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潜式构筑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563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潜式构筑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立在水下的大型半潜式构筑体,特别涉及能通过改变构筑体比重将其固定静止于要求的水深度处的构筑体并且甚至是在诸如强台风(或飓风)下保持静止的构筑体。
近年来,随着城市地域人口的急速增长,为获得在陆地上的一块面积来建造建筑物是越来越困难了。对于诸如货栈仓库或是汽车库这类不住人的大型建筑物的建造来说,在海底或水域底面上建造此类建筑物是对地面的有效的利用。
在海底或者水域底面建造诸如货栈仓库和汽车库之类的大型水下建筑物的建造的传统方法包含在陆地上建造一构筑体,用船舶拖带构筑体到设立位置并将其沉到海底。因此,能被建造的构筑体的尺寸因由于船舶来拖带而受到限制,鉴于在无波浪时,构筑体能正常地被拖带。还由于构筑件必须水平地设立在水域底面,把构筑物下降到海底是复杂而困难的。此外,这类水下构筑物要求一稳定坚硬的底基,建造工作需用一个长的周期,这就导致要有巨大的成本。
另一个传统的方法包含打桩挡护墙或者闸板于海底上,或者竖立石头和泥土的墙以划定一水域的区域,在该区域以使水下构筑体能被建造,从划定区域把水抽走,然后按在陆地上建造普通构筑体一样的方法建造水下构筑体。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水下构筑体的尺寸不受限制而有较大的自由度。它还允许建造的构筑体的希望的尺寸不受水或浪的影响。然而,这种方法是有缺点的。由于特定的水域区域必须被密封并将水排出以保持密封区域内部如在陆上一样的状态,构筑位置被限于浅水水域,并且需要长的工作周期,这就提高了构筑体的成本。
本发明的发明人推荐一水下构筑体(日本专利申请号No.10004/1989)能解决上面指出的传统建造方法实践中的问题。先前推荐的方法应用于新型建造方法可允许水下建造大型构筑体以与陆地上建造普通构筑体的方法相同。这方法缩短了工作周期并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并且还保证构筑物设立后的安全。此外,推荐的水下构筑体能用于多种目的并且不要求有底基制作工作。
本发明人已推荐的水下构筑体包含一被稍为固定在海底上的底基体和竖立在底基体上的构筑体,在构筑体被完成之前底基体是浮在水面上的,构筑体具有带有在外周围墙和内周围墙之间的空间的两层结构。通过在该空间中泵入水或加入重物而使构筑体沉入水中,所以只有一个形成在构筑体的顶上的伸出塔形部分凸出在水之上。
然而,由本发明人先前推荐的水下构筑体,当水平面改变时,或者由于增加或减少容纳货物的重量而变化水下构筑体的比重时,保持水下构筑体距水面一特定深度是困难的,这就使得它是不适合将构筑体设立在水平面变化大的地方,并且也使得它不可能储存为改变构筑体比重的重型货物。
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已于完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潜式构筑体以改善先前推荐的水下构筑体,这种半潜式构筑体能被容易地根据改变的比重而固定静止在一个特定的水深度处,甚至是位于水平面变化大的地方,并且还能容纳重型货物。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半潜式构筑体,由于将存在其上的风和浪的压力化为最小而能被固定静止并稳定在水中一特定位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半潜式构筑体具有一构筑主体,该构筑主体为带有在外周围墙和内周围墙之间的空间或腔室的两层结构,泵汲水进入腔室或排出于腔室,构筑主体沉入水中,所以只有一伸出的形成在构筑主体顶部的塔形部分突出在水面之上。用缆索装置将构筑体拉紧,所以构筑体被保持静止稳定在一特定的水深度处。缆索装置的一端与设立在构筑主体上的卷绕装置相连接。通过向前或相反方向转动卷绕装置,根据其比重改变而上升或下沉的构筑主体能被固定静止在特定的深度。
