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运输超限货物的绑扎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59238发布日期:2021-01-05 22:3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水路运输超限货物的绑扎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运货物的绑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路运输超限货物的绑扎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超大型货物在船舶上装载时加固的方法采用的是,用船舶上已有的地铃(紧固点)或再加焊地铃压码的方法紧固、压固货物的支座或货物本体的方法。因每次运输的货物规格尺寸的不同、重量的不同,紧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故每次货物运输承运人都要根据自己所运输货物的要求用气割切割掉船舶上一次紧固货物时遗留的不合适自己超限货物的紧固点,再制造自己所需规格标准的紧固点,然后用电焊焊接在船舶的甲板上。随着同一船舶不停的运输工作,上述作业方法反复进行。因为每次进行货物的绑扎前都要进行气割再焊接然后再绑扎的动作,从而不但每次绑扎的操作时间特别长,而且物料、人工的浪费也相当巨大;此外,这种作业方法对船舶的甲板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作业中动用的明火,也给船舶带来安全隐患,比如说火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水路运输超限货物的绑扎工艺,其作业所需时间大大减少,实现快速绑扎,而且大大降低了物料、人工的损失,还避免了对船舶夹板的伤害,也避免了火灾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路运输超限货物的绑扎工艺,货物上设置有多个系固点,在船舶甲板上固定间隔设置多个万用板,在每一系固点与甲板之间设置n层连接件;当n设置为1时,该层设置一个连接件,一第一钢绳一端与一系固点可拆连接,另一端连接于该一个连接件;多根第二钢绳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层连接件,另一端分别与甲板上的多个万用板可拆连接;当n>1时,最靠向货物系固点的第一层设置一个连接件,最靠向甲板的第n层设置多个连接件,且第n层连接件的数量多于第n-1层的连接件,一第一钢绳一端与一系固点可拆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层的连接件,第n层的每一连接件均通过多根第二钢绳与多个万用板连接,所述第二钢绳一端连接于连接件,另一端可拆连接于万用板;第n-1层的每一个连接件均通过多根第三钢绳连接于第n层多个不同的连接件。

所述第一钢绳的另一端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连接件;或/和,所述第二钢绳的一端可相对旋转并可拆地连接于连接件;或/和,所述第三钢绳一端可相对旋转并可拆连接于第n-1层的连接件,另一端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第n层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呈球形,所述球形连接件于赤道位置均匀间隔设置有一圈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球形连接件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钢绳另一端通过连接于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孔而与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钢绳一端连接于连接件的第一连接孔;或/和,第三钢绳一端连接于第n-1层的连接件的第一连接孔,另一端连接于第n层的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孔;

每一连接件的一个第一连接孔只与一根第二钢绳或第三钢绳连接一根第二钢绳或第三钢绳的一端,每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孔只与一根第一钢绳或第三钢绳连接;每一所述连接件的第一连接孔的数量设置为偶数或者三的倍数,通过不同第一连接孔连接于同一连接件的第二钢绳或第三钢绳的数量也设置为偶数或者三的倍数;当通过不同第一连接孔连接于同一连接件的第二钢绳或第三钢绳的数量设置为偶数时,该偶数根第二钢绳或第三钢绳一端分别连接于该连接件一组或多组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孔;当通过不同第一连接孔连接于同一连接件的第二钢绳或第三钢绳的数量设置为三的倍数时,任意相邻两第二钢绳或第三钢绳之间相隔相同数量的第一连接孔。

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均上下贯通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孔与第二段孔,所述第一段孔的直径大于第二段孔;对应的,所述第一钢绳的另一端设置为球状,所述第二钢绳的一端设置为球状,所述第一钢绳的球状端位于对应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孔的第一段孔内,第二钢绳的球状端位于第一连接孔的第一段孔内,第一钢绳、第二钢绳的其他部位穿过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或第一连接孔的第二段孔,且所述第一钢绳、第二钢绳的球状端可相对在对应连接件的第一段孔内旋转,穿过第二段孔的部位可相对在第二段孔内旋转;或/和,所述第三钢绳两端均设置为球状,且其中一球状端可相对旋转地位于第n-1层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孔的第一段孔内,另一球状端可相对旋转地位于第n层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孔的第一段孔内,其他部位可相对旋转地穿过对应的第二段孔。

