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遥控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522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遥控救生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属于救生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非常喜欢海上旅游或户外运动,经常也会发生溺水事故,一旦落水者离救援人员比较远,救生圈就很难第一时间送到落水者旁,会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多功能遥控救生圈。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救生圈无法远距离投递的不足。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包括卡扣、推进器、连接板、载体和无线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卡扣上安装有载体,载体上安装有无线控制系统和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有推进器,无线控制系统通过导线和推进器相连接。

所述连接板安装在载体两侧,连接板为柔性结构,可自由弯曲。

所述卡扣安装在浮体上,卡扣为可拆卸结构。

所述无线控制系统内安装有可充电蓄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

所述载体前部安装有天线体,天线体包括天线、空心体、铅坠体和转动杆,空心体上方为天线,下方为铅坠体,左侧为自由转动连接的转动杆,转动杆为防止脱落的t型结构,转动杆与载体相连接,这样的构架在水中天线将始终朝上。

所述载体上部安装有弹射体,弹射体包括电磁阀、实心球、绕线和壳体,壳体左侧的空腔内安装有实心球、绕线和高压气体,实心球上部封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无线控制系统相连接,当电池阀缩回时,实心球带动绕线弹射出去。

所述浮体为环形或u型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一旦落水者比较远,本装置可遥控送过去,将大大缩短救援时间,尤其是在一些条件恶劣的地方,还可以弹射救援绳索,通用性高还能重复利用,应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功能遥控救生圈的立体图;

图2是天线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弹射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体2、卡扣3、推进器4、连接板5、载体6、无线控制系统7、天线体8、弹射体9、天线10、空心体11、铅坠体12、转动杆13、电磁阀14、实心球15、绕线16、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包括卡扣2、推进器3、连接板4、载体5和无线控制系统6,其特征是:所述卡扣2上安装有载体5,载体5上安装有无线控制系统6和连接板4,连接板4上安装有推进器3,提供前进的动力,无线控制系统6通过导线和推进器3相连接,从而实现无线遥控。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4安装在载体5两侧,连接板4为柔性结构,可自由弯曲,这样无论正反扔下水,推进器3都会垂下水中。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其特征是:所述卡扣2安装在浮体1上,卡扣2为可拆卸结构,方便分离拆装。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其特征是:所述无线控制系统6内安装有可充电蓄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提供设备的整体性能。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其特征是:所述载体5前部安装有天线体7,天线体7包括天线9、空心体10、铅坠体11和转动杆12,空心体10上方为天线9,下方为铅坠体11,左侧为自由转动连接的转动杆12,转动杆12为防止脱落的t型结构,转动杆12与载体5相连接,这样的构架在水中天线9将始终朝上,有效防止信号无法发送。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其特征是:所述载体5上部安装有弹射体8,弹射体8包括电磁阀13、实心球14、绕线15和壳体16,壳体16左侧的空腔内安装有实心球14、绕线15和高压气体,实心球14上部封有电磁阀13,电磁阀13与无线控制系统6相连接,当电池阀13缩回时,实心球14带动绕线15弹射出去,方便危险情况下救援人员拉线施救,实心球14密度小于水。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其特征是:所述浮体1为环形或u型结构,方便制造使用的均可。

本发明使用方法:一旦有人落水,救援人员将本装置扔进水中,用手中的遥控器遥控推进器3工作,快速驶向需要施救的人员旁,这样就不用救生员游泳过去施救了,提高了安全性,缩短了救援时间,紧急情况下还可弹射救援绕线进行拉回来,尤其适合危险水域。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包括卡扣、推进器、连接板、载体和无线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卡扣上安装有载体,载体上安装有无线控制系统和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有推进器,无线控制系统通过导线和推进器相连接;本发明的优点:一旦落水者比较远,本装置可遥控送过去,将大大缩短救援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方懂平;初桂全;陈伟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方懂平
技术研发日:2017.05.24
技术公布日:2017.08.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