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艇艉小艇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618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艇艉小艇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设施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艇艉小艇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弥补大船航速较低及因船体较大而无法在浅水域或狭窄水域内执行任务的不足,大型船只上往往配备一些小型的工作艇,以适应浅、窄水域航行的要求。这些小艇的下水与回收需要通过专门的小艇收放装置,但收放装置往往需要船上提供动力装置来控制小艇的收放,一旦动力装置出现问题,小艇将无法正常收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小艇的收放需动力装置就能直接脱离母船进入水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动力装置的艇艉小艇的收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艇艉小艇收放装置,包括母船,若干救生小艇,所述母船上设有倾斜的滑道,所述救生小艇位于在所述滑道上,所述母船还设有固定所述救生小艇的固定装置。

所述滑道由并列布置的两个钢管组成。

所述滑道倾斜角度为13-18°。

所述滑道设在母船的尾部。

所述母船尾部设有至少两个以上所述滑道。

所述母船尾部设有挡网,所述挡网延伸出船尾,所述挡网遮挡住母船的驱动装置。

所述救生小艇设有提手,所述提手为圆弧形,所述提手位于所述救生小艇中央。

所述救生小艇的左右船舷各设有若干一体成型的救生扶手。

所述救生小艇设有与所述母船通讯的通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开打固定救生小艇固定装置,小艇就能沿着倾斜的滑道进入水里,无需动力装置推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艇艉小艇收放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个小艇脱离收放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救生小艇的示意图。

船体1、滑道2、救生小艇3、挡网4、救生扶手5、提升部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一种艇艉小艇收放装置,包括母船1,若干救生小艇3,所述母船1上设有倾斜的滑道2,所述救生小艇3位于在所述滑道2上,所述母船1还设有固定所述救生小艇3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挂钩或绳索固定住救生小艇3,通过开打固定装置,救生小艇3就能沿着倾斜的滑道2进入水里,无需动力装置推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滑道2由并列布置的两个钢管组成。滑道2加工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滑道2倾斜角度为13-18°。可以根据滑道2和救生小艇3的材料来确定摩擦力从而调整倾斜角度,既保证救生小艇3能脱离母船,又能安全下水。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滑道2设在母船1的尾部。救生小艇3下水方便,不容易与母船1发生碰撞。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母船1尾部设有至少两个以上所述滑道2。可以同时释放多条救生小艇3,减少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母船1尾部设有挡网4,所述挡网4延伸出船尾,所述挡网4遮挡住母船1的驱动装置。保证救生小艇3下水时,不会触碰到母船的动力装置,造成救生小艇3和母船的动力装置损坏。

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救生小艇3设有提手6,所述提手6为圆弧形,所述提手位于所述救生小艇3中央。救生小艇3的长度为1.5米,母船1上的人员可以通过用手抓住提手6把救生小艇3提到船上去,提手6为圆弧形更容易让人抓牢。

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救生小艇3的左右船舷各设有若干一体成型的救生扶手5。可以同时让多个落实者扶住救生扶手5,然后救生小艇3带着落水者驶向母船1。

实施例中,所述救生小艇3设有与所述母船1通讯的通讯装置。母船1上的工作人员可以远程控制救生小艇3,及时到达救援现场进行救援。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