每一所述第一连接孔均通过一卡槽与外界相通,所述第二钢绳或第三钢绳的一端分别经卡槽而进入第一连接孔。

所述万用板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紧固部,每一所述紧固部包括设置于万用板上的容置腔体,所述容置腔体的其中一端通过一长槽与外界相通,对应的,所述第二钢绳的另一端设置有t形配合件,所述t形配合件的横向部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长槽的长度并大于长槽的宽度,所述t形配合件的横向部分经长槽插入容置腔体内,再旋转所述横向部分使得t形配合件的横向部分不与长槽相对平行而不能脱离容置腔体,从而连接第二钢绳与万用板。

所述每一紧固部的容置腔体的壁部设置有一供t形配合件的横向部分卡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长槽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

所述多个紧固部上的长槽的延伸方向不同。

所述第一钢绳、第二钢绳或/和第三钢绳均被设置为长度可调。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1、本发明绑扎工艺不再涉及船舶甲板上的紧固点,从而无需花费时间去割掉甲板上次运输工作遗留的紧固点,也无需明火焊接新的紧固点,从而整体作业时间大大减少,而且大大降低了物料、人工的损失,此外因为无需动用明火,从而避免了因明火操作带来的火灾安全隐患;

2、本发明能实现货物系固点拉力的分解,即将一个货物系固点的拉力通过连接件与第一、第二、第三钢绳的分解而由多个万用板承受,即使得原本船舶甲板一个大受力点的拉力被分解成若干小的分布于甲板不同位置的受力点,从而使得整个甲板受力更分散均匀,大大降低了超限货物运输对船舶甲板的承重要求;

3、第二钢绳与万用板的快拆连接方式,使得能进一步实现降低绑扎作业时间,从而进一步实现快速绑扎;

4、第二、第三钢绳与对应连接件的可拆连接方式,使得第二、第三钢绳与对应连接件也能实现快速连接、拆开,从而也进一步加快绑扎操作的速度;

5、第一、第二、第三钢绳可相对连接件相对旋转,从而在绑扎过程中,而第一、第二、第三钢绳能相对连接件进行角度调整,从而可使得绑扎更快速、方便,而且能适应不同货物的绑扎需求,并能将货物绑扎得更牢固;

6、每一所述连接件的第一连接孔的数量设置为偶数或者三的倍数,通过不同第一连接孔连接于同一连接件的第二钢绳或第三钢绳的数量也设置为偶数或者三的倍数;当通过不同第一连接孔连接于同一连接件的第二钢绳或第三钢绳的数量设置为偶数时,该偶数根第二钢绳或第三钢绳一端分别连接于该连接件一组或多组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孔;当通过不同第一连接孔连接于同一连接件的第二钢绳或第三钢绳的数量设置为三的倍数时,任意相邻两第二钢绳或第三钢绳之间相隔相同数量的第一连接孔,如此设置,每一个连接件承受的拉力能达到平衡,从而进一步使得货物绑扎得更牢固;

7、本发明提供了三种不同结构的第一、第二、第三钢绳,根据不同货物需求以及船舶甲板每平方米的承载能力选择不同数量层的连接件以及每层连接件的具体不同数量,再根据此选择不同结构的第一、第二、第三钢绳,即不同连接关系可以选用不同结构的第一、第二、第三钢绳,或三者不同的组合使用,再结合万用板,从而本发明不但实现绑扎的快速作业,而且也实现了绑扎作业的模块化,即可以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而实现绑扎,从而进一步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水路运输超限货物的绑扎采用本发明绑扎工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路运输超限货物的绑扎工艺涉及的钢绳第一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水路运输超限货物的绑扎工艺涉及的钢绳第二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水路运输超限货物的绑扎工艺涉及的钢绳第三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件其中一角度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件与钢绳连接时另一角度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水路运输超限货物的绑扎工艺涉及的万用板的反面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水路运输超限货物的绑扎工艺涉及的万用板的正面放大示意图;

