为了防止电磁噪音和静电噪音 而使用诸如垫圈和金属弹簧的导电部件来为主单元10和显示单元20额 外提供接地,从而降低了成本。顺便提及,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其中根 本不需要使主单元10和显示单元20至地的传导作为抵抗电磁噪音和静 电噪音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容易地移除舌片51a,从而可以容易 地切断主单元10和显示单元20至地的传导。
另外,显示单元20的面积大于显示面板21,并且显示单元20具有 容纳显示面板21的背板23、以及从显示屏21a的前表面侧覆盖该显示面 板21周边的前框架26。另外,铰链紧固部31具有第一孔33a,用于 借助螺钉32除了前框架26之外将背板23与铰链紧固部31螺接;以及 第二孔33b,用于在铰链紧固部31插设在背板23与前框架26之间的状 态下将铰链紧固部31、背板23和前框架26螺接。因此,为了组装笔记 本式PC 1,通过第一孔33a借助螺钉32将背板23和铰链紧固部31暂时 紧固,然后可以在通过第二孔33b将铰链紧固部31插设在背板23与前 框架26之间的状态下,通过第二孔33b借助螺钉将前框架26、铰链紧固 部31和背板23完全紧固。因而,可以容易地组装笔记本式PC1。
为了组装图1所示的笔记本式PC l,选择与笔记本式PC 1的型号和 功能匹配的显示面板,并使显示单元20设有所选的显示面板。具体地说, 显示单元20设有一个从如下选择的显示面板第一显示面板,其具有一 个发射用于背光的光的光源;和第二显示面板,其具有两个发射用于背 光的光的光源。因此,制备了在选择第一显示面板时待选择的面积相对 较小的第一电路基板、以及在选择第二显示面板时待选择的面积相对较 大的第二电路基板。
图15是表示从显示单元移除的、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一电路基板60 的图。
这里,显示面板21等同于设有一个发射用于背光的光的光源的第一 显示面板。图15示出了用于照亮显示面板21的、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一 电路基板60。在第一电路基板60上安装有照明控制电路61,其由用于 控制所述一个光源的照明的电子元件构成。
图16是表示用于照亮显示面板的第二电路基板70的图,该第二电 路基板设有两个发射用于背光的光的光源。
在图16所示的第二电路基板70上安装有照明控制电路71,其由用
于控制所述两个光源的照明的电子元件构成。也就是说,由于在第二电 路基板70上安装用于两个光源的电子元件,因此第二电路基板70的包 括宽度和长度在内的尺寸大于第一电路基板60。顺便提及,在第一电路 基板60和第二电路基板70中,安装在基板前表面上的元件的高度比安 装在基板后侧上的元件的高度要高。另外,在基板的后侧上,可仅形成 有布线而并不安装元件。
现在将返回图15继续进行描述。图15所示的显示单元20设有支 撑第一电路基板60的第一支撑结构81;和基板支撑部80,其具有支撑 第二电路基板70的第二支撑结构82。
第一支撑结构81具有支撑爪81a,该支撑爪在使第一电路基板60 的前表面朝上的状态下支撑第一电路基板60。另外,第一支撑结构81具 有用于接收第一电路基板60的后表面的接收部81b。
另一方面,第二支撑结构82具有台82a,在使第二电路基板70的前
表面朝下的状态下将第二电路基板70安装在台82a上。
图17是第一支撑结构的一部分和由第一支撑结构支撑的第一电路
基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7所示的第一电路基板60在使第一电路基板60的前表面朝上的
状态下被第一支撑结构81的支撑爪81a支撑。另一方面,第二电路基板
70在使第二电路基板70的前表面朝下的状态下被放在第二支撑结构82
的台82a上。
由此,基板支撑部80具有第一支撑结构81,其支撑面积相对较 小的第一电路基板60;和第二支撑结构82,其支撑面积相对较大的第二 电路基板70。因此,不管选择第一电路基板60还是第二电路基板70, 所选的电路基板都可以由作为单个部件的基板支撑部80支撑。因而,与 其中内置有显示面板21的显示单元20设有分别用于支撑第一电路基板 60的基板支撑部和用于支撑第二电路基板70的基板支撑部的情况相比, 可以使显示单元20的空间较小。
另外,在选择第一电路基板60的情况下,使第一电路基板60的前 表面朝上,并且由第一支撑结构81的爪81a支撑第一电路基板60。在选 择第二电路基板70的情况下,使第二电路基板70的前表面朝下,并且 由第二支撑结构82的台82a支撑第二电路基板70。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 有效地利用了基板支撑部80的上下空间,从而可以支撑从第一电路基板 60和第二电路基板70选择的任一电路基板。
另外,显示单元20具有用于容纳显示面板的、面积比显示面板大的 背板23,以及从显示屏的前表面侧覆盖显示面板的周边的前框架26。基 板支撑部80设置在背板23的避免基板支撑部80与显示面板叠置的位置。 与其中基板支撑部80布置在使基板支撑部80与显示面板叠置的位置的 情况相比,该结构有助于减小厚度。另外,显示面板和由基板支撑部80 支撑的电路基板通过比较短的布线而彼此相连。
图18是处于打开状态的笔记本式PC 1从左侧看时的立体图。图19 是从笔记本式PC 1的主单元10移除的CD/DVD驱动单元14的立体图。图18所示的主单元10在其左侧设有CD/DVD驱动单元14,在该 CD/DVD驱动单元中加载有诸如CD和DVD的存储介质并且该CD/DVD 驱动单元驱动所加载的存储介质。
