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4613发布日期:2019-03-08 23:36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装备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大型船舶,在靠岸后,为了方便人员和车辆上岸或者登船,需要在船舶与岸边(如码头)之间搭设船岸衔接跳板。

现有的液压式滚装船岸衔接跳板,自动化程度高、操控性能好,在滚装船舶上的应用越来越广。但是,现有的液压式跳板在实际使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装卸的气象要求较高,在装卸过程中,一旦船舶发生出现晃动,跳板受到的扭力将直接传递到液压装置上,对液压装置造成损伤,从而降低了跳板的使用寿命。如果晃动较大,更会造成船岸衔接的不稳定,腌制影响车辆以及人员上下。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船岸衔接跳板,其安全、可靠,能够在船舶发生晃动的情况下,有效削弱船舶摇摆对跳板所形成的扭力影响,保证船岸衔接跳板的整体使用寿命,提升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其安全、可靠,能够在船舶发生晃动的情况下,有效削弱船舶摇摆对跳板所形成的扭力影响,保证船岸衔接跳板的整体使用寿命,提升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包括主跳板和副跳板;

所述主跳板的左端部与船舶相铰接;

所述主跳板的右端部与副跳板的左端部之间为活动式连接;

所述副跳板的右端用于接岸;

所述主跳板的左端通过链条与外置液压杆右端的活塞杆相柔性连接;

所述外置液压杆的左端与船舶相铰接。

其中,所述主跳板的左端顶部纵向中间位置,通过链条与外置液压杆右端的输出轴相柔性连接;

或者,所述主跳板的左端前后两侧,分别通过链条与外置液压杆右端的输出轴相柔性连接。

其中,所述主跳板的右端部与副跳板的左端部,通过三个连接环相活动连接;

所述主跳板的右端部纵向贯穿设置有一根主跳板连接轴,所述主跳板的右端部在主跳板连接轴相对应的位置间隔设置有三个主跳板连接轴豁口;

所述副跳板的左端部贯穿设置有一根副跳板连接轴,所述副跳板的左端部在与所述副跳板连接轴相对应的位置间隔设置有三个副跳板连接轴豁口,该副跳板连接轴豁口与主跳板连接轴豁口对应设置;

位于一个主跳板连接轴豁口处的主跳板连接轴和位于一个副跳板连接轴豁口处的副跳板连接轴,分别与一个连接环的左端和右端相铰接;

所述连接环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为圆弧形状。

其中,连接环左右两端的圆弧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主跳板连接轴的圆心和副跳板连接轴的圆心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主跳板的右端底部连接有一个纵向分布的弹性桩腿装置;

所述弹性桩腿装置包括纵向分布的卡轴;

所述卡轴的底面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垂直分布的弹性桩腿;

所述卡轴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一对夹板组合与主跳板相连接;

每对夹板组合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

所述上夹板位于下夹板的顶部;

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夹持固定所述卡轴。

其中,所述弹性桩腿包括腿柱和接地部;

所述腿柱固定连接所述接地部顶部;

所述腿柱外部套有螺旋分布的弹簧;

所述卡轴的底面前后两端分布具有垂直向下的桩腿安装杆;

所述桩腿安装杆的底部具有开口向下的垂直凹槽;

所述腿柱插入所述垂直凹槽中,并且与所述垂直凹槽之间为间隙配合。

其中,所述卡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内凹的限位连接部;

所述限位连接部与上夹板和下夹板相对应设置;

所述上夹板的底部具有半圆形的第一卡槽,所述下夹板的顶部在与第一卡槽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卡槽;

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上下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卡槽,所述圆形卡槽用于设置所述卡轴的限位连接部。

其中,所述主跳板的中部开有一条沿着主跳板长边走向分布的长条形的内槽;

所述内槽内安装有一个内置液压杆;

所述内置液压杆右端的活塞杆与一根连接杆的左端相铰接;

所述连接杆的右端与所述弹性桩腿装置相铰接。

其中,所述卡轴的底面中部,还具有一个垂直分布的固定桩腿;

所述固定桩腿的下端固定有一个桩腿固定孔;

