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气防漩涡泳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924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充气防漩涡泳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泳衣,特别是一种可充气防漩涡泳衣。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泳衣通常采用遇水不松垂、不鼓胀的纺织品制成。通常为单层结构,不具有充气、防漩涡的功能。然而,在开放的海域、湖域或水库等区域游泳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急流或者漩涡,这对于游泳者是非常危险的。另外,即使在室内或者其它正规的游泳场所,当人体出现抽筋等问题时,若没有救生员及时发现,也很容易出现溺亡事件。

市面上现已存在许多带浮力的装置,例如救生圈、可充气臂环、环形漂浮构件等。这些装置通常需要事先充气,并且会限制游泳者的运动。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研发一种可充气的防漩涡泳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充气防漩涡泳衣,其包括螺旋结构和产气装置;其中,所述螺旋结构遍布所述泳衣;所述产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泳衣的前胸夹层中。

进一步地,两个相邻的所述螺旋结构之间具有纹理,所述纹理在所述泳衣未充气时呈凹陷状,在所述泳衣充气时呈正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结构的设置方向包括顺时针设置或者逆时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产气装置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拉链和多个出气孔;其中,所述拉链位于所述产气装置中,用于隔离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多个出气孔位于所述产气装置的侧边。

优选地,所述拉链为三口拉链,包括裸露在所述泳衣外面的拉链头、带有链齿的链带、上止和下止。

优选地,所述出气孔为单向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泳衣,其结构简单,在正常使用时,与普通泳衣无异,而在使用者遇到危险时(例如,抽筋、遇到漩涡等),使用者可以人为地下拉拉链,使泳衣夹层中的产气装置内的腔室连通,从而使化学物质混合,进行化学反应产气,而产生的气体通过螺旋结构对泳衣充气,不仅能增加泳衣的浮力,起到普通救生衣的作用;还可以抵消流体漩涡的引力,增加野外游泳的安全性,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拉链作进一步说明,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附图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充气防漩涡泳衣的正视图。

图2A-2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充气防漩涡泳衣的后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3A和3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充气防漩涡泳衣中的螺纹结构在充气前后的对比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充气防漩涡泳衣中的产气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充气防漩涡泳衣的正视图。泳衣1包括螺旋结构10和产气装置12。所述螺旋结构10遍布整件泳衣,相邻的两个螺旋结构10之间具有纹理1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为了清楚地显示出所述产气装置12,未绘出泳衣1上面与所述产气装置12对应的位置的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10的设置方向包括顺时针设置和逆时针设置两种,优选地,所述螺旋结构10的设置为大致沿泳衣的对角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遍布整件泳衣。当使用者所处不同地理位置时,需要选择具有合适的螺旋结构10的泳衣,例如,当使用者处于北半球时,因为北半球的流体漩涡大多数是呈逆时针旋转的,因此可以选择具有顺时针方向设置的螺旋结构10的泳衣;同样地,当使用者处于南半球时,因为北半球的流体漩涡大多数是呈顺时针旋转的,因此可以选择具有逆时针方向设置的螺旋结构10的泳衣。可见,所述螺旋结构10的设置方向与南北半球的流体漩涡方向是相反的。

所述产气装置12设置在泳衣的前胸夹层中,包括第一腔室120和第二腔室122,拉链124,以及多个出气孔126。所述拉链124位于所述产气装置12中,用于隔离所述第一腔室120和第二腔室122。所述多个出气孔126位于所述产气装置12的侧边,所述多个出气孔的数量可根据产气量、产气速率等多个因素设定。所述第一腔室120和所述第二腔室122内分别放有两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当所述化学物质混合进行反应时,可以释放出无毒无味的气体。所述产气装置12的工作原理为:一,当泳衣1作为普通泳衣使用时,所述产气装置12和所述螺旋结构10不工作,所述泳衣1的使用基本与普通泳衣无差别,不会影响使用者的活动;二,当使用者遇到漩涡或者其它危险(例如,抽筋)时,使用者人为拉下所述拉链124,所述第一腔室120和所述第二腔室122内储存的化学物质相互混合,开始化学反应,释放出无毒无味的气体,这些气体通过所述多个出气孔126逐渐充满所述螺旋结构10,所述螺旋结构10膨胀向外凸出,泳衣逐渐被充气,使得浮力增大,可起到普通救生衣的作用,防止使用者因抽筋等原因无法自如游泳时下沉;同时,又因为所述螺旋结构10的设置方向与使用者所处地理位置的流体漩涡方向相反,当游泳环境(例如湖泊、海洋、水库等)出现漩涡时,所述螺旋结构10在充气过程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所述流体漩涡的引力,防止使用者被漩涡卷入水下。

