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坠人孔盖的扣件及防坠人孔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8143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用于防坠人孔盖的扣件及防坠人孔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防坠人孔盖的扣件及防坠人孔盖。



背景技术:

船舶建造过程中甲板上预留人孔、工艺孔等孔洞,若不遮盖孔洞,有可能导致人员意外坠落的情况,极其危险。目前,现场人员一般采用在各种孔洞上焊接铁条、铁块、铁网等,或简单放置钢板、木板等物品来防止人员伤害,且提醒人员安全,但上述遮盖孔洞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采用焊接的方式时,实践上比较繁琐,操作上不够便利,且最为关键的是,对船舶的甲板有一定的损害,涂装不方便,导致后期的修补、打磨、补漆等大量工作。

2.采用放置钢板、木板等物品的方式,材料不能统一,结构不稳定,导致各种坠落不断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甲板上孔洞的防坠落设施稳定性较差,且可能对甲板产生一定的损害,导致增加工作强度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防坠人孔盖的扣件及防坠人孔盖。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防坠人孔盖的扣件,其特点在于,所述扣件包括盖板支撑部、第一上夹持爪及第一下夹持爪,所述第一上夹持爪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凸起部,且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盖板支撑部上,所述第一下夹持爪的一端上设有第二凸起部,且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盖板支撑部上,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朝向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朝向相对,所述扣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及所述第二凸起部夹持在船舶的甲板上,所述甲板上开设有孔洞,所述盖板支撑部用于将所述防坠人孔盖的盖板支撑于所述孔洞位置处。

较佳地,所述盖板支撑部为环扣,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环扣设置于所述卡槽内,且环设于所述盖板的支撑件上,所述环扣用于通过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盖板。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扣件固定至所述盖板的方式,提高扣件与盖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且只需手动连接甲板与扣件,因此减少工作量,所述防坠人孔盖还可通用并循环使用。

较佳地,所述盖板支撑部包括支撑座、第二上夹持爪及第二下夹持爪,所述第二上夹持爪的一端上设有第三凸起部,且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二下夹持爪的一端上设有第四凸起部,且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三凸起部的朝向与所述第四凸起部的朝向相对,所述扣件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凸起部及所述第四凸起部夹持在所述盖板上。

在本方案中,所述防坠人孔盖采用可拆卸扣件的结构,可随时更换各种尺寸的盖板,从而可遮盖船舶上的各种尺寸的孔洞。

较佳地,所述第一上夹持爪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下夹持爪的长度,且所述第二上夹持爪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夹持爪的长度。

在本方案中,因长度差异,可使盖板向下受力时更牢固,不易脱落,盖板向上受力时,容易脱落,从而方便取出盖板并进行更换。

较佳地,所述第一凸起部及所述第二凸起部上均设有条纹,和/或,所述第三凸起部及所述第四凸起部上均设有条纹。

在本方案中,设置所述条纹,可增加各个凸起部的摩擦力,有效地防止滑脱。

一种防坠人孔盖,其特点在于,所述防坠人孔盖包括盖板及至少3个如上述的扣件。

较佳地,至少3个扣件均匀分布于所述盖板的周围。

较佳地,每一个盖板支撑部可拆卸地支撑所述盖板。

较佳地,所述盖板为椭圆形盖板,所述盖板的长轴为440mm~460mm、短轴为340mm~360mm,或,长轴为590mm~610mm、短轴为390mm~410mm,或,长轴为790mm~810mm、短轴为590mm~610mm,或,长轴为790mm~810mm、短轴为390mm~410mm。

较佳地,所述盖板及每一个扣件的材质均为钢。

在本方案中,所述盖板及每一个扣件均采用钢板,可提高结构的稳固性,且因钢板为工厂生产中产生的边角余料,故对船厂不会出现材料的多余投入,从而节约成本。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坠人孔盖可遮盖船舶上的各种孔洞,有效地防止了人员或物品的坠落,且防坠落结构的稳定性高,不会对甲板产生任何损害,从而降低了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坠人孔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用于防坠人孔盖的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坠人孔盖与甲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坠人孔盖向下受力时的防坠人孔盖与甲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取出防坠人孔盖时的防坠人孔盖与甲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坠人孔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用于防坠人孔盖的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实施例1:

甲板1

扣件2

支撑座20

第一上夹持爪21

第一下夹持爪22

第一凸起部23

第二凸起部24

第二上夹持爪25

第二下夹持爪26

第三凸起部27

第四凸起部28

盖板3

实施例2:

