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艇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7274发布日期:2018-09-05 00:0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与海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艇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船舶与海工行业的高速发展,高海况作业已经不可避免。救援船只、海工平台、渔业执法和军舰船只经常会将工作艇或救生艇释放下去并且回收上来,而且很多使用场景中需要增大工作艇数量,由以前一只艇增加到双艇,如何能够快速、安全的对多个小艇的存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艇存放装置,可以快速、安全的进行小艇的存放和转移,实现对多个小艇的存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艇存放装置,设置在甲板上,包括:

固定存放机构,其上可放置小艇,固设在所述甲板上,并且位于艇吊架的工作半径内,以及,

移动存放机构,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甲板上,其上包括可放置小艇的至少两个间隔的高度可调式接触面;

所述移动存放机构的行程涵盖所述固定存放机构所在区域,可使所述移动存放机构上的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固定存放机构共线且错开排布。

本技术方案,移动存放机构具备可调节高度且可与固定存放机构共线的接触面以放置小艇,因而其可以从固定存放机构上移走小艇,所以艇吊架只需要在固定存放机构的位置收放小艇,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艇吊架系统因双艇存放位置差异而必须增大吊臂工作半径的问题,也可以减少艇吊架的负载。固定存放机构与移动存放机构上均可以放置小艇,可以至少实现2个小艇的存放功能。

优选的,所述固定存放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下压板以及两个第一上压板,两个所述第一上压板均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且所述第一下压板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上压板可滑动铰接;

所述移动存放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下压板、两个第二上压板以及高度可调整的第二支架,两个所述第二上压板均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且所述第二下压板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上压板可滑动铰接;

所述移动存放机构的行程涵盖所述固定存放机构所在区域,可使所述两个第二支撑架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共线且错开排布。

本技术方案,在存放小艇时,可以用艇自身的重力压紧支撑卡紧,固定牢靠,存放操作十分简洁快速。并且该结构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不同重量的小艇,具备很好的适用性。

具体的,所述固定存放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并排间隔摆放的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移动存放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并排间隔摆放的所述第二支撑架。

具体的,所述移动存放机构进一步包括齿条轨道、驱动器以及啮合齿轮。

其中,所述齿条轨道铺设在所述甲板上,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啮合齿轮与所述齿条轨道啮合,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啮合齿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器包括液压马达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液压马达,输出端连接所述啮合齿轮。

具体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移动存放机构。也即可以适用于三个小艇的存放。

具体的,

所述第一上压板与所述第一下压板通过旋转销与销孔配合铰接,销孔为条形孔;

和/或;

所述第二上压板与所述第二下压板通过旋转销与销孔配合铰接,销孔为条形孔。

优选的,

所述第一上压板的重心位于其与所述第一机架铰接点的远离所述第一下压板一侧;

和/或;

所述第二上压板的重心位于其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点的远离所述第二下压板一侧。

本技术方案,通过重心的设计使得支撑架有自动复位的功能,免除了人力使其复位的操作。

优选的,

所述第一上压板上远离所述第一下压板的一端铰接有导轮;

和/或;

所述第二上压板上远离所述第二下压板的一端铰接有导轮。

本技术方案,导轮可以旋转,其表面的弧形还可以同小艇外表的弧形相适配,因而可以配合上压板和下压板紧固小艇。

优选的,

所述第一机架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上压板转动轨迹上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上压板下方;

和/或;

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上压板转动轨迹上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二上压板下方。

本技术方案,可以保证支撑架复位至一定角度,避免其回复至系统的死点卡死。

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上压板处于水平状态时的下表面位置处,所述第一上压板抵靠所述第一限位块维持水平状态;

和/或;

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上压板处于水平状态时的下表面位置处,所述第一上压板抵靠所述第一限位块维持水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艇存放装置,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在存放小艇时,可以用艇自身的重力压紧支撑卡紧存放装置,固定牢靠,存放操作十分简洁快速。并且该结构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不同重量的小艇,具备很好的适用性。