图9为根据图8中a-a方向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多个万用板安装在船舶上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10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路运输超限货物的绑扎工艺,货物1上设置有多个系固点2,在船舶甲板上固定间隔设置多个万用板4,根据系固点的拉力与甲板每平米的承载能力的比值,在每一系固点2与甲板之间设置n层连接件5;当n设置为1时,该层设置一个连接件5,一第一钢绳3-1一端与一系固点2可拆连接,另一端连接于该一个连接件5,多根第二钢绳3-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一个连接件5的不同位置,另一端分别与甲板上的多个万用板4可拆连接;当n>1时,最靠向货物系固点2的第一层设置一个连接件5,最靠向甲板的第n层设置多个连接件5,且第n层连接件5的数量多于第n-1层的连接件5,一第一钢绳一端与一系固点可拆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层的连接件,第n层的每一连接件5均通过多根第二钢绳3-2与多个万用板4连接,所述第二钢绳3-2一端连接于连接件,另一端可拆连接于万用板;第n-1层的每一个连接件5均通过多根第三钢绳3-3连接于第n层多个不同的连接件5。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一钢绳的另一端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连接件;或/和,所述第二钢绳的一端可相对旋转并可拆地连接于连接件;或/和,所述第三钢绳一端可相对旋转并可拆连接于第n-1层的连接件,另一端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第n层的连接件。如此设置,第一、第二、第三钢绳与连接件的相对旋转设置,使得在绑扎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调整各钢绳的角度,从而可使得绑扎更快速、方便,而且能适应不同货物的绑扎需求,并能将货物绑扎得更牢固;而可拆连接,则使得在拆卸时特别方便,进一步加快了绑扎操作的时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5呈球形,所述球形连接件5于赤道位置均匀间隔设置有一圈多个第一连接孔51,所述球形连接件5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孔53(如图5、6所示)。所述第一钢绳3-1另一端通过连接于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孔53而与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钢绳一端连接于连接件的第一连接孔51;或/和,第三钢绳3-3一端连接于第n-1层的连接件的第一连接孔51,另一端连接于第n层的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孔53。

较佳的,每一连接件5的一个第一连接孔51只与一根第二钢绳3-2或第三钢绳3-3连接,每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孔53只与一根第一钢绳或第三钢绳3-3连接;每一所述连接件5的第一连接孔51的数量设置为偶数或者三的倍数,通过不同第一连接孔51连接于同一连接件的第二钢绳3-2或第三钢绳3-3的数量也设置为偶数或者三的倍数;当通过不同第一连接孔连接于同一连接件的第二钢绳3-2或第三钢绳3-3的数量设置为偶数时,该偶数根第二钢绳3-2或第三钢绳3-3一端分别连接于该连接件一组或多组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孔,即是说,若第二钢绳3-2或第三钢绳3-3的数量设置为2,其分别连接于一组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孔,若第二钢绳3-2或第三钢绳3-3的数量设置为4,其分别连接于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孔,以此类推;当通过不同第一连接孔连接于同一连接件的第二钢绳3-2或第三钢绳3-3的数量设置为三的倍数时,任意相邻两第二钢绳3-2或第三钢绳3-3之间相隔相同数量的第一连接孔。如此设置,可保证每一连接件5的受力均衡,从而更加保证超限货物绑扎的牢固性。