根据其重量或比重的变化而上升或下沉的构筑主体保持在一特定深度是本发明接着具有的特征。半潜式构筑体具有它的构筑主体,该构筑主体为带有在外周围墙和内周围墙之间的空间或腔室的两层结构,泵汲水进或出腔室而使构筑主体沉入水中的,所以只有一形成在构筑主体顶部的伸出的塔形部分突出在水面之上。由缆索装置将构筑主体拉紧,所以将其保持静止在特定的水深度处。缆索装置的一端与设立在构筑主体上的卷绕装置相连接。以向前或相反方向回转卷绕装置并同时将水泵汲进入或排出于外、内周围墙之间形成的腔室,所以根据构筑主体的比重使其上升或下沉并将构筑主体固定静止在特定深度处。
此外,存在于构筑体上的风和浪的压力最小这是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半潜式构筑体包含设立在水下的潜入部分和以特定的间隔竖立在潜入部分上的多个柱形结构组成的中间部分,以及竖在中间部分上的水上部分,所以构筑体始终是座落在水之上的。潜入部分至少具有带有在外和内周围墙之间形成的空间或腔室的两层结构。通过泵汲水进、出腔室,构筑主体下沉入水中。潜入部分由缆索装置拉紧并被固定静止在特定的水深度。固定潜入部分的缆索装置的一端与设立在构筑主体上的卷绕装置相连接。卷绕装置向前方向回转或倒转并且同时水被泵汲进、出于内、外周围墙之间的腔室,所以,根据其比重改变而上升或下沉的构筑主体能被固定静止在一特定深度处。
在以上第三个发明中,在半潜式构筑体的中间部分,设置一提升装置,诸如一种电梯,以与潜入部分和水上部分相互相构通是可能的。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的半潜式构筑体,缆索装置可包含多根缆索,这些缆索可以成对使用,每一对的一根以非张紧状态地与卷绕装置连接,所以该根缆索是不拉构筑主体的,这种安排可防止由于当其另一根缆索在超时应用而损坏断了时,半潜式构筑体不失其静止和稳定的状态。
也就是说,本发明提出一种半潜式构筑体,其特征是,该构筑体包含,一按两层结构形成的构筑主体,该构筑主体具有在外周围墙和内周围墙之间的空间即腔室,向腔室泵进或泵出水,构筑主体是潜入在水中的,所以只有一形成在构筑主体顶上的伸出的塔形部分突出在水之上方;
一个用来保持构筑主体静止于特定水深度处的缆索装置连接到构筑主体上;
设置在构筑主体中的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与缆索装置的一端相连接;
因此卷绕装置向前或相反方向转动以保持因其比重改变而上升和下沉的构筑主体于一特定深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半潜式构筑体,其特征是,该构筑体包含,一按两层结构形成的构筑主体,该构筑主体具有在外周围墙和内周围墙之间的空间或腔室,向腔室中泵入或泵出水,构筑主体是潜入在水中的,所以只有形成在构筑主体顶上的伸出的塔形部分突出在水之上方;
一个用来保持构筑主体静止于特定水深度处的缆索装置连接到构筑主体上;
设置在构筑主体中的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与缆索装置的一端相连接;
因此,卷绕装置向前或相反方向转动并且同时水被泵进或泵出形成在外周围墙和内周围墙之间的腔室,以保持由于其比重改变而上升和下沉的构筑主体静止于一特定的水深度处。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半潜式构筑体,其特征是,该构筑体包含,设置于水下的潜入部分;
由多个柱形结构以特定间距竖立在潜入部分上而组成的中间部分;
构筑在中间部分上的水上部分,该部分所有时候都停留在水之上方;
构筑主体至少在潜入部分中按两层结构形成,在潜入部分的外周围墙和内周围墙之间具有空间或腔室,通过泵水进入或排出于腔室,构筑主体是潜入水中的,水上部分总是突出在水之上方;
用于保持构筑体静止于一特定的水深度处的缆索装置与构筑主体相连接;
