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式潜水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9256发布日期:2019-04-03 00:48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离式潜水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隔离式潜水面罩。



背景技术:

潜水是进行水下勘察、打捞等作业或者进行水下休闲运动而进入水面以下的一种活动,尤其是潜水运动因其能够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观赏水下景观等目的而广受大众所喜爱;由此,潜水呼吸装备也应运而生。根据呼吸模式的不同,现有的潜水呼吸装备主要分为咬嘴式和面罩式(即:潜水面罩)两种,由于潜水面罩是利用面罩贴附潜水人员的面部并通过通呼吸管道进行呼吸的,其能够提高水下呼吸的舒适性,因而应用颇为广泛。

从换气方式角度来区分,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潜水面罩一般分为以下两种:

1、一种是单通道呼吸管式潜水面罩,类似于专利申请号为 201621063845.6所公开的一种潜水面罩,此类面罩的吸气通道和呼气通道的延伸部分共用一根呼吸管(即:相当于单通道呼吸管),当潜水人员佩戴面罩在水下进行呼吸时,被排出的呼吸废气和被吸入的外部空气很容易在呼吸管内发生相互干扰,无法被顺畅地排出或吸入,一旦引发呼吸困难,则会对潜水人员构成极大地安全隐患。

2、另一种是双通道呼吸管式潜水面罩,类似于专利申请号为 201611119160.3所公开的一种潜水面罩,此类面罩在呼吸管内设置了分别与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相对接且相互分隔的延伸通道(即:相当于双通道呼吸管),以期解决单通道呼吸管式面罩容易引发呼吸困难的问题;然而,此类面罩却存在如下主要缺陷:a、虽然对呼吸管内的呼气通道与吸气通道的延伸部分进行了隔离设置,但吸气口和呼气口实质上是共用呼吸管上的一个气口(即:开设于呼吸管顶部周壁上的气口),从而导致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隔离,当潜水人员进行吸气时,很容易使经由呼气通道及其延伸部分所排出的废气发生回流,进而进入吸气通道内与新鲜的空气混合,随之引发呼吸不畅或呼吸困难。b、呼吸管内的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的延伸部分以并行的方式进行隔离设置,由于吸气气流大多是由面罩本体的顶端中心区域进入面罩本体内,从而使得面罩本体的轮廓边缘只有一侧能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呼气通道,进而使得废气无法从面罩本体内均匀地排入到呼吸管内的呼气通道的延伸部分,也由此极易引发呼吸不畅、影响潜水人员在水下呼吸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式潜水面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离式潜水面罩,它包括一呼吸管以及一具有吸气通道和呼气通道的面罩,所述呼吸管设置于面罩的顶部并同时与吸气通道和呼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呼吸管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呼吸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吸气腔道和呼气腔道的分隔板,所述呼吸管的顶端部开设有吸气口和呼气口,所述吸气口通过吸气腔道与吸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呼气口通过呼气腔道与呼气通道相连通,且所述吸气口与呼气口分别位于呼吸管的不同侧的面域内。

优选地,所述呼气口内嵌装有单向排气阀。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共为两个且相互间呈并排分布,所述分隔板将呼吸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一位于呼吸管的中间区域的吸气腔道及两个分别位于吸气腔道两侧的呼气腔道,所述吸气口开设于呼吸管的周壁上并位于吸气腔道的轮廓面域内,所述呼气口开设于呼吸管的周壁上并位于呼气腔道的轮廓面域内。

优选地,所述面罩包括将面部区域进行遮罩的刚性镜罩和装设于刚性镜罩的背水侧并将刚性镜罩的背水侧的空间分隔为呼吸腔室和作为吸气通道使用的吸气腔室的柔性衬罩,所述呼气通道形成于刚性镜罩的轮廓边缘与柔性衬罩轮廓边缘之间并位于吸气腔室和呼吸腔室的两侧,且两道所述呼气通道的底端部同时通过呼吸腔室与吸气腔室相连通、顶端部分别与对应的呼气腔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呼吸管包括底端部装设于面罩的顶端部上的呼吸管主体、形成于呼吸管主体的顶端部周侧且周壁上开设有吸气口的吸气镂空管套以及将呼吸管主体的顶端口与吸气镂空管套的顶端口衔接为一体的气流转向套盖;所述分隔板沿平行于呼吸管主体的轴向方向设置于呼吸管主体内,所述气流转向套盖与呼吸管主体之间还设置有同时盖合呼吸管主体的顶端口和吸气镂空管套的顶端口的径向腔道隔离板,所述径向腔道隔离板上开设有用于将吸气口与气流转向套盖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导气口和用于将吸气腔道与气流转向套盖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导气口;所述呼气口开设于呼吸管主体的周壁上并与对应的分隔板相对分布。