扣件2

环扣29

盖板3

卡槽31

支撑件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防坠人孔盖的扣件2包括盖板支撑部、第一上夹持爪21及第一下夹持爪22,所述盖板支撑部包括支撑座20、第二上夹持爪25及第二下夹持爪26。

具体的,第一上夹持爪21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凸起部23,且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支撑座20上,第一下夹持爪22的一端上设有第二凸起部24,且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支撑座20上,第一凸起部23的朝向与第二凸起部24的朝向相对,第一凸起部23朝向第一下夹持爪22处,第二凸起部24朝向第一上夹持爪21处,第一凸起部23及第二凸起部24均向扣件2内凸出,扣件2用于通过第一凸起部23及第二凸起部24夹持在船舶的甲板1上,甲板1上开设有孔洞,其中,第一凸起部23与甲板1的顶面接触,第二凸起部24与甲板1的底面接触。第二上夹持爪25的一端上设有第三凸起部27,且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支撑座20上,第二下夹持爪26的一端上设有第四凸起部28,且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支撑座20上,第三凸起部27的朝向与第四凸起部28的朝向相对,第三凸起部27朝向第二下夹持爪26处,第四凸起部28朝向第二上夹持爪25处,第三凸起部27及第四凸起部28也均向扣件2内凸出,扣件2还用于通过第三凸起部27及第四凸起部28夹持在防坠人孔盖的盖板3上,其中,第三凸起部27与盖板3的顶面接触,第四凸起部28与盖板3的底面接触,所述盖板支撑部用于将盖板3支撑于所述孔洞位置处。

第一上夹持爪21的长度小于第一下夹持爪22的长度,第二上夹持爪25的长度大于第二下夹持爪26的长度,第一凸起部23、第二凸起部24、第三凸起部27及第四凸起部28上均设有条纹(图中未示出),用于接触时增加摩擦力,有效地防止滑脱。

扣件2为钢板,扣件2的厚度及尺寸可根据盖板3及孔洞的尺寸做出选择。

如图1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坠人孔盖包括盖板3及如上述的扣件2,扣件2优选为4个,每一个扣件2的结构及尺寸均相同,所述防坠人孔盖用于遮盖甲板1上的孔洞,以防止人员或物品的坠落。

具体的,盖板3为钢板,采用钢板可提高结构的稳固性,且因钢板为工厂生产中产生的边角余料,故对船厂不会出现材料的多余投入,从而节约成本,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材质的盖板。在本实施例中,盖板3采用椭圆形结构,且根据GB282-76(一种国家标准)的要求将盖板3的长轴设置为450mm、短轴设置为350mm,从而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长期性,但也可采用长轴为600mm、短轴为400mm,或,长轴为800mm、短轴为600mm,或,长轴为800mm、短轴为400mm等其他公称尺寸,可根据实际孔洞的尺寸做出调整。每2个扣件2分别分布于盖板3的两侧。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所述防坠人孔盖时,在孔洞处,将盖板3通过4个扣件支撑于甲板1上,具体参考图3所示,盖板3不受力的情况下,盖板3与甲板1均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或略高于甲板1,因此不会影响人员的通过。当有人员踩到盖板时,具体参考图4所示,盖板3往下受力,根据杠杆原理,4个凸起部均作为支撑点,支撑盖板3并防止盖板3脱落,以使得防止人员坠落。当需要更换盖板3时,具体参考图5所示,可将通过甲板1与盖板3之间的间隙向上提出盖板,此时,4个凸起部均作为支撑点,因第一上夹持爪的长度及第二下夹持爪的长度较小,因此相对容易取出盖板3。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坠人孔盖因采用可拆卸扣件的结构,因此可匹配各种尺寸的盖板,可遮盖船舶上的各种尺寸的孔洞,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人员或物品的坠落,且防坠落结构的稳定性高,不会对甲板产生任何损害,从而降低了工作强度。

实施例2

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坠人孔盖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防坠人孔盖结构基本相似,但区别在于,盖板3的两侧边上分别开设有2个卡槽31(具体参考图7及图8),盖板支撑部为环扣29(具体参考图9),扣件2与卡槽31一一对应,每一个环扣29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卡槽31内,且环设于盖板3的支撑件32上,其中,支撑件32为铁条,并将所述铁条的两端分别焊接至盖板3上,环扣29用于通过支撑件32支撑盖板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扣件2的一端固定至盖板3的方式,提高扣件2与盖板3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且只需手动连接甲板与扣件2,因此减少工作量。因甲板上大多数孔洞的尺寸均相似,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坠人孔盖通用性高,可循环使用。因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坠人孔盖其他结构及使用方法均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防坠人孔盖相似,故不再赘述。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