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斜式螺旋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5709发布日期:2018-11-02 23:41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桨,特别是一种侧斜式螺旋桨。



背景技术:

螺旋桨是指靠桨叶在空气或水中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螺旋桨有至少两个桨叶与桨毂相连接组成,桨叶的向后一面为螺旋面或近似于螺旋面。桨叶的一侧边形成导边,另一侧边形成随边。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将桨叶形状改进,使其在平稳性、航速方面有所提高,油耗方面有所下降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平稳、有利提高航速、降低油耗的侧斜式螺旋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侧斜式螺旋桨,包括桨毂、与桨毂相连接的在桨毂周边均匀分布的多个桨叶,桨叶的一侧边形成导边,另一侧边形成随边;所述的随边在桨叶的正投影方向上形成向内凹的弧线状,该弧线由如下数据确定:

在桨叶的正投影方向上以桨毂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弧与桨叶中心线的交点B到第一圆弧与随边的交点C形成的弧长CB与第一圆弧的半径比为109.6/210;

在桨叶的正投影方向上以桨毂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二圆弧与桨叶中心线的交点D到第二圆弧与随边的交点E形成的弧长ED与第二圆弧的半径比为145.4/350;

在桨叶的正投影方向上以桨毂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三圆弧与桨叶中心线的交点F到第三圆弧与随边的交点G形成的弧长GF与第三圆弧的半径比为209.3/490;

在桨叶的正投影方向上以桨毂的中心为圆心的第四圆弧与桨叶中心线的交点H到第四圆弧与随边的交点K形成的弧长KH与第四圆弧的半径比为319.9/630;

所述的随边在桨叶的正投影方向上形成向内凹的弧线为所述的C、E、G、K各点的圆滑过渡连线。

本实用新型的侧斜式螺旋桨,由于随边是向内凹的弧线,在运行过程中明显提高了稳定性,同时在相同的动力输出情况下也提高了航速,相同航速时会节省燃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了清楚表达桨叶,在附图中只画出其中一个桨叶。本实用新型的侧斜式螺旋桨,包括桨毂1、与桨毂1相连接的在桨毂1周边均匀分布的多个桨叶2,桨叶2的一侧边形成导边3,另一侧边形成随边4。随边4在桨叶2的正投影方向上形成向内凹的弧线状(如图2),该弧线由如下数据确定:

在桨叶2的正投影方向上以桨毂1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弧5与桨叶中心线10的交点B到第一圆弧5与随边4的交点C形成的弧长CB与第一圆弧5的半径比为109.6/210;

在桨叶2的正投影方向上以桨毂1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二圆弧6与桨叶中心线10的交点D到第二圆弧6与随边4的交点E形成的弧长ED与第二圆弧6的半径比为145.4/350;

在桨叶2的正投影方向上以桨毂1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三圆弧7与桨叶中心线10的交点F到第三圆弧7与随边4的交点G形成的弧长GF与第三圆弧7的半径比为209.3/490;

在桨叶2的正投影方向上以桨毂1的中心为圆心的第四圆弧8与桨叶中心线10的交点H到第四圆弧8与随边4的交点K形成的弧长KH与第四圆弧8的半径比为319.9/630;

随边4在桨叶2的正投影方向上形成向内凹的弧线为所述的C、E、G、K各点的圆滑过渡连线。无论多大规格的螺旋桨,只要按上述参数配比得到螺旋桨随边形状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侧斜式螺旋桨,由于随边4是向内凹的弧线,在运行过程中明显提高了稳定性,同时在相同的动力输出情况下也提高了航速,相同航速时会节省燃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