每一系固点与甲板之间具体设置多少层连接件,即n的具体数值,要根据该系固点的拉力与甲板每平米的承载能力的比值来确定,因为不同货物的形状、体积不一样,所以货物不同系固点所需要的拉力不一样。以甲板每一平米上设置一个万用板以及一个连接件设置六个第一连接孔为例说明,若一系固点需要的拉力为10吨,若甲板每平米的承载能力为2吨,10÷2=5,即是说,该一个系固点2,至少要通过五个万用板来分解拉力,也就是说,一个系固点所需的拉力要等于或少于对应甲板平米数的承载能力,10吨拉力的系固点就至少需要5平方米的甲板承载能力,如此,方才不会对甲板造成损害。对应的,五个万用板4需要对应的五根第二钢绳3-2。此时,可以选择只设置一层连接件,但是第二钢绳3-2的数量为5,其既不是偶数,也不是三的倍数,所以为保证该层连接件的受力均衡,需要增加一根第二钢绳3-2,即6根第二钢绳,该6根第二钢绳3-2一端分别连接于连接件的六个第一连接孔,另一端分别连接六块万用板。若货物该部分外形比较宽,也可以选择设置两层连接件,即第一层还是设置一个连接件,第二层设置两个连接件,且第二层的两个连接件,一个连接件通过两根第二钢绳3-2连接两块万用板4;另一个连接件通过三根第二钢绳3-2连接三块万用板4。

若一系固点所需要的拉力为17吨,17÷2=8.5,即至少需要9根第二钢绳3-2来连接九块万用板,此时,因为一个连接件5上只设置了六个第一连接孔51,所以很明显,一个连接件没法连接9根第二钢绳,所以至少需要两个连接件5,此时,连接件的层数n至少设置为2,即第一层设置一个连接件,第二层至少设置两个连接件,第一层的一个连接件通过2根第三钢绳3-3连接第二层的两个连接件5,第三钢绳2根为偶数,符合要求;但是因为第二钢绳的数量9不能均匀分配到两个连接件,且一个连接件也需连接偶数根或者三的倍数根的第二钢绳,所以对于两个连接件,需在9的基础上增加第二钢绳的数量,因为10根平均分,就是5根第二钢绳对一个连接件,不符合要求,11根第二钢绳同样不符合要求,所以12根钢绳才合适,即第二层两个连接件分别通过6根钢绳连接于6块万用板。以此类推,即可推算出连接件层数n的数值以及每一层连接件的个数以及对应的万用板数量。若连接件上的第一连接孔数量设置为其他合适数量,或者甲板的不同平米数设置一个万用板(即根据不同船的甲板的不同构造,可以在一平方米甲板上设置一块万用板,也可以在两平方米的甲板上设置一块万用板),也按照该原理推算。

如图1中左右两侧所示,一个系固点2与甲板之间设置有1层连接件5,即n等于1,该一层设置一个连接件5,一根第一钢绳3-1一端可拆连接于货物上的系固点2,另一端不可拆地连接于连接件5;再有三根第二钢绳3-2的一端均可拆连接于连接件5,另一端分别可拆连接于甲板上的三个万用板4。

而如图1中间所示,一个系固点2与甲板之间设置有2层连接件5,即n等于2,朝向货物系固点2的第一层设置有一个连接件5,朝向甲板的第二层设置有两个连接件5,且货物系固点2与第一层的一个连接件5通过一根第一钢绳3-1连接;两根第三钢绳3-3的一端分别可拆连接于第一层的连接件5,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层的两个连接件5;第二层的两个连接件5中,每一个连接件5分别通过三根第二钢绳3-2连接于三个万用板4,即三根第二钢绳3-2的一端分别可拆连接于三个万用板4,另一端分别可拆连接于第二层的一个连接件5。

