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船舶靠泊用的岸端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2860发布日期:2020-02-22 02:27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船舶靠泊用的岸端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船舶靠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船舶靠泊用的岸端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船舶的迅速发展,船舶自主航行和无人化的实现逐步成为可能,船舶靠泊一直是航行过程中的难点,而智能船舶实现点到点、泊位到泊位的自主航行势必会面临靠泊无人操作和靠泊不够精准等问题。由于港区环境复杂,缺少港口工人的牵引和船上船员的协助,一旦操作不当会直接威胁到港口设施和港区工人的安全,所以需要考虑智能船舶靠泊的岸端牵引。

但现有的海船在港口水域实现靠港的牵引装置更多的是通过人工操作牵引设备,对于智能船舶所使用的牵引装置还未曾使用,或是技术不够成熟,简单的牵引装置无法根据船体与海岸的间距进一步牵扯,不够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智能船舶靠泊用的岸端牵引装置。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船舶靠泊用的岸端牵引装置,其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可拆卸固定在船头;

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固定连接在机座的一侧,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贯穿机座的一边,所述丝杆与机座长边平行设置;

滑板,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机座内,所述滑板可沿机座长边滑动,所述滑板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二号电机;

一对一号支架,一对所述一号支架固定于滑板上表面,一对所述一号支架与二号电机的输出端垂直,一对所述一号支架之间活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一端贯穿对应一号支架且与二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一对二号支架,一对所述二号支架固定于滑板上表面,一对所述二号支架位于一对一号支架的相邻一侧,一对所述二号支架之间通过轮轴活动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

两个牵引臂,两个所述牵引臂的首端分别固定套设于蜗轮的轮轴两侧,两个所述牵引臂位于两个二号支架的相反一侧,两个所述牵引臂中间段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一端固定在安装板远离二号电机一侧,所述电动推杆另一端固定有牵引装置,所述电动推杆推动牵引装置运动。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牵引装置包括齿轮、直齿条、转轴、两个牵引钩,所述转轴连接在两个牵引臂的末端,所述齿轮安装在转轴上,所述直齿条安装在电动推杆的末端,所述齿轮位于直齿条的下方,所述齿轮与直齿条啮合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连接牵引钩,所述牵引钩位于两牵引臂的相反侧。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板沿滑槽滑动,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滑板长度。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座通过螺纹孔与螺栓可拆卸固定在船头。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号电机通过支架安装在机座的短边的中间。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丝杆与一号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控制器和测距仪,所述控制器和测距仪设置在岸边,所述控制器电性控制一号电机和二号电机。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板上表面远离二号电机一侧且位于两个所述牵引臂的下方垂直固定连接有承重柱。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座的外侧设有机罩,所述机罩的上表面和其中一侧的正中间设有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智能船舶靠泊用的岸端牵引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二号电机驱动带动涡轮蜗杆驱动,从而带动牵引臂以一端为原点进行摆动,再利用电动推杆驱动牵引装置勾住岸边的牵引环,利用一号电机驱动带动滑板在丝杠上移动,从而实现稳定牵引,在无人操作情况下可以实现稳定牵引,更加方便,可以根据船体与岸边距离进行调节,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的a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牵引装置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3,一种智能船舶靠泊用的岸端牵引装置,其包括机座100、一号电机200、滑板300、一对一号支架500、一对二号支架600、两个牵引臂700、电动推杆800、牵引装置900。

其中,机座100通过螺纹孔与螺栓可拆卸固定在船头。

一号电机200通过支架202安装在机座100的短边的中间,一号电机20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201,丝杆201贯穿机座100的一边,丝杆201与机座100长边平行设置。

滑板300滑动连接在机座100内,滑板300可沿机座100长边滑动,滑板300与丝杆201螺纹连接,滑板30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二号电机400。参照附图1,滑板300上表面远离二号电机400一侧且位于两个牵引臂700的下方垂直固定连接有承重柱702,便于对牵引臂700起到支撑作用。具体地,机座100的上表面设置有滑槽101,滑板300沿滑槽101滑动,滑槽101的长度大于滑板300长度。通过一号电机200的驱动带动丝杆201转动,进一步带动滑板300在滑槽101内滑动,从而实现了牵引臂700的水平伸缩,起到牵引作用。

一对一号支架500固定于滑板300上表面,一对一号支架500与二号电机400的输出端垂直,一对一号支架500之间活动连接有蜗杆501,蜗杆501一端贯穿对应一号支架500且与二号电机40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其中,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岸边设置有控制器和测距仪,控制器电性控制一号电机200和二号电机400。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由测距仪与岸边的传感器感应,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再由控制器定时启动一号电机200和二号电机400,保证牵引装置900可以准确钩住智能船舶。

一对二号支架600固定于滑板300上表面,一对二号支架600位于一对一号支架500的相邻一侧,一对二号支架600之间通过轮轴活动连接有蜗轮601,蜗轮601与蜗杆501啮合连接。

两个牵引臂700的首端分别固定套设于蜗轮601的轮轴两侧,两个牵引臂700位于两个二号支架600的相反一侧,两个牵引臂700中间段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01。

电动推杆800一端固定在安装板701远离二号电机400一侧,电动推杆800另一端固定有牵引装置900,电动推杆800推动牵引装置900运动。其中,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牵引装置900包括齿轮901、直齿条902、转轴903、两个牵引钩904,转轴903连接在两个牵引臂700的末端,齿轮901安装在转轴903上,直齿条902安装在电动推杆800的末端,齿轮901位于直齿条902的下方,齿轮901与直齿条902啮合连接,转轴903的两端连接牵引钩904,牵引钩904位于两牵引臂700的相反侧。

在某些实施例中,机座100的外侧设有机罩,机罩的上表面和其中一侧的正中间设有通孔。机罩可以对一号电机和二号电机进行防潮,同时也不妨碍牵引臂700的转动。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测距仪感应到智能船舶与岸边的间距达到牵引范围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启动二号电机400,输出轴转动带动蜗杆501转动,进一步带动蜗轮601旋转半圈,将垂直竖立在机座100上的牵引臂700顺时针摆动90°,然后电动推杆800伸缩,伸缩杆带动直齿条902向外移动,带动齿轮901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带动两个牵引钩904摆动一定角度,直到牵引钩904钩住牵引环后电动推杆800停止驱动,另外可通过一号电机200驱动带动丝杆201转动,从而滑板300会在丝杆201上移动,可带动整个智能船舶向着岸边靠近,实现稳定牵引。

此岸端牵引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二号电机400驱动带动涡轮蜗杆驱动,从而带动牵引臂700以一端为原点进行摆动,再利用电动推杆800驱动牵引装置900勾住岸边的牵引环,利用一号电机200驱动带动滑板300在丝杆201上移动,从而实现稳定牵引,在无人操作情况下可以实现稳定牵引,更加方便,可以根据船体与岸边距离进行调节,实用性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