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水上工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2346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水上工作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防护修补施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水上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在水工建筑物防护与修补工程中,常常涉及到混凝土挡水建筑物迎水侧防护修补施工。这些工程一般是在上游蓄水的情况下开展施工,上游水面较深较宽,蓄水高程常常随时变化,防护修补工作面临悬吊平台架设困难、施工通道单一、物料配送困难、无法实时掌握缺陷现状、难以整体监督施工作业、施工措施无法实时适应水位高程变化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水上工作平台,该平台可用于水库大坝、拦河坝、水闸等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防护修补施工,具有连接可靠、安全、模块化、轻便、易组合装配、快速拆卸的特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水上工作平台,包括有动力与控制系统、牵引及固定装置,包括有浮体舱、舱盖甲板、固定杆和护栏,所述的浮体舱为组合式浮体舱,舱盖甲板安装于浮体舱上表面,在组合式浮体舱上部形成甲板平面,舱盖甲板的四边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插孔,相邻舱盖甲板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在一起,舱盖甲板上部布设有护栏立柱插孔和舱盖板;所述的护栏为组合式护栏,包括立柱、横杆、栏门,横杆上设置有顶丝和承插口,相邻横杆之间通过承插口相连,立柱与横杆之间通过顶丝相连,最底层的立柱插入护栏立柱插口,栏门套装于立柱侧面。

所述的浮体舱采用白色防锈薄钢板焊接而成,纵截面为底窄上宽的梯形,下底面为封闭状态,尺寸为1m×1m,上底面为开口状态,尺寸为1.3m×1.3m,浮体舱高0.5m。

所述的浮体舱上焊接有加强框架,浮体舱的底部外表面涂刷有防腐耐冲撞涂层,在浮体舱外侧吃水线浪溅区以下部位涂刷有船体防污漆,浮体舱内表面涂有耐磨防腐蚀涂层,浮体舱的焊接接口处敷设胎基布。

所述的固定杆插孔为纵向和横向交错布置,二者相互垂直并错开,纵向与横向的固定杆在交错处外圆相切。

所述的舱盖甲板外侧周向挂有防冲撞护舷。

所述的防冲撞护舷为一圈硬质聚氨酯发泡条带,条带外部悬挂旧轮胎。

所述的舱盖甲板上设置有现场工作室。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与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组合式水上工作平台可以用于水库大坝、拦河坝、水闸等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防护修补施工。该工作平台具有模块化、连接可靠、轻便、组合收纳后体积小、储放空间小、防腐耐磨、安全性高的特点;整套装备在码头或浅滩轻松组合、装配、拆卸即可满足勘测、施工、监督、运输的要求;装备可以由外力牵引或自有动力驱使到达指定施工工位,并能够在固定装置作用下稳定而牢靠地停留于预定区域水面;装备可以提供迎水侧坝面施工所需的水、电、风等资源,同时可以作为工作室、休息室、仓储室为勘测施工和监督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休息、仓储空间;可以根据使用需用增加或者减少单元数量,满足不同的作业要求;装备可以随时移动,满足悬吊平台架设需求;配合交通船施工通道可以安排在迎水侧水面、物料配送可以从水上平台或交通船直达悬吊平台;便于管理及技术人员实时掌握缺陷现状、开展整体监督作业;规避了施工措施无法实时适应水位高程变化的问题。具有连接可靠、安全、模块化、轻便、易组合装配、快速拆卸、收纳体积小、储放空间小、防腐耐磨、安全性高、适应性好、适应水位高程变化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组合式水上工作平台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组合式水上工作平台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3为浮体舱的主视图;

图4为浮体舱的俯视图;

图5为舱盖甲板的主视图。

图中:1浮体舱、2防腐耐冲撞涂层、3加强框架、4舱盖甲板、5固定杆插孔、6固定杆、7护栏立柱插孔、8舱盖板、9立柱、10横杆、11顶丝及承插口、12锁定卡扣、13船体防污漆、14 耐磨防腐蚀涂层、15舱口、16护栏、17栏门、18防冲撞护舷、19旧轮胎、22牵引及固定装置、23链环、24绳索、25 供风系统、26供水系统、27电力供应系统、28现场工作室、29样品采集室、30中控室、31 综合室、32临时工作间、33设备房、34仓房、35休息室、36救生衣、37救生圈、38示廓警示灯、40 拓展模块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组合式水上工作平台,包括有动力与控制系统、牵引及固定装置22,浮体舱1、舱盖甲板4、固定杆6和护栏16,所述的动力与控制系统是在平台的相对的两侧安装的两台柴油船外机联合控制水上工作平台的位置,以便达到行进、调整位置等目的。柴油船外机的控制方式为机位处现场人工操作,也可采用中控室档杆或驾驶室内舵轮操作。所述的牵引及固定装置主要指甲板上表面的甲板桩木,在桩木上采用绳索将水上工作平台系留于大坝上游面迎水侧混凝土附近水面。其次指在固定杆和立柱的外部套装的23环、绳索24。使用船只拖拽或从坝面使用绳索牵引水上工作平台,到达指定位置后,将绳索固定于坝面固定装置上即可系留整个水上工作平台。