如上所述,本发明使得超限货物的绑扎不再依靠甲板上的紧固点,也不再是一个货物系固点通过一根钢绳连接到一个紧固点,而是在船舶甲板上预先固定设置多个万用板4,再根据超限货物的特点而选择不同层数的连接件5、每一层连接件5的具体个数,然后结合第一、第二、第三钢绳与连接件5、万用板4以及货物系固点的不同连接方式,将对应的货物系固点2、一个或多个连接件5以及多个万用板4连接起来,从而实现超限货物的绑扎。如此设置,绑扎时不再依靠甲板上的紧固点,从而无需如传统绑扎方法要花费时间去割掉甲板上次运输工作遗留的紧固点,也无需明火焊接新的紧固点,从而一次绑扎的整体作业时间大大减少,而且大大降低了物料、人工的损失,而且因为无需动用明火,从而避免了因明火操作带来的火灾安全隐患。而且,这种方式,将货物上的一个系固点通过至少一层连接件5与多根钢绳而连接到甲板上的多个万用板4,即连接到甲板上的多个位置。即是说,本发明能实现货物系固点拉力的分解,将一个货物系固点的拉力通过连接件与第一、第二、第三钢绳的分解而由多个万用板承受,即使得原本船舶甲板一个大受力点的拉力被分解成若干小的分布于甲板不同位置的受力点,从而使得整个甲板受力更分散均匀,大大降低了超限货物运输对船舶甲板的承重要求,也降低了船舶甲板的损坏几率。

所述第一连接孔51与第二连接孔53均上下贯通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孔51与第二连接孔53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孔54与第二段孔55,所述第一段孔54的直径大于第二段孔55;对应的,所述第一钢绳3-1的另一端设置为球状32,所述第二钢绳3-2的一端也设置为球状32,所述第一钢绳的球状端位于对应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孔的第一段孔54内,第二钢绳的球状端位于第一连接孔的第一段孔54内,第一钢绳3-1、第二钢绳3-2的其他部位穿过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或第一连接孔的第二段孔55,且所述第一钢绳、第二钢绳的球状端可相对在对应连接件的第一段孔54内旋转,穿过第二段孔55的部位可相对在第二段孔内旋转;或/和,所述第三钢绳3-3两端均设置为球状32(如图3所示),且其中一球状端可相对旋转地位于第n-1层连接件的第一连接孔51的第一段孔54内,另一球状端可相对旋转地位于第n层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孔53的第一段孔54内,其他部位可相对旋转地穿过对应的第二段孔55。如此,实现第一、第二、第三钢绳与连接件5可相对旋转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连接孔51均通过一卡槽52与外界相通;所述第二钢绳3-2或第三钢绳3-3的一端分别经卡槽52而进入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内而与连接件5连接;同理,也可以自所述卡槽52将第二、第三钢绳从第一连接孔51内抽出。如此,实现第二、第三钢绳与对应连接件5的可拆连接,且是快速的拆装,如此,进一步加快了绑扎的操作。

较佳的,所述球状连接件5可采用金属浇筑而成,比如钢、铁、合金等。如此设置,制造方便。而且连接件5设置为球形,也可以使得连接件5的体积最小而且强度最大。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钢绳3-1两端分别连接于货物系固点2与连接件5时,其一端设置为卸扣31,卸扣31与货物上的系固点2可拆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球状32(如图2所示),球状端与连接件连接。因为货物上的系固点2与卸扣31的结构以及该两者的拆装均为公知技术,且不是本发明的重点,故不在此赘述。第一钢绳3-1一端与连接件5中心的第二连接孔53连接时,第一钢绳3-1可从中心的第二连接孔53直接穿过去。

较佳的,所述第一钢绳、第二钢绳或/和第三钢绳均被设置为长度可调,从而在绑扎货物时,可根据需要调整钢绳的长度,从而使得超限货物的绑扎更方便快速。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绳、第二钢绳、第三钢绳中间设置有丝筒33,并于丝筒33的两侧均设置有丝杆34,且左右两侧的丝杆34与丝筒33之间均设置有锁紧螺母35。当要调整第一、第二、第三钢绳的长度时,先松开锁紧螺母35,然后旋转两侧丝杆34,当旋转到合适长度时,再拧紧锁紧螺母35,定位两侧丝杆34与丝筒33的相对位置,从而定位第一、第二、第三钢绳的整体长度。该种调整方式简单而且快速方便,而且在绑扎前,可将所有第一、第二、第三钢绳的长度调整到比较长的位置,在比较松懈的状态下进行绑扎,从而操作更省力;而在对应的第一、第二、第三钢绳与系固点、万用板连接后,再调短第一、第二、第三钢绳的长度,使得第一、第二、第三钢绳处于比较拉紧的状态,从而使得货物绑扎得更牢固。