所述个桩腿固定孔突出于所述固定桩腿的左端面;

所述连接杆的右端铰接在桩腿固定孔上。

其中,所述主跳板的右端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挡板;

所述挡板的垂直中心线与所述主跳板的右端底部相垂直;

所述挡板位于所述下夹板的正右侧,并且其左端上部与所述下夹板的右侧面相接触;

所述挡板的右端下部与所述副跳板的左端下部对应设置,位于所述副跳板的左端下部的旋转轨迹上;

所述挡板的形状为梯形。

由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其安全、可靠,能够在船舶发生晃动的情况下,有效削弱船舶摇摆对跳板所形成的扭力影响,保证船岸衔接跳板的整体使用寿命,提升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的总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中船舶与主跳板之间的外置液压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中主跳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中主跳板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中弹性桩腿装置的正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中弹性桩腿的左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中上夹板和下夹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中下夹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中螺栓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中副跳板的正视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中副跳板的左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中用于连接主跳板与副跳板的连接环的示意图。

图中:1为外置液压杆;2为链条;3为主跳板;4为内置液压杆;5为连接杆;6为内槽;7为桩腿固定孔;8为弹性桩腿装置;9为上夹板;10为挡板;

11为连接环;12为副跳板;13为螺栓;14为主跳板连接轴;15为弹簧桩腿;16为卡轴;17为下夹板;18为螺帽;19为副跳板连接轴;

100为船舶,140为主跳板连接轴豁口,190为副跳板连接轴豁口。

所150为,151为接地部,152为弹簧,160为限位连接部,161为桩腿安装杆161;

90为第一卡槽,170为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安装在船舶上,具体包括主跳板3和副跳板12;

所述主跳板3的左端部与船舶100相铰接;

所述主跳板3的右端部与副跳板12的左端部之间为活动式连接;

所述副跳板12的右端用于接岸(例如铺设在码头上);

所述主跳板3的左端通过链条2与外置液压杆1右端的活塞杆相柔性连接;

所述外置液压杆1的左端与船舶100相铰接。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所述外置液压杆1的左端与船舶的船体相铰接位置与用于连接主跳板的船舶船层表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链条2与主跳板3的左端顶面的连接处和主跳板3的左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当然,具体还可以根据通常要靠岸的岸边的高度,选择对应高度的船体相铰接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跳板3的左端部,与船舶100相铰接的位置,通常设置在船舶第一层(即水面往上第1层,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是其他层)。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关于链条2和外置液压杆1与主跳板3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为:所述主跳板3的左端顶部纵向中间位置,通过链条2与外置液压杆1右端的输出轴相柔性连接。即链条分布在主跳板3的左端中部上方;

此外,还可以为所述主跳板3的左端前后两侧,分别通过链条2与外置液压杆1右端的输出轴相柔性连接。即两条链条分布在主跳板3的左端前后两侧。

当然,根据用户的需要,还可以为其他的连接结构,只要能够保证安全收放主跳板3,并且保证外置液压杆1与主跳板3之间的柔性连接即可。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关于所述主跳板3的右端部与副跳板12的左端部之间为活动式连接,具体的结构为:

所述主跳板3的右端部与副跳板12的左端部,通过三个连接环11相活动连接。

具体实现上,所述主跳板3的右端部纵向贯穿设置有一根主跳板连接轴14,所述主跳板3的右端部在主跳板连接轴14相对应的位置间隔设置有三个主跳板连接轴豁口140,该主跳板连接轴豁口140用于露出主跳板3右端部内的主跳板连接轴14的预设局部位置;

所述副跳板12的左端部贯穿设置有一根副跳板连接轴19,所述副跳板12的左端部在与所述副跳板连接轴19相对应的位置间隔设置有三个副跳板连接轴豁口190,该副跳板连接轴豁口190与主跳板连接轴豁口140对应设置,该副跳板连接轴豁口190用于露出所述副跳板12的左端部内的副跳板连接轴19的预设局部位置;

位于一个主跳板连接轴豁口140处的主跳板连接轴14和位于一个副跳板连接轴豁口190处的副跳板连接轴19,分别与一个连接环11的左端和右端相铰接;也就是说,共有三个连接环11,当然,根据用户的需要和具体的结构,还可以设置多个连接环,并相应调整配套的连接结构。