2、移动存放机构具备可调节高度且可与固定存放机构共线的接触面以放置小艇,因而其可以从固定存放机构上移走小艇,所以艇吊架只需要在固定存放机构的位置收放小艇而由移动存放机构移转,如此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艇吊架系统因双艇存放位置差异而必须增大吊臂工作半径的问题,相应的也可以减少艇吊架的负载。

3、固定存放机构与移动存放机构上均可以放置小艇,可以至少实现2个小艇的存放功能。

4、通过重心以及限位结构的设计使得支撑架有自动复位至一定角度的功能,免除了人力使其复位的操作,也避免了机构复位至死点卡死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小艇存放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小艇存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小艇存放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复位状态下第二支撑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受压状态下第二支撑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100、甲板,210、第一支撑架,211、第一支架,212、第一下压板,213、第一上压板,220、导轮,300、移动存放机构,310、第二支撑架,311、第二支架,312、第二下压板,313、第二上压板,314、销轴,315、销孔,320、齿条轨道,321、减速机,322、啮合齿轮,323、液压马达,330、液压油缸,331、油缸耳板,332、油缸销轴,340、第二限位块,350、移动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小艇存放装置,其设置在甲板100上,包括位置固定的固定存放机构和可移动的移动存放机构300。

移动存放机构300包括至少两个并排摆放的第二支撑架310,第二支撑架310包括第二下压板312、两个第二上压板313以及高度可调整的第二支架311,两个第二上压板313均铰接于第二支架311上,并且第二下压板312分别与两个第二上压板313可滑动铰接,也即第二下压板312既可以绕第二上压板313旋转,且还可相对其滑动,则图3中所示的第二支撑架在上部受压时机构可以发生旋转形成类似图4中的结构,两个呈一定角度分布的第二上压板313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小艇可以抵靠在第二上压板313上被限位固定。

固定存放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并排摆放的第一支撑架210,第一支撑架210包括第一支架211、第一下压板212以及两个第一上压板213,两个第一上压板213均铰接于第一支架211上,并且第一下压板212分别与两个第一上压板213可滑动铰接。固定存放机构摆放小艇的原理同移动存放机构相同,并且其位于艇吊架(图中未画出)的工作半径内。

而两存放机构的不同点在于,移动存放机构300的第二支架310的高度是可调整的,同时其还是可以沿甲板移动的,其行程涵盖固定存放机构所在区域,固定存放机构的两个第一支撑架210分别位于移动存放机构300两侧,移动存放机构300可以行进至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架210之间且与其共线。此时第二支撑架310可以调整高度至低于第一支撑架210,以将第一支撑架210上放置的小艇托起,或者调整高度至高于第一支撑架210,先于固定存放机构承接到艇吊架放置的小艇。

详细说明之,参照图1所示,若艇吊架行将向第一支撑架210所在区域放置小艇,可平移该移动存放机构300至两个第一支撑架210之间,调整第二支撑架310高度使得其高于第一支撑架,则艇吊架将直接将小艇放置在第二支撑架310上,完成后移动存放机构300移开至与固定存放机构相距一定距离。艇吊架可继续向第一支撑架210上放置小艇,即完成对存放两个小艇至两个存放机构的动作。

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实现对两个小艇的存放动作。参照图1所示,还是艇吊架行将向第一支撑架210所在区域放置小艇的状态,此次艇吊架可直接将该小艇放置在第一支撑架210上。完成后调整第二支撑架310高度使得其低于第一支撑架210并且位于小艇下方,平移该移动存放机构300至两个第一支撑架210之间,提高第二支撑架310的高度使其托起小艇,完成后移动存放机构300携带小艇移开至与固定存放机构相距一定距离。此时艇吊架可继续向第一支撑架210上放置小艇,同样可完成对两个小艇的存放动作。

