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船及水下物运输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8462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程船及水下物运输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沉管法是在水底建筑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用这种方法建成的隧道称为沉管隧道。沉管隧道就是将若干个预制段分别浮运到海面(或河面)现场,并一个接一个地沉放安装在已疏浚好的基槽内,以此方法修建的水下隧道。

现有的海底隧道沉管运输采用两条驳船和四条拖轮或者半潜船运输,安装时采用两条驳船,整个过程需要多条船舶密切配合,船舶数量多,成本高,占用空间大,适应范围小,而且存在作业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特点。另外,驳船在对沉管托运的过程中,波浪对沉管的冲击大,这不仅对沉管造成磨损,导致修建的隧道不稳固,而且增大了整个系统的负载,增加了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船及水下物运输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船舶使用数量多、占用空间大、作业时间长、工作效率低、沉管易磨损、能源消耗高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程船,包括:

船体,其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片体,两个所述片体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桥,所述连接桥上设置有沉放控制系统,所述片体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套钢绞线提升系统;

船艏,其连接于两个所述片体的一端,所述船艏为弧形围蔽式结构,所述船艏与两个所述片体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横向支撑系统。

其中,所述片体、连接桥和船艏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沉放控制系统包括多台绞车。

其中,所述横向支撑系统为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液压缸。

其中,所述船艏上设置有中央集控室,所述沉放控制系统、钢绞线提升系统和横向支撑系统均与所述中央集控室电连接。

其中,两个所述片体远离所述船艏的一端均设置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与所述中央集控室电连接。

其中,所述船艏的两侧设置有侧向推进机构,所述侧向推进机构与所述中央集控室电连接。

其中,所述片体由钢质材料焊接而成。

一种水下物运输安装方法,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工程船,具体步骤为:

将水下物绞拉至工程船的底部,压载工程船,将水下物移动至工程船的容置槽内,使水下物与工程船连接在一起,排出工程船的压载水,水下物跟着工程船一起提升;

工程船浮运到达安装区,压载工程船到水下物自由浮态的吃水,调节水下物的安装位置,解除水下物与工程船的连接,沉放安装到位。

其中,所述水下物为沉管。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工程船,通过将船艏设置成弧形围蔽式结构,避免沉管在运输过程中的迎流冲击,能够对沉管进行保护,避免沉管磨损,减小了流体对船的阻力,减小了能源消耗;钢绞线提升系统用于对沉管施加拉力,将沉管移动到容置槽中,使沉管与工程船连接;沉放控制系统用于在沉放沉管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调节。

本发明提出的水下物运输安装方法,只采用一条工程船即可完成沉管的运输与安装,节约了成本,占用空间小,可适用范围广,灵活性好,减少作业时的吃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工程船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工程船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片体;2、船艏;3、连接桥;4、沉放垂直控制系统;5、沉放水平控制系统;6、钢绞线提升系统;7、中央集控室;8、螺旋桨;9、侧向推进机构;10、定位支点;11、吊机;12、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工程船,包括船体和船艏2。该工程船可用于运输安装沉管,也可用于内河水下打捞作业。本实施例以沉管运输安装为例。

船体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片体1,两个片体1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桥3,连接桥3上设置有沉放控制系统,片体1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套钢绞线提升系统6;船艏2连接于两个所述片体1的一端,船艏2为弧形围蔽式结构,船艏2与两个片体1之间形成容置槽,容置槽位于工程船的底部,用于容置沉管,容置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横向支撑系统。

通过将船艏2设置成弧形围蔽式结构,避免沉管在运输过程中的迎流冲击,对沉管进行保护,避免沉管磨损,减小了流体对船的阻力,减小了能源消耗;钢绞线提升系统6用于对沉管施加拉力,将沉管移动到容置槽中,使沉管与工程船连接;沉放控制系统用于在沉放沉管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调节。

片体1、连接桥3和船艏2一体成型,整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桥3有三个,三个连接桥3均匀间隔分布,靠近船艏2处的连接桥3与船艏2连接为一体。片体1由钢质材料焊接而成,结构为纵骨架式,其底层有双层,增加了强度。片体1的宽度为九米,片体1为多层。钢绞线提升系统6有三十套,并均匀间隔分布,确保受力均匀;每套钢绞线提升系统6可提升500吨的重量,减少沉管在运输过程中的吃水,减少航道疏浚量,节约工程成本。

沉放控制系统包括沉放垂直控制系统4和沉放水平控制系统5,沉放垂直控制系统4布置包括六台绞车,每个连接桥3的舱内设置两台绞车;沉放水平控制系统5包括九台绞车,每个连接桥3的甲板面上分布三台绞车。沉放控制系统能够调节沉管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置,保证沉管安放位置的准确性,进而确保隧道稳固。

横向支撑系统为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液压缸,液压缸对沉管的侧面进行支撑固定,保证沉管与过程船连接牢固,避免沉管在运输过程中晃荡,使得沉管不会脱落。

船艏2上设置有中央集控室7,沉放控制系统、钢绞线提升系统6和横向支撑系统均与中央集控室7电连接。两个片体1远离船艏2的一端均设置有螺旋桨8,螺旋桨8与中央集控室7电连接。船艏2的两侧设置有侧向推进机构9,侧向推进机构9与中央集控室7电连接。

船体上安装有吊机11。船体的边缘上和两个连接桥3之间的间隙处均设置有栏杆12,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工程船上采用动力定位系统,工程船上设置有八个锚泊定位支点10,保证工程船定位的准确性。

利用上述工程船运输安装沉管时,具体步骤为:

工程船抛锚就位,将沉管移至装船状态并固定好绞拉缆绳,利用工程船及岸端绞车将沉管绞拉至工程船的底部,压载工程船,安装钢绞线提升系统6,将沉管用钢绞线提升系统6移动至工程船的容置槽内,使沉管与工程船连接在一起,通过工程船的压载系统,排出工程船的压载水,减少工程船的吃水,沉管跟着船舶一起提升,用横向支撑系统固定沉管,沉管上安装测量塔;

工程船浮运到达沉放区,压载工程船到沉管自由浮态的吃水,连接锚泊缆绳,解除部分钢绞线提升系统6,连接沉放控制系统,然后解除全部钢绞线提升系统6,解除横向支撑系统,利用沉放控制系统调节沉管的具体位置,沉放到位,解除沉放控制系统,工程船空载返航。

在本实施例中,工程船空载时吃水5.5米,压载工程船至吃水10.4米,沉管与工程船连接在一起之后,工程船吃水8.5米;到达沉放区之后,将工程船压载至吃水9.5米,解除四套钢绞线提升系统6,连接沉放垂直控制系统4,继续压载工程船至钢绞线提升系统6不受力,同时,沉放垂直控制系统4慢慢受力,解除全部钢绞线提升系统6,利用沉放控制系统将工程船沉放到位。

本发明提出的水下物运输安装方法,只采用一条工程船即可完成沉管的运输与安装,节约了成本,占用空间小,可适用范围广,灵活性好,减少作业时的吃水,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