设置在构筑主体中的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与缆索装置的一端相连接;
因此,卷绕装置向前或相反方向转动并在同时水被泵进或泵出形成在外周围墙和内周围墙之间的腔室以保持由于其比重改变而上升和下沉的构筑主体于一特定的深度处。
诸如电梯的提升装置设置在中间部分的内侧以使潜入部分和水上部分相互构通。
缆索装置由多根缆索构成,这些缆索成对使用,每一缆索对的一根与卷绕装置非张紧状态地连接,所以它不是拉着张紧的构筑主体。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半潜式构筑体的部分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2是部分的底基体的剖视放大的正视图;
图3是部分的底基体的剖视放大的平面图;
图4是一放大的竖直方向剖视图,显示了底基体底板和建造在底基体上侧边上的潜入部分的第一层部分的外墙;
图5是一放大的竖直方向剖视图,显示了潜入部分的第一层部分和在潜入部分底部上的水容积调节腔;
图6是一放大的竖直方向剖视图,显示了半潜式构筑体的潜入部分的多个楼层;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半潜式构筑体竖直方向剖视图;
现在结合附图中显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图1至6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半潜式构筑体H。这一实施例的半潜式筑体H包含一建立在水表面W之下的水中部分也即淹设潜入部分1、以特定间隔竖直架设在潜入部分1上的由多个柱形结构组成的中间部分2;建造在中间部分2上并总是位于水平面W之上的水上部分3;以及多根与潜入部分1连接的用以固定半潜式构筑体H稳定于特定水深度的缆索S1;
半潜式构筑体H的潜入部分1是被潜没在水平面W之下,并且被暂停在水域的底L上。
如图2和3所示,底基体4包含许多个每个以内胎形成的浮件40;一联结框架41设置在浮件40的上侧以使之将它们联结在一起;一由钢制成的设置在联结框架41上侧并与其成一体的支持框架42;许许多多浮件40产生巨大的浮力。
许许多多的浮件40可由具有巨大浮力的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形成,以用其代替内胎。
形成的底基体4致使产生尽可能大的浮力。为了更正确地描述,底基体4的浮力是只能将底基体4浮在水面W上并且是当底基体上侧面上荷载着用来建造构造体的潜入部分1的材料时底基体4不会沉到海底上,或者是如果潜入部分1建造在它上面时底基体不会沉下(见图4)到海底。
这种结构的底基体4被船舶拖带到半潜式构筑体H的设立位置或者是其建造位置。
在设立位置处,当浮在水面W上时,底基体4被与固定在海底基L上的拉桩(见图1)相连接以防止底基体被水流冲走。
如图1所示,潜入部分1在它的底部中具有一由底基层10,底层11和外墙12界定的水容积调节腔室T。在水容积调节腔室T上面,有多个中间层13和一顶层14,于是在多个复合式楼层中形成隔开的空间R。
水容积调节腔室被墙15所间隔。同样地,在多个楼层中于底层11和顶层14之间,内墙16将隔开空间R作间隔。在内墙16和外墙12之间设置有一卷上或卷下缆索S1的电动机52。
构筑体的潜入部分以如下方法构筑而成。如图4所示,在底基体4的上侧构筑底基层10,在底基层10上,构筑外墙12使其兼备有水容积调节腔室和第一层部分的隔开空间R的高度之结合。
于是,一种坑形结构,(其竖直方向剖面形状为U形)形成在底基体4的上侧上。这种非封密的结构,从此开始就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工作而不受风或浪的影响。随着外墙12的竖立,在底基层10的上方形成底层11,如图5所示。建筑墙15分隔由底层11和底基层10界定的水容积调节腔室T。
如图所示,接着将内墙16建造在底层11上,并且同时在内墙16的上端安装中间层13以形成分隔空间R。
内墙16的建造过程,外墙12的的延伸,以及安装中间层13,重复进行以形成在多个楼层中的隔开空间R。然后形成顶层14以完成潜入部分1。
