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溺水警示及自救功能的心率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3152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溺水警示及自救功能的心率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心率带,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溺水警示及自救功能的心率带。



背景技术:

在暑假时分,很多人喜欢到海边戏水,但是由于很多人不会游泳,因而容易发生溺水事件而造成惨剧。

就目前而言,为了有效应对以上难题,很多人在去海边过程中均带有救生圈,然而市面上的救生圈体积一般较大,实时携带极其不便,因而很多人便会嫌携带麻烦而不接受这种预防方式。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420776472.1)披露了一种溺水救生手表,其通过在手表内设置所述充气囊,当使用者在溺水过程中使用,可以开启进液孔使得水由进液孔进入装载壳体中与碳化钙填充块混合而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气体,而这些气体可以填充于充气囊中使充气囊形成一飘浮水面的漂浮件,使用者不用费力便可飘浮在水面以等待救援。以上溺水救生手表需要通过手动去操作自救,因而仅仅在人主观上有意识到危险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然而很多溺水事故的发生往往存在游泳者主观上没有意识到危险情况,而且意识到危险已经无力去操作自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溺水警示及自救功能的心率带,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溺水救生手表需要通过手动去操作自救的缺陷。

一种具有溺水警示及自救功能的心率带1,包括胸带本体2、装设于该胸带本体2上的心率传感器3以及装设于该胸带本体2上并与所述心率传感器3的输出端相连的处理器4,上述心率带1还包括提醒单元5以及至少一气囊发生装置6,所述提醒单元5的使能端与所述处理器4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气囊发生装置6包括气罐60、与该气罐60相连的压缩气囊61以及用于控制气罐60与压缩气囊61连通或阻隔的气阀62,所述气阀62的使能端与所述处理器4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胸带本体2上设置有至少一安装座20,每个气囊发生装置6的气罐60对应地固定于其中一安装座20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姿势识别单元7,所述姿势识别单元7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4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用于检测水位深度的水压传感器8,所述水压传感器8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4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433M无线通讯模块9,所述433M无线通讯模块9的使能端与所述处理器4的输出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心率传感器3位于胸带本体2的正面内侧,并且与佩戴者佩戴时的心脏位置相贴合。

进一步的,各个所述气囊发生装置6间隔布置于所述胸带本体2背面的外侧,并且位于佩戴者佩戴时的后背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提醒单元5为蜂鸣器、震动器和发光器中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按键单元,所述按键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处理器。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在心率带上设置气囊发生装置6和提醒单元5,处理器4可以时刻接收心率传感器3监测到的游泳者的心率数据和其他生理数据,一旦该类数据落入溺水风险的数据范围内,处理器4即可通过提醒单元5告知游泳者风险,如果以上数据继续朝着不利方向发展,处理器4即可控制气阀62动作,使得气罐60向气囊打气,气体可以填充于压缩气囊61中使其形成一飘浮水面的漂浮件,使用者不用费力便可飘浮在水面以等待救援。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水压传感器8和姿势识别单元7,可以分别获取使用者游泳深度以及使用者游泳姿势是否正常,这些数据可以结合心率传感器3监测到的心率数据,综合性地考评使用者是否存在溺水风险,从而提高警示和自动救助的准确性和必要性。

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433M无线通讯模块9,可以与外界进行无阻碍通讯,及时向外界传递游泳者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险情,可以第一时间通知救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具有溺水警示及自救功能的心率带,包括胸带本体2、装设于该胸带本体2上的心率传感器3以及装设于该胸带本体2上并与所述心率传感器3的输出端相连的处理器4,上述心率带1还包括提醒单元5以及至少一气囊发生装置6,所述提醒单元5的使能端与所述处理器4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气囊发生装置6包括气罐60、与该气罐60相连的压缩气囊61以及用于控制气罐60与压缩气囊61连通或阻隔的气阀62,所述气阀62的使能端与所述处理器4的输出端相连。

参照图1和图2。所述胸带本体2上设置有至少一安装座20,每个气囊发生装置6的气罐60对应地固定于其中一安装座20上。

参照图1和图2。上述心率带1还包括一姿势识别单元7,所述姿势识别单元7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4相连接。

参照图1和图2。上述心率带1还包括一用于检测水位深度的水压传感器8,所述水压传感器8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4相连接。

参照图1和图2。上述心率带1还包括433M无线通讯模块9,所述433M无线通讯模块9的使能端与所述处理器4的输出端相连接。

参照图1和图2。所述心率传感器3位于胸带本体2的正面内侧,并且与佩戴者佩戴时的心脏位置相贴合。各个所述气囊发生装置6间隔布置于所述胸带本体2背面的外侧,并且位于佩戴者佩戴时的后背位置。

进参照图1和图2。所述提醒单元5为蜂鸣器、震动器和发光器中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在心率带上设置气囊发生装置6和提醒单元5,处理器4可以时刻接收心率传感器3监测到的游泳者的心率数据和其他生理数据,一旦该类数据落入溺水风险的数据范围内,处理器4即可通过提醒单元5告知游泳者风险,如果以上数据继续朝着不利方向发展,处理器4即可控制气阀62动作,使得气罐60向气囊打气,气体可以填充于压缩气囊61中使其形成一飘浮水面的漂浮件,使用者不用费力便可飘浮在水面以等待救援。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水压传感器8和姿势识别单元7,可以分别获取使用者游泳深度以及使用者游泳姿势是否正常,这些数据可以结合心率传感器3监测到的心率数据,综合性地考评使用者是否存在溺水风险,从而提高警示和自动救助的准确性和必要性。

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433M无线通讯模块9,可以与外界进行无阻碍通讯,及时向外界传递游泳者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险情,可以第一时间通知救援。

在本实施例中,姿势识别单元7可以是神经元网络学习模块,其内包含陀螺仪、加速度计以及处理器4。此技术于虚拟现实设备中已广泛应用,因而此处不对其具体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叙述。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心率带还包括按键单元,所述按键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处理器4,该按键单元是游泳者自助求救时使用,通过该按键单元的操作可以让游泳者遇到危险并且意识清醒的人主动触发气囊发生装置6,并且同时通过433M无线通讯模块9向外界求助。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心率带,还可以替换成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具体的硬件结构不变,仅仅在于使用者穿戴位置的变动,因而凡利用此构思对应用于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