所述连接环1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为圆弧形状。

具体实现上,连接环11左右两端的圆弧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主跳板连接轴14的圆心和副跳板连接轴19的圆心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所述主跳板3的右端底部连接有一个纵向分布的弹性桩腿装置8。

具体实现上,所述弹性桩腿装置8包括纵向分布的卡轴16;

所述卡轴16的底面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垂直分布的弹性桩腿15;

所述卡轴16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一对夹板组合与主跳板3相连接;

每对夹板组合包括上夹板9和下夹板17;

所述上夹板9位于下夹板17的顶部;

所述上夹板9和下夹板17之间夹持固定所述卡轴16。

具体实现上,所述弹性桩腿15包括腿柱150和接地部151;

所述腿柱150固定连接所述接地部151顶部;

所述腿柱150外部套有螺旋分布的弹簧152;

所述卡轴16的底面前后两端分布具有垂直向下的桩腿安装杆161;

所述桩腿安装杆161的底部具有开口向下的垂直凹槽;

所述腿柱150插入所述垂直凹槽中,并且与所述垂直凹槽之间为间隙配合。因此,腿柱150能够在垂直凹槽中,上下移动,从而使得触发弹簧的弹性势能,保证了弹性桩腿与地面的平稳接触,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腿柱150的形状大小与垂直凹槽对应匹配,并且为间隙配合。

此外,为了避免弹性桩腿15从桩腿安装杆161处脱落,具体结构为:

所述腿柱150的顶部还具有横向分布的卡盘,所述卡盘的直径大于腿柱150的直径;

所述卡桩腿安装杆161与卡盘相对应的位置具有防脱落槽,所述防脱落槽位于垂直凹槽的顶部;

所述卡盘位于防脱落槽中。

当然,根据实际的需要,用户还可以设置其他的防脱落结构,由于防脱落结构为现有常用的结构,可以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展开描述。

具体实现上,所述卡轴16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内凹的限位连接部160;

所述限位连接部160与上夹板9和下夹板17相对应设置;

所述上夹板9的底部具有半圆形的第一卡槽90,所述下夹板17的顶部在与第一卡槽90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卡槽170;

第一卡槽90和第二卡槽170上下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卡槽,所述圆形卡槽用于设置所述卡轴16的限位连接部160。

具体实现上,所述上夹板9内嵌于所述主跳板3中,可以与主跳板3整体一体成型;

所述上夹板9的左右两端和下夹板17的左右两端合在一起后,分别通过螺栓13和螺母18固定连接。

具体实现上,所述上夹板9与主跳板3整体一体成型,并预留有螺栓通孔。

因此,对于本发明,卡轴16由于限位连接部160的设计,可以在圆形卡槽内,沿着其纵向中心轴线转动,从而实现与主跳板3相铰接连接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所述主跳板3的中部开有一条沿着主跳板3长边走向分布的长条形的内槽6;

所述内槽6内安装有一个内置液压杆4;

所述内置液压杆4右端的活塞杆与一根连接杆5的左端相铰接;

所述连接杆5的右端与所述弹性桩腿装置8相铰接。

因此,对于本发明,在内置液压杆4的作用下,可以推动弹性桩腿装置8向右逆时针转动。

具体实现上,为了实现让连接杆5的右端,与所述弹性桩腿装置8相铰接,具体结构为:

所述卡轴16的底面中部,还具有一个垂直分布的固定桩腿80;

所述固定桩腿80的下端固定有一个桩腿固定孔7;

所述个桩腿固定孔7突出于所述固定桩腿80的左端面;

所述连接杆5的右端铰接在桩腿固定孔7上。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为了对弹性桩腿装置8的转动位置进行限制,所述主跳板3的右端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挡板10;

所述挡板10的垂直中心线与所述主跳板3的右端底部相垂直;

所述挡板10位于所述下夹板17的正右侧,并且其左端上部与所述下夹板17的右侧面相接触。

具体实现上,所述挡板10的右端下部与所述副跳板12的左端下部对应设置,位于所述副跳板12的左端下部的旋转轨迹上(即绕着与所述主跳板3右端部的连接点,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的圆形轨迹)。