内墙16,底层11以及顶层14形成的材料可为加强混凝土或者钢框架加强混凝土,这种材料具有杰出的抗水性能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它们是如此形成以保持潜入部分1的水密封。这些墙也是如此建造以保证潜入部分1防水不漏。外墙12和底基层10形成的材料及其结构的抗水性能是等于或者稍为小于内墙16,底层11和顶层14的。
如图1所示,中间部分2包含一体地竖立在半潜部分1上的多个柱形结构,中间部分的下半座落在标准水平面之下,并且上半在水平面之上。在此实施例中,中间部分2是足够高到允许高度大于20米的浪在此通过。
中间部分2以一种称为筒形的形状来形成,因为这将使得作用在外墙上的风、浪压力尽可能小,这是当比较潜入部分1和水上部分3接受到的压力而言,这些筒形柱的一些,在它们的中间部分处具有长的内部空间r。
这个内部空间r具有二个目的,其一是内部空间r用来容纳管子P,该管子P与设置在中间部分2中的泵设备P相连接以供给外部水进入水容积调节腔室T,或者将水从腔室中排出。因此,这个空间r还延伸进入潜入部分1中。
内部空间r的另一目的是用来作为在水上部分3和潜入部分1之间移送人员和货物的通道。这空间r容纳诸如电梯或提升器之类的提升装置E,提升装置E能上、下移动而进入半潜部分1和水上部分3。
中间部分2由具有杰出的抗水性能和承受压力特性的加强混凝土或钢框架加强混凝土构筑而成。中间部分按照保证水密封而建造的。
中间部分2由多个普通固体柱20形成,该柱为了增加其强度在其中不是空心的。在此情况下,每根柱20按所谓“穿过柱”延伸,和墙一样不仅进入半潜部分1而且进入水上部分3。
水上部分3一体地竖立在中间部分2上并且所有的层都位于水平面W之上。水上部分3可被形成以提供居住的空间。
水上部分3是比潜入部分1小一些并且在此实施例中,水上部分3中的层数最好少于潜入部分1的一半。
水上部分3包含外墙30,最下层31和多个中间层32,后两者被由外墙30封闭,层顶层33封闭外墙30的上端,按需要可设置隔墙34。
建造墙30、34和层31、32、33等的过程,建造构筑体水上部分3的过程,其执行方法如同构筑体潜入部分1。所以,在此不再对该过程作详细描述。
和其它部分一样,水上部分3是由加强混凝土或钢框架加强混凝土之类材料构筑而成,这些材料具有杰出的抗水性能和承受压力的能力。水上部分3要建造成保证水密封并要做成其比重比水下部分1小。
虽然没有显示,水上部分3可在屋顶层33上具有直升飞机着陆台以使之在半潜式构筑体H和陆地之间提供交通运输装置。
通过缆索装置S1的卷上或卷下,固定构筑主体1稳定在特定的水深处,该缆索装置的一端与潜入部分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水域底地面上的锚桩U相连接。
缆索装置S1由已知的具有杰出抗水性能和大的拉伸强度的锚索或链条或其它缆索构成。缆索装置的一端接到设置在构筑主体1的腔室T中的电动机52上,而缆索装置S1的中间部分绕在滑轮或链轮上使之可转动支承在构筑主体1的外侧。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构筑体H中,当水平面升高或者增大重量的货物被储存到半潜式构筑体H中使其比重增大时,潜入了中间部分2,电动机52运行放松出缆索装置S1并且从腔室T中排出水而使构筑体的比重下降。这就导致半潜构式筑体H上升而使中间部分2突出在水面之上。
相反地,当水平面下降或者从半潜式构筑体H中取出储存货物时,降低了构筑体H的比重并且潜入部分1从水中露出;运行泵设备P将水泵入腔室T以提高构筑体H的比重因而使其沉下,所以中间部分2从水平面突出。运行电动机来放松或卷上缆索而且还通过设置在构筑主体1上的特定水平面位置处的感应器(没显示)的信号自动控制泵设备P的运行来供水和排水。
两种运行操作是用电动机52来卷上或放松缆索装置S1和用泵设备P来对腔室T供水和从其中排水,这两种运行操作同时进行是可能的或者根据构筑主体1上或者构筑体外形上的上升或下沉的距离来同时进行当然也是可能的。
本实施例的半潜式构筑体H的构成如上所述,潜入部分1中的隔开空间R可用作货栈和车库,而水上部分3中的隔开空间R能用作房屋,办公室或货栈仓库,在水中的部分1和在水上的部分3是用穿过中间部分2穿行的诸如电梯或提升器的提升装置E来相互构通的。