CD/DVD驱动单元14设有托盘141,在该托盘中加载可移除的存 储介质,并且该托盘驱动所加载的存储介质;以及容纳体142,其以可滑 动的方式容纳图19所示的托盘141。另外,CD/DVD驱动单元14设有框 架体143,该框架体覆盖容纳体142的前端面,托盘141在前端面从容纳 体142滑出。在将CD/DVD驱动单元14安装在笔记本式PC 1上时,框 架体143形成了笔记本式PC 1的主单元10的一部分。框架体143具有 稍后将描述的柔性部分143a。另外,框架体143具有开口 143b,用于在 维修时用工具使托盘141从容纳体142滑出。下面将参照图20和图21 继续进行描述。
图20是表示从托盘141移除的框架体143的后表面的图。图21是 表示移除了框架体143的托盘141的前端面的图。
图21所示的托盘141的前表面设有按钮141a,该按钮在被按下时用 于使托盘141从容纳体142滑出。另外,如图20所示,框架体143的柔 性部分143a具有突起143c,该突起在框架体143的面向托盘141的后表 面上朝向托盘141突出并定位成邻近按钮141a。当被外部按压时,柔性 部分143a朝向托盘141挠曲使得突起143c的末端推动按钮141a。结果, 托盘141从容纳体142滑出。这里,框架体143设有朝向托盘141挠曲 的柔性部分143a和推动按钮141a的突起143c,并且通过成型而一体形 成框架体143,从而降低了成本。另外,设在托盘141中的按钮141a被 设在框架体143的后表面中的突起143c的末端压下。该结构使得可以将 托盘141布置在比框架体143足够深的位置处。因而,即使框架体143 朝向托盘141挠曲,通过由于挠曲形成的间隙也几乎看不到托盘141,从 而防止使外观受损。
更具体地说,如图20所示,框架体143具有狭缝143d,该狭缝沿 着框架体143的轮廓线延伸,并同时环绕除了轮廓线的局部区域之外的 突起143c以限定柔性部分143a。狭缝143d贯穿框架体143形成以在框
架体143的前后表面上露出。另外,柔性部分143a设计成在被挤压时挠 曲,从而在所述局部区域处弹性弯曲。因此,框架体143的柔性部分143a 以简单的方式形成。
另外,框架体143在其面向托盘141的后表面上具有直立的肋143e, 该肋抵靠托盘141的前端面。因此,减小了框架体143的重量以及材料 成本,同时保持了框架体143的高强度。
此外,框架体143是通过对包括柔性部分143a在内的整个框架体143 一体成型而获得的树脂成型产品。因此,降低了 CD/DVD驱动单元14 的制造成本。
图22是设在主单元中的散热单元90的立体图。图23是从下方看时 图22所示的散热单元90的图。图24是图23所示的散热单元90的分解 立体图。
图22所示的散热单元卯布置在主单元10的电路基板100上。在电 路基板100上安装有诸如CPU的发热部件。散热单元卯设有用于吹 送空气的风扇91;和由金属制成的散热部件92,其具有布置成向经过的 空气传热的散热片92a。
另外,如图23和图24所示,散热单元90具有风扇固定部93, 在该处固定有风扇91;以及金属制成的支撑部件95,其具有布置在风扇 固定部93与空气出口 101 (参见图22)之间的散热部件偏压部94。散热 部件偏压部94具有面向下(即,面向与电路基板100相反的方向)的开 口 ,并且朝向电路基板100偏压散热部件92。金属制成的支撑部件95与 主单元10相配合而形成气流路径。
这里,散热部件92在其底面上具有吸热部92b,吸热部92b用于与 布置在电路基板100上的第一发热部件的顶面接触以吸收来自该第一发 热部件的热。
另外,支撑部件95具有吸热臂95a,该吸热臂朝向电路基板100上 的第二发热部件的顶面延伸并与其接触,从而吸收来自该第二发热部件 的热。第二发热部件和第一发热部件具有高度不同的顶面。
在散热单元90中,第一发热部件产生的热被散热部件92的吸热部 92b吸收,第二发热部件(其顶面的高度与第一发热部件的不同)产生的 热被支撑部件95的吸热臂95a吸收。因而,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吸收
由顶面高度不同的第一和第二发热部件产生的热。
另外,散热部件偏压部94设有具有变形行程的板簧94a,板簧94a 用于向第一发热部件的顶面施力。因此,散热部件92牢固地压靠并抵靠 第一发热部件的顶面。
当组装图1所示的笔记本式PC时,会有这样的情况,其中从高度不 同的两种或更多种发热部件(例如,CPU)中选择与笔记本式PC的型号 和功能匹配的部件作为第一发热部件,并将所选的第一发热部件安装在 电路基板100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板簧94a使散热部件 92牢固地压靠并抵靠所选第一发热部件的顶面。
另外,如上所述,散热部件92和支撑部件95均由金属制成,由此 可吸收由顶面高度不同的第一和第二发热部件产生的热。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屏和用于照亮该显示屏的光源;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光源的照明进行控制的照明控制电路;以及外壳,该外壳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电路基板的基板支撑部,并容纳且覆盖所述电路基板,该外壳容纳所述显示面板使得所述显示屏的前表面露出;其中,所述显示面板是从具有不同数量的光源的多个显示面板之中选择的面板,所述电路基板是在从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之中选择第一显示面板时选择的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一电路基板,或者是在从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之中选择第二显示面板时选择的面积相对较大的第二电路基板,并且所述基板支撑部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路基板的第一支撑结构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第二支撑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路基板具有安装 