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援用救生圈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4576发布日期:2021-11-25 14:2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援用救生圈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救援用救生圈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
3.目前在救援过程中,一般是直接将救生圈扔至待救人员的身边,若待救人员距离搜救人员较远时,通过救援人员携带救生圈送至待救人员身边进行救援,救援难度较大,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救援用救生圈输送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救援用救生圈输送装置,包括底座、线圈装置、救生圈和输送件,所述底座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螺孔,所述线圈装置包括两个间隔分布的固定板、转动辊、电机和救援绳,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转动辊的一端转动安装在一侧的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转动辊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侧的所述固定板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救援绳绕卷在所述转动辊上,所述救生圈固定在所述救援绳上,所述输送件包括电动伸缩杆和夹持件,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夹持件固定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所述救援绳穿过所述夹持件并通过所述夹持件进行固定限位。
6.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包括定位块、马达、螺杆、螺母和压块,所述定位块内设置有凹槽,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定位块上,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凹槽的顶壁并固定连接所述马达的输出端,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杆,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螺杆的下方,所述压块与所述螺母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间隔分布设置有两个定位杆,两个所述定位杆分别穿过所述压块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凹槽的顶壁和底壁上。
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马达提供能源的电池箱,所述电池箱通过导线连接所述马达。
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马达进行远程控制的开关。
10.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辊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救援绳绕卷在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通过如下方式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设置有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传动带和固定板,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箱的底板上,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箱的顶板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转动
安装在所述安装箱的底板上,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箱的顶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二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传动带套设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上。
12.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输送件,便于对救生圈进行输送,从而方便将救生圈输送至距离较远的待救人员身边,方便救援工作的进行,避免了当待救人员的位置较远时,需要救援人员下水将救生圈送去,从而解决了安全隐患;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线圈装置,便于在待救人员拿到救生圈后,对救援绳进行回收,方便将待救人员救回;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输送件转动安装在底座上,方便对输送件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方便了对不同位置的待救人员进行准确的搭救,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输送救生圈的过程中对角度进行微调。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安装箱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夹持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座;2、线圈装置;3、救生圈;4、输送件;11、螺孔;21、固定板;22、转动辊;23、电机;24、救援绳;41、电动伸缩杆;42、夹持件;421、定位块;422、马达;423、螺杆;424、螺母;425、压块;426、凹槽;43、连接杆;427、定位杆;428、电池箱;429、开关;221、限位块;5、安装箱;51、第一转动杆;52、第二转动杆;53、传动带;54、固定板;55、把手;56、第一齿轮;57、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2.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
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3.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救援用救生圈3输送装置,包括底座1、线圈装置2、救生圈3和输送件4,所述底座1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螺孔11,所述线圈装置2包括两个间隔分布的固定板5421、转动辊22、电机23和救援绳24,所述固定板542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转动辊22的一端转动安装在一侧的所述固定板5421上,所述转动辊22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侧的所述固定板5421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3的输出端,所述救援绳24绕卷在所述转动辊22上,所述救生圈3固定在所述救援绳24上,所述输送件4包括电动伸缩杆41和夹持件42,所述电动伸缩杆41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夹持件42固定在所述电动伸缩杆41的另一端,所述救援绳24穿过所述夹持件42并通过所述夹持件42进行固定限位。
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42包括定位块421、马达422、螺杆423、螺母424和压块425,所述定位块421内设置有凹槽426,所述马达422设置在所述定位块421上,所述螺杆423设置在所述凹槽426内,所述螺杆423的一端穿过所述凹槽426的顶壁并固定连接所述马达422的输出端,所述螺母424螺纹连接所述螺杆423,所述压块425设置在所述螺杆423的下方,所述压块425与所述螺母424之间通过连接杆43固定连接。这样设计,便于在对救生圈3输送之前,对救援绳24进行夹持,方便对救生圈3进行导向输送,从而便于救援工作的进行。
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426内间隔分布设置有两个定位杆427,两个所述定位杆427分别穿过所述压块425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凹槽426的顶壁和底壁上。这样设计,能够对压块425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压块425仅能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
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421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马达422提供能源的电池箱428,所述电池箱428通过导线连接所述马达422。这样设计,能够对马达422提供动力,方便马达422的使用。
2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马达422进行远程控制的开关429。这样设计,便于在待救人员拿到救生圈3后,远程控制马达422转动,解除对救援绳24的夹持。
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辊22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块221,所述救援绳24绕卷在两个所述限位块221之间。这样设计,通过设置限位块221,能够对救援绳24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避免转动辊22因救援绳24卡紧。
2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动伸缩杆41的一端通过如下方式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安装箱5,所述安装箱5内设置有第一转动杆51、第二转动杆52、传动带53和固定板5421,所述第一转动杆51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箱5的底板上,所述第一转动杆5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箱5的顶板设置有把手55,所述第一转动杆51上设置有第一齿轮56,所述第二转动杆52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箱5的底板上,所述第二转动杆5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箱5的顶板,所述固定板5421固定在所述第二转动杆52的另一端上,所述电动伸缩杆4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板5421上,所述第二转动杆52上设置有第二齿轮57,所述传动带53套设在所述第一齿轮56与所述第二齿轮57上。这样设计,方便将电动伸缩杆41转动安装在底座1上,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电动伸缩杆41的角度进行调节,方便实际使用,且调节方式简单,便于人员的使用。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救援用救生圈输送装置,在救援过程中,当需要对救生圈进行输送时,通过转动把手,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在传动带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齿
轮转动,第二转动杆随之转动,从而实现对电动伸缩杆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电动伸缩杆的对应待救人员的位置,之后通过开启电机,对救援绳进行释放,在救生圈的重力作用下,救生圈落至水面,通过开关开启马达,带动螺杆转动,在定位杆的作用下,螺母带动压板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从而对放置在压板下方的救援绳进行压紧,之后开启电动伸缩杆,对救生圈进行输送,直至救生圈运送到待救人员身边,当待救人员收到救生圈后,通过开关开启马达,带动马达反转,从而带动压板上升,解除对救援绳的压紧,之后对电动伸缩杆进行收回,电机反转,对救援绳进行收回,从而对救援人员进行搭救。
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