由于潜入部分1的底稍为浮离海底L而使半潜式构筑体H具有防地震功效。因为潜入部分1设置在水下、温度变化小,这种状态适宜于储存新鲜食物。此外,通过自动调节水容积和缆索长度,可改变构筑体的浮力或比重,因此可使其处于竖直位置。
因为水能用设立在中间部分2中的泵设备P供入或从水容积调节腔室T中排出,潜入部分1的重量能被增加而稳定地定居于海底L上。作用在潜入部分1上的水下压力P1设置成比作用在水上部分3上的风压力P3来得大,就是P1>P3,半潜式构筑体H甚至在暴风雨中也能保持平稳和静止。在潜入部分1和水上部分3之的中间部分2中设有隘口可让风在此处穿过,实质上这就降低了作用在水上部分3的压力。大的压力作用在潜入部分1上能使水上部分3的震荡最小,于是提供一种带有小的震荡的居住空间。
存在于潜入部分1上的压力P1代表水的静压力或者作用在潜入部分1整个外墙表面上的水流导致的压力。存在于水上部分3的压力P3是作用在水上部分3的整个外墙30表面的风压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半潜式构筑体H表示成在半潜部分1中提供货栈仓库和汽车库,在水上部分3中提供用于房屋和办公室的居住空间。还可将两个或更多的半潜式构筑体H边靠边地设立并将它们用通道相连接,所以人员和货物可在这些构筑体中移动,形成海上共同的社区。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甚至在偶然事件中系泊构筑体H的缆索被切断半潜式构筑体H能保持静止。在此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定义的相应的构件具有同样的结构并标以同样的标号,这些构件的详细描述在此省略了。
和第一实施例一样,本实施例中的半潜式构筑体H包含以钢框架形成的底基主体4,竖立在底基主体4上侧的潜入部分1,多个缆索装置S1、S2拉紧并固定潜入部分1于特定的水深度处。伸出的塔形部分30或者水上部分安装在潜入部分上并突出在水之上。
这种结构的底基元件4是用船舶拖带到半潜式构筑体H的设立位置或者它的建造位置处。在设立位置处,当浮在水面W上时,底基主体4被与固定在海底L的锚桩U1和U2相连接,以防止被水流冲走。
像第一实施例的半潜式构筑体H那样,潜入部分1是竖立在底基主体4上并包含外周围墙12,内周围墙16,底基层10,分别代表底层的11,顶层13和端层14。图7中的37表示直升飞机着陆台,K是一起重机。
这种结构的潜入部分1是能用设立在伸出的塔形部分30中的泵设备P泵水进入腔室T而使其下沉的。这样,泵设备P的运行以供水进行或从腔室T中排出水来增大或降低潜入部分1的重量,所以只有伸出的塔形部分36突出在水面之上,并同时保持半潜部分静止在一特定的水深度处并与海底L有一些距离。
在水面W下的潜入部分1上作用的压力P1设置成大于作用在突伸在水之上方的伸出的塔形部分30上的压力P3(P1>P3),半潜式构筑体H能用缆索张紧,甚至在暴风雨气侯状况下保持稳定。此外,半潜部分1设置成距海底L有一些距离,这就不会受地震影响并是平安的。
在伸出的塔形部分30的内部设置一电梯或提升器,伸出的塔形部分30和潜入部分1通过中间部分2相连接,该中间部分的结构是可允许风穿过的。
通过一端连接在固定于海底L上的锚桩U1,U2的缆索装置S1,S2的卷上或卷下,固定的半潜式构筑体H可位于特定的水深处。
如第一实施例,缆索装置S1,S2一的端与固定在海底L的锚桩U1或U2相接,另一端与设置在潜入部分1中的电动机52相接。缆索装置S1,S2的中间部分环绕并支承在滑轮或链轮50,51上,该滑轮或链轮可转动地支承在潜入部分1的外侧边上。标号50表示滑轮或链轮,它们被安装在构筑主体1的外周围墙12上。一根缆索装置S1绕在滑轮或链轮50上。
缆索装置S1,S2成对使用地连接在潜入部分1的四个角上,缆索对之一的S1或S2处于非张紧状态而与电动机52连接,另一缆索S1或S2则处于张紧状态地拉着潜入部分1。
这种设置可防止当张紧缆索断了时,潜入部分1被水流冲走。由于超时而削弱,张紧的缆索装置S1或S2发生裂断事故中,非张紧的第二根缆索装置S1或S2就可保持半潜式构筑体H于其位置上。