优选地,所述吸气镂空管套内装设有一隔水浮球。

优选地,所述面罩上设置有轴向截面形状呈“T”形的衔接管,所述衔接管的轴向管部的周壁上环周地设置有若干个定位锁凸,所述呼吸管的底端部套接于衔接管的轴向管部上,所述呼吸管的端口面与衔接管的径向管部的端面相抵,且所述呼吸管的端部的周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定位锁凸对位嵌合的锁定槽口。

优选地,所述衔接管的轴向管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内套装有一与呼吸管的内周壁相抵的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定位锁凸为一沿衔接管的轴向管部的周面形成于衔接管上的条形块状结构体,所述定位锁凸的第一周向端部在衔接管的径向方向的厚度由定位锁凸的主体部分朝第一周向端部作弧面平滑递减,所述定位锁凸的径向端面上且位于第一周向端部的轮廓区域内开设有弧线导向凹位;所述锁定槽口的轮廓形状与定位锁凸的轮廓形状相吻合。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对接套管,所述呼吸管的底端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一嵌位环槽,所述衔接管的径向管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二嵌位环槽;所述对接套管包括套装于呼吸管的端部并对位嵌合于第一嵌位环槽内的第一套管、套装于衔接管的径向管部上并对位嵌合于第二嵌位环槽内的第二套管以及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连为一体的柔性连接带;所述锁定槽口位于第一嵌位环槽的轮廓区域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呼吸管上开设位于不同方向侧的吸气口和呼气口并分别与相对隔离的吸气腔道和呼气腔道对应连通,不但可在呼吸管内形成诸如三层分流(即:中间进气、两侧出气)的气流流动路径及效果,而且可使得新鲜空气流入面罩内的通道路径与废气从面罩内排出的通道路径彻底隔离,有效地避免了因废气回流而容易与新鲜空气发生混合的问题,有利于保证潜水人员在水下呼吸的顺畅性及潜水面罩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流流通路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呼吸管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施例的呼吸管与面罩之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式潜水面罩,它包括一呼吸管a以及一具有吸气通道b1和呼气通道b2的面罩b,呼吸管a设置于面罩 b的顶部并同时与吸气通道b1和呼气通道b2相连通;其中,呼吸管a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呼吸管a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吸气腔道a1和呼气腔道a2的分隔板c,在呼吸管a的顶端部开设有吸气口d和呼气口e,吸气口d通过吸气腔道a1与吸气通道b1相连通,呼气口e则通过呼气腔道a2与呼气通道b2 相连通,并且吸气口d与呼气口e分别位于呼吸管a的不同侧的面域内。

由此,利用分隔板c将呼吸管a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以形成相对隔离的呼气腔道a2和吸气腔道a1,从而形成了内部至少具有两个通道结构的呼吸管,而通过在呼吸管a上开设位于不同方向侧的吸气口d和呼气口e并分别与吸气腔道a1和呼气腔道a2对应连通,可使得新鲜空气流入面罩b内的通道路径与废气从面罩b内排出的通道路径彻底隔离,有效地避免了因废气回流而容易与新鲜空气发生混合的问题,有利于保证潜水人员在水下呼吸的顺畅性及潜水面罩使用的舒适性。

为保证潜水人员下潜到水下较深的位置时,仍能够进行短时的呼气并避免水由呼气口e侵入面罩b内,或者在潜水人员进行浅浮时避免水由呼气口e 侵入面罩b内,本实施例的呼气口e内嵌装有单向排气阀f。