对小艇释放时需首先驱动艇吊架吊起第一支撑架210上的小艇,而后平移移动存放机构至第一支撑架210处,艇吊架再吊起第二个小艇。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选用其他结构实现放置小艇的结构,只需满足固定存放机构固设在甲板100位于艇吊架的工作半径内,移动存放机构300可移动的设置在甲板100上,其上包括可放置小艇的高度可调式接触面。移动存放机构300的行程涵盖固定存放机构所在区域,可使移动存放机构300上的接触面与固定存放机构共线且错开排布。示例性的,图1中第二支撑架310是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架210的内侧的,在满足其轨道与机架同第一支撑架不干涉的情况下,第二支撑架310还可以选择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架210的外侧,或者一个第二支撑架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架210外侧,另一个第二支撑架位于内侧。此外,移动存放机构也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二支撑架310,只需其沿小艇船体方向有一定厚度,可以保证其稳定托起小艇即可。

示例性的,移动存放机构300进一步包括齿条轨道320、液压马达323、减速机321以及啮合齿轮322,并且第二支架311下包括有移动框架350。齿条轨道320铺设在甲板100上,液压马达323和减速机321以及啮合齿轮322设置在移动框架350上,啮合齿轮322与齿条轨道320啮合,减速机321的输入端连接液压马达323,输出端连接啮合齿轮322,啮合齿轮322带动移动框架350平移。示例性的,参照图3所示,第二支架311上还设置有液压油缸330、油缸销轴332以及油缸耳板331,液压油缸330通过油缸销轴332连接油缸耳板331,以驱动第二支架的高度变化。

另外,图1中显示的结构中包括一个移动存放机构和一个固定存放机构,可以适用于两个小艇的存放。若母船中包括三个小艇,则可以在图中右侧布置一个移动存放机构,左右两侧移动存放机构的行程不发生干扰,结构组成和原理同上文相似,则可以适用于三个小艇的存放。依次类推,若小艇数目进一步增多,可以适应性的布设不同移动存放机构的行程使其均可运行至与固定存放机构共线。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固定存放机构以及移动存放机构的结构还可以做进一步的优化。

如图2所示,以固定存放机构的示意图为例,第一上压板213的重心位于其与第一机架铰接点的远离第一下压板212一侧;可以使得在无外力压迫的情况下结构可以自动复位,免去人力操作的时间,为达到该重心分配效果,可以在第一上压板212的相应部分增加配重。示例性的,在第一上压板213上远离第一下压板212的一端铰接设置导轮220或配重块;导轮220可以旋转,并且其表面的弧形还可以同小艇外表的弧形相适配,因而可以配合上压板和下压板紧固小艇。

相应的,如图3-5所示,移动存放机构上也可以采同与上述固定存放机构相同的结构设计,即第二上压板313的重心位于其与第二支架311铰接点的远离第二下压板312一侧。第二上压板313上远离第二下压板312的一端铰接有导轮。进一步优选的,第二支架311上设置有位于第二上压板313转动轨迹上的第二限位块340,第二限位块340位于第二上压板313下方。该机构可以保证存放机构复位至指定位置,即图3所示的稳态,避免连杆机构到达死点卡死而无法工作。再进一步的,第二限位块340位于第二上压板313处于水平状态时的下表面位置处,所述第二上压板313抵靠所述第二限位块340维持水平状态。相应的固定存放机构也可在相应位置设置限位块,原理与上述是相同的。

如图3-5所示,再以移动存放机构的示意图为例,第二上压板313与第二下压板312通过销轴314与销孔315配合铰接,销孔315为条形孔,销轴314在条形的销孔315中有一定的行程,可以保证第二上压板313旋转的同时还可以沿条形孔滑移,因而得以完成从图3与图4两种状态的切换。与之类似的,固定存放机构也可采取上述结构形式,也即第一上压板213与第二下压板212通过销轴与销孔配合铰接,销孔为条形孔,销轴在条形的销孔中有一定的行程。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