因为上面指出的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潜入部分和水上部分的内部可作为各种应用,不像传统的构筑方法,本发明中使用的新方法允许建造周期短,如同在陆地上普通构筑体的建建。工作能在没有波浪影响的水面上进行,并且十分简单和平安。
当由于改变储存在其中的货物的重量而改变半潜式构筑体的比重时,可稳定而静止地保持构筑主体于一特定的水深度处。因为作用在水面下的潜入部分上的压力被设置成大于作用在中间部分和突出于水上方的水上部分上的风的压力,因此,甚至在暴风雨气侯状态下半潜式构筑体能保持稳定。此外,张紧的缆索对的一根由于超期使用而发生事故时,缆索对中的另一根作用并保持构筑主体于其位置,并保持使其不被水冰走。
权利要求
1.一种半潜式构筑体,其特征是,该构筑体包含,一按两层结构形成的构筑主体,该构筑主体具有在外周围墙和内周围墙之间的空间即腔室,向腔室泵进或泵出水,构筑主体是潜入在水中的,所以只有一形成在构筑主体顶上的伸出的塔形部分突出在水之上方;一个用来保持构筑主体静止于特定水深度处的缆索装置连接到构筑主体上;设置在构筑主体中的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与缆索装置的一端相连接;因此,卷绕装置向前或相反方向转动以保持因其比重改变而上升和下沉的构筑主体于一特定深度。
2.一种半潜式构筑体,其特征是,该构筑体包含,一按两层结构形成的构筑主体,该构筑主体具有在外周围墙和内周围墙之间的空间或腔室,向腔室中泵入或泵出水,构筑主体是潜入在水中的,所以只有形成在构筑主体顶上的伸出的塔形部分突出在水之上方;一个用来保持构筑主体静止于特定水深度处的缆索装置连接到构筑主体上;设置在构筑主体中的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与缆索装置的一端相连接;因此,卷绕装置向前或相反方向转动并且同时水被泵进或泵出形成在外周围墙和内周围墙之间的腔室,以保持由于其比重改变而上升和下沉的构筑主体静止于一特定的水深度处。
3.一种半潜式构筑体,其特征是,该构筑体包含,设置于水下的潜入部分;由多个柱形结构以特定间距竖立在潜入部分上而组成的中间部分;构筑在中间部分上的水上部分,该部分所有时候都停留在水之上方;构筑主体至少在潜入部分中按两层结构形成,在潜入部分的外周围墙和内周围墙之间具有空间或腔室,通过泵水进入或排出于腔室,构筑主体是潜入水中的,水上部分总是突出在水之上方;用于保持构筑体静止于一特定的水深度处的缆索装置与构筑主体相连接;设置在构筑主体中的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与缆索装置的一端相连接;因此,卷绕装置向前或相反方向转动并在同时水被泵进或泵出形成在外周围墙和内周围墙之间的腔室以保持由于其比重改变而上升和下沉的构筑主体于一特定的深度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半潜式构筑体,其特征是,诸如电梯的提升装置设置在中间部分的内侧以使潜入部分和水上部分相互构通。
5.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半潜式构筑体,其特征是,缆索装置由多根缆索构成,这些缆索成对使用,每一缆索对的一根与卷绕装置非张紧状态地连接,所以它不是拉着张紧的构筑主体。
全文摘要
一种大型半潜式构筑体由设置于水下的潜入部分,包含以特定间距竖立在潜入部分上的多个柱形结构的中间部分,以及建造在中间部分上的水上部分组成,水上部分总是位于水之上,潜入部分大于水上部分。因此,甚至在暴风雨气候中,半潜式构筑体能保持稳定和静止,当水平面改变或者由于储存在构筑体中的货物重量改变而使其构筑体比重改变时,半潜式构筑体能静止地保持在特定的水深处。
文档编号B63B35/44GK1072639SQ92113228
公开日1993年6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29日
发明者新村正照 申请人:新村正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