如图3、4所示,所述的浮体舱为组合式浮体舱,所述的舱盖甲板尺寸为1.5m×1.5m,严密地安装在浮体舱上表面,在组合好的浮体舱上部形成接触紧密的、平整度较高的甲板平面。

舱盖甲板的底部的四边设置有固定杆插孔5,相邻舱盖甲板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固定杆插孔为纵向和横向交错布置,二者相互垂直并错开,以保证纵向与横向的固定杆在交错处外圆相切,形成稳固的整体甲板平台。所述的固定杆为镀锌圆钢管,每根6m,纵向和横向各设置5排。固定杆整体插入舱盖甲板的固定杆插孔中,当固定杆长度需要延伸时采用对接卡扣即可延伸拓展,使水上工作平台模块化拓展。拆卸平台时只需将平台移至浅水处,依次拔出固定杆即可。

如图5所示,所述的舱盖甲板上部布设有护栏立柱插孔7和舱口,舱口上盖有舱盖板8,立柱插孔、舱口15和舱盖板的设计具有防雨防盗功能。在甲板上部可以开展各种施工作业。所述的护栏为组合式护栏,由镀锌钢管制作,包括立柱9、横杆10、栏门17,横杆、立柱上均设置有顶丝和承插口11,通过承插或卡扣连接组合延伸。相邻横杆之间通过承插口相连,立柱与横杆之间通过顶丝相连,最底层的立柱插入护栏立柱插口7以便固定牢靠,并带有锁定卡扣12,栏门为焊接成型,带有侧面固定耳,套装于立柱侧面。所述的舱盖甲板外侧周向挂有防冲撞护舷18。防冲撞护舷为一圈硬质聚氨酯发泡条带,条带外部悬挂旧轮胎19加以缓冲,以便工作平台靠近迎水侧坝面或者方便船只停靠。

所述的浮体舱采用白色防锈薄钢板焊接而成,是底窄上宽、上部开口的钢制方体舱。纵截面为底窄上宽的梯形,下底面为封闭状态,尺寸为1m×1m,上底面为开口状态,尺寸为1.3m×1.3m,浮体舱高0.5m。浮体舱内顶部四周、底部四周以及侧面钢板的连接处焊接有由圆形镀锌钢管制成的加强框架3,以便能够承受较大的挤压力,以保持每个浮体舱稳固不变形。浮体舱的底部外表面涂刷有防腐耐冲撞涂层2,所述的防腐耐冲撞涂层为SK手刮聚脲(抗冲磨型)。在浮体舱外侧吃水线浪溅区以下部位涂刷有船体防污漆13,浮体舱内表面涂有耐磨防腐蚀涂层14,所述的耐磨防腐蚀涂层为SK手刮聚脲(防渗型)。浮体舱的焊接接口处加厚涂层并敷设胎基布加强。防腐耐冲撞涂层、船体防污漆具有防污耐腐蚀效果,能够防止水体生物附着。耐磨防腐蚀涂层保证舱体内部和甲板表面起到干燥耐磨的作用。每个浮体舱能够独立漂浮在水面,空载状态下提供1.6吨的漂浮力,一般载荷状态下可以提供5吨的漂浮力,满载状态下可以提供7吨的漂浮力。

所述的舱盖甲板上设置有现场工作室28,现场工作室为布置于水上工作平台甲板上的若干个小型集装箱模块房,包括样品采集室29、中控室30、综合室31、临时工作间32、设备房33、仓房34、休息室35、拓展模块房40,拓展模块房的功能取决于施工现场即时需求而定。拓展模块房均配备较完整的水电、防雨、采暖、储存、办公、休息等设施,一般主要用于数据采集与样品临时性储存、运输,各类试验、施工工具物料及器材的临时收纳,临时办公和休息。

本发明还设置有安全保障、警示系统,安全保障、警示系统主要分布于工作平台四周和模块房顶部及四周,包括有作业安全防护栏、安全锁、安全带、救生衣36、救生圈37、示廓警示灯38、电子警示标识,其用途为保障操作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示警,防盗。

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本发明配备不同的技术供应系统,所述的技术供应系统包含供风系统25、供水系统26、电力供应系统27。供风系统包括静音压缩机、油水分离器、压力气体储罐、压缩机外罩降噪设施、风管、风枪、风嘴,其用途主要用于压力气体清理基面、压风检查、干燥处理等。供水系统主要包括压力泵、高压管、高压喷枪、止水针头,其用途主要用于高压水清理基面、压水试验、清洗钻孔等。电力供应系统包括外接动力电(380V)接口及线路、外接电源(220V)接口及线路、自备电源(220V)、转换及自备照明电源(36V)、漏电保护系统、船载外置小型汽油发电机(220V)以及相应的降噪设施。优先使用外接电源,其次采用自备电源,电力不足或无外接电源情况下,临时启用船载外置小型汽油发电机(220V)应急发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