在将一批超限货物1运送到目的地之后,要解绑超大货物的绑扎时,拧松所述锁紧螺母35,旋转丝杆34而使得第一、第二、第三钢绳的长度变长,从而不再对货物形成拉紧,此时,可将第一钢绳3-1连接货物系固点的一端自货物系固点2上拆开,从而将货物松绑。至于连接件5、第一、第二、第三钢绳以及万用板4,可以将第三钢绳3-3与连接件第一连接孔51的一端自连接件5上拆下来,第二钢绳3-2与连接件第一连接孔51的一端自连接件5上拆下来,另一端自对应的万用板4上拆下来即可,如此,从而连接第n层连接件5与万用板4的第二钢绳3-2都恢复成单独的钢绳,不与连接件与万用板连接,第一钢绳3-1与一连接件在一起,每一第三钢绳3-3也会与一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如此,方便连接件5、第一、第二、第三钢绳的整理。

当下一次要运送不同的超限货物1时,可根据不同的货物选择不同数量层的连接件5以及对应的第一、第二、第三钢绳,再照上述方法组装而形成绑扎之势。如此,能进一步加快绑扎的操作,进一步实现快速绑扎的目的。

结合图7、8、9所示,所述万用板4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紧固部41,每一所述紧固部41包括设置于万用板4上的容置腔体42,所述容置腔体42的其中一端通过一长槽43与外界相通,对应的,所述第二钢绳3-2与万用板4连接的一端设置有t形配合件(如图4所示),所述t形配合件的横向部分36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长槽43的长度并大于长槽43的宽度,所述t形配合件的横向部分36经长槽43插入容置腔体42内,再旋转所述横向部分36使得t形配合件的横向部分36不再与长槽43相对平行而不能脱离容置腔体42,从而连接第二钢绳3-2该端与万用板4。要分离第二钢绳3-2与万用板4时,再度旋转t形配合件的横向部分36,使得横向部分36再度与长槽43平行而能往外拉出横向部分36使其脱离容置腔体42。第二钢绳3-2与万用板4如此设置,使得第二钢绳3-2与万用板4能实现快速组装、拆开,从而进一步提高绑扎的时效,即进一步实现快速绑扎的目的。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一紧固部41的容置腔体42的壁部设置有一供t形配合件的横向部分卡入的定位槽44,所述定位槽44与长槽43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当旋转所述横向部分36至与该定位槽44相对时,一拉所述第二钢绳3-2,第二钢绳3-2的t形配合件的横向部分36即卡入该定位槽44内。如此设置,使得在第二钢绳3-2在与万用板连接后,所述第二钢绳3-2不易移位,从而保证第二钢绳3-2与万用板连接的稳定性,即保证货物绑扎的牢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与长槽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度,即定位槽44与长槽43垂直相垂直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与长槽之间的夹角可以为45、60、120、150度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紧固部41上的长槽43的延伸方向不同,从而第二钢绳3-2的一端连接于万用板4上不同的紧固部41即能相对船舶甲板具有不同的角度,如此,连接方式灵活,更能满足不同货物的绑扎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三种不同结构的钢绳,即第一钢绳3-1或第二钢绳3-2或第三钢绳3-3,根据不同货物需求选择不同数量层的连接件,再根据此选择不同结构的钢绳,即不同连接关系可以选用不同结构的钢绳,或三者不同的组合使用,再结合连接件与万用板,从而本发明不但实现绑扎的快速作业,而且也实现了绑扎作业的模块化,即可以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而实现绑扎,从而进一步节省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较佳的,每一所述万用板4均固定连接在船舶甲板6的横梁61与纵梁62的交汇处,因为该交汇处强度高,从而能保证万用板4固定的牢固性,进一步保证钢绳与船舶甲板连接的稳定性,即进一步保证货物绑扎的牢固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