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潜水作业的控制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7978发布日期:2019-04-05 21:2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潜水作业的控制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作业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潜水作业的控制手柄。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随着湖泊、河流、海洋潜水检测与打捞任务的不断增多,潜水员水下作业技术与潜水装备也在不断的发展。然而现在人类在水下活动都是采用人为驱动其身体前进,耗费体力大,容易疲劳,大大限制了潜水员在水下的作业时间。同时,现有的潜水作业过程中,除了潜水员外,作业船上通常还需要多名工作人员来驾驶船只和随时注意潜水员处境,保证作业船与潜水员的距离在安全范围内,而且船上的工作人员往往较难确定潜水员的方位变化,无法及时根据潜水作业的需要调整作业船位置。而且潜水员进行水下作业时,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多变,经常会遇到危险情况,一旦体力不济,难以及时游上水面,严重时甚至会危害潜水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潜水作业的控制手柄,其连接船体上的自动驾驶装置,从而控制水面上的船体前后移动,即可适应潜水作业需要,还可带动作业人员在水下移动,节省体力;同时连接安全绳索装置和安全气囊,有效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应用于潜水作业的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包括手柄外壳、以及固定于所述手柄外壳内部的电路板和蓄电池,所述电路板的底面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柄外壳内侧,顶面设有若干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电路板上电路的通断;所述手柄外壳的顶面设有若干功能按键,所述功能按键底端向下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功能按键底端至所述轻触开关延伸;所述若干功能按键包括船体前移键、船体后移键、应急键、应急气囊键、信号灯闪烁键及信号灯开关键;所述电路板分别电连接蓄电池、潜水信号灯及用于连接外部潜水作业设备的输出端接口,所述潜水信号灯和输出端接口设于所述手柄外壳上;所述手柄外壳整体为密封防水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手柄包括单一手柄,所述单一手柄顶面的两侧分布有船体前移键、船体后移键、应急键、应急气囊键、信号灯闪烁键及信号灯开关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控制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上设有船体前移键、应急键和信号灯开关键,所述第二手柄上设有船体后移键、应急气囊键及信号灯闪烁键。

优选地,所述输出端接口通过数据线分别连接用于控制船体前后移动驾驶的自动驾驶装置、安全绳索装置及安全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绳索装置包括安全绳索和电动卷绳器,所述安全绳索由电动收缩卷绳器的端部伸出,且下端固定在作业人员身上;所述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和用于控制气囊打开的电子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手柄外壳背部设有用于将控制手柄固定在作业人员手腕部位的固定环带。

优选地,所述手柄外壳背面设有软胶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应用于潜水作业的控制手柄,其连接船体上的自动驾驶装置,从而控制水面上的船体前后移动,即可适应潜水作业需要,还可带动作业人员在水下移动,节省体力;同时连接安全绳索装置和安全气囊,有效保证作业人员安全;还设有潜水信号灯,可在面临险境或水质浑浊时,打开安全警示灯,提醒其他作业人员或标识出自己所在位置,便于救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3,应用于潜水作业的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包括手柄外壳1、以及固定于所述手柄外壳内部的电路板2和蓄电池3,所述电路板2的底面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柄外壳内侧,顶面设有若干轻触开关21,所述轻触开关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电路板上电路的通断;所述手柄外壳的顶面设有若干功能按键11,所述功能按键底端向下固定连接有弹性件12,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功能按键底端至所述轻触开关延伸;所述若干功能按键包括船体前移键、船体后移键、应急键、应急气囊键、信号灯闪烁键及信号灯开关键。所述电路板2分别电连接蓄电池3、潜水信号灯4及用于连接外部潜水作业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输出端接口5,所述潜水信号灯4和输出端接口5设于所述手柄外壳上,所述输出端接口对外连接数据线,且连接端口处设有密封防水圈51,所述手柄外壳整体为密封防水结构。

所述控制手柄包括第一手柄101和第二手柄102,所述第一手柄101上设有船体前移键111、应急键112及信号灯开关键113,所述第二手柄102上设有船体后移键121、应急气囊键122及信号灯闪烁键123。

所述第一手柄101和第二手柄102上均设有潜水信号灯4,所述控制手柄还包括水下数据转接盒103,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引出的数据线接入水下数据转接盒内部,所述水下数据转接盒通过数据线连接潜水员穿戴的安全气囊6,进一步改进地,所述船体上还设有水上数据转接盒,所述水上数据转接盒一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水下数据转接盒,另一端设有用于分别转接自动驾驶装置和安全绳索装置的功能接口。

在潜水作业时,作业人员通过船体前移键和船体后移键来控制自动驾驶装置,实现控制水面上的船体前后移动的目的,即可适应潜水作业需要,还可带动作业人员在水下移动,节省体力。

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安全绳索装置包括安全绳索和电动卷绳器,所述安全绳索由电动收缩卷绳器的端部伸出,且下端固定在作业人员身上;所述安全气囊6包括气囊和用于控制气囊打开的电子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浅水区域的潜水作业,安全绳索的长度一般为20~30米,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安全绳索长度为25米。

所述手柄外壳背部还设有固定环带13,用于将控制手柄固定在作业人员手腕或手掌位置。所述手柄外壳背面设有软胶防滑垫14,防止作业人员握持手柄时发生打滑情况。

实施例二:请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控制手柄包括单一手柄200,所述单一手柄顶面的两侧分布有船体前移键201、船体后移键202、应急键203、应急气囊键204、信号灯闪烁键205及信号灯开关键206。所述单一手柄200通过数据线分别连接用于控制船体前后移动驾驶的自动驾驶装置、安全绳索装置及安全气囊。

在潜水作业时,作业人员按下控制手柄的应急键,控制手柄通过输出端接口向电动收缩卷绳器发出卷绳信号,电动收缩卷绳器开始收缩安全绳索,将作业人员拉到水面;而且作业人员还可通过应急气囊键来启动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器工作,打开气囊,气囊的浮力将作业人员带上水面,从而提供双重安全保护。当按下信号灯闪烁键或信号灯开关键时,潜水信号灯闪烁或打开,既能提醒其他潜水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又标识出了自己所在位置,便于救援。

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