为充分利用呼吸管a的内部空间以及保证面罩b内的呼气通道b2能够全面地与呼气腔道a2进行连通,从而保证潜水人员呼气的均衡性,本实施例的分隔板c共为两个且相互间呈并排分布,以使分隔板c能够将呼吸管a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一位于呼吸管a的中间区域的吸气腔道a1及两个分别位于吸气腔道a1两侧的呼气腔道a2;此时,吸气口d开设于呼吸管a的周壁上并位于吸气腔道a1的轮廓面域内,而呼气口e则开设于呼吸管a的周壁上并位于呼气腔道a2的轮廓面域内。由此,相当于在呼吸管a内形成了三层分流结构,以实现中间进气,两侧出气的气体流通效果;以传统的潜水面罩的面罩主体的结构为例,由于吸气通道部分是位于面罩主体的背水侧的中部区域内,而呼气通道部分则是位于面罩主体的轮廓边缘并分别位于吸气通道部分的两侧,此时利用本实施例的两个呼气通道a2可分别将两侧的呼气通道部分进行连通,从而使得潜水人员在呼气时,废气气流能够更为均衡地从面罩主体内排出,有利于提高呼吸的顺畅性及使用的舒适性。当然,本实施例的分隔板c 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环套式结构,从而可在呼吸管a的内部形成同心同轴分布的两个相对隔离的腔道,利用中心腔道作为吸气腔道,利用外侧腔道作为呼气腔道。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为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个面罩的结构,增强其实用性能,本实施例的面罩b包括将面部区域进行遮罩的刚性镜罩11(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全区域透明的形式或局部区域透明的形式,而制作材料则可由塑胶材料注塑成型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装设于刚性镜罩11的背水侧并将刚性镜罩11的背水侧的空间分隔为吸气腔室(可以理解为其是位于眼部区域内,以同时起到供潜水人员观察水下景观的作用,制作材料可由柔性硅胶制作而成)和呼吸腔室b3(可以理解为其是位于口鼻区域内,以为潜水人员提供呼吸换气的空间)的柔性衬罩12,其中,吸气腔室作为吸气通道b1来使用,而呼气通道b2则形成于刚性镜罩11的轮廓边缘与柔性衬罩12的轮廓边缘之间并分别位于吸气腔室和呼吸腔室b3的两侧,并且两道呼气通道b2的底端部同时通过呼吸腔室b3与吸气腔室相连通,顶端部则分别与对应的呼气通道 b2相连通。由此,利用刚性镜罩11可实现对面罩b的定型并保证面罩b的结构强度的基础,而利用柔性衬罩12则可对面罩b的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并保证其与面部接触的紧密性。

为最大限度地优化呼吸管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呼吸管a包括底端部装设于面罩b的顶端部上的呼吸管主体21、形成于呼吸管主体21的顶端部周侧且周壁上开设有吸气口d的吸气镂空管套22以及将呼吸管主体21的顶端口与吸气镂空管套22的顶端口衔接为一体的气流转向套盖23;分隔板c沿平行于呼吸管主体21的轴向方向设置于呼吸管主体21内,在气流转向套盖23与呼吸管主体21之间还设置有同时盖合呼吸管主体21的顶端口和吸气镂空管套 22的顶端口的径向腔道隔离板24,在径向腔道隔离板24上开设有用于将吸气口d与气流转向套盖23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导气口a3和用于将吸气腔道a1与气流转向套盖23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导气口a4;呼气口e则开设于呼吸管主体21的周壁上并与对应的分隔板c相对分布。由此,在实现呼吸管a的中间进气、两侧出气的功能基础上,通过对呼气口e的位置设置可使得呼吸管a的顶端部形成犹如鱼鳃式的排气结构,更有利于呼吸的顺畅性。

另外,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呼吸管a整体潜入到水下后,水经由吸气口d 侵入至面罩b内,在吸气镂空管套22内装设有一隔水浮球25。由此,当呼吸管a的整体一旦潜入至水下后,由于水的浮力作用会使得隔水浮球25向上浮动并最终封堵第一导气口a3,从而隔断进吸气口d与吸气腔道a1以避免外部的水经由吸气口d侵入至面罩b内;当呼吸管a(尤其是吸气镂空管套22) 水面上方时,由于隔水浮球25的重力作用会使其下沉,从而使第一导气口a3 与吸气口d相导通以便于潜水人员进行吸气。