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泳衣,不仅可以在一般应急情况下(例如,抽筋等),增加泳衣的浮力,起到普通救生衣的作用;还可以在特殊应急情况下(例如,遇到漩涡等),抵消流体漩涡的引力,带来除了浮力以外的特殊作用,可以增加野外游泳的安全性,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腔室120和第二腔室122中,放置的都是无腐蚀性的物质,并且在进行化学反应时,产生的都是无毒无味的气体。例如,硫酸铝Al2(SO4)3和碳酸氢钠NaHCO3,当两者混合时,其化学反应式为:Al2(SO4)3+6NaHCO3=2Al(OH)3↓(沉淀)+6CO2↑(气体)+3Na2SO4。或者,例如,双氧水用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其化学反应式为:2H2O2=MnO2(催化剂)=2H2O+O2↑。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选用其它合适的化学物质。虽然化学反应会释放一定的热量,但是因为泳衣处于水环境中,水是流动的并且水温低于体温,实用新型人考虑到所释放的热量并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为了保证外界的水不会进入所述产气装置12以及所述产气装置12产生的气体不会泄露,所述泳衣1采用防水不透气的材料制成。

另外,由于通常不同大小的泳衣会对应不同体重的人,化学物质的使用量可根据泳衣的大小配置。例如,需要泳衣适用于50kg的人体时,需要将人体浮起的浮力则为50kg*9.8N/kg=490N,而1mol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22.4L,能够产生大约220N的浮力,因此,为了产生490N的浮力,需要2.22mol的气体,当使用双氧水产生氧气时,就需要4.44mol的双氧水。

参见图2A-2C,所示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充气防漩涡泳衣的后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从这三幅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述泳衣1的背面与普通泳衣相同。所述产气装置12设置在泳衣的前胸夹层中,所述拉链124至少有一部分裸露在所述泳衣1外面。

参见图3A和3B,所示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充气防漩涡泳衣中的螺纹结构10在充气前后的对比示意图。其中在图3A中,可以看出,位于两个相邻螺纹结构10之间的纹理11在未充气时,呈凹陷状,不会增加水流对泳衣的阻力。而在图3B中,所述纹理11在充气后向外凸出,形状类似正三角形,因此,所述泳衣1上凸出的纹理11整体上看有点类似螺丝的螺纹。

参见图4,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充气防漩涡泳衣中的产气装置12的示意图。所述产气装置12包括第一腔室120和第二腔室122,拉链124,以及多个出气孔126。所述拉链124为特殊的三口拉链,包含裸露在所述泳衣1外面的拉链头124-1,带有链齿的链带124-2,上止124-3和下止124-4,用于在不需要进行化学反应时,隔离所述第一腔室120和第二腔室122;在需要进行化学反应时,使所述第一腔室120和所述第二腔室122连通,起到控制化学反应进行和停止的作用。所述多个出气孔126位于所述产气装置12的侧边,所述多个出气孔的数量可根据产气量、产气速率等多个因素设定,优选地,所述出气孔126为单向阀。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泳衣,其结构简单,在正常使用时,与普通泳衣无异,而在使用者遇到危险时(例如,抽筋、遇到漩涡等),使用者可以人为地下拉拉链,使泳衣夹层中的产气装置内的腔室连通,从而使化学物质混合,进行化学反应产气,而产生的气体通过螺旋结构对泳衣充气,这不仅能增加泳衣的浮力,起到普通救生衣的作用;还可以抵消流体漩涡的引力,增加野外游泳的安全性,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虽然已经参照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在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