因此,对于本发明,所述挡板10用于限制所述弹性桩腿装置8的向右倾(即岸边方向倾),以及限制所述副跳板12的向左倾(即船舶方向倾)。

具体实现上,所述挡板10的形状优选为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发明,所述弹性桩腿装置安装在主跳板右端,依靠重力和链式传动装置实现弹性桩腿装置收放;所述弹性桩腿装置由三个桩腿,中间桩腿为固定式不具备弹性,是整个装置的主支撑腿,左右两侧的桩腿为弹性桩腿,具备一定的弹性压缩空间。所述副跳板通过宽松铰接的方式与主跳板连接,所述主跳板、副跳板连接端均为弧形设计,从而降低由于船舶晃动造成车辆上下跳板的不畅。副跳板与主跳板连接端设有支撑装置,车辆在副跳板上行驶,力量可以直接由支撑装置传递给地面,降低了主跳板的承重压力。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

首先,将弹性桩腿装置8的卡轴16中的限位连接部160,对准上夹板9的第一卡槽90,然后安装下夹板17,并利用螺栓13、螺帽18拧紧。因此,卡轴16可以在上下夹板形成的圆形卡槽内,绕着纵向中心轴转动;

接着,将内置液压杆4安装至主跳板内槽6里,用连接杆5连接内置液压杆4与桩腿固定孔7;用连接环11连接主跳板3和副跳板12,连接环11的左右圆弧中心间距离大于主跳板连接轴14圆心和副跳板连接轴19圆心间的距离。

然后,外置液压杆1的活塞杆推出,放置本发明的跳板,这时候,弹性桩腿装置8主要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在整个下放过程中,弹性桩腿装置8由于是铰接上下夹板形成的圆形卡槽内,因此能够一直与地面保持垂直,副跳板12在重力作用和挡板10作用下会保持一定的角度下放;

然后,当弹性桩腿装置8将要接触岸边时,通过将内置液压杆4加大推力,将弹性桩腿装置8中的弹性桩腿15推至挡板10处,然后外置液压杆1继续推出,直至弹性桩腿15和固定弹性桩腿80与地面接触,此时,副跳,12已平稳放置岸边;

然后,继续推出外置液压杆1,让链条2处于张弛状态。此时,车辆可以在本发明的跳板上行驶,实现上船或者下船。

对于本发明,当船舶出现晃动,跳板的左右摆动最终传递到弹性桩腿装置8的前后两侧的弹性桩腿15上,虽然跳板会出现小幅摆动,但是,由于主跳板与副跳板连接端均采用弧形设计,并且通过连接环11进行活动的宽松连接,因此不会对车辆行驶产生不良的影响。

另外,对于本发明,由于此时链条2处于张弛状态,跳板的持续摆动,不会将力反向传递到液压杆1上,启动了保护作用。一旦岸边出现一定的不平整,主跳板与副跳板间的连接环11采用的宽轴距设计,能够确保主跳板与副跳板在存在小幅高度差的情况下,还能可靠的衔接,且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作为一种滚装船岸衔接装备,可以利用弹性装置和柔性连接设计,降低设备损伤,提升液压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装卸的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具有以下的优势:

1、能够保证在跳板放下时,液压杆不受由于船舶摇荡运动而产生的附加力,提高了跳板的适用性。

2、利用液压装置加链条的柔性涉及,解决了液压杆受力问题;

3、利用弹性桩腿装置,削弱了船舶晃动对跳板作用的扭力影响问题,与此同时还充分利用重力,借住外置液压杆和链条的配合,可有效的完成弹性桩腿的收放作业。

4、与现有液压跳板相比,本发明显著提高了液压装置的使用周期,解决了传统液压跳板的环境适用性问题,能够大大提升滚装码头作业效率。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滚装船岸衔接跳板,其安全、可靠,能够在船舶发生晃动的情况下,有效削弱船舶摇摆对跳板所形成的扭力影响,保证船岸衔接跳板的整体使用寿命,提升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