有构成所述照明控制电路的电路部件的前侧,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具有支撑爪,该支撑爪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路基 板,使得所述第一电路基板的前侧和所述显示屏的前表面面向相同方向, 并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具有一个台,所述第二电路基板安装在该台上, 使得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前侧和所述显示屏的前表面面向相反方向。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纳 所述显示面板且面积比该显示面板大的背板,以及从所述显示屏的前表 面侧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的前框架,并且所述基板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背板的避免该基板支撑部与所述显示面 板重叠的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还包括以可打开和 关闭的方式接合至所述外壳的第二外壳。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外壳是这样的 外壳,其形成有数据处理单元,该数据处理单元设置有布置在其顶面上 以根据操作来输入指令的键盘。
6、 一种显示面板外壳,该显示面板外壳用于容纳显示面板,该显示 面板具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屏和用于照亮该显示屏的光源,其中所述显示面板是从具有不同数量的光源的多个显示面板之中选择的 面板,该显示面板外壳包括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光源 的照明进行控制的照明控制电路,该电路基板是在从所述多个显示面板 之中选择第一显示面板时选择的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一电路基板,或者是 在从所述多个显示面板之中选择第二显示面板时选择的面积相对较大的 第二电路基板,并且该显示面板外壳还包括基板支撑部,该基板支撑部包括用于支撑所 述第一电路基板的第一支撑结构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第二 支撑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外壳,其中,所述电路基板具有 安装有构成所述照明控制电路的电路部件的前侧,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具有支撑爪,该支撑爪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路基 板,使得所述第一电路基板的前侧和所述显示屏的前表面面向相同方向, 并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具有一个台,所述第二电路基板安装在该台上, 使得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前侧和所述显示屏的前表面面向相反方向。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外壳,该显示面板外壳还包括用 于容纳所述显示面板且面积比该显示面板大的背板,以及从所述显示屏 的前表面侧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的前框架,其中,所述基板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背板的避免该基板支撑部与所述 显示面板重叠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外壳。提供一种包括基板支撑部的显示单元,该基板支撑部具有用于支撑第一电路基板的第一支撑结构;以及用于支撑第二电路基板的第二支撑结构。第一电路基板具有相对较小的面积,并在选择具有单个用于发射背光的光源的第一显示面板时选择该第一电路基板,第二电路基板具有相对较大的面积,并在选择具有两个用于发射背光的光源的第二显示面板时选择该第二电路基板。第一支撑结构具有支撑爪,该支撑爪用于支撑第一电路基板,使得第一电路基板的前侧朝上,并且第二支撑结构具有一个台,第二电路基板安装在该台上而被该台支撑,使得第二电路基板的前侧朝下。
文档编号G06F1/16GK101364129SQ200810131560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9日
发明者小林园昌, 藤沢雄一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