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6518发布日期:2021-04-13 22:5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水上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生领域,具体涉及水上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人们在游泳、水上作业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溺水的危险。
3.现在,用于防溺水的水上救生衣已经非常常见,现有的水上救生衣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4.水上救生衣采用充气气囊,在穿戴前事先将空气充入气囊内,充气气囊产生浮力,避免使用者沉入水中而达到防溺水目的。
5.水上救生衣采用浮板等材料制成,该浮板的密度较低,使用者将该救生衣穿于身上,在敷衍者落水时,依靠浮板所产生的浮力而防止使用者溺水。
6.由于事先充气的气囊及浮板穿戴于使用者身上,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对使用者的运作灵活性造成影响,使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救生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避免使用者产生溺水,并且不过多的影响使用者的正常活动,使用非常方便。
8.其技术方案如下:
9.水上救生装置,包括:固定带、气囊、控制电路及高压气瓶,控制电路具有感应元件,高压气瓶具有瓶体及控制开关,固定带具有两个肩带,气囊固定于肩带上并通过控制开关与瓶体相通,控制开关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具有连接部,该气囊通过连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肩带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两个,气囊的两侧分别通过各连接部与所述肩带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为两个,各所述连接部分别设于各所述气囊的下部,各气囊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部与相应侧的所述肩带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肩带向背部延伸并交叉而形成交叉部,在该交叉部处设有安装盒,所述控制电路及高压气瓶设于该安装盒内。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具有主囊及导通囊,该主囊固定于所述肩带的正上方,该导通囊从所述肩带的正上方向背部方向延伸,主囊通过导通囊与所述瓶体相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相配合的第一锁扣、第二锁扣,所述固定带还包括两个下连接带,两个下连接带的后端、两个肩带的后端均与所述安装盒连接,第一个所述下连接带、第一个所述肩带的前端与第一锁扣连接,第二个所述下连接带、第二个所述肩带的前端与第二锁扣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扣具有第一导接部,所述第二锁扣具有第二导
接部,第一导接部、第二导接部分别通过肩带或连接带内的导接线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肩带上还设有缠绕带,该缠绕带将所述气囊固定于肩带上。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报警器,该报警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1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20.使用者事先将该救生装置穿戴于身上,通过感应元件可以感测使用者的状态,若使用者出现落水或溺水时,该感应元件启动,并打开高压气瓶的控制开关,高压气瓶内的高压气体进入气囊内并使气囊膨胀,并达到救生的目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救生装置在通常状态,气囊处于未充气状态,当使用者将该水上救生装置穿戴于身上时,该水上救生装置不会对使用者的行动造成过多的影响,使用时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21.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22.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上救生装置在气囊膨胀前的结构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上救生装置在气囊膨胀前的结构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上救生装置在背侧的局部放大图;
26.图4是图3的侧视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上救生装置在前侧的局部放大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上救生装置在上方的局部放大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上救生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控制电路,11、感应元件,12、报警器,13、第一导接部,14、第二导接部,15、电源,20、高压气瓶,21、控制开关,31、肩带,311、缠绕带,32、下连接带,33、第一锁扣,34、第二锁扣,41、主囊,42、连接部,43、导通囊,50、安装盒。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33.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现实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34.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35.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
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7.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该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
38.毫无疑义,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相违背,或者明显矛盾的技术内容或技术特征,应被排除在外。
39.如图1至图7所示,水上救生装置,包括:固定带、气囊、控制电路10及高压气瓶20,控制电路10具有感应元件11,高压气瓶20具有瓶体及控制开关21,固定带具有两个肩带31,气囊固定于肩带31上并通过控制开关21与瓶体相通,控制开关21与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
40.使用者事先将该救生装置穿戴于身上,通过感应元件11可以感测使用者的状态,若使用者出现落水或溺水时,该感应元件11启动,并打开高压气瓶20的控制开关21,高压气瓶20内的高压气体进入气囊内并使气囊膨胀,并达到救生的目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救生装置在通常状态,气囊处于未充气状态,当使用者将该水上救生装置穿戴于身上时,该水上救生装置不会对使用者的行动造成过多的影响,使用时更为方便。
41.如图1、图5所示,还包括相配合的第一锁扣33、第二锁扣34,所述固定带还包括两个下连接带32,两个所述肩带31向背部延伸并交叉而形成交叉部,在该交叉部处设有安装盒50,所述控制电路10及高压气瓶20设于该安装盒50内,两个下连接带32的后端、两个肩带31的后端均与安装盒50连接,第一个所述下连接带32、第一个所述肩带31的前端与第一锁扣33连接,第二个所述下连接带32、第二个所述肩带31的前端与第二锁扣34连接。所述第一锁扣33具有第一导接部13,所述第二锁扣34具有第二导接部14,第一导接部13、第二导接部14分别通过肩带31或连接带内的导接线与所述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
42.通过第一锁扣33、第二锁扣34将固定带固定于人体的肩部,并可以通过第一锁扣33、第二锁扣34将固定带解开,即可将整个水上救生装置从人体的肩部取下。并且,当第一锁扣33、第二锁扣34扣合时,整个电路与电源15导通,整个水上救生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当第一锁扣33、第二锁扣34解开时,整个电路与电源15断开,整个水上救生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安装盒50安装于背部交叉位置,不会对人体的运动灵活性造成影响。
43.如图1、图2、图3及图6所示,所述气囊为两个,气囊具有主囊41及导通囊43,所述主囊41的下部具有连接部42,各主囊41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部42与相应侧的所述肩带31的正上方连接,并通过缠绕带311将所述气囊固定于肩带31上。该导通囊43从所述肩带31的正上方向背部方向延伸,主囊41通过导通囊43与所述瓶体相通。两个气囊分别位于两个肩带31上,当使用者产生溺水时,两个气囊分别从使用者的两个肩部位置进行托举,避免使用者的身体产生歪斜或向前趴匐,保证使用者的头部上露,即便人体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仍然可以保证其正常的呼吸。气囊在非充气状态下,缠绕带311将主囊41缠绕于肩带31上并进行固定,在主囊41充气时,缠绕带311松开,主囊41膨胀并向上方伸出。
44.还包括有报警器12,该报警器12与所述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通过该报警器12可以向外发出声音警报或灯光警报,报警器12可以设置于安装盒50上/内,也可以设置于主囊41的上部。
45.本实施例中,感应元件11可以采用压力感应模式,当人体浸入水中一定深度即启动,也可以采用重力感应,对于水上作业人员来说,如果出现人体的急速下落即启动,也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模式。
46.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7.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