当然,为保证面罩b与呼吸管a的结构衔接,便于对面罩整体进行折叠收纳或展开使用,如图5所示,可在面罩a(具体为刚性镜罩11)上设置与呼吸管a相对接的衔接管13,而衔接管13的内部空间可参考分隔板c的布置形式进行空间划分,从而在衔接管13内形成分别与呼气通道b2和吸气腔室相连通的通道结构。具体为:在面罩b上设置有轴向截面形状呈“T”形的衔接管13(本实施例所述及的“T”形并不限于标准的“T”形,也可包括在衔接管13的外周壁上具有一环状端面的结构形态),在衔接管13的轴向管部的周壁上环周地设置有若干个定位锁凸14,呼吸管a的底端部套接于衔接管13 的轴向管部上,且呼吸管a的端口面与衔接管13的径向管部的端面相抵,相应地,在呼吸管a的底端部的周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定位锁凸14对位嵌合的锁定槽口15。由此,通过对衔接管13与呼吸管a的结构改进,使得用户在对呼吸管a和面罩b进行结构装配时,可将衔接管13插套于呼吸管a内,在使定位锁凸14对位卡合在锁定槽口15中以保证衔接管13与呼吸管a进行牢固连接的同时,使呼吸管a的端口面恰好抵触在衔接管13的径向管部的端面上以利用衔接管13的结构形态对呼吸管a的端口进行封合;同时,利用定位锁凸14对嵌位槽口e进行封合(当然,本实施例的嵌位槽口e也可采用开设于呼吸管a的内周壁上的凹槽状结构形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衔接管13与呼吸管a之间的结构缝隙,避免了因外部水由结构缝隙侵入面罩b内而容易引发呛水的问题。另外,由于呼吸管a与衔接管13之间具有一定的插套距离,在定位锁凸14与锁定槽口15的配合下,降低呼吸管a在水压的作用下与衔接管13发生相互脱离的可能性,保证了呼吸管a与面罩b的牢固结合。

为最大限度地消除衔接管13与呼吸管a之间的结构缝隙,在衔接管13 的轴向管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密封环槽(图中未标注),在密封环槽内套装有一与呼吸管a的内周壁相抵的密封圈16,从而利用密封圈16的弹性缓冲及密封作用来阻断外部水由呼吸管a和衔接管13之间的结构缝隙侵入至面罩b内的路径。作为其中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密封圈16采用波纹管状结构体 (可以理解为:类似于外螺纹状的结构形态)。

为便于对呼吸管a进行快速拆装,从而为面罩整体的拆装、收纳携带提供条件,本实施例的定位锁凸14为一沿衔接管13的轴向管部的周面形成于衔接管13上的条形块状结构体,定位锁凸14的第一周向端部(即:其中一个端部)在衔接管13的径向方向的厚度由定位锁凸14的主体部分朝第一周向端部作弧面平滑递减(即:相当于定位锁凸14的一端的外周面为一弧形坡面),同时,在定位锁凸14的径向端面上(即:与衔接管13的径向管部的端面相对的端面)且位于第一周向端部的轮廓区域内开设有弧线导向凹位17;锁定槽口15的轮廓形状与定位锁凸14的轮廓形状相吻合。由此,通过对定位锁凸14的结构优化,在将衔接管13插套于呼吸管a内后,可以以旋转或扭动的方式使定位锁凸14滑入锁定槽口15内以完成呼吸管a与衔接管13之间的装配锁紧;反之,通过反向转动呼吸管a或面罩b则可使定位锁凸14由锁定槽口c内滑出以完成对两者的拆解。

为进一步增强呼吸管a与衔接管13进行结构装配后的结构密封性,本实施例的潜水面罩还包括一对接套管,在呼吸管a的端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一嵌位环槽(图中未标注),在衔接管13的径向管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二嵌位环槽(图中未标注);而对接套管则包括套装于呼吸管a的端部并对位嵌合于第一嵌位环槽内的第一套管18-1、套装于衔接管13的径向管部上并对位嵌合于第二嵌位环槽内的第二套管18-2以及将第一套管18-1和第二套管 18-2连为一体的柔性连接带18-3;而锁定槽口15则位于第一嵌位环槽的轮廓区域内。由此,可利用第一套管18-1进一步对形成于锁定槽口15与定位锁凸14之间的结构缝隙进行封闭,同时利用整个对接套管使呼吸管a与面罩 b可进行拆解但不可分离,以便对潜水面